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的需水规律

一、 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

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

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

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

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 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 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

在 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

米; 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

一 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

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 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 水稻 的需水规律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 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 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到出穗期达 最高峰,以后又下降,但是水稻的蒸腾量既与品种有关,又受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及栽培 技术的影响。 3.稻田需水量 稻田需水量由叶面蒸腾量,窝间蒸发量和稻田渗漏量三者组成,前二者又合称腾发量。 (1)腾发量 其中叶面蒸腾量的变化前面已谈过。而窝间蒸发量一般是移栽后最大,随着稻株对稻田覆盖度的增大而减

少,约在分蘖末期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不再有大的变化,两者的关系是插秧初期蒸发大于蒸腾,分蘖末到成熟则是蒸腾大于蒸发。 稻田蒸发量,一般占总需水量的60~80%,据四川二贵州各灌区多年试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品种之间蒸发量有一定差异。 各生育期的蒸发量,总的变化趋势,随生育期向后推移,日平均蒸发量逐渐加大,于抽穗后达最大值,这是气象因素及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尤以气象因素影响最大。温度高,风力大,湿度小蒸发量大,反之则小。插秧密度大较密度小的,深灌较浅灌,浅灌又较湿润灌溉的腾发量大。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腾发量有增大的趋势。高产田干物质积累多,腾发量也较低产田大,但平均每千克稻谷所需腾发量,反而减少。所以提高单产也具有经济用水的作用。 (2)渗漏量 是稻田水分消耗的另一途径,其大小因土质,地下水位深浅、耕作及灌溉方法不同而异。在一定条件下,土壤愈粘重、透水性愈弱,渗漏量愈小;土壤砂性愈重、透水性愈强,渗漏量愈大。地势高。 耕作粗放及新开田渗漏量大,深灌比浅灌渗漏量大。 稻田渗漏可以输氧、排毒,有更新土壤环境的良好作用,但渗漏量过大会增加养分的流失。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测定,以日渗漏量10

毫米左右的田块产量较高。西南地区测定结果,不同土壤间差异较大,且灌溉设施比较差,渗漏量过大是不利的,似以维持3~5毫米/日较佳。 (3) 灌溉定额 稻田需水量,除—部分由水稻生长季节的降水直接供给外,另一部分则需灌溉补充。每亩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打田用水量+大田生育期间耗水量(腾发量+渗漏量) - 有效降雨量。 打田(整田)用水量据四川各灌区实测平均为78.5~139立方米/亩;贵州一般为97.4~ 200立方米/亩。因土质、前作、气候、耕作及土壤含水量等而异。土壤质地疏松较紧实的、含水量低较含水量高的、新开田较老稻田,坡地较低洼地、冬闲田较冬作田,旧法泡田比新法泡田打田用水量要多。

三、 玉米 的需水规律

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 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

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一10天开始,30天内的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一半。该期间田间水分状况对玉米开花、授粉和子粒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要求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灌浆至成熟仍耗水较多,乳熟以后逐渐

减少。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后则保 持60%为宜。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部滨海地区,玉米生育期间降水 特点是两头少、中间多。即4、5月份少,6、7、8月份较多,9月份又较少,总降水量略高于玉米需水量,但变化不定、分布不均。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水和排水。通常,播前要浇底墒水;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后20天左右,分别浇攻穗和攻粒水;当水分不足、叶片卷曲、近期又无雨时,应立即浇水,反之则可不浇。如果雨水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止根系窒息死株。发芽出苗、幼苗期,应注意散墒,防止烂种芽涝。

四、 油菜需水规律

不同生育期日平均需水量为(m3/hm2):苗期12.75,蕾期20.55,花期28.35,角果期

18。薹花期是油菜一生中对水分反映最敏感的临界期,此期缺水则分枝短,花序短,花器脱落严重,产量明显降低。

(1) 苗期 油菜苗期个体和群体较小;根系和叶片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根量小,

