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2013北京作文为新课改以来出得最好
2013年06月08日08:06 新京报 我有话说(98人参与)
2013年北京高考[微博]作文题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想象?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新京报讯 今年的“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的材料出自莫言、范曾、杨振宁在北大三人对话时提到的真实问题和真实回答。时隔三年,作文题再次走回“北大时事”。
北大时事三次入选高考作文
据学而思[微博]高考研[微博]究中心副主任、高三语文学科负责人王乃中表示,除了今年高考作文题与北大时事有关,2009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北京高考作文题曾连续两年与发生在北大的热点事件相关。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高考研究办公室刘纯认为,2009年以后,北京高考作文题一定会跟当年的时事有密切关系:2009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并非媒体热炒的“流行歌曲进高考”——《隐形的翅膀》是2006年的歌曲,早就不怎么流行了——这件事的真正背景,是当年卸任的北大校长许智宏,在2009年新年狂欢夜唱过这首歌;20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更不用说,源于当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与北大书法协会会长的“唱和”。
刘纯称,接下来两年作文题与北大无关,2011年高考作文选题鹿特丹世乒赛,包揽冠军的结果出来那天,距离高考只有10多天时间;2012年巡视铁路的老计,其事迹曾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于2012年年初播放。
新课改以来最好作文题
王乃中称,从题目本身来说,今年是典型的“科技如何影响时代”的命题,科学家着眼于技术进步,文学家则更关心社会人文领域,这个题目有去年湖北卷“书信在现代社会消失”的气象,堪称新课改以来北京卷出得最好的一道作文题,也展现了高考作文改革的良好信号。
王乃中说,相对而言,对唯科技论的反思、对人文思潮、生活方式因科技而改变的思考,对时代日新月异的歌颂,对一个又一个时代更迭的亲身体会,都能写出典型的一类文立意。语文老师肯定更喜欢贴近人文关怀的破题和升华角度,只是担心北京学生缺乏类似的思维眼界和日常训练。这个题有深度不容易写。
难度直逼湖北高考作文题
刘纯说,拿到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的应届考生,一定会被显著的当下色彩和“手机”这个具体的意象吓得倒抽一口冷气:北京高考作文从未考查过时事评论题,乍一看北京这个题目,似乎难度要直逼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命制的佼佼者——湖北。
刘纯分析,2013年的高考作文要让考生思考的,无非是以“手机”为媒介、为触点、为引子,思考科技进步与人文情感之间的关系,“如果考生们真的熟练掌握2007年到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话,那么你会发现,这个角度无非是2007年《细雨湿衣看不见》的最后一个观点:某种情怀,已经不适合当下世界„„因为手机。”
记者讲述
杨振宁与莫言对话“穿越”
5月15日,在北大举行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中,91岁的杨振宁频频绕过主持人范曾向58岁的莫言发问。
文科生与理科生思考世界的方式各有不同,杨振宁认为,科学是猜想而文学是幻想,莫言认为科学关注的是物质原理,文学关注人类情感,“鲁迅先生说过,文学家笔下的一束美丽鲜花,在植物学家眼中就成了植物的生殖器。”不过幻想和猜想也相遇了,杨振宁向莫言提了个思考很久的问题,如果请爱迪生到21世纪生活一周,什么东西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一直面无表情的莫言似乎产生兴趣,“手机吧”。
杨振宁马上深表赞同,“我也觉得是手机,现在掏出来就可以给美国人打电话,比封神榜还有意思”,但爱迪生会用手机做什么?莫言没有回答。(视频
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
