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地位
本课从属于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部分。和平往来是文明交往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相互交流的主流。通过对阿拉伯商人和马可·波罗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本课是该单元的中心内容。
2、 教学目标
与本课内容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据此,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知道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掌握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理解《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交流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教学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刚刚接触世界史,特别是年代久远的世界古代史可以说了解甚少,一些人名、地名都相对陌生,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尽可能通过一些图片、人物故事、视频来加强学生的感观印象,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适当运用历史材料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让他们在史料中认识历史。
三、教法分析
1情景导入法: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2体验交流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展开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口才,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四、学法分析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与教法相对应,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认识和主动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张古丝绸之路的地图和一些商队行走其间的动画,教师讲述:在古代,各国各地区之间常有战争发生。这些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战争不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更不是东西方交往的主要内容。
你们看,在古代历史上,曾有多少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
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变幻莫测的天气、神出鬼没的强盗和缺水少食的困境,是他们经常面临的危险。这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实际上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
设计思路:播放一张古丝绸之路的地图和一些商队行走其间的动画,使学生对古丝绸之路有感观认识,同时指出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实际上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直接切入主题。
2、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交流使者即阿拉伯商人和马可·波罗。现在把全班分为两组交流使者一——阿拉伯商人,交流使者二——马可·波罗,请同学阅读课本、相互讨论踏上前人的足迹出发。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把自己融入历史中去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两组以比赛的形式汇报学习讨论的结果:
交流使者一——阿拉伯商人
①通过这些商路,东西方各国有哪些贸易和文化方面的交流?②从阿拉伯世界精神穆罕默德的话“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我们可以感受到阿拉伯人对待文化是怎么样的态度?③在阿拉伯数字未发明之前,古代先民是怎样计数的呢?④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传播及作用⑤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什么样的作用?⑥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 “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教师讲授过渡: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中,阿拉伯人起了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是西文人也有直接来到东方,来了解东方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他就是马可·波罗。
交流使者二——马可·波罗
①马可·波罗来中国的原因②马可·波罗来中国的生活与工作经历让学生了解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过程及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历。请几位同学上台简单表演当时的情景。
短 剧:
人物:马可·波罗及其父亲和叔叔,元世祖,旁白
父亲:马可·波罗,你为什么要跟去遥远的中国呢?这一去路途遥远,条件恶劣,你才只有17岁,能坚持得了吗?
马可·波罗:父亲,我已经仰慕中国很久了,中国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古老的文化,我去中国就是要了解那里的一切,还有她的繁华富庶,都深深吸引着我,我一定不怕艰难险阻,请父亲准许我去。
叔叔:既然他意志这么坚定,就让他去吧,看来他也已经长大了,该出去学习锻炼了。
父亲:那好吧!明天我们一起出发!
马可·波罗:谢谢父亲,谢谢叔叔!
旁白:(马可·波罗他们随着叙述的内容表演)马可·波罗一行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然后沿着“丝绸之路”东进,他们时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历经三年,终于到达元朝的都城大都。
马可·波罗一行来到元朝参见元世祖(行礼):参见陛下
元世祖:马可·波罗,你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在我们中国生活,为我们元朝效命吧!
马可·波罗一行:遵命,陛下!(和元世祖一起下)
旁白:就这样,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曾奉命外出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每到一地,他都要认真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马可·波罗等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从海路回到意大利。
③马可·波罗一行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来中国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④《马可·波罗行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⑤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呢?
教师讲授过渡:肯定各组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
3、谈古论今
我们生活在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岛,特别是咱们琼海是亚洲博鳌论坛会址所在地和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许多外商和外国游客来到这里,作为海南人,作为琼海人
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国际交流的使者,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琼海呢?
设计思路:通过自己亲身的例子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4、小结
悠悠驼铃,漫漫古道,曾经往来过多少的使者,他们带着梦想,带着希望,为东西方的交流架起座座友谊的桥梁,阿拉伯人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天文学等一一传入中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根据他在中国的见闻,整理出的《马可·波罗行纪》为新航路的开辟奏响了前音。相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不是梦想!
