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李绅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 填空。

(1)为了读书,李绅先是寄居在_____________ ,后来他漂泊流浪,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都当过他的住所,从中可以看出李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绅写《悯农》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他写《悯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李绅________________ 。

(3)“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句话表现出李绅

2、 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写下来。

(1)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2)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也指写作的反复琢磨。( )

(3)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之内。指不放在心上,不去管它。( )

(4)形容文章、讲话简短有力。( )

(5)称赞不止。( )

3、 读了李绅写诗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

每日一诵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 弟弟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 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 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 处,就在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 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应该是( )。

A.弟弟 B.同学 C.“我” D.爸爸

2.找出能够表现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列横线上。

(1)弟弟受伤后碰到爸爸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爸爸走了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同学对他说完话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第④自然段中最能表现爸爸此时神态的词是_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爸爸对弟 弟关心的动作的词语是___________ ,这一动作体现了爸爸的性格是_____________ 。

4.第④自然段中“„„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这只是极微小的动作,为什么“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5.文中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的描写文法是 _____________。

6.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试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这一点。 写作

写自己

训练目标

通过鲜明的个性描写来展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训练指导写自我的作文就是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以及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自己的性格特点,展现自己性格中好的一面,如:文静可爱、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或是不好的一面:脾气暴躁、马虎大意、顽皮好动等特点,选择自己比较独特的区别于他人的特征重点来写,写时要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

练笔积累

好词:

1)性格方面:聪明、马虎、好动、文静、勇敢、调皮、活泼、胆小

2)眼睛方面: 水汪汪、水灵灵、黑宝石、炯炯有神、大大的

3)发型方面:齐肩的短发、齐眉的刘海、长长的辫子、两个羊角辫、一个小平

头、后脑勺留着个小辫子„„

4)脸型方面:瓜子脸、椭圆形脸、圆圆的脸、长长的脸、胖乎乎的脸

5)个别特征:两个深深的酒窝、下巴上一颗黑痣„„

好句: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她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长着一张瓜子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长在弯弯的眉毛下面,平时爱说爱笑,一笑就露出一口白牙,脸上还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呢。

写作提纲: 我

第一段:介绍自己的外貌特点。

第二段:写自己的优缺点、性格特点,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如:喜欢看书、喜欢看电视、关心别人、热爱劳动、做作业粗心„„)

第三段:用一两句话总结自己。

字字皆辛苦

唐朝的李绅,自幼丧父,家境贫困。母亲为了把他教育成人,就亲自教他读书作文。李绅天资聪明,又十分好学,因此,15岁的时候就能写出挺不错的诗来。

为了读书,李绅寄居在一个环境幽静的寺庙里,李绅常常独自坐在庙前的石阶上,面对满山的苍松翠竹诵读古诗,或者用树枝作笔,在地上练习写诗,写了改,改了写。后来,因为他在佛经没有字的纸页上写诗,被和尚赶出了庙门。李绅离开了寺庙,无处可归,过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风餐露宿,有时在山下的竹林里露宿,有时在湖边的渔船上过夜。低矮的土地庙,露天的破牛棚,都曾经当过他的住所。尽管生活十分艰苦,但他从来也没有停止过读诗和写诗。

李绅的写作态度很认真。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其中《悯农》诗就是经过这样的千锤百炼才写成的。李绅从小和劳动人民生活在一起,亲眼看到农民冒着酷暑,顶着烈日锄草,很辛苦,于是他决心写一首诗,来表达对农民的同情。他苦苦思索了三四天,经过十几次修改,才写成了《悯农》诗。他写《悯农》诗时,正值酷暑盛夏,天气闷热,蚊蝇叮人。人们都摇扇乘凉,惟有李绅坐在蒸笼似的小屋里埋头写作。他脸上、身上满是汗水,衣衬全湿透了,两只细瘦的胳膊被蚊子叮了一个又一个疙瘩。然而,他把这一切全置之度外。想啊,改啊,改啊,想啊,《悯农》诗终于写成了。其中一首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很快就流传开了。人们在赞美这首诗的同时,对李绅刻苦认真的写作态度更是赞叹不已,说他写的诗“字字皆辛苦”。