材料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到21世纪生活一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这又是一篇材料作文,这是意料中的事情,2012年高考材料作文占“主打地位”后,今年高考卷再次出现众多材料作文更是一种趋势。因为材料作文有自身的优势,例如说针对同一则材料,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即便是同一个角度,考生看法也不同,体现了高考作文让“考生人人有话说”的要求。其次材料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创新,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通过考生对作文的立意和表达,从“内容+表达+发展”的角度来对考生的思辨力,表达力,看问题的穿透力和分析事物的逻辑性来做一个评判。
面对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更多的考生关注爱迪生对待手机的态度,面对这“穿越式”材料,可能让一些考生看到作文后“无从下手”,其实考生经过分析后就不难发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首先爱迪生如果来到21世纪,他肯定被手机吸引,从一个侧面衬托出手机在21世纪的重要性,有的学生问,如果作文没有出现爱迪生算不算跑题,面对材料作文,“跑题”现象不多见了,或者说想跑题都难,2012年高考中《父亲,老牛,麦地》一文,刻画了一位平凡的、始终坚守自己“事业”的父亲的形象,突出了“平凡中的伟大”,本文中也没有出现老计,一样拿高分。那么2013年高考作文材料中,把爱迪生换成爱因斯坦、换成牛顿,表达的效果一样。因此考生作文中不一定非常出现“爱迪生”。
其次是文学家对待手机的评价,手机作为科技产物,并且在现实中广泛运用,不仅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还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和观念意识。自从手机这种交往方式被人们普遍的应用以后,人与人之间情感也在发生变化,这也属于“人文关怀”的范畴。生活中很多人用手机来交流情感,例如说常给亲人的电话;很多人和手机的距离越来越近,相反离一些方面也越来越远,正是有的考生说,立意是很多人沉溺于手机,错过了身边很多很幸福、、、、、、其实这样的切入点很好。
其实考生在审题中,有一句话很重要,就是“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其实这句话主旨不是爱迪生,而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手机”,有很多网站头条都说“北京高考作文奇葩”,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手机”只是科技产品的一个代表,这些科技产品给人类会带来什么,连科学家自己甚至都不知道,正是人类这种探索的
精神,让人类向着“未知”挑战。正如一个网友所说:“爱迪生回到21世纪初,看到手机的惊讶,不亚于自己当初发明电灯、电话的兴奋和幸福。人类绵延不断,技术和生活密不可分,众多热爱生活的人们,靠勤劳和智慧,通过技术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必将使人类社会迈上一个崭新的高度。”
回望过去的一年,记得给学生讲过一个专题“爆发式”,在科技取得飞速发展的年代,技术更新极快,更多的产品“爆发式”走到大众中去,这些都是不断积累的产物,当然这个积累的过程,这条路上布满荆棘,正如《光荣的荆棘路》路中说的那样“世界的历史象一个幻灯,它在现代的黑暗的背景上,放出明朗的片子,说明那些造福人类的善人和天才的殉道者在怎样走过荆棘路。”假如说爱迪生真来到21世纪走一遭,也许他是快乐的,因为看到“一些创造性”的产品被人们“爆发式”接受与肯定的话,无疑是对那些“走过荆棘路”的人肯定和鼓舞。同时折射出一种“价值观”,引发考生对个人价值观的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精神,在探索的路上,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所谓的荆棘、、、记得曾将做一个设想,假如在200年前,一个人说人类有一天从美国到中国只用一天时间即可,那么肯定有很多人那个人是疯子;如果100年前一个人人类可以登上月球,那么同样如此;即便在30年前,一个人对一群普通的大众说,30年以后的今天,普通人的兜里都有“掌上电脑”一样的手机,那么一样可能遭受别人笑话,就别说是怀疑了。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产品“爆发式”的背后,那些远离喧嚣的孤独,那些守候瓦尔登湖宁静的“爱迪生”式的创造者告诉我什么样的答案?
