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域下[星期天早晨]中的中国元素

心理学视域下《星期天早晨》中的中国元素 作者:齐彩卉 姜涛

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9期

摘 要: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人。他对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他的诗歌《星期天早晨》中描摹了大量意象,意象并置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诗简约凝练、画意盎然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强调心理空间以及想象的重要性,而史蒂文斯也曾论述过“诗画统一”的观点。从格式塔心理学和它的一个分支拓扑心理学角度切入,并利用心理空间隐喻的特点,来解析《星期天早晨》中的中国元素以及读者读这首诗歌时被赋予的美学体验。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拓扑心理学;中国元素;心理隐喻空间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140-02

一、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体系。格式塔学派强调整体、模式、组织作用、结构等在研究知觉的认识过程及高级心理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古诗词意象丰富,简约凝练,具有独特的美学与审美意义,华莱士·史蒂文斯作为意象派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也体现了中国古诗的美学效果。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解读与欣赏史蒂文斯诗歌的魅力。 在《星期天早晨》的第一诗节中,明显对立的两个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首先出现的是“洒满阳光的椅子,迟迟未动的咖啡和蜜橘,地毯上一只自在的绿鹦鹉。”这一开篇史蒂文斯就罗列了几个色彩鲜明、清晰的意象。意象并置是中国古诗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意象并置的使用能够赋予读者直接的冲击感,冲淡逻辑的理性思考,首先在感知上产生效果。读者通过视觉读到的诗句反映到头脑意识中,形成了整体性的感知,这一过程也需要读者意识的积极参与。随着意象层层地推进,景中生情,一幅安静祥和、自由自在、快乐享受的画面浮现在头脑之中。这就类似于读中国古诗时的感受,中国古诗具有强烈的视觉性与画面感,在精炼的词句中营造丰富的意象,赋予读者明显的情感效果。我们似乎可预见到接下来诗歌的基调,然而诗人真正的用意并非如此浅显。诗人接下来说道:“古老灾难的侵入,如同是水灯中死寂的黑影,刺鼻的蜜橘和明晃晃的绿翼,仿佛是夹在死者行列中的东西。”同样是“蜜橘”和“绿鹦鹉”,但在耶稣殉难的静穆的氛围中已不再安详、自在,富有生机的动植物变成了夹在死者行列中的东西。此情此景,读者就会如同诗中女主人一样,感知到的是紧张、黑暗和死亡。如何解释这种感知的差别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结构不是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进行积极组织和建构而成为经验中的整体(周寅,2002:136),这就是“整体性”原则。这首诗的

第一节出现了两组意象,读者通过欣赏主体创造性的知觉活动,对作品提供的种种要素进行重组而生成新的意象群体。史蒂文斯这首诗歌的第一诗节中出现两次相同的意象“蜜橘”和“绿翼”,但单纯地把这些意象相加是不合理的。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意象群组中,人的心理根据整体性原则构建了不同氛围的场景。人的心理空间结构的整体性是主体通过知觉活动把刺激材料

——意象“阳光、椅子、咖啡、蜜橘和自在的绿鹦鹉”以及“古老灾难、黑影、蜜橘、绿翼和死者”进行积极建构而形成的。因此,在读这一诗节时,通过积极感知,情融入景,得到了不同的情感体验。这种感知过程与欣赏中国古诗词时的体验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审美享受在读诗过程中也得到满足。诗歌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赋予读者以审美享受。读者通过积极感知,融入诗歌营造的氛围之中,暂时忘却周遭的世界,与诗歌共呼吸,是一种特别的心灵体验。

二、拓扑心理学角度分析

拓扑心理学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根据动力场说,采用拓扑学及向量学的表示方式,研究人及其行为的一种心理学体系。在勒温看来,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不同,物理空间是单数、静止、封闭的;而心理空间则是复数、动态、多维的。不仅中国古诗的意象并置特点涉及了心理空间,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物理空间,中国山水画更是强调心理空间的重要性。史蒂文斯的许多诗歌类似于一幅幅绘画,他也曾表示欣赏中国山水画时的感受和他创作诗歌时的冲动极为相似,运用心理空间的概念可以更好地解读史蒂文斯诗歌中的美学意义。