叶片少,叶面积系数低,蒸腾面积小,而且气温、地温日渐降低,根系吸水能力下

降,需水量相对较小。但此期持续时间长,地面覆盖少,田间蒸发量大。从土壤水

分供求情况看,北方地区秋季降水量日渐减少,一般难以满足油菜耗水需求。油菜

苗期缺水,不仅影响根系.和叶片的生长,对培育壮苗和安全越冬不利,而且会影

响花芽分化花角数,降低产量。据试验,油菜苗期最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

70%~80%。北方的白菜型油菜需水量较小,土壤湿度在20%左右为宜;甘蓝型油

菜需水量大,应保持在25%左右。移栽油菜在移栽后,由于断根伤叶,吸收能力降

低,处于萎蔫状态,如果水分缺乏,不仅不利于生根长叶,恢复生长,形成壮苗,

而且抗逆性严重减弱。因此油菜移栽后要及时灌水,促其早生根,早缓苗,早生长。

(2)薹花期 薹花期是油菜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薹花期适宜的土壤湿度应保持

田间持水量的75%~85%。此期主茎迅速伸长,随着分枝的抽伸,叶面积日渐增大,

叶面蒸腾量也相应增加厂花器分化速度加快,花序不断增长,边开花,边结角。这

个时期的水分状况对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影响很大。据试验土壤水分在田间最大持水

量的50%~60%的情况下,薹花期均不灌水的单产每亩143.7kg;薹期、花期各

灌1次水的单产为187.9kg;花期灌1次水,薹期不灌水的单产158.9kg;薹期

灌水,花期不灌水的单产169.8kg。由此看出,灌一次水比不灌增产10.6%~18.2%,

薹花期都灌水比不灌水的增产30.7%。因此,在遇旱时薹花期灌水具有重要的增

产作用。

(3)角果发育期 油菜终花期后,虽然主茎叶和分枝叶逐渐衰老,叶面积日渐减少,

吸水和蒸腾作用减弱,但由于角果增大,角果皮的光合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日益加强,

所以仍需保持土壤有适宜的水分状态,以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和茎叶营养物质

向种子中转运,促进增粒、增重。但土壤水分过多,会使根系发生渍害,引起根系

早死,影响灌浆和油分积累,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此期最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

水量的60%~70%。

五、 红苕需水规律

甘薯枝繁叶茂,遮满地面,根系发达,生长迅速,体内水分蒸腾量很大。其地

上部和地下部产量很高,而植株的含水量高达85-90%,块根水分含量一般在70%

左右,所以一生中需水量相当大。据测定在整个生长期间,田间总耗水量为500-800

毫米,相当于每亩用水400-600立方米。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并不一样。发根

缓苗期和分枝结薯期植株尚未长大,需水不多,两个时期各占总耗水量的10-15%。

茎叶盛长期需水量猛增,约占总耗水量的40%。薯块迅速肥大期占35%。具体到

各生长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生长前期和后期以保持在60-70%为宜。中期是茎叶

生长盛期,同时也是薯块肥大期,需水量明显增多,土壤相对含水量以保持在

70-80%为好。若土壤水分过多,会使氧气供应困难,影响块根肥大,薯块里水分

增多,干物质含量降低。

1、扎根缓苗阶段的管理,扎根缓苗阶段是从栽后长出新根到块根开始形成,历时1个月左右。红薯定栽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栽秧后,如遇大旱,应及时浇缓苗水,以利扎根成活。一般在栽插后,要浇一次,以后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以松土,提温,消除杂草,适时喷洒新高脂膜促进植株迅速生长利于根形成。

2、分枝结薯阶段管理,栽插后30-40天随着温度升高,茎叶生长加快,块根继续形成

膨大应及时加强水肥管理,如遇天旱可随水亩追5-8斤尿素,浇后要及早中耕松土保墒。

3、茎叶盛长块根膨大阶段的管理,7月上半旬至8月下旬此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叶面积

系数达到最大,一般在这一时期,要做到促中有控控中有促。此期正值雨季,温度高,植株生长快,为防止徒长,可用50PPM的多效唑液加地果壮蒂灵在田间均匀喷打,以叶面沾满药液而不流为佳,可促进果实发育,使红薯优质高产。在此期,地下部块根迅速膨大,如遇伏旱,需浇水,但水量不宜过大,为促进薯块膨大,可亩用膨大素一袋(12)克兑水15公斤隔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4、茎叶衰退块根膨大阶段的管理,8月中下旬后,红薯生长后期,茎叶由缓慢生长直至停滞;养分输向块根,生长中心由地上转到地下,管理上要保护茎叶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块根迅速膨大。管理措施,保证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如天气久旱无雨,土壤干旱,会使茎叶早衰影响碳水化物的形成、积累,造成减产,因此要及时浇小水,但在红薯收刨前20天内不宜浇水,若遇秋涝,要及时排水,以防硬心与腐烂,在处暑前后红薯叶进入回秧期。为防止早衰,延长和增强叶中的光合作用,促进薯块肥大,进行叶面喷肥,亩用磷酸二氢钾半斤兑水30-40公斤加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喷打,每隔15天喷一次共喷两次,如配合使用膨大素效果更好。

