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式分解(1)的教学反思

《因式分解(1)》的教学反思

骏景中学 陈洁

2006年10月17日,在我学校举办了广东省“十一五计划”课题《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06年上学期天河区第二次交流研讨会,我上的公开课课题为《因式分解(1)》。

上完该课后,林少杰老师对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现一起列入我的课后教学反思当中。

一、 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情况的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1. 能够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知道它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2.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用提公因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是:正确找出多项式中的公因式和公因式提出后另一个因式的确定. 教学过程为:

在引入“因式分解”这一概念时是通过复习小学知识“因数分解”,接着让学生类比得到的。此处的设计意图是类比方法的渗透。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则通过把等号两边的式子互相转换位置而直观得出。

在学习提取公因式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公因式的结构组成,并且引导学生得出提取公因式法这一因式分解的方法其实就是将被分解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式得到余下的因式的计算过程。此处的意图是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情绪还是调动起来了的。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尽管语言的组织方面不够完善,但是均可以得出结论。

接着通过例题讲解,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老师当堂批改当堂讲评。 上完本课,教学目的能够完成,教学重难点也能逐个突破。

二、不足之处:

本课的设计,过多强调学生用高度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概念。教学设计引入的

过程可以简化。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学生可通过自己的一系列练习实践去体会到此概念的特点,故不需在开头引入的地方多加铺垫,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在设计的时候脚手架的搭建层次也不够分明。

三、教学机智方面:

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能走下讲台,做到课内批改大部分学生的练习,且对于个别学习本课新知识有困难的学生能单独予以辅导。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做错及存在的问题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或是马上板演为全体学生讲解清楚。教学过程中,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

四、写“再教设计”

林少杰老师在教学设计点评中提过,最好将因式分解的其他方法——公式法也一起融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人对林老师的设计非常赞赏。但是,基于本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我们始终觉得还是要把“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开两个课时来上会更切合实际。故,上完本课,结合专家意见及联系实际,我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做了修改,下面是我的再教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13章《整式的乘除》

§13.5 因式分解(1)

初二( )班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2006年__月__日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知道它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重难点:

用提公因式分解因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完成下面计算:

整式乘法:(1)m(abc) (2)2a(ab2c) 把(1)反过来,得:(3)mambmcm(abc)

把(2)反过来,得:(4)2a2b4ac2a(ab2c)

则(3)、(4)两式为因式分解。

二、尝试

1.试一试,把下列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相乘的形式

(1)2a2b4ab22ab( )

(2)4a43a2(3)24a2b16a3b2

以上过程,便是因式分解。即: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

2.找公因式

公因式: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

请指出(1)2a2b4ab2(2)4a43a2、(3)24a2b16a3b2中的公因式分别是: 、 、

3.小结: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乘法的分配律,运用这个方法,关键是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三、例题 请找出下列各式的公因式,再进行因式分解. 多项式

公因式

因式分解

多项式

公因式

因式分解

3x3y3z 4a43a22a 6x6y224x4y5 2(ab)3b(ab) x2x (xy)3(xy)2

四、练习(A组)

(一)选择题

1.下列从左到右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4a24a14a(a1)1 B.(x2)(x2)x24

C.x243x(x2)(x2)3x D.x24(x2)(x2)

2. 下列各式:12ab3c ,16ab2 ,20a2bc的公因式是( )

A.3abc B.4abc C.2ab2 D.4ab

3. 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12xy29x2y23xy2(43xy) B.3a2y3ay6y3y(a2a2)

C.x2xyxzx(xyz) D.a2b5abbb(a25a)

(二)分解因式

(1)a2a (2)3x29x3

(3)x6zx4y (4)4ab2a2b

(5)2am26a (6)12a(ab)4(ab)

(B组)

1. 利用因式分解计算: 2.186×1.237-1.237×1.186

2. 选择题:把m2(a2)m(2a)分解因式应等于( )

A.(a2)(m2m) B.m(a2)(m1)

C.m(a2)(m1) D.(a2)(m2m)

3.分解因式: 10a(xy)25b(yx)

(C组)

1.分解因式: x(ax)(ay)y(xa)(ya)

2. 32006-4×32005+10×32004 能被7整除吗?