在《星期天早晨》第二诗节中,诗人娓娓道来向读者阐释了人的内心与外部环境特别是与大自然的关系。在史蒂文斯以前甚至是史蒂文斯生活的年代,基督教根深蒂固,渗透在人的思想以及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到了20世纪,基督教思想受到了质疑,很多文人学者意识到了这一信仰的动摇和缺失。史蒂文斯就曾在《诗与画的关系》一文中指出,现代社会中的人类正在体验着神被驱逐,在天际消失的过程。华莱士·史蒂文斯并没有就此消极,而是开始关注人的内心,关注自然界,寻找新的信仰。中国山水画是画家内心世界与大自然交相融合的外在表现。史蒂文斯的诗歌也可以看作是诗人的内心与大宇宙的融合的体现。在诗中,他提出衡量灵魂的尺度,那就是内心对于大自然的感悟。自然在这首诗中占有了核心的地位。中国山水画不讲究对事物的完全临摹,而是画者先通过心灵感悟,在由自我的感受与心境把心中的自然流淌于笔尖。诗人在诗中提到“雨的激情,落雪的心境”,这里并不是把雨和雪赋予人的情感,而是飘雨、落雪时人的欲念与心境。当瓢泼大雨拍打地面,溅出的水花似乎拨动了内心那平静的水面,一阵激情涌上心头。根据拓扑心理学,人的心理空间是开放、多维且动态的。物质世界单一的事件发生,反映到人的心理空间可以有多种或程度不同的感知形式。“林花怒放”,可能“孤独中生悲戚”,抑或心生“难耐的欢欣”。“落雪”对于自然界本身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但观雪者却可以有不同的心境。至于诗中“秋叶湿路”,“盛夏的绿叶和冬的残枝”等种种意象,与“林花、雨、雪”乃至“蜜橘、绿翼”构成了多种物理空间。而这些物理空间成为心理的反应时便是多维的。库·勒温的拓扑心理学理论认为,不论何种空间,不论其形状、面积等属性如何,都是等效的。这些多维、多形状的空间,都表达出一个心理隐喻空间,汇总到同一个意义的归结点。(罗益民,蒋跃梅,2010:138)而这个意义的汇结点在史蒂文斯这一节诗中就是人把人类本身和自然都看成独立的个体,人感知大自然,通过想象或者说是主体创造性的知觉活动,得到不同的情感上、思想上的经验。华莱士·史蒂文斯抛弃了基督教义的束缚,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蒂文斯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度缺乏信仰的年代,最起码也是对信仰漠不关心年代,想象是第二个最大的信仰。因为想象,心理空间与物理空间截然不同,物理空间杂乱无章,想象可以使心理空间中的世界井然有序。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作为诗人,史

蒂文斯看到了自身的责任,阐释想象与现实的关系。他认为想象可以赋予现实以秩序,诗人通过艺术应该帮助人们意识到生活与现实的意义。

三、心理空间的隐喻性——史蒂文斯诗中“想象”的重要性

中国山水画对心理空间的强调在实质上是要求画者与观画者都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山水画的“留白”看似是白、空,实则有自然之气韵流动其中,赋予观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这种空间就有很大的隐喻性。读诗如同观画,史蒂文斯的诗歌也赋予读者想象的空间,在心理隐喻空间中,诗歌产生了更多的美学效果。