5、摘顶。当红薯主茎长至50厘米时,选晴好天气上午摘去顶芽;分枝长至35厘米时继续把顶芽摘除。此法可抑制茎蔓徒长,避免养分消耗,促进根块膨大,可增产20%~30%。

6、裂缝灌肥。红薯进入块根膨大期,表土层会出现裂缝。此时,每亩用清水粪肥750~1000公斤,对磷酸二氢钾500克(也可用过磷酸钙5公斤、草木灰50公斤,分别用水浸泡过滤),混合在粪肥中,早晨或傍晚沿裂缝灌施,灌后用土填塞裂缝,同时喷洒地果壮蒂灵防畸形果、裂果,可增产20%~30%。

一、 小麦的需水规律 1、三叶分蘖期:小麦三叶分蘖期水分供应充足可以增加小麦的有

效分蘖数。当土壤湿度从22%增加到27%,小麦的有效分蘖就会从平均的3.7个增加到

7.9个,主穗上的小穗也会从7.1个增加到10.4个。 2、拔节孕穗期:小麦拔节孕穗

期是小麦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需水量较大,但拔节前期水分又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引起小麦徒长倒伏。 3、抽穗开花期:小麦抽穗开花期需水量达到生育期的最高峰。当土壤湿度由20%增加到28%时,主穗上的小穗平均由0.6个增加到12.4个;每株粒数重由44.6增加到63.7;千粒重增加2.5克;增产32.4%。如果小麦此期缺水,将严重的影

响小卖的品质和产量。 4、灌浆乳熟期。小麦灌浆乳熟期是小麦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期如果小麦缺水,将造成小麦秕粒,从而降低效买的品质和产量。 5.每生产1kg小麦约需水1-1.2kg; 播种后到拔节前,耗水量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35%一40%,每亩日耗水量约0.4立方米; 拔节到抽穗时期是小麦生长的临界期,缺水会造成减产,

在 25—30天时间内耗水量占总耗水量的20%一25%,每亩日耗水量约2.2-3.4立方

米; 抽穗到发育成熟,日耗水量还要大些,约35—40天,耗水量占总耗水量26%

一 42%,特别是抽穗时期,日耗水量可达4立方米。 灌溉用水和土壤情况有关:灌水量(立方米/亩)=667*(田间最大持水量—灌水前士壤含水量)×土壤容重×计划灌水

土层深度,例如,灌前测知土壤含水量为17%,田间最大持水量28%,土壤容重为1.3,计划灌水 土层深度为0.6米,则本次灌水量应为57.22立方米。

二、 水稻 的需水规律

水稻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为10~15℃,最适宜温度为30~35℃ 一般种子要吸收本身重量的25-50%或以上的水,才开始萌发.水稻40%.

稻田水分状况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据测定,当土壤水分下降到80%以下时,因水分不足阻碍水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和运转,使叶绿素含量减少,气孔关闭,妨碍叶片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光合作用大大减弱,呼吸作用增强,可见保持土壤充足的水分,有利于水稻正常生理活动,利于分蘖、长穗、开花、结实,获得高产。试验还表明在水稻生育过程中,任何一个生育时期受旱都不利,但—般以返青、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开花与灌浆四个时期受旱对产量影响最大。 返青期缺水,秧苗不易成活返青,即使成活对分蘖及以后各生育时期器官建成都有影响。 幼穗发育期,叶面积大,光合作用强,代谢作用旺盛,蒸腾量也大,是水稻一生中需水最多的时期,初期受旱抑制枝梗、颖花原基分化,每穗粒数少,中期受旱使内外颖,雌雄蕊发育不良。减数分裂期受旱颖花大量退化,粒数减少,结实率下降。 抽穗开花期,水稻对水分的敏感程度仅次于孕穗期,缺水造成“卡脖子旱”,抽穗开花困难,包颈白穗多,结实率不高,严重影响产量。 灌浆期受旱,影响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有机物的形成,运转,从而使千粒重、结实率降低,青米、死米、腹白大的米粒增多,影响产量和品质。 水稻虽耐涝力强,短期淹水对产量影响不大,但若长期淹水没顶则会影响生育及产量。生育时期不同对淹水的反应不同。据试验仍以返青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及开花、灌浆期对淹水最敏感。据观察,返育期当日平均温度为25~30℃时,淹水3~4天死苗率高达85%,双季稻孕穗期淹水7天,幼穗腐烂完全无收,开花期淹7天,结实率只有5%,乳熟期淹7天,结实率尚有60%,蜡熟期淹7天可收70~80%的产量。深灌会使土壤中氧气减少,泥温昼夜温差减小,稻株基部光照减弱,对根的生长及分蘖发生均不利,且茎秆软弱易倒伏。 2.各生育时期水分蒸腾量的变化。水稻的叶面蒸腾量,随植株叶面积的加大而增多,至孕穗到出穗期达 最高峰,以后又下降,但是水稻的蒸腾量既与品种有关,又受气温、湿度、风速、降雨等环境条件及栽培 技术的影响。 3.稻田需水量 稻田需水量由叶面蒸腾量,窝间蒸发量和稻田渗漏量三者组成,前二者又合称腾发量。 (1)腾发量 其中叶面蒸腾量的变化前面已谈过。而窝间蒸发量一般是移栽后最大,随着稻株对稻田覆盖度的增大而减

