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知识点人教版

提示: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②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 ③虽然它与我们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梳理】 一、从“无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 (1)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 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二、董伸舒的新儒学 1. 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2. 内容: (1)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3) 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儒家道德观。 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主流地位的确立 (1)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 措施: 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为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 结果 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学习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提示: ①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②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 ③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梳理】 一、三教合一 1.儒学: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2.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3.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4.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学 1. 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 内容: (1) 二程的思想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 朱嘉的思想 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人性与天理一致。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为核心。 4.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5. 地位: (1) 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 朱熹学术影响到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还传及欧洲。 三、陆王心学 1. 南宋时期陆九渊的思想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2)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 明中后期王阳明的思想 (l)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 强调内心反省,用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学习探究】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提示: (l) 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2) 积极:注重气节、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 (3)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了人性,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进一步巩固和凸现了儒学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梳理】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 内容: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 内容: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 内容: 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 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l) 内容: ①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习探究】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阶段 时间 地位、特征 产生形成 春秋战国 (1)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荀子的改进,体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统治者重视。(2)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包含民本思想。 遭受打击 秦朝 “焚书坑儒”,遭受沉重打击 确立正统 西汉 (1)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当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趋向官方化、神学化。 走向成熟 宋明 (1)儒学从道教、佛教中汲取有益内容, 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

(2)由理学发展到心学,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过程。 自我批判 明清 (1)出现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2)批判理学,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 儒家思想之所以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正统思想,并不断自我调整,是因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吸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知识梳理】 一、智者学派 l. 产生背景 (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提示:①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民本思想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孔子提出“仁”的思想,强调“以德治民”;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观点;荀子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②它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而是一种加强统治的策略。 ③虽然它与我们当前提倡的“以人为本”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其精神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知识梳理】 一、从“无为”到“有为”(新儒学的背景) (1) 汉初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 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 但诸侯国的势力日益猛涨,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形势发展需要。 二、董伸舒的新儒学 1. 特点: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思想, 改造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2. 内容: (1) 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 (3) 针对为人处世道德标准, 提出“三纲五常”儒家道德观。 3.实质:是思想文化专制。 4.根本目的:神化专制皇权,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三、主流地位的确立 (1) 原因: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使其能够通过思想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大一统”。 (2) 措施: ①汉武帝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②将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五经”规定为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③国家兴办太学;地方设立郡县学校,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 结果 ①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②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学习探究】董仲舒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提示: ①地位:先秦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②主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新儒学谈论神学。 ③功能: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的追求,而新儒学是为现实政治服务。 第3课 宋明理学 【知识梳理】 一、三教合一 1.儒学:在汉武帝的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魏晋南北朝时期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发展。 2.佛教: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吸收儒学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 3.道教:在民间广为流传,受儒学影响,主张“贵儒”又“尊道”。 4.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又称“三教合一”。

5.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既尊道、立佛、崇儒。 二、程朱理学 1. 背景:隋唐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北宋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2. 内容: (1) 二程的思想 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先有理而后有物。 ②把天理与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③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2) 朱嘉的思想 ①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人性与天理一致。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3. 特征: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以“理”为核心。 4.本质:为维护君主专制和封建统治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5. 地位: (1) 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2) 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 朱熹学术影响到日本、朝鲜,形成“朱子学”学派;还传及欧洲。 三、陆王心学 1. 南宋时期陆九渊的思想 (1)“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心”就是“理”。 (2) 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3) 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 明中后期王阳明的思想 (l) 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 (2) 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3) 强调内心反省,用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 【学习探究】宋明理学的影响和评价。 提示: (l) 影响: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深远影响。 (2) 积极:注重气节、道德;重视主观意志力量;讲求自我节制,发愤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体现了儒家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 (3) 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封建专制制度,压抑、扼杀了人性,成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进一步巩固和凸现了儒学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知识梳理】