从《星期天早晨》这首诗的第四诗节开始到结束的第八诗节,每一诗节中都蕴含丰富的意象。读者读到这些意象,如果只是视觉的刺激或被动地感知,那么诗人如此之写对于读者来说毫无意义。但如果反映到心理空间,读者便可运用想象把意象进行联想、整合重构,生成独特多维的意义体系。无论是格式塔心理学还是拓扑心理学都要聚焦到人的心理空间。人的心理空间是具有隐喻性的,它不像物理空间在动力上是单一、封闭、机械的。心理隐喻空间是动态开放的,因此这些意象的心理隐喻也是不确定的、多变的。华莱士·史蒂文斯留给读者巨大自由的想象空间,不断激发读者再发挥和再创造的潜力,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这一效果又与史蒂文斯常探讨的哲学思辨问题相联系。史蒂文斯诗歌中探讨最多的也是现实与想象的关系。现实在史蒂文斯那个年代混乱无序,不再有无上的神的力量赋予现实以秩序。史蒂文斯认为“想象”可以重新创作井然有序的现实。在《弹蓝色吉他的人》一诗中,诗人就写过这样的句子,“想象中世界受过浸洗……他的想象总复归于这些,而后又像一行音符驰入空中。”世界在想象中“浸洗”,世界因此重新变了一个模样。在《星期天早晨》的最后一节中,诗人写道:“我们生存在混乱之中,风云难测。”但纵观整首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有序的画面,看似混乱无序的自然世界,通过想象,反映到心理空间乃至思想中却变得井然有序,是想象赋予了世界以秩序。

四、结论

史蒂文斯的这首《星期天早晨》中不仅呈现了大量意象,在意象并置之中又渗透着他对现实与想象的哲思。因此可以说,史蒂文斯不单单吸收中国元素打破诗歌传统运用大量意象,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他的诗学思与哲学思想。我们作为读者在读这首意象诗的过程中,通过主体知觉活动的积极感知与构建,构造了丰富的心理隐喻空间,获得了独特的心理体验与审美享受,也隐约读到了诗人在字里行间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观念。从格式塔和拓扑心理学的视角,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新解读史蒂文斯的诗歌,为鉴赏史蒂文斯诗歌中的中国元素进行了一次尝试性诠释。

参考文献:

[1]Stevens,Wallace.The Necessary Angel: Essays on Reality and the Imagination

[M].London:Farber and Farber,1951.

[2]Stevens,Wallace.Wallace Stevens: Collected Poetry and Prose [M].New York:The Library of America,1997.

[3]黄晓燕.论中国文化对史蒂文斯诗歌创作的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2007(3).

[4]罗益民,蒋跃梅.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宇宙论[J].中华文化论坛,2010(1).

[5]田朝绪.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J].外语研究,2003(4).

[6]周寅.诗歌鉴赏的“格式塔”方法论及其原理——古代诗歌鉴赏的“格式塔”诠释[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心理学视域下《星期天早晨》中的中国元素 作者:齐彩卉 姜涛

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9期

摘 要:诗人华莱士·史蒂文斯是20世纪美国意象派诗人。他对中国文化具有浓厚的兴趣。他的诗歌《星期天早晨》中描摹了大量意象,意象并置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诗简约凝练、画意盎然的特点。中国山水画强调心理空间以及想象的重要性,而史蒂文斯也曾论述过“诗画统一”的观点。从格式塔心理学和它的一个分支拓扑心理学角度切入,并利用心理空间隐喻的特点,来解析《星期天早晨》中的中国元素以及读者读这首诗歌时被赋予的美学体验。 关键词:格式塔心理学;拓扑心理学;中国元素;心理隐喻空间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7-0140-02

一、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分析

格式塔心理学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体系。格式塔学派强调整体、模式、组织作用、结构等在研究知觉的认识过程及高级心理过程中的作用。中国古诗词意象丰富,简约凝练,具有独特的美学与审美意义,华莱士·史蒂文斯作为意象派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中也体现了中国古诗的美学效果。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好地解读与欣赏史蒂文斯诗歌的魅力。 在《星期天早晨》的第一诗节中,明显对立的两个场景展现在读者眼前。首先出现的是“洒满阳光的椅子,迟迟未动的咖啡和蜜橘,地毯上一只自在的绿鹦鹉。”这一开篇史蒂文斯就罗列了几个色彩鲜明、清晰的意象。意象并置是中国古诗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意象并置的使用能够赋予读者直接的冲击感,冲淡逻辑的理性思考,首先在感知上产生效果。读者通过视觉读到的诗句反映到头脑意识中,形成了整体性的感知,这一过程也需要读者意识的积极参与。随着意象层层地推进,景中生情,一幅安静祥和、自由自在、快乐享受的画面浮现在头脑之中。这就类似于读中国古诗时的感受,中国古诗具有强烈的视觉性与画面感,在精炼的词句中营造丰富的意象,赋予读者明显的情感效果。我们似乎可预见到接下来诗歌的基调,然而诗人真正的用意并非如此浅显。诗人接下来说道:“古老灾难的侵入,如同是水灯中死寂的黑影,刺鼻的蜜橘和明晃晃的绿翼,仿佛是夹在死者行列中的东西。”同样是“蜜橘”和“绿鹦鹉”,但在耶稣殉难的静穆的氛围中已不再安详、自在,富有生机的动植物变成了夹在死者行列中的东西。此情此景,读者就会如同诗中女主人一样,感知到的是紧张、黑暗和死亡。如何解释这种感知的差别呢?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结构不是其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经过主体知觉活动进行积极组织和建构而成为经验中的整体(周寅,2002:136),这就是“整体性”原则。这首诗的

