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论语》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来源语文报初二版2015年第10期
文/鲁宝元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孔子幼年丧父,过了一段贫困的生活,他热爱学习,通晓古代的典籍,对《诗经》《尚书》《春秋》等古籍进行了整理、编订。他热心开办学校,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学生。还曾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没有得到当时各诸侯国的重视。孔子生前“述而不作”(只讲述而不创作),死后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和行事编纂成一本书,这就是《论语》。
从《论语》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政治上,孔子强调礼治。“礼”在古代意义很广泛,涉及当时的政治制度以及祭祀、婚娶、丧葬、宴会等礼节、仪式。春秋末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了“礼崩乐坏”(破坏制度和礼仪)的局面。例如:鲁国大夫季氏按身份应用四佾(每佾八人)的乐舞,但他竟用了八佾(只有天子可用)。孔子表示愤慨,认为季氏用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果能够忍受,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
孔子主张要“正名”。就是用周礼原来的规定,去纠正那些那些已经改变了的实际。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说话不能顺理成章,工作就搞不好,礼乐制度就举办不起来,礼乐制度办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惶不安,连手脚都不知道摆在哪儿好。)
孔子提倡“仁”,《论语》里有一百多次说到“仁”。 “仁”的基本内涵是“爱人”。樊迟向孔子问仁,孔子说:“爱人”。“仁”就是爱惜人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休,民众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孔子强调要爱惜人命,是很有意义的。孔子还反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谴责统治者严酷的政治比猛虎还厉害。提出:“节用爱人,使民以时。”(要节约用费,爱惜民众,使人民能按时令稳定地生产和生活。)这就是他一直强调的“仁”。
孔子提倡人与人相处要讲究伦理道德,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人人都要安守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责任。还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在世的时候,诸侯争霸,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当时统治者的采纳。但他死后,历代的帝王,却觉得孔子的学说对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社会的稳定,是有益的。老百姓也觉得他提倡的伦理道德是正确的,有利于人与人和谐相处。所以大家都尊他为圣人。他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
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和《论语》 ——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来源语文报初二版2015年第10期
文/鲁宝元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曲阜人。孔子幼年丧父,过了一段贫困的生活,他热爱学习,通晓古代的典籍,对《诗经》《尚书》《春秋》等古籍进行了整理、编订。他热心开办学校,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培养了大批有才干的学生。还曾周游列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没有得到当时各诸侯国的重视。孔子生前“述而不作”(只讲述而不创作),死后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和行事编纂成一本书,这就是《论语》。
从《论语》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思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政治上,孔子强调礼治。“礼”在古代意义很广泛,涉及当时的政治制度以及祭祀、婚娶、丧葬、宴会等礼节、仪式。春秋末期,周室衰微,诸侯争霸,出现了“礼崩乐坏”(破坏制度和礼仪)的局面。例如:鲁国大夫季氏按身份应用四佾(每佾八人)的乐舞,但他竟用了八佾(只有天子可用)。孔子表示愤慨,认为季氏用八佾,“是可忍,孰不可忍?”(这个如果能够忍受,还有什么不能忍受的呢?)
孔子主张要“正名”。就是用周礼原来的规定,去纠正那些那些已经改变了的实际。孔子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名分不正,说话就不能顺理成章,说话不能顺理成章,工作就搞不好,礼乐制度就举办不起来,礼乐制度办不起来,刑罚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百姓就会惶惶不安,连手脚都不知道摆在哪儿好。)
孔子提倡“仁”,《论语》里有一百多次说到“仁”。 “仁”的基本内涵是“爱人”。樊迟向孔子问仁,孔子说:“爱人”。“仁”就是爱惜人命。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战乱不休,民众的生命得不到保障。孔子强调要爱惜人命,是很有意义的。孔子还反对统治者的横征暴敛,谴责统治者严酷的政治比猛虎还厉害。提出:“节用爱人,使民以时。”(要节约用费,爱惜民众,使人民能按时令稳定地生产和生活。)这就是他一直强调的“仁”。
孔子提倡人与人相处要讲究伦理道德,即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人人都要安守自己的本分,尽自己的责任。还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在世的时候,诸侯争霸,他的政治主张得不到当时统治者的采纳。但他死后,历代的帝王,却觉得孔子的学说对巩固自己的统治,维护社会的稳定,是有益的。老百姓也觉得他提倡的伦理道德是正确的,有利于人与人和谐相处。所以大家都尊他为圣人。他的儒家学说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世世代代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