少,约在分蘖末期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不再有大的变化,两者的关系是插秧初期蒸发大于蒸腾,分蘖末到成熟则是蒸腾大于蒸发。 稻田蒸发量,一般占总需水量的60~80%,据四川二贵州各灌区多年试验,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品种之间蒸发量有一定差异。 各生育期的蒸发量,总的变化趋势,随生育期向后推移,日平均蒸发量逐渐加大,于抽穗后达最大值,这是气象因素及生物学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尤以气象因素影响最大。温度高,风力大,湿度小蒸发量大,反之则小。插秧密度大较密度小的,深灌较浅灌,浅灌又较湿润灌溉的腾发量大。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腾发量有增大的趋势。高产田干物质积累多,腾发量也较低产田大,但平均每千克稻谷所需腾发量,反而减少。所以提高单产也具有经济用水的作用。 (2)渗漏量 是稻田水分消耗的另一途径,其大小因土质,地下水位深浅、耕作及灌溉方法不同而异。在一定条件下,土壤愈粘重、透水性愈弱,渗漏量愈小;土壤砂性愈重、透水性愈强,渗漏量愈大。地势高。 耕作粗放及新开田渗漏量大,深灌比浅灌渗漏量大。 稻田渗漏可以输氧、排毒,有更新土壤环境的良好作用,但渗漏量过大会增加养分的流失。江苏、浙江、广东等地测定,以日渗漏量10

毫米左右的田块产量较高。西南地区测定结果,不同土壤间差异较大,且灌溉设施比较差,渗漏量过大是不利的,似以维持3~5毫米/日较佳。 (3) 灌溉定额 稻田需水量,除—部分由水稻生长季节的降水直接供给外,另一部分则需灌溉补充。每亩稻田需要人工补给的水量称灌溉定额。 灌溉定额=打田用水量+大田生育期间耗水量(腾发量+渗漏量) - 有效降雨量。 打田(整田)用水量据四川各灌区实测平均为78.5~139立方米/亩;贵州一般为97.4~ 200立方米/亩。因土质、前作、气候、耕作及土壤含水量等而异。土壤质地疏松较紧实的、含水量低较含水量高的、新开田较老稻田,坡地较低洼地、冬闲田较冬作田,旧法泡田比新法泡田打田用水量要多。

三、 玉米 的需水规律

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 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

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一10天开始,30天内的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一半。该期间田间水分状况对玉米开花、授粉和子粒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要求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灌浆至成熟仍耗水较多,乳熟以后逐渐

减少。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后则保 持60%为宜。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部滨海地区,玉米生育期间降水 特点是两头少、中间多。即4、5月份少,6、7、8月份较多,9月份又较少,总降水量略高于玉米需水量,但变化不定、分布不均。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水和排水。通常,播前要浇底墒水;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后20天左右,分别浇攻穗和攻粒水;当水分不足、叶片卷曲、近期又无雨时,应立即浇水,反之则可不浇。如果雨水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止根系窒息死株。发芽出苗、幼苗期,应注意散墒,防止烂种芽涝。

四、 油菜需水规律

不同生育期日平均需水量为(m3/hm2):苗期12.75,蕾期20.55,花期28.35,角果期

18。薹花期是油菜一生中对水分反映最敏感的临界期,此期缺水则分枝短,花序短,花器脱落严重,产量明显降低。

(1) 苗期 油菜苗期个体和群体较小;根系和叶片都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根量小,

