苏老师,公开课

槐乡的孩子

尠沟教学点:苏元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让学生增加爱对农村的热爱感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槐乡的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我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行吗?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

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

4、老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下面的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出学习要求:

A 、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改,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我想改成( )的槐乡的孩子。(出示课件)你们能帮我吗?

B 、(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为时尚早,学生因为读书不够充分,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能回答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看来同学们都面露难色,那怎么办?

C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但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出示课件)先读一读书,然后再自己认真想一想,在书上画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和同学们说一说,讨论一番,你们看行吗?

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相应语句并和同学讨论。

3、交流。

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发言的同学请你先把自己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依据读一读,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请仔细倾听,听听他的意见是否和你的一样,如果有补充,可以举手示意。

A 、(勤劳懂事)的槐乡孩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感受。(使学生明白: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而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摘槐米来换取学费,可见他们非常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指导朗读。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看这幅照片,你想说什么?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槐乡的美?(出示课件)

指名读,评价,再读。

B 、(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1~3句。(出示课件)

读句子,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吃苦耐劳”,“吃”的是什么苦?(天气热)课文是怎么描述的?谁能读出天气的炎热?

指名读,评价,再读。

拓展:还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天气非常热吗?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槐乡的孩子上山采摘槐米真是——吃苦耐劳呀!谁能读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呀?

指名读,评价,再读。

C 、(快乐)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4~6句。(出示课件)

读4~6句,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板书:快乐。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

交流:(出示课件)

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

女孩子: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塞着,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想一想,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呢?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了。 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D 、(快乐)的槐乡孩子——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想法。(使学生感受到:劳有所获,非常愉快。)

指导朗读。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们,看到这么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面,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对自己劳动体验的回忆?那谁能为大家说说你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时的劳动体验?(出示课件)

2、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五、总结。

同学们,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是吃苦耐劳的,是在劳动中体验(板书:体验)着快乐的,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体会下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槐乡的孩子

尠沟教学点:苏元侠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能够从文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独立阅读中能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提高学生表达能力, 让学生增加爱对农村的热爱感情。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课《槐乡的孩子》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叫槐乡,那里每到八月份,满山遍野的槐树便开了花,散发出淡淡的清香,那香味可以说是香飘十里。你们想去看看吗?(出示课件:槐花)槐乡不仅景色美,而且还有一群和你们一样可爱的孩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槐乡的孩子》。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提出问题。

俗话说:文章十题目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想解决同学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办?对,读书。书中自有我们要的答案。那你想怎么读?下面同学们就采用你喜欢的方法读课文。老师也有一个要求,就是不管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请你认真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行吗?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

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也要听仔细,等会可以当小老师来评一评。

3、朗读评价后,交流感受。

谁愿意和大家交流交流,你读了课文之后,有什么收获、疑问、感受或是想法?

4、老师总结。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读了一遍课文就能有这么多的感受。老师相信,在下面的学习中你肯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三、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1、提出学习要求:

A 、这篇课文我读了很多遍,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把题目改一下。但是我还没想好怎么改,同学们愿意帮帮我吗?我想改成( )的槐乡的孩子。(出示课件)你们能帮我吗?

B 、(这个问题现在提出来让学生回答,为时尚早,学生因为读书不够充分,准备得不够充分,所以能回答的人应该是少之又少,甚至没有。)这时,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看来同学们都面露难色,那怎么办?

C 、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但老师建议同学们可以(出示课件)先读一读书,然后再自己认真想一想,在书上画出相应的语句,或者和同学们说一说,讨论一番,你们看行吗?

2、学生自由读书,画出相应语句并和同学讨论。

3、交流。

提要求:交流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发言的同学请你先把自己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把依据读一读,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其他同学请仔细倾听,听听他的意见是否和你的一样,如果有补充,可以举手示意。

A 、(勤劳懂事)的槐乡孩子——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感受。(使学生明白:槐乡的孩子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而是用自己的劳动采摘槐米来换取学费,可见他们非常勤劳懂事。)板书:勤劳懂事

指导朗读。

创设情境(出示课件)。同学们,看看这幅照片,你想说什么?那你能不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槐乡的美?(出示课件)

指名读,评价,再读。

B 、(吃苦耐劳)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1~3句。(出示课件)

读句子,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天气这么热,可孩子们却不怕热,上山采摘槐米。可见他们能够吃苦耐劳。)板书:吃苦耐劳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吃苦耐劳”,“吃”的是什么苦?(天气热)课文是怎么描述的?谁能读出天气的炎热?

指名读,评价,再读。

拓展:还能用不同的语言来表现天气非常热吗?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在这么热的天气里,槐乡的孩子上山采摘槐米真是——吃苦耐劳呀!谁能读出槐乡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呀?

指名读,评价,再读。

C 、(快乐)的槐乡孩子——第三自然段4~6句。(出示课件)

读4~6句,交流感受。(使学生感受到,孩子们在互相合作的劳动中获得了无穷的乐趣。)板书:快乐。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他们很快乐?