《因式分解(1)》的教学反思

骏景中学 陈洁

2006年10月17日,在我学校举办了广东省“十一五计划”课题《非线性主干循环活动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06年上学期天河区第二次交流研讨会,我上的公开课课题为《因式分解(1)》。

上完该课后,林少杰老师对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现一起列入我的课后教学反思当中。

一、 教学设计及课堂实施情况的分析: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

1. 能够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知道它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2. 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重点是:因式分解的概念,用提公因式分解因式.

教学难点是:正确找出多项式中的公因式和公因式提出后另一个因式的确定. 教学过程为:

在引入“因式分解”这一概念时是通过复习小学知识“因数分解”,接着让学生类比得到的。此处的设计意图是类比方法的渗透。

因式分解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则通过把等号两边的式子互相转换位置而直观得出。

在学习提取公因式时首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到公因式的结构组成,并且引导学生得出提取公因式法这一因式分解的方法其实就是将被分解的多项式除以公因式得到余下的因式的计算过程。此处的意图是充分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而实际上,学生的学习情绪还是调动起来了的。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尽管语言的组织方面不够完善,但是均可以得出结论。

接着通过例题讲解,最后让学生自主完成练习题,老师当堂批改当堂讲评。 上完本课,教学目的能够完成,教学重难点也能逐个突破。

二、不足之处:

本课的设计,过多强调学生用高度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概念。教学设计引入的

过程可以简化。对于因式分解的概念,学生可通过自己的一系列练习实践去体会到此概念的特点,故不需在开头引入的地方多加铺垫,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在设计的时候脚手架的搭建层次也不够分明。

三、教学机智方面:

教学过程中,能做到及时向学生反馈信息。能走下讲台,做到课内批改大部分学生的练习,且对于个别学习本课新知识有困难的学生能单独予以辅导。在批改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都做错及存在的问题能充分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或是马上板演为全体学生讲解清楚。教学过程中,教学基本功比较扎实。

四、写“再教设计”

林少杰老师在教学设计点评中提过,最好将因式分解的其他方法——公式法也一起融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人对林老师的设计非常赞赏。但是,基于本校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我们始终觉得还是要把“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开两个课时来上会更切合实际。故,上完本课,结合专家意见及联系实际,我对原有的教学设计做了修改,下面是我的再教设计:

八年级上册第13章《整式的乘除》

§13.5 因式分解(1)

初二( )班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2006年__月__日 学习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因式分解的概念,知道它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2.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发现因式分解的基本方法,会用提公因式法把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教学重难点:

用提公因式分解因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完成下面计算:

整式乘法:(1)m(abc) (2)2a(ab2c) 把(1)反过来,得:(3)mambmcm(abc)

把(2)反过来,得:(4)2a2b4ac2a(ab2c)

则(3)、(4)两式为因式分解。

二、尝试

1.试一试,把下列多项式写成几个整式相乘的形式

(1)2a2b4ab22ab( )

(2)4a43a2(3)24a2b16a3b2

以上过程,便是因式分解。即: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

2.找公因式

公因式:多项式中每一项都含有的相同的因式。

请指出(1)2a2b4ab2(2)4a43a2、(3)24a2b16a3b2中的公因式分别是: 、 、

3.小结:提公因式法是因式分解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方法,它的理论依据就是乘法的分配律,运用这个方法,关键是确定多项式各项的公因式.