叶片少,叶面积系数低,蒸腾面积小,而且气温、地温日渐降低,根系吸水能力下

降,需水量相对较小。但此期持续时间长,地面覆盖少,田间蒸发量大。从土壤水

分供求情况看,北方地区秋季降水量日渐减少,一般难以满足油菜耗水需求。油菜

苗期缺水,不仅影响根系.和叶片的生长,对培育壮苗和安全越冬不利,而且会影

响花芽分化花角数,降低产量。据试验,油菜苗期最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

70%~80%。北方的白菜型油菜需水量较小,土壤湿度在20%左右为宜;甘蓝型油

菜需水量大,应保持在25%左右。移栽油菜在移栽后,由于断根伤叶,吸收能力降

低,处于萎蔫状态,如果水分缺乏,不仅不利于生根长叶,恢复生长,形成壮苗,

而且抗逆性严重减弱。因此油菜移栽后要及时灌水,促其早生根,早缓苗,早生长。

(2)薹花期 薹花期是油菜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薹花期适宜的土壤湿度应保持

田间持水量的75%~85%。此期主茎迅速伸长,随着分枝的抽伸,叶面积日渐增大,

叶面蒸腾量也相应增加厂花器分化速度加快,花序不断增长,边开花,边结角。这

个时期的水分状况对油菜单位面积产量影响很大。据试验土壤水分在田间最大持水

量的50%~60%的情况下,薹花期均不灌水的单产每亩143.7kg;薹期、花期各

灌1次水的单产为187.9kg;花期灌1次水,薹期不灌水的单产158.9kg;薹期

灌水,花期不灌水的单产169.8kg。由此看出,灌一次水比不灌增产10.6%~18.2%,

薹花期都灌水比不灌水的增产30.7%。因此,在遇旱时薹花期灌水具有重要的增

产作用。

(3)角果发育期 油菜终花期后,虽然主茎叶和分枝叶逐渐衰老,叶面积日渐减少,

吸水和蒸腾作用减弱,但由于角果增大,角果皮的光合作用在一定时期内日益加强,

所以仍需保持土壤有适宜的水分状态,以保证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和茎叶营养物质

向种子中转运,促进增粒、增重。但土壤水分过多,会使根系发生渍害,引起根系

早死,影响灌浆和油分积累,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此期最适宜土壤水分为田间持

水量的60%~70%。

五、 红苕需水规律

甘薯枝繁叶茂,遮满地面,根系发达,生长迅速,体内水分蒸腾量很大。其地

上部和地下部产量很高,而植株的含水量高达85-90%,块根水分含量一般在70%

左右,所以一生中需水量相当大。据测定在整个生长期间,田间总耗水量为500-800

毫米,相当于每亩用水400-600立方米。不同生长阶段的耗水量并不一样。发根

缓苗期和分枝结薯期植株尚未长大,需水不多,两个时期各占总耗水量的10-15%。

茎叶盛长期需水量猛增,约占总耗水量的40%。薯块迅速肥大期占35%。具体到

各生长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生长前期和后期以保持在60-70%为宜。中期是茎叶

生长盛期,同时也是薯块肥大期,需水量明显增多,土壤相对含水量以保持在

70-80%为好。若土壤水分过多,会使氧气供应困难,影响块根肥大,薯块里水分

增多,干物质含量降低。

1、扎根缓苗阶段的管理,扎根缓苗阶段是从栽后长出新根到块根开始形成,历时1个月左右。红薯定栽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以保证全苗,栽秧后,如遇大旱,应及时浇缓苗水,以利扎根成活。一般在栽插后,要浇一次,以后每隔10-15天中耕一次以松土,提温,消除杂草,适时喷洒新高脂膜促进植株迅速生长利于根形成。

2、分枝结薯阶段管理,栽插后30-40天随着温度升高,茎叶生长加快,块根继续形成

膨大应及时加强水肥管理,如遇天旱可随水亩追5-8斤尿素,浇后要及早中耕松土保墒。

3、茎叶盛长块根膨大阶段的管理,7月上半旬至8月下旬此期茎叶盛长块根膨大,叶面积

系数达到最大,一般在这一时期,要做到促中有控控中有促。此期正值雨季,温度高,植株生长快,为防止徒长,可用50PPM的多效唑液加地果壮蒂灵在田间均匀喷打,以叶面沾满药液而不流为佳,可促进果实发育,使红薯优质高产。在此期,地下部块根迅速膨大,如遇伏旱,需浇水,但水量不宜过大,为促进薯块膨大,可亩用膨大素一袋(12)克兑水15公斤隔7-10天喷一次,连喷两次。

