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总结 随着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加快培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地方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技术学院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党委的积极引导下,大力推行校企合作,2015年5月我院校企合作办公室正式成立,现有4位成员,校企合作办公室按照“服务学生,沟通服务企业,搭建平台,合作共赢”的定位,采取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工作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创新,认真研究实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配合学院以“专转本”生源为基础,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企业应用技术培训,校企合作办将在明年正式启动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
一、完善制度,加强宣传
制订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职责,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和岗位职责,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流程,找出了校企合作的风险点并且制定了防控措施。校企合作办作为一个“新”部门,注重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校企合作办内部制度的完善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一)内部管理制度初步形成
起草了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以及一些相关制度。如校企合作项目审批流程以后将相继起草校企合作项目专家评审办法、校企合作工作奖励办法等,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本。
(二)招生渠道的完善
通过对电视台、微信平台等宣传方式的调研,明确了招生宣传的渠道。经过多次研讨、反复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2016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简章》,已提交党政联席会审核并通过。目前2016年招生正在印制中,2016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也将拉开序幕。
(三)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申报相关专业
通过和继续教育学院相关领导的交流与探讨,深入企业调研对人才的需求,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学院发展需要,校企办将对31个专业进行招生,并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10个本专科重点推荐专业。
二、主动走访,扩大交流
(一)积极参与企业调研,探讨校企合作工作
我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九月,院领导赴徐州进行专题调研,参观了企业生产线,了解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人才需求、新产品开发等情况,双方就人才培养、企业需求进行了座谈交流,为建立稳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奠定基础。同月,院领导赴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进行考察调研。双方围绕高等应用技术教育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问题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十一月,院领导赴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进行专题调研。
双方了解了彼此情况,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探讨了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共同推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亮相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秋季分论坛, 初步达成共识共同开办吉林大学网络教育
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秋季分论坛在常熟市召开,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协办,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理工学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主题为“服务创新 致力创业——应用技术大学的职责与使命”。论坛为教育改革而生,以产教融合为主题,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线,意在建立教育界、产业界、学术界与各级政府共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的平台,构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结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秋季)上说,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走这条道路迫在眉睫,不允许我们把时间耽搁下去,不会为各种干扰影响,不让各种因素左右发展前进的步伐。出席论坛的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江苏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马幸年,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张庆奎,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孟庆国,以及全国200多所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德国、美国、荷兰、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近600名代表。会后,我院领导与苏州子信书院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进行了合作交流,并初步达成共识共同开办吉林大学网络教育。
三、明确方向,展望未来
通过半年的校企合作初步探索,在这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的决策部署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提供保证。
校企合作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
2015年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总结 随着产业布局,结构调整和就业市场的变化,加快培育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地方高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技术学院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党委的积极引导下,大力推行校企合作,2015年5月我院校企合作办公室正式成立,现有4位成员,校企合作办公室按照“服务学生,沟通服务企业,搭建平台,合作共赢”的定位,采取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等多种工作方式,发挥主观能动性,开拓创新,认真研究实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配合学院以“专转本”生源为基础,积极发展成人教育和企业应用技术培训,校企合作办将在明年正式启动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
一、完善制度,加强宣传
制订了校企合作办公室工作职责,明确每个人的分工和岗位职责,明确了校企合作的流程,找出了校企合作的风险点并且制定了防控措施。校企合作办作为一个“新”部门,注重内部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校企合作办内部制度的完善有了一个新的提高。
(一)内部管理制度初步形成
起草了学校校企合作工作管理办法以及一些相关制度。如校企合作项目审批流程以后将相继起草校企合作项目专家评审办法、校企合作工作奖励办法等,并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文本。
(二)招生渠道的完善
通过对电视台、微信平台等宣传方式的调研,明确了招生宣传的渠道。经过多次研讨、反复论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2016年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简章》,已提交党政联席会审核并通过。目前2016年招生正在印制中,2016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也将拉开序幕。
(三)充分调研市场需求,申报相关专业
通过和继续教育学院相关领导的交流与探讨,深入企业调研对人才的需求,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结合学院发展需要,校企办将对31个专业进行招生,并根据市场需要确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工商管理、财务管理等10个本专科重点推荐专业。
二、主动走访,扩大交流
(一)积极参与企业调研,探讨校企合作工作
我校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灵活多样,促进了双方共同发展,达到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赢。九月,院领导赴徐州进行专题调研,参观了企业生产线,了解了企业的发展状况,对人才需求、新产品开发等情况,双方就人才培养、企业需求进行了座谈交流,为建立稳固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促进校企双方共同发展奠定基础。同月,院领导赴中国矿业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进行考察调研。双方围绕高等应用技术教育发展趋势、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问题展开热烈的交流讨论。十一月,院领导赴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徐圩新区)进行专题调研。
双方了解了彼此情况,利用校企双方的优势,探讨了如何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共同推进校企合作的新局面。
(二)亮相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秋季分论坛, 初步达成共识共同开办吉林大学网络教育
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秋季分论坛在常熟市召开,由苏州市人民政府协办,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理工学院、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主题为“服务创新 致力创业——应用技术大学的职责与使命”。论坛为教育改革而生,以产教融合为主题,以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为主线,意在建立教育界、产业界、学术界与各级政府共同推动中国教育改革创新和全球教育合作交流的平台,构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人力资源结构。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第二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秋季)上说,这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现在走这条道路迫在眉睫,不允许我们把时间耽搁下去,不会为各种干扰影响,不让各种因素左右发展前进的步伐。出席论坛的有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秘书长沈雪松,江苏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马幸年,常熟理工学院党委书记张庆奎,中国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理事长孟庆国,以及全国200多所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德国、美国、荷兰、新加坡、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近600名代表。会后,我院领导与苏州子信书院教育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勇进行了合作交流,并初步达成共识共同开办吉林大学网络教育。
三、明确方向,展望未来
通过半年的校企合作初步探索,在这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引导部分地方高校向应用型的决策部署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科技、经济及企业发展的有效手段,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提供保证。
校企合作也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公益事业,是贯彻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益实践和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