三、例题 请找出下列各式的公因式,再进行因式分解. 多项式

公因式

因式分解

多项式

公因式

因式分解

3x3y3z 4a43a22a 6x6y224x4y5 2(ab)3b(ab) x2x (xy)3(xy)2

四、练习(A组)

(一)选择题

1.下列从左到右变形是因式分解的是( )

A.4a24a14a(a1)1 B.(x2)(x2)x24

C.x243x(x2)(x2)3x D.x24(x2)(x2)

2. 下列各式:12ab3c ,16ab2 ,20a2bc的公因式是( )

A.3abc B.4abc C.2ab2 D.4ab

3. 下列因式分解正确的是( )

A.12xy29x2y23xy2(43xy) B.3a2y3ay6y3y(a2a2)

C.x2xyxzx(xyz) D.a2b5abbb(a25a)

(二)分解因式

(1)a2a (2)3x29x3

(3)x6zx4y (4)4ab2a2b

(5)2am26a (6)12a(ab)4(ab)

(B组)

1. 利用因式分解计算: 2.186×1.237-1.237×1.186

2. 选择题:把m2(a2)m(2a)分解因式应等于( )

A.(a2)(m2m) B.m(a2)(m1)

C.m(a2)(m1) D.(a2)(m2m)

3.分解因式: 10a(xy)25b(yx)

(C组)

1.分解因式: x(ax)(ay)y(xa)(ya)

2. 32006-4×32005+10×32004 能被7整除吗?


相关内容

  •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 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山东省安丘市景芝初级中学 王汝建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用因式分解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了解其他的几种解法. (2)学会观察方程的特征,选用适当的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3)明确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

  •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 <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关注.关心学生的成长,创设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变化的,课堂教学也是变化无穷的,而我们老师在课堂上的角色如何充当,如何处理突发 ...

  • 管培祥因式分解章节教学反思
  • 关于初高中衔接部分的因式分解部分的 教学反思 高一 管培祥 高一刚入学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存在着不少的欠缺,大多数学生比较习惯于初中式的以灌输为主,以重复练习为巩固的学习方式,在高中的知识结构中,显然这样的学习方式会对其学习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初中毕业的学生刚刚进入高中的时候,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初 ...

  •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
  • 分式的基本性质教学反思一: 本节课的内容有三点:分式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总的来说分式的基本性质比较简单.因为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一样,一理通,百理通.约分和通分都是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做的.但是在实际计算中,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比分数要复杂,这是因为在这之前需要先对分子分母进行因式分解,再 ...

  • 粗盐的提纯教学设计
  • "粗盐的纯化"教学设计 海阳市徐家店镇初级中学 李淑江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粗盐的纯化"是初四化学第二单元的单元探究活动,也是继课本探究实验"重结晶法提纯粗盐"后,对粗盐的再提纯,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认识的提升,是酸碱 ...

  • 整式教学反思
  • <整式>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学习是运用算术思维进行直观计算的过程,整式的学习则是运用代数思维进行非直观符号化运算的过程,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因此整式的学习需要类比有理数的概念性质.运算法则等知识来完成. 在这一章的教学中,我首先从学生学过的有理数.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等 ...

  • 教学反思2(史自云)
  • <力的分解>教学过程与反思 --葛洲坝中学 史自云 针对参加宜昌市物理"课内比教学"比赛课题--<力的分解>,做出以下教学反思! "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体现分与合的辩证关系,"分"与" ...

  •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 <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教学反思 门坎初中 胡超 本节课的内容是用平方差公式因式分解.因式分解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虽然知识点只有一个公式:a 2-b 2=(a+b)(a-b).但题型的变化较多,易错点较多.学生容易发生两种常见错误:一个是没有意识到应先提公因式,再就是分解不彻底.所以 ...

  • 八上数学教案原创
  • 第十五章 整 式 第1课时 整 式 学习目的: ①单项式.单项式的次数. ②多项式.多项式的次数. ③理解整式概念.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七年级,我们已经学习了用字母可以表示数,思考下列问题 1.要表示△ABC 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要表示它的面积呢? 2.小王用七小时行驶了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