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司马光"比较阅读答案

(一) 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分)

____

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

(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 (用自己的话作答)。作者运用的

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3分)

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5分)

____

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21.(4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 (2)消失 (3)曾经(4)等到……的时候

2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3.让他作诗,没有传闻的那么有才华了(才能衰退)、完全和普通人一样了(才能消失)、对比。(3分)

24.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 (1分);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2分)。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2分)。

(一) 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甲】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乙】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①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②能讽诵③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④,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注]①患:担心 ②俟sì:等待。③讽诵:出声诵读,抑扬顿挫地诵读。

④博闻强志:形容见闻广博,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________ (2) 泯然众人矣________________

(3)尝主编《资治通鉴》________________

(4)及长,遍览古籍________________

22.翻译下列句子。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3分)

____

23.方仲永从五岁起就能“指物作诗立就”,可到十二三岁时却

(用自己的话作答),到了二十岁时居然 (用自己的话作答)。作者运用的

___________表现手法,有力地表现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3分)

24.试比较仲永与司马光两人的不同经历,并谈谈你从中获得的启示。(5分)

____

参考答案:

(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5分)

21.(4分)(1)以宾客之礼相待 (2)消失 (3)曾经(4)等到……的时候

22.他的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23.让他作诗,没有传闻的那么有才华了(才能衰退)、完全和普通人一样了(才能消失)、对比。(3分)

24.仲永天资过人,但因其父“不使学”,最终“泯然众人矣” (1分);司马迁幼时担心自己的记忆不如别人,于是勤奋学习,结果“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2分)。可见,一个人能否成才,天资不是决定因素,后天的学习才是关键。(2分)。


相关内容

  •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 大学语文自考复习及应试的一些看法 从2001年开始,全国统考课程<大学语文(专.本科)>的试题结构和内容作了部分调整.调整后的考题更强调对考生能力的测试,特别是应用能力的测试.<大学语文(专.本科)>作文试题由过去的40分改为30分.部分解析题所提供的阅读材料取自指定教材以外 ...

  •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
  • 07-11年高考真题汇编: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 1.(2008年上海高考25题)19世纪70年代有个日本人对来访的德国友人说:"我们的历史自今日始!"这句话的意思是这一时期的日本(    ) A.正开始建设现代国家                   ...

  • 司马光好学阅读答案
  • 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 司马温公幼时,患①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②,众兄弟既③成诵,游息④矣:独下帷绝编,迨⑤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⑥,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⑦." 注释:①患:担心,害怕.②群居讲习:大 ...

  • 旧唐书·裴矩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裴矩,字弘大,河东闻喜人,襁褓而孤,为伯父让之所鞠.及长,博学,早知名.隋文帝为定州总管,召补记室,甚亲敬之.文帝即位,累迁吏部侍郎.大业初,西域诸蕃款①张掖塞与中国互市,炀帝遣矩监其事.矩乃访西域风俗及山川险易.君长姓族.物产服章,入朝奏之.帝大悦,每日引至御座,顾问 ...

  • 曹.马①能收人心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曹.马①能收人心 曹操自击乌桓,诸将皆谏,既破敌而还,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侥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魏伐吴,三征②各献计,诏问尚书傅嘏③,嘏曰:&q ...

  • 游司马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18分) 游司马祠 郭军平 行走在韩城,庙宇楼阁,行宫故居,历史古迹迹众多,苍松古柏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耐人寻味,而我总以为它的厚重,源于司马迁.但凡来韩城的人,是绝不会错过游司马祠的. 从韩城芝川镇向东,沿着一条宽阔明亮的柏油大道向前走,越过两边民居,眼界豁然一亮, ...

  • 现代诗歌散文一二单元试卷
  • 高二语文(现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二单元测试卷(2012. 05) 一.选择题.(4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魁梧(wú) 木屐(jī) 磅礴(pó) 媲美(pì) ....B.镶嵌(qiàn) 什刹海(chà) 褴褛(lán) 发轫(lân) ....C. ...

  •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往往也是文学上的高手.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往往也是文学上的高手. 司马迁的<史记>留下了千百人物的鲜明形象:帝王将相,谋臣策士,游侠优伶,鸡鸣狗盗.时过两千年,光彩犹在. <资治通鉴>是编年史,不以人物的传记为主体,但也常有妙笔刻画,有时寥寥几十字,便是一篇绝妙的 ...

  • [宋史-司马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学文言文
  • <宋史·司马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池,字和中,自言晋安平献王孚后,征东大将军阳葬安邑澜洄曲,后魏析安邑置夏县,遂为县人.池少丧父,家赀数十万,悉推诸父,而自力读书.时议者以蒲坂.窦津.大阳路官运盐回远闻,乃开口道,自闻喜逾山而抵垣曲,咸以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