第一节出现了两组意象,读者通过欣赏主体创造性的知觉活动,对作品提供的种种要素进行重组而生成新的意象群体。史蒂文斯这首诗歌的第一诗节中出现两次相同的意象“蜜橘”和“绿翼”,但单纯地把这些意象相加是不合理的。它们分别在不同的意象群组中,人的心理根据整体性原则构建了不同氛围的场景。人的心理空间结构的整体性是主体通过知觉活动把刺激材料

——意象“阳光、椅子、咖啡、蜜橘和自在的绿鹦鹉”以及“古老灾难、黑影、蜜橘、绿翼和死者”进行积极建构而形成的。因此,在读这一诗节时,通过积极感知,情融入景,得到了不同的情感体验。这种感知过程与欣赏中国古诗词时的体验有很大的共通之处。审美享受在读诗过程中也得到满足。诗歌的魅力之一就在于赋予读者以审美享受。读者通过积极感知,融入诗歌营造的氛围之中,暂时忘却周遭的世界,与诗歌共呼吸,是一种特别的心灵体验。

二、拓扑心理学角度分析

拓扑心理学是德国格式塔心理学家勒温根据动力场说,采用拓扑学及向量学的表示方式,研究人及其行为的一种心理学体系。在勒温看来,心理空间和物理空间不同,物理空间是单数、静止、封闭的;而心理空间则是复数、动态、多维的。不仅中国古诗的意象并置特点涉及了心理空间,不同于西方绘画的物理空间,中国山水画更是强调心理空间的重要性。史蒂文斯的许多诗歌类似于一幅幅绘画,他也曾表示欣赏中国山水画时的感受和他创作诗歌时的冲动极为相似,运用心理空间的概念可以更好地解读史蒂文斯诗歌中的美学意义。

在《星期天早晨》第二诗节中,诗人娓娓道来向读者阐释了人的内心与外部环境特别是与大自然的关系。在史蒂文斯以前甚至是史蒂文斯生活的年代,基督教根深蒂固,渗透在人的思想以及西方社会的方方面面。到了20世纪,基督教思想受到了质疑,很多文人学者意识到了这一信仰的动摇和缺失。史蒂文斯就曾在《诗与画的关系》一文中指出,现代社会中的人类正在体验着神被驱逐,在天际消失的过程。华莱士·史蒂文斯并没有就此消极,而是开始关注人的内心,关注自然界,寻找新的信仰。中国山水画是画家内心世界与大自然交相融合的外在表现。史蒂文斯的诗歌也可以看作是诗人的内心与大宇宙的融合的体现。在诗中,他提出衡量灵魂的尺度,那就是内心对于大自然的感悟。自然在这首诗中占有了核心的地位。中国山水画不讲究对事物的完全临摹,而是画者先通过心灵感悟,在由自我的感受与心境把心中的自然流淌于笔尖。诗人在诗中提到“雨的激情,落雪的心境”,这里并不是把雨和雪赋予人的情感,而是飘雨、落雪时人的欲念与心境。当瓢泼大雨拍打地面,溅出的水花似乎拨动了内心那平静的水面,一阵激情涌上心头。根据拓扑心理学,人的心理空间是开放、多维且动态的。物质世界单一的事件发生,反映到人的心理空间可以有多种或程度不同的感知形式。“林花怒放”,可能“孤独中生悲戚”,抑或心生“难耐的欢欣”。“落雪”对于自然界本身只是一个自然现象,但观雪者却可以有不同的心境。至于诗中“秋叶湿路”,“盛夏的绿叶和冬的残枝”等种种意象,与“林花、雨、雪”乃至“蜜橘、绿翼”构成了多种物理空间。而这些物理空间成为心理的反应时便是多维的。库·勒温的拓扑心理学理论认为,不论何种空间,不论其形状、面积等属性如何,都是等效的。这些多维、多形状的空间,都表达出一个心理隐喻空间,汇总到同一个意义的归结点。(罗益民,蒋跃梅,2010:138)而这个意义的汇结点在史蒂文斯这一节诗中就是人把人类本身和自然都看成独立的个体,人感知大自然,通过想象或者说是主体创造性的知觉活动,得到不同的情感上、思想上的经验。华莱士·史蒂文斯抛弃了基督教义的束缚,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蒂文斯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现代社会是一个极度缺乏信仰的年代,最起码也是对信仰漠不关心年代,想象是第二个最大的信仰。因为想象,心理空间与物理空间截然不同,物理空间杂乱无章,想象可以使心理空间中的世界井然有序。在社会动荡的时代,作为诗人,史