1、 填空。

(1)为了读书,李绅先是寄居在_____________ ,后来他漂泊流浪,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都当过他的住所,从中可以看出李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李绅写《悯农》诗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他写《悯农》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以看出李绅________________ 。

(3)“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诵读、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这句话表现出李绅

2、 从文中找出含有下列意思的成语写下来。

(1)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

(2)比喻经受多次的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也指写作的反复琢磨。( )

(3)不在自己考虑的范围之内。指不放在心上,不去管它。( )

(4)形容文章、讲话简短有力。( )

(5)称赞不止。( )

3、 读了李绅写诗这篇文章,你想到了些什么?

每日一诵

出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注释]

1.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2.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3.但使:只要。

4.龙城飞将:指汉朝名将李广。南侵的匈奴惧怕他,称他为“飞将军”。这里泛指英勇善战的将领。

5.胡马:指侵扰内地的外族骑兵。

6.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古代常凭借它来抵御匈奴的南侵。

拐弯处的回头

一天, 弟弟郊游时脚被尖利的石头割破,到医院包扎后,几个同学送他回家。 在家附近的巷口,弟弟碰见了爸爸。于是他一边跷着扎了绷带的脚给爸爸看,一边哭丧 着脸诉苦,满以为会收获一点同情与怜爱。不料爸爸并没有安慰他,只是简单交代他几句,便自己走了。

弟弟很伤心,很委屈,也很生气。他觉得爸爸“一点也不关心”他。在他大发牢骚时, 有个同学笑着劝告道:“别生气,大部分爸爸都这样。其实他很爱你,只是不善于表达罢了。不信你看,等你爸爸走到前面拐弯的地方,他一定会回头看你。”弟弟半信半疑,其他同学也很感兴趣。于是他们不约而同停了脚步,站在那儿注视着爸爸远去的身影。

爸爸依然笃定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好像没有什么东西让他回头„„可是当他走到拐弯 处,就在侧身左拐的刹那,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然后才消失在拐弯后面。

虽然这一切都只发生在一瞬间,但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弟弟的眼睛里还闪着 泪光。当弟弟把这件事告诉我时,我也有了一种想流泪的感觉。很久以来,我都在寻找一个代表父爱的动作,现在终于找到了,那就是——拐弯处的回头。

1.本文记叙的主人公应该是( )。

A.弟弟 B.同学 C.“我” D.爸爸

2.找出能够表现弟弟心情变化的语句填在下列横线上。

(1)弟弟受伤后碰到爸爸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爸爸走了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同学对他说完话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爸爸在拐弯处回头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第④自然段中最能表现爸爸此时神态的词是_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爸爸对弟 弟关心的动作的词语是___________ ,这一动作体现了爸爸的性格是_____________ 。

4.第④自然段中“„„好像不经意似的悄悄回过头来,很快地瞟了弟弟他们一眼”这只是极微小的动作,为什么“那动作却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

5.文中第④自然段中画线句的描写文法是 _____________。

6.爸爸的爱和其他人的爱在方式上有所不同,试从文章中找出一句话来证明这一点。 写作

写自己

训练目标

通过鲜明的个性描写来展现自己的性格特点。

训练指导写自我的作文就是抓住自己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以及一些细节描写来刻画自己的性格特点,展现自己性格中好的一面,如:文静可爱、天真活泼、聪明伶俐;或是不好的一面:脾气暴躁、马虎大意、顽皮好动等特点,选择自己比较独特的区别于他人的特征重点来写,写时要采用第一人称“我”来写。

练笔积累

好词:

1)性格方面:聪明、马虎、好动、文静、勇敢、调皮、活泼、胆小

2)眼睛方面: 水汪汪、水灵灵、黑宝石、炯炯有神、大大的

3)发型方面:齐肩的短发、齐眉的刘海、长长的辫子、两个羊角辫、一个小平

头、后脑勺留着个小辫子„„

4)脸型方面:瓜子脸、椭圆形脸、圆圆的脸、长长的脸、胖乎乎的脸

5)个别特征:两个深深的酒窝、下巴上一颗黑痣„„

好句:站在你面前的是一个文静的小姑娘,她梳着两条长长的辫子,长着一张瓜子脸,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长在弯弯的眉毛下面,平时爱说爱笑,一笑就露出一口白牙,脸上还露出两个深深的酒窝呢。

写作提纲: 我

第一段:介绍自己的外貌特点。

第二段:写自己的优缺点、性格特点,展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如:喜欢看书、喜欢看电视、关心别人、热爱劳动、做作业粗心„„)

第三段:用一两句话总结自己。


相关内容

  • 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山东省昌乐县红河镇中学 吕纪勤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述隋唐时期 ...

  • 唐朝的民族关系
  • 第4课 唐朝的民族关系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联姻,并受到唐朝的深远影响: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友好关系.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回纥.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过灿烂的文化.唐 ...

  • 唐朝的社会救助制度和启示
  • 唐朝的社会救助制度及其启示 [摘要] 唐朝统治阶级将民本思想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指导思想, 推行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社会救助制度.唐朝社会救助制度的建立, 对保障民生.巩固统治政权.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都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同时, 也给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对今天加快社会救助体系的建设, 仍 ...

  • 第5课"海内存知己"
  • 第5课 "海内存知已" 一.基础知识目标 唐朝对外频繁的友好往来:唐朝和新罗的友好关系:日本留学生和遣唐使,阿倍仲麻吕(晁衡)和鉴真: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唐朝和天竺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唐和波斯.大食的友好往来. 二.能力培养目标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阅读课文小字,找出鉴真和玄 ...

  • 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教案
  • 七年级下册历史说课教案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教学理念 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从汉朝开始,直到明朝,我国政府一直采取积极的开放政策.汉代的丝绸之路联通了欧亚大陆,唐朝的频繁交往远扬了中华国威,明朝的郑和远航缩短了世界距离.尤其是唐朝,它海纳百川,吸收各国文明,丰富了我国人民的经济 ...

  • 第6课_对外友好往来教案
  • 课题 知 识 能 力 品 德教 学 目 标教 材 分 析重 点 难点: 理解封建时代的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 以及它与当 难 今的开放的区别 点 第 6 课 对外友好往来 遣唐使 一.唐与日本的关系 :唐 日本 鉴真东渡(唐玄宗时)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佛 经 三.唐与天竺的关系唐 天竺 玄奘西游 ...

  • 第6课海内存知己学案
  •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一.教学目标 了解隋唐时期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唐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二.[小组合作自学与探究] 1. 唐朝时 ...

  • 人教版(2016)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3课盛唐气象
  • 盛唐气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生能简要叙述唐朝历史从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贞观遗风".唐玄宗前期的"开元盛世"及后期的"安史之乱"的大致历史走向. (2)学生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能理解科技推 ...

  • 150多年时间内,唐朝皇帝为何没有能重现,当年的辉煌盛世
  • 在国内的历史教科书中,有一个非常奇葩的情况.在讲述了安史之乱以后,就直接是五代十国.其实这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做法,安史之乱爆发于公元755年,而唐朝灭亡于907年.安史之乱爆发于唐朝的中期,在此之后唐朝又持续了150多年.那问题就来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历任唐朝皇帝并不缺乏英明之主,例如唐宣宗.但是 ...

  • 唐朝休闲文化对后世影响几何
  • 唐代在我国诸多历史朝代中颇具盛名,其中长安城更是凝聚着唐朝的辉煌,休闲娱乐是唐代长安的鲜明特征,盛衰起伏是对其发展的整体概括,且唐代休闲历史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不仅对于唐代,且于后世的社会生活亦是如此. 唐朝休闲文化发展 本质上来说,休闲即是生活方式的一种,其在空闲时间内通过消耗精力来得到调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