交流:(出示课件)

男孩子:爬到树上、一下又一下、削着。

女孩子: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塞着,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用法)

想一想,他们还会怎么采摘槐米呢?如果能用上比喻句就更好了。 指导朗读:为什么这么快乐呀?能通过你的朗读读出来吗?

D 、(快乐)的槐乡孩子——第四自然段。

学生读课文,交流想法。(使学生感受到:劳有所获,非常愉快。)

指导朗读。

四、拓展练习:

1、同学们,看到这么勤劳的槐乡孩子,看到他们热烈的劳动场面,是不是也激起了你对自己劳动体验的回忆?那谁能为大家说说你在家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或是和同学们一起值日时的劳动体验?(出示课件)

2、学生发言,师生评议。

五、总结。

同学们,槐乡的孩子是勤劳懂事的,是吃苦耐劳的,是在劳动中体验(板书:体验)着快乐的,他们能够体谅父母,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学费。老师也真诚地希望同学们都能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勤劳的孩子、快乐的孩子。

六、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帮妈妈做一件家务事,体会下劳动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


相关内容

  • 语文公开课絮语
  • 一 什么叫公开课?那就是公开出来的课.上个世纪80年代初,特级教师于漪执教公开课<海燕>,电视台进行直播,人们纷纷守在电视机前一睹她的风采.有人评价说:"上于老师的课,不是在学习课文,而是在跟高尚的人物谈话,是在文字的灿烂世界中翱翔."据不完全统计,她执教了近2000 ...

  • 高三语文教案-公开课,怕在心头口难开
  • 公开课,怕在心头口难开 今年,笔者参加市级骨干教师的培训,为给培训提供真实的研讨话题,辅导教师请学员主动报名上几堂研究课,可120多个学员竟不仅无一人回应,而且还相互推委躲闪.本来,这些学员都是本地区教育教学的佼佼者,对上各种公开课已是轻车熟路,但又为何如此畏怯视公开课如虎狼一般呢?其实,老师怕上公 ...

  • 暑假培训班策划
  • ' 招生宣传 1. 海报.传单.横幅.广告.摆点等的宣传 到达教学基地熟悉大致环境后,即开始有针对性的选择时间地点开始招生宣传及开始正式的招生工作,招生时间为10天,招生结束后即开始正式开课. 2.公开课的宣传 a. 概念:一次免费的试听课,老师优秀者上 b. 面对家长,吸引家长,在招生快要结束的前 ...

  • 小学数学公开课总结
  • 篇一:小学数学公开课总结范文 本学期数学组共有赵亚梅.王生.郑常涛.武风鸣.丁勤华等5五位老师参加了校内公开课.在学校的安排组织下有条不紊,活动中各位教师高度重视,积极参与,认真研究,团结协作,为全校数学教师提供了展示.交流.学习的平台. 除六年级外全体数学教师都参与了听课活动,并及时组织了评课活动 ...

  • 普及视频公开课的意义和实现v3.0
  • 普及视频公开课的意义和实现 一. 社会需求 开放教育资源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视频公开课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给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教育开始免费.公开,传播迅速. 2011年,教育部35所高校103门精品视频公开课立项,首批20门课上线,使国内视频公开课呈现繁荣的态势."掏课" ...

  • 公开课通讯报道
  • 公开课通讯报道 育才公开课通讯报道(一) 2011年11月2日,由高中部教学处.党支部与学生发展指导处.团委学生会联合推出"育才公开课"活动,在东北育才浑南校区高中部后楼阶梯教室顺利拉开了帷幕. "育才公开课"活动旨在提升校园文化与学术品位,开拓青年学生人文. ...

  • 跟青年教师谈如何上好英语公开课
  • 跟青年教师谈如何上好英语公开课 [本文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中小学外语教学>第一篇(第1-6页),发表时有改动.] 对青年教师来说,开一节公开课,如同完成一次蜕变,累掉一层皮,有着刻骨铭心的阵痛,但换来的是突飞猛进的专业成长.可以说,公开课是青年教师培训的有效途径,是名师培养的摇篮.下面, ...

  • 公开课的意思
  • 公开课公开课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一种面向特定人群作正式的公开的课程讲授形式活动.每次活动,主题鲜明.任务明确,除了学生参加听课外,一般还有领导及其他老师参加,是老师展示教学水平,交流教学经验的一次有益的研究活动.目录定义意义另意教学理念分析基本特征展开编辑本段定义 作为一种教研形式的公开课,具有 ...

  • 幼儿园公开课心得
  • 今天是苏晨曦中四班的公开课,妈妈期待已久,因为晨曦读小班的时候由于宝贝生病,没能参加一年一次的公开课,所以这一次一定不能错过. 宝贝早晨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愿意起床,7点半才起床,7点40分出门,7点50分才到学校.到校时已经过了练习拍球的时间了,直接开始做早操,宝贝很认真,虽然还好像没睡醒一样. 做完 ...

  • 公开课活动总结
  • 苏尼特右旗第一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 公开课活动总结 为了促进老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导处统一安排下语文.数学.英语.理化生.政史地.音体美六个教研组从4月20日到4月24日,共组织了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