蒂文斯看到了自身的责任,阐释想象与现实的关系。他认为想象可以赋予现实以秩序,诗人通过艺术应该帮助人们意识到生活与现实的意义。

三、心理空间的隐喻性——史蒂文斯诗中“想象”的重要性

中国山水画对心理空间的强调在实质上是要求画者与观画者都可以发挥自身的想象,山水画的“留白”看似是白、空,实则有自然之气韵流动其中,赋予观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这种空间就有很大的隐喻性。读诗如同观画,史蒂文斯的诗歌也赋予读者想象的空间,在心理隐喻空间中,诗歌产生了更多的美学效果。

从《星期天早晨》这首诗的第四诗节开始到结束的第八诗节,每一诗节中都蕴含丰富的意象。读者读到这些意象,如果只是视觉的刺激或被动地感知,那么诗人如此之写对于读者来说毫无意义。但如果反映到心理空间,读者便可运用想象把意象进行联想、整合重构,生成独特多维的意义体系。无论是格式塔心理学还是拓扑心理学都要聚焦到人的心理空间。人的心理空间是具有隐喻性的,它不像物理空间在动力上是单一、封闭、机械的。心理隐喻空间是动态开放的,因此这些意象的心理隐喻也是不确定的、多变的。华莱士·史蒂文斯留给读者巨大自由的想象空间,不断激发读者再发挥和再创造的潜力,调动读者的想象力。这一效果又与史蒂文斯常探讨的哲学思辨问题相联系。史蒂文斯诗歌中探讨最多的也是现实与想象的关系。现实在史蒂文斯那个年代混乱无序,不再有无上的神的力量赋予现实以秩序。史蒂文斯认为“想象”可以重新创作井然有序的现实。在《弹蓝色吉他的人》一诗中,诗人就写过这样的句子,“想象中世界受过浸洗……他的想象总复归于这些,而后又像一行音符驰入空中。”世界在想象中“浸洗”,世界因此重新变了一个模样。在《星期天早晨》的最后一节中,诗人写道:“我们生存在混乱之中,风云难测。”但纵观整首诗,诗人为我们描绘了一个个有序的画面,看似混乱无序的自然世界,通过想象,反映到心理空间乃至思想中却变得井然有序,是想象赋予了世界以秩序。

四、结论

史蒂文斯的这首《星期天早晨》中不仅呈现了大量意象,在意象并置之中又渗透着他对现实与想象的哲思。因此可以说,史蒂文斯不单单吸收中国元素打破诗歌传统运用大量意象,他也通过诗歌表达他的诗学思与哲学思想。我们作为读者在读这首意象诗的过程中,通过主体知觉活动的积极感知与构建,构造了丰富的心理隐喻空间,获得了独特的心理体验与审美享受,也隐约读到了诗人在字里行间想要传达给读者的思想观念。从格式塔和拓扑心理学的视角,运用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重新解读史蒂文斯的诗歌,为鉴赏史蒂文斯诗歌中的中国元素进行了一次尝试性诠释。

参考文献:

[1]Stevens,Wallace.The Necessary Angel: Essays on Reality and the Imagination

[M].London:Farber and Farber,1951.