面对2013年高考作文,考生依然有话说,但是想把话说好,依然不容易,在手机等科技产品“爆发式”的年代,在这个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甚至价值观的年代,在人类继续向着“未知”世界探索的年代,作为中学生,你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你人生的价值观如何?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和生命中未被开发出来的东西,只要结合材料写出来,言之有物,相信得高分不难。
个人觉得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考生不好写,主要是考生短时间内不容易立意,并且做到一点独到很难。还有我觉得将来的得分情况,和2012年相比有一定的变化,今年应该会有一些出彩的高分甚至满分作文,当然所谓“保命”作文篇幅会减少。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13
喜欢
专家称2013北京作文为新课改以来出得最好
2013年06月08日08:06 新京报 我有话说(98人参与)
2013年北京高考[微博]作文题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和想象?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新京报讯 今年的“科学家与文学家谈手机”的材料出自莫言、范曾、杨振宁在北大三人对话时提到的真实问题和真实回答。时隔三年,作文题再次走回“北大时事”。
北大时事三次入选高考作文
据学而思[微博]高考研[微博]究中心副主任、高三语文学科负责人王乃中表示,除了今年高考作文题与北大时事有关,2009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北京高考作文题曾连续两年与发生在北大的热点事件相关。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高考研究办公室刘纯认为,2009年以后,北京高考作文题一定会跟当年的时事有密切关系:2009年《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并非媒体热炒的“流行歌曲进高考”——《隐形的翅膀》是2006年的歌曲,早就不怎么流行了——这件事的真正背景,是当年卸任的北大校长许智宏,在2009年新年狂欢夜唱过这首歌;2010年《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更不用说,源于当年五四青年节温家宝与北大书法协会会长的“唱和”。
刘纯称,接下来两年作文题与北大无关,2011年高考作文选题鹿特丹世乒赛,包揽冠军的结果出来那天,距离高考只有10多天时间;2012年巡视铁路的老计,其事迹曾以电视纪录片的形式于2012年年初播放。
新课改以来最好作文题
王乃中称,从题目本身来说,今年是典型的“科技如何影响时代”的命题,科学家着眼于技术进步,文学家则更关心社会人文领域,这个题目有去年湖北卷“书信在现代社会消失”的气象,堪称新课改以来北京卷出得最好的一道作文题,也展现了高考作文改革的良好信号。
王乃中说,相对而言,对唯科技论的反思、对人文思潮、生活方式因科技而改变的思考,对时代日新月异的歌颂,对一个又一个时代更迭的亲身体会,都能写出典型的一类文立意。语文老师肯定更喜欢贴近人文关怀的破题和升华角度,只是担心北京学生缺乏类似的思维眼界和日常训练。这个题有深度不容易写。
难度直逼湖北高考作文题
刘纯说,拿到2013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的应届考生,一定会被显著的当下色彩和“手机”这个具体的意象吓得倒抽一口冷气:北京高考作文从未考查过时事评论题,乍一看北京这个题目,似乎难度要直逼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命制的佼佼者——湖北。
刘纯分析,2013年的高考作文要让考生思考的,无非是以“手机”为媒介、为触点、为引子,思考科技进步与人文情感之间的关系,“如果考生们真的熟练掌握2007年到2012年北京高考作文题目的话,那么你会发现,这个角度无非是2007年《细雨湿衣看不见》的最后一个观点:某种情怀,已经不适合当下世界„„因为手机。”
记者讲述
杨振宁与莫言对话“穿越”
5月15日,在北大举行的“科学与文学的对话”中,91岁的杨振宁频频绕过主持人范曾向58岁的莫言发问。
文科生与理科生思考世界的方式各有不同,杨振宁认为,科学是猜想而文学是幻想,莫言认为科学关注的是物质原理,文学关注人类情感,“鲁迅先生说过,文学家笔下的一束美丽鲜花,在植物学家眼中就成了植物的生殖器。”不过幻想和猜想也相遇了,杨振宁向莫言提了个思考很久的问题,如果请爱迪生到21世纪生活一周,什么东西会让他觉得不可思议?一直面无表情的莫言似乎产生兴趣,“手机吧”。
杨振宁马上深表赞同,“我也觉得是手机,现在掏出来就可以给美国人打电话,比封神榜还有意思”,但爱迪生会用手机做什么?莫言没有回答。(视频
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