六、板书设计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丝绸之路及东西方贸易
2、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及作用
3、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传播及作用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马可·波罗来中国的原因
2、马可·波罗来中国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3、《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七、课堂练习
1、在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是:( )
A、阿拉伯商人 B、中国航海家 C、意大利传教士 D、波斯人
2.“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
A.古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 罗马人 D.希腊人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唯一一条通道是“丝绸之路”
B、“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C、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D、阿拉伯人只是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4.马可•波罗动身前往中国的时候中国正发生了哪一件大事( )
A、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B、忽必烈建立元朝
C、元朝灭南宋 D、元朝统一了全国
5.现代“阿拉伯数字”写法的出现大约在( )
A、10世纪 B、12世纪 C、14世纪 D、16世纪
6.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受到哪个皇帝的热情接待
A、元世祖 B、元成帝 C、元明宗 D、元顺帝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地位
本课从属于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部分。和平往来是文明交往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相互交流的主流。通过对阿拉伯商人和马可·波罗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本课是该单元的中心内容。
2、 教学目标
与本课内容相对应的课程标准是:据此,我确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知道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掌握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理解《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各民族各地区之间虽然会发生冲突与战争,但和平共处和友好往来是相互交流的主流,以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交流与合作意识;通过介绍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教学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二、学情分析
初三的学生刚刚接触世界史,特别是年代久远的世界古代史可以说了解甚少,一些人名、地名都相对陌生,因此,在学习本课时,尽可能通过一些图片、人物故事、视频来加强学生的感观印象,由此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初三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适当运用历史材料启发学生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让他们在史料中认识历史。
三、教法分析
1情景导入法: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与能力。
2体验交流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展开讨论等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口才,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
3问题教学法:通过问题探究,使学生学会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四、学法分析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与教法相对应,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主动认识和主动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或者提出自己的看法。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一张古丝绸之路的地图和一些商队行走其间的动画,教师讲述:在古代,各国各地区之间常有战争发生。这些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战争不是人类历史的主旋律,更不是东西方交往的主要内容。
你们看,在古代历史上,曾有多少人沿着“丝绸之路”,奔波往返于欧洲与亚洲之
间。漫漫的沙漠、长长的驼队和悠悠的驼铃,是他们路途中的常伴。变幻莫测的天气、神出鬼没的强盗和缺水少食的困境,是他们经常面临的危险。这些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实际上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
设计思路:播放一张古丝绸之路的地图和一些商队行走其间的动画,使学生对古丝绸之路有感观认识,同时指出穿梭往来于欧亚大陆的人们,实际上扮演着东西方文化交流使者的重要角色直接切入主题。
2、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本课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交流使者即阿拉伯商人和马可·波罗。现在把全班分为两组交流使者一——阿拉伯商人,交流使者二——马可·波罗,请同学阅读课本、相互讨论踏上前人的足迹出发。
设计思路:通过学生阅读课本、相互讨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把自己融入历史中去感受历史、认识历史。
两组以比赛的形式汇报学习讨论的结果:
交流使者一——阿拉伯商人
①通过这些商路,东西方各国有哪些贸易和文化方面的交流?②从阿拉伯世界精神穆罕默德的话“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我们可以感受到阿拉伯人对待文化是怎么样的态度?③在阿拉伯数字未发明之前,古代先民是怎样计数的呢?④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传播及作用⑤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什么样的作用?⑥为什么说阿拉伯商人 “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
教师讲授过渡:在东西方文化的传播中,阿拉伯人起了一个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但是西文人也有直接来到东方,来了解东方古老而神秘的文化。他就是马可·波罗。
交流使者二——马可·波罗
①马可·波罗来中国的原因②马可·波罗来中国的生活与工作经历让学生了解马可·波罗来中国的过程及在中国生活工作的经历。请几位同学上台简单表演当时的情景。
短 剧:
人物:马可·波罗及其父亲和叔叔,元世祖,旁白
父亲:马可·波罗,你为什么要跟去遥远的中国呢?这一去路途遥远,条件恶劣,你才只有17岁,能坚持得了吗?
马可·波罗:父亲,我已经仰慕中国很久了,中国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古老的文化,我去中国就是要了解那里的一切,还有她的繁华富庶,都深深吸引着我,我一定不怕艰难险阻,请父亲准许我去。
叔叔:既然他意志这么坚定,就让他去吧,看来他也已经长大了,该出去学习锻炼了。
父亲:那好吧!明天我们一起出发!
马可·波罗:谢谢父亲,谢谢叔叔!
旁白:(马可·波罗他们随着叙述的内容表演)马可·波罗一行从威尼斯出发,先到达地中海,然后沿着“丝绸之路”东进,他们时而乘船,时而骑马,时而骑骆驼,时而步行。历经三年,终于到达元朝的都城大都。
马可·波罗一行来到元朝参见元世祖(行礼):参见陛下
元世祖:马可·波罗,你们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就在我们中国生活,为我们元朝效命吧!
马可·波罗一行:遵命,陛下!(和元世祖一起下)
旁白:就这样,聪明的马可·波罗很快学会了汉语和蒙古语,曾奉命外出视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都留下他的足迹。每到一地,他都要认真考察当地的风土人情和物产。马可·波罗等在中国生活了17年,从海路回到意大利。
③马可·波罗一行跋山涉水、克服重重困难来中国的事迹给了你什么启示?④《马可·波罗行记》及其对世界的影响⑤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呢?
教师讲授过渡:肯定各组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成果。
3、谈古论今
我们生活在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海南岛,特别是咱们琼海是亚洲博鳌论坛会址所在地和全国最适宜居住的城市之一,许多外商和外国游客来到这里,作为海南人,作为琼海人
你打算怎样做一个国际交流的使者,让世界了解中国,了解我们琼海呢?
设计思路:通过自己亲身的例子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国际意识和世界主义精神。
4、小结
悠悠驼铃,漫漫古道,曾经往来过多少的使者,他们带着梦想,带着希望,为东西方的交流架起座座友谊的桥梁,阿拉伯人扮演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阿拉伯数字、阿拉伯天文学等一一传入中国。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中国居住了17年,根据他在中国的见闻,整理出的《马可·波罗行纪》为新航路的开辟奏响了前音。相信借助现代科技手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已不是梦想!
六、板书设计
一、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1、丝绸之路及东西方贸易
2、阿拉伯人的商业活动及作用
3、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传播及作用
二、元朝宫廷中的意大利人
1、马可·波罗来中国的原因
2、马可·波罗来中国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3、《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七、课堂练习
1、在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是:( )
A、阿拉伯商人 B、中国航海家 C、意大利传教士 D、波斯人
2.“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是:( )
A.古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 罗马人 D.希腊人
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古代东西方交流的唯一一条通道是“丝绸之路”
B、“阿拉伯数字”是阿拉伯人发明的
C、阿拉伯人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D、阿拉伯人只是在世界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4.马可•波罗动身前往中国的时候中国正发生了哪一件大事( )
A、铁木真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B、忽必烈建立元朝
C、元朝灭南宋 D、元朝统一了全国
5.现代“阿拉伯数字”写法的出现大约在( )
A、10世纪 B、12世纪 C、14世纪 D、16世纪
6.马可•波罗来到中国后受到哪个皇帝的热情接待
A、元世祖 B、元成帝 C、元明宗 D、元顺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