[2]Stevens,Wallace.Wallace Stevens: Collected Poetry and Prose [M].New York:The Library of America,1997.

[3]黄晓燕.论中国文化对史蒂文斯诗歌创作的影响[J].外国文学研究,2007(3).

[4]罗益民,蒋跃梅.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拓扑学宇宙论[J].中华文化论坛,2010(1).

[5]田朝绪.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意象派诗歌的影响[J].外语研究,2003(4).

[6]周寅.诗歌鉴赏的“格式塔”方法论及其原理——古代诗歌鉴赏的“格式塔”诠释[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2).


相关内容

  • 关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探讨
  • 201723(224)关于现代室内装饰设计的探讨 ■林贵阳 摘 ■厦门市建瓴设计装饰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 格.雅致主义风格.现代简约风格.欧式古典风格.地中海式风格.美式 乡村风格.现代前卫风格.日式风格.混搭风格.2.2运用传统符号作为装饰元素 室内设计与文化背景密不可分,近几年,随着中 ...

  • 科学传播视域下的大众地理类杂志
  • 摘要 以<中国国家地理>为代表的中国大众地理类杂志,外在时尚类和财经类杂志挤压下争取着生存空间,内部面临有限市场规模中同类杂志间的激烈竞争.以科学知识传播为主要功能的大众地理类杂志该如何应对知识传播的途径多样化,"内容为王"似乎是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观点.本文将从科学传 ...

  • 异质同构论在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异质同构论在中国传统文化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蒋亚丽 张阿维 穆王君 来源:<科技视界>2015年第18期 [摘 要]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设计的过程中,作品的"形"."意"和人的内心情感一直 ...

  • 跨文化交际视域下[功夫熊猫]中的中国武术文化浅析
  • 摘 要: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电影<功夫熊猫>以及跨文化交际中的使用与满足理论,并进一步解读了<功夫熊猫>对中国武术文化的诠释和传播策略,分析了其对中国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的启示. 关键词:武术文化 使用与满足理论 <功夫熊猫> 一. 引言 1.电影<功夫熊猫> ...

  • "魅影"背后的隐喻意义
  • 生活中总是有一些神鬼莫测的事情发生,干扰人生方向的选择和目标的实现.习惯上,我们将其统称为命运,其最大特点就是飘忽不定,拒绝解释.就常人而言,人们很乐意跟着"好运"一起走,而不愿意被"坏运"拖着走.但是,对于文学创作来说,命运的神秘莫测.飘忽不定不仅不是缺点, ...

  • 福建师范[构成设计]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 福建师范大学<构成设计>作业考核试题 问答题: 1. 平面构成的重要性,以及和图案的区别. 答:问题一:平面构成的重要性: 平面构成是构成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在二维的平面里按形式原理的美学法则,利用点.线.面等抽象的形式化构成要素,进行的分解.组合,从而构成理想的形态组合形式和二维平面上 ...

  • 工艺矿物学试题
  • 工艺矿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2分) 1.反射率:反射率是表示矿物磨光面反光能力的参数,用符号R 表示,它是反光显微镜下垂直入射光经矿物光面反射后的反射光强度(I r )与原入射光强度(I i )的比率,用百分数表示.P81 2.分离矿物定量法:利用待测矿物与原料中其他矿物性质的差异 ...

  • 文化敏感与广告跨文化传播
  • 第24卷第6期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Vol.24No.6Nov.2007 2007年11月JournalofShenzhen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文化敏感与广告跨文化传播 马中红 (苏州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江苏苏州215006) 摘 ...

  • [影视媒体艺术赏析]教案
  • <影视媒体艺术赏析>教案 授课题目: 影视媒体艺术赏析 课时安排: 32 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对影视媒体艺术作品的积极健康的兴趣着力 点,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影视艺术审美观,了解影视媒体作为艺术所具有的独特 品质及其发展.流变的历史,同时掌握影视媒体艺术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