材料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到21世纪生活一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是什么?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
自拟题目,自选角度,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这又是一篇材料作文,这是意料中的事情,2012年高考材料作文占“主打地位”后,今年高考卷再次出现众多材料作文更是一种趋势。因为材料作文有自身的优势,例如说针对同一则材料,考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着手,即便是同一个角度,考生看法也不同,体现了高考作文让“考生人人有话说”的要求。其次材料作文更有利于考生创新,考生自选角度,自定立意,通过考生对作文的立意和表达,从“内容+表达+发展”的角度来对考生的思辨力,表达力,看问题的穿透力和分析事物的逻辑性来做一个评判。
面对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更多的考生关注爱迪生对待手机的态度,面对这“穿越式”材料,可能让一些考生看到作文后“无从下手”,其实考生经过分析后就不难发现以下方面的内容:
首先爱迪生如果来到21世纪,他肯定被手机吸引,从一个侧面衬托出手机在21世纪的重要性,有的学生问,如果作文没有出现爱迪生算不算跑题,面对材料作文,“跑题”现象不多见了,或者说想跑题都难,2012年高考中《父亲,老牛,麦地》一文,刻画了一位平凡的、始终坚守自己“事业”的父亲的形象,突出了“平凡中的伟大”,本文中也没有出现老计,一样拿高分。那么2013年高考作文材料中,把爱迪生换成爱因斯坦、换成牛顿,表达的效果一样。因此考生作文中不一定非常出现“爱迪生”。
其次是文学家对待手机的评价,手机作为科技产物,并且在现实中广泛运用,不仅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还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思想感情和观念意识。自从手机这种交往方式被人们普遍的应用以后,人与人之间情感也在发生变化,这也属于“人文关怀”的范畴。生活中很多人用手机来交流情感,例如说常给亲人的电话;很多人和手机的距离越来越近,相反离一些方面也越来越远,正是有的考生说,立意是很多人沉溺于手机,错过了身边很多很幸福、、、、、、其实这样的切入点很好。
其实考生在审题中,有一句话很重要,就是“科学家和文学家关于手机的不同看法引发你什么样的思考?”其实这句话主旨不是爱迪生,而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词“手机”,有很多网站头条都说“北京高考作文奇葩”,其实我们仔细分析一下,“手机”只是科技产品的一个代表,这些科技产品给人类会带来什么,连科学家自己甚至都不知道,正是人类这种探索的
精神,让人类向着“未知”挑战。正如一个网友所说:“爱迪生回到21世纪初,看到手机的惊讶,不亚于自己当初发明电灯、电话的兴奋和幸福。人类绵延不断,技术和生活密不可分,众多热爱生活的人们,靠勤劳和智慧,通过技术推进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必将使人类社会迈上一个崭新的高度。”
回望过去的一年,记得给学生讲过一个专题“爆发式”,在科技取得飞速发展的年代,技术更新极快,更多的产品“爆发式”走到大众中去,这些都是不断积累的产物,当然这个积累的过程,这条路上布满荆棘,正如《光荣的荆棘路》路中说的那样“世界的历史象一个幻灯,它在现代的黑暗的背景上,放出明朗的片子,说明那些造福人类的善人和天才的殉道者在怎样走过荆棘路。”假如说爱迪生真来到21世纪走一遭,也许他是快乐的,因为看到“一些创造性”的产品被人们“爆发式”接受与肯定的话,无疑是对那些“走过荆棘路”的人肯定和鼓舞。同时折射出一种“价值观”,引发考生对个人价值观的思考。我们需要怎样的精神,在探索的路上,以怎样的心态面对所谓的荆棘、、、记得曾将做一个设想,假如在200年前,一个人说人类有一天从美国到中国只用一天时间即可,那么肯定有很多人那个人是疯子;如果100年前一个人人类可以登上月球,那么同样如此;即便在30年前,一个人对一群普通的大众说,30年以后的今天,普通人的兜里都有“掌上电脑”一样的手机,那么一样可能遭受别人笑话,就别说是怀疑了。以手机为代表的科技产品“爆发式”的背后,那些远离喧嚣的孤独,那些守候瓦尔登湖宁静的“爱迪生”式的创造者告诉我什么样的答案?
面对2013年高考作文,考生依然有话说,但是想把话说好,依然不容易,在手机等科技产品“爆发式”的年代,在这个科技改变人类生活甚至价值观的年代,在人类继续向着“未知”世界探索的年代,作为中学生,你是怎样看待这个世界的?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你人生的价值观如何?我们如何面对生活中和生命中未被开发出来的东西,只要结合材料写出来,言之有物,相信得高分不难。
个人觉得2013年北京卷高考作文考生不好写,主要是考生短时间内不容易立意,并且做到一点独到很难。还有我觉得将来的得分情况,和2012年相比有一定的变化,今年应该会有一些出彩的高分甚至满分作文,当然所谓“保命”作文篇幅会减少。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13
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