4、茎叶衰退块根膨大阶段的管理,8月中下旬后,红薯生长后期,茎叶由缓慢生长直至停滞;养分输向块根,生长中心由地上转到地下,管理上要保护茎叶维持正常生理功能,促进块根迅速膨大。管理措施,保证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如天气久旱无雨,土壤干旱,会使茎叶早衰影响碳水化物的形成、积累,造成减产,因此要及时浇小水,但在红薯收刨前20天内不宜浇水,若遇秋涝,要及时排水,以防硬心与腐烂,在处暑前后红薯叶进入回秧期。为防止早衰,延长和增强叶中的光合作用,促进薯块肥大,进行叶面喷肥,亩用磷酸二氢钾半斤兑水30-40公斤加新高脂膜800倍液进行喷打,每隔15天喷一次共喷两次,如配合使用膨大素效果更好。

5、摘顶。当红薯主茎长至50厘米时,选晴好天气上午摘去顶芽;分枝长至35厘米时继续把顶芽摘除。此法可抑制茎蔓徒长,避免养分消耗,促进根块膨大,可增产20%~30%。

6、裂缝灌肥。红薯进入块根膨大期,表土层会出现裂缝。此时,每亩用清水粪肥750~1000公斤,对磷酸二氢钾500克(也可用过磷酸钙5公斤、草木灰50公斤,分别用水浸泡过滤),混合在粪肥中,早晨或傍晚沿裂缝灌施,灌后用土填塞裂缝,同时喷洒地果壮蒂灵防畸形果、裂果,可增产20%~30%。


相关内容

  •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1)小麦需肥特征 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3kg,氮.磷.钾比例为 1:0.44:0.93.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 ...

  • 小麦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及综防策略
  • 小麦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及综防策略 摘要 小麦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近年来逐年加重,通过对小麦条纹叶枯病发病规律和发生特点的调查研究,掌握其综防技术. 关键词 小麦条纹叶枯病:发生规律:发生特点:综防技术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 ...

  • 小麦的生长特性以及标准化管理体系
  • 小麦的生长特性以及标准化管理体系 1小麦发育阶段特点 小麦的阶段发育大体分为春化阶段(感温阶段)和光照阶段(感光阶段).其中春化阶段要求以低温为主的综合外界条件(包括营养.水分.光照等),所以可称感温阶段.光照阶段小麦通过春化阶段后,转入一个对长日照要求比较敏感的阶段,又称感光阶段.小麦光照阶段发育 ...

  •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一.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 ...

  •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 小麦纹枯病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结合当地实际,阐述了小麦纹枯病的症状特征及发病规律,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发病规律:综合防治 小麦纹枯病又称立枯病.尖眼点病.近年来,本地由于播期的提早.品种更换频繁.施肥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我地生产上重要病 ...

  • 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及保险费率研究_刘濂
  • 6卷2期自 然 灾 害 学 报Vol. 6, No. 2 1997年5月JOURNAL OF NAT URAL DISASTERS M ay 1997 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指标体系 及保险费率研究 刘 濂 刘东都 郭迎春 (河北师范大学, 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河北省分公司, 河北省气候中心 050016) ...

  • 山楂红蜘蛛在苹果树上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
  • 簪纽衄盛鳃 ∞曰 固 红 蜘 又蛛叫短 须螨, 苹 果 是树 的上重要 害 虫 之 一 囤 圃翰 岛国 处.主 是要 于由 条枝的背 处(阴 部) 是其背 下未 下 尤 , 主 发要生 在气 温 高 .湿 度 .大风 不 通的情 况良 愈 合的 剪小 口,适 宜 楂山红蜘 蛛 越 冬:而在向 阳 处 ...

  • 对影响小麦气孔密度变化因素初探
  • 内蒙古农业科技 1997年 第3期 对影响小麦气孔密度变化因素初探 闫文芝 (内蒙古巴盟农科所, 杭锦后旗 015400) 气孔是陆生植物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和水分蒸腾的重要门户, 在植物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 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就小麦叶片在不同种.变种.品种.不同施肥量.播期 ...

  • 黄土丘陵区土壤贮水量
  • 第25卷第10期2011年10月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Vol.25No.10 Oct.2011 文章编号:1003-7578(2011)10-184-06 宁夏半干旱黄土丘陵区 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贮水量变化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