一、李贽的离经叛道 (1) 内容: ①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②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 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2) 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二、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 (1) 内容: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③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 (2) 意义: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顾炎武倡导经世致用 (1) 内容: ①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 形成经世致用的思想。 ②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 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 意义: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四、王夫之的唯物思想 (l) 内容: ①世界是物质的, 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 ②物质的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③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④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2) 意义:启示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学习探究】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阶段 时间 地位、特征 产生形成 春秋战国 (1)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荀子的改进,体系更加完整,但未受到统治者重视。(2)具有古典人文主义色彩,包含民本思想。 遭受打击 秦朝 “焚书坑儒”,遭受沉重打击 确立正统 西汉 (1)把道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揉合到儒家思想当中,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2)趋向官方化、神学化。 走向成熟 宋明 (1)儒学从道教、佛教中汲取有益内容, 理学是儒、佛、道三家融合的产物。

(2)由理学发展到心学,完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过程。 自我批判 明清 (1)出现具有反封建色彩的民主启蒙思想。(2)批判理学,构成中国早期启蒙思想的洪流, 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 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认识: 儒家思想之所以从“百家”中脱颖而出,成为正统思想,并不断自我调整,是因为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能吸取“百家”之长,不固步自封,更在于他们能够与时俱进,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发展。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知识梳理】 一、智者学派 l. 产生背景 (l) 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相关内容

  • 高中课本目录
  • 高中课本目录 科目 书 名 适用年级 版本 思想政治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2)政治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 高一 人教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2)经济学常识 高二(文科) 高中思想政治(选修3 ...

  • 高二上学期历史教学计划1
  • 麻阳一中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罗大胜 一.高二年级基本情况:. 高二年级一共16个班级,理科班级9个班,文科班级7个班,文理科学生学习历史目标完全不同.文科的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争取高考取得高分:理科的学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通过明年的学业水平测试.本年级使用的是人教版新教材.其中文科班,每周四节课 ...

  • 生活与哲学导学案
  • 港南中学 政治 学科导学案 编号: 1-01 教材信息: 高二 年级 政治 学科 必修4 册 课题: 生活处处有哲学 课型: 探究课 主备人:张永华 复核人:李小梅 港南中学 编号: 教材信息: 高二 年级 政治 学科 必修4 册 课题: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课型: 探究课 主备人:黄式慧 复核人:覃 ...

  •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6课教学案
  • 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16课教学案 主备人李荣建 审核人刘军 时间 编号 1 2 3 4 5 6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16课教学案 参考答案 一.问题探究 1.(1)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政治前提: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政治纲领的核心,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民生主义是三民主义的补充和发展,是三民主义中最具思 ...

  • 第二学期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i.iii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理科班完成历史必修i.ii.iii基础会考复习工作,争取在基础会考中取得优秀成绩.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 ...

  • 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 高二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1.认真贯彻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对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文科班把教学目标定位于完成历史选修规定的各项教学任务. 2.历史教学要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使学生通过对丰富的历史知识的学习,锻炼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正确 ...

  • 教师资格证说课考试流程
  • 注意事项 1. 考生必须凭<成都市申请认定教师资格人员教育教学基本素质 和能力审查表>和有效身份证原件到指定考场参加说课考试. 2. 考生准备的提纲.教案.教材等允许带进考室作为参考. 3. 本次说课考试只安排一次,因故未参加考试者,视为自动放弃 考试. 4. 说课结束后5-7个工作日内 ...

  •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年教学计划
  •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全年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高二地理文理分科, 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一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学工作.而理科班面临6 月份的会考, 这将是他们参加高考的一个资格考试,如何让学生顺利通过, 我倍感压力; 理科班的学生主要有2个问题,一个是初中和高一地理基础比较薄弱,另外一 ...

  • [陈情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 <陈情表>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表"这种文章体式. 2.熟读课文,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背诵全文. 能力目标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密,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 和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