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浅谈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邹卫峰

内容提要:

当我们翻开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井岗山的星星之火,有神州大地的抗日烽火,有天翻地覆的钟山风雨,有上甘岭的滚滚硝烟。这一切,无不展现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巨大威力!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真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们打败强敌、夺取胜利的指南! 毛泽东,既是一位军事理论巨匠,也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战争艺术大师。

本文通过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原因以及其具体内容和作用进行论述阐明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科学性以及在当今新时代的新应用。

毛泽东提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 原因 中心 依据 意义

原因有如下:

1、所有已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2、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后,就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3、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更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1 “城市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

秋收起义后,随着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国革命在实践上已经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道路。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脱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化的解释,主观与客观相脱节,理论与实际相分离,机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照搬十月革命经验,从而造成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这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都是顽固地以“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他们未能深刻理解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低估了农民游击战争和农村根据地重要性,认识不到国民革命失败后敌人牢牢控制着中心城市的状况,总是期望通过城市暴动来冲破白色恐怖,从而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他们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次次地被无情的实践击的粉碎。

2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所谓“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不只是在实践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认识到农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伟大作用,切实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

移到农村,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中心,逐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建立全国政权。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对于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从理论上作出了较系统地阑述。

第一、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

第二、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以及夺取全国胜利联系起来。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实际上是主张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体现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它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出的依据

1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930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此后,毛泽东在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斗争中,批判了他们脱离中国实际,盲目照搬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模式,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的主张。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提出的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逐渐为全党所接受。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又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策略问题》、《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进一步丰实和完善了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系统地阑述了走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必要性。

a 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b 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

c 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避开强大的敌人,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 3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提出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他说:“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可能。

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是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的根本条件。

b、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

c、中国革命的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1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战略进攻方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上实现了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避免了过早与强敌进行盲目决战,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大大发展了革命力量。

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提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独特国情出发,提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即中国革命的道路不能是先城市后农村,而只能是先农村后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在这种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指导下,不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而且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但是,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应该以什么样的道路和方式贯彻这一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并没有作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各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来解决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原则,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原则。

4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用“实事求是”之眼看近来之变化; “实事求是”,是宇宙万象生生不息的要求。小到毫末,大到合抱之木;繁盛如雨后春笋,萧条如雪后树丫,无一不由客观规律决定。正是因为它们均按天地混沌初分之时形成的自然规律生息,宇宙万象才祥和平静地运转。我们不敢想象地球倒转,时光倒流的后果,可是,我们的行为却正或多或少地相悖着客观规律。严重者,大局淆乱;轻微者,小事不顺。但是,历史的坎坷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大部分人还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万事以社稷为先。先讲讲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引导中国走光明大道的方法之别.20世纪中后期,毛泽东的赶超战略和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在战略目标的设计上,都是 以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改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为落脚点。不同的是,毛泽东是以几种重工业产品主要以钢铁的产量为标准,急于求成,以赶超英美为近期目标;而邓小平则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循序渐进。在本世纪末,以实现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到下世纪中叶,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奋斗目标。与毛泽东的赶超战略相比,邓的三步走战略显然更实事求是,更贴近我国国情。三步走的目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它是从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角度来描述发展战略目标的。用“温饱,小康,富裕”这样生动,直观的语言来描述我国现代化的目标,使人们能自觉地意识到我国的经济建设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从而增强了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决心。2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此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下面再浅谈人性。“人之初,性本善”——传诵千年的《三字经》之第一句话。这是孟子所主张的性善论,而荀子的性恶论却常得不到宣扬。在我看来,这也是长久以来人们未能从实际出发,未能实事求是的另一后果。回顾历史,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实验场,真可谓“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

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和铁血。正视历史和现实,我们必须还得认识到——人性本恶。只有从这一点实际出发,才能在此客观事实下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重视道德,法律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饮水思源,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的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强制走向理性制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让历史不再上演逆潮流的“恶”而导致的悲剧。再回到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且不论说这话的其人是多么有能力,让我们想想他的勇气——基于客观规律的“豪言壮语”。也许客观是无情的,或者说是总让人有种窒息感的——它的特性确实决定了它有不可改动性。但是,所谓“戴着脚链跳舞”,只要有实力,虽然不能舞出最狂野的,但是,可以舞出最好看的——我们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小空间内舞出大空间,小空间有形,大空间却无形。客观规律是老样子,但人在变,意识流在变,历史也在变。聪明的人类,无论在哪个方面,都用几代人的智慧在琅铛的脚链声中舞出了最美的舞蹈。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避人,不进则退。2002年11月8日,中共召开了第十六次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在此之前的一端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祖国统一大爷取得新进展,对外工作开创新局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这些,无不是我们党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结果。大会还分析了工作中的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这些都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上指出的现实问题。回想“大跃进”年代的情况与之做对比,能勇敢地面对事实,并且敢把错误披露出来,这大概是我党在十三年来取得成绩的最主要的原因。回首这十三年,党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中国共产党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 新阶段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朝着发挥市场作用的方向不断前进的,在这个方向下已经取得的成绩也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在理论上,囿于过去的观念,许多同志总不容易冲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思想

牢笼。虽然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矛盾,但那时对计划经济的性质和地位、市场调节是否就等于市场经济,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中央的正式决定对这个问题也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论断,在国内外风波的冲击下,理论界还发生过又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当然更主要是总结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适应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和1991年多次讲到这个问题,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更是鲜明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把问题提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为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世纪将近两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的良好开局。在开局之初,就发生中美撞机事件,发生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阿富汗战争,中东危机加剧,新的伊拉克战争阴云骤起。党中央冷静观察、清醒估量国际形势,在以自尊、自信、自强的姿态处理好国际事务的同时,埋头苦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仍然达到7.3%,2002年前三个季度达到7.9%。如果保持这样的或者略低的速度,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中再翻两番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路,有了事实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在我们进一步发扬与发展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前提下一定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简史》—2001年6月版

2.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 盖军 王荣先—《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纪念毛泽东同志九十周年诞辰论文)》—2008年6月版

3. 徐元东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问题》—2009年12月版

4. 关连芳 王海英—《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

5. 贾蔚昌—《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浅谈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邹卫峰

内容提要:

当我们翻开中国革命的历史画卷,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有井岗山的星星之火,有神州大地的抗日烽火,有天翻地覆的钟山风雨,有上甘岭的滚滚硝烟。这一切,无不展现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巨大威力!它雄辩地证明了一个真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们打败强敌、夺取胜利的指南! 毛泽东,既是一位军事理论巨匠,也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战争艺术大师。

本文通过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的原因以及其具体内容和作用进行论述阐明了中国革命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科学性以及在当今新时代的新应用。

毛泽东提倡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为什么要走这条路。 关键词:农村包围城市 原因 中心 依据 意义

原因有如下:

1、所有已占领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很快就失败了,这些起义失败后保留下来的部队,大都经过摸索,逐步转移到了远离国民党统治中心的农村区域,在那里发动农民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和创建工农政权的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和红军是决定革命新高潮的更大的发展基础和重要力量。

2、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后,就可以联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这是中国革命的特征,是中国经济基础的产物。

3、以农村为工作重点,到农村去发动农民,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更是1927年以后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所要求的。

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一、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1 “城市中心论”对中国革命的严重危害

秋收起义后,随着井冈山和其他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中国革命在实践上已经走上了以农村为中心的道路。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并没有完全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脱离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将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化的解释,主观与客观相脱节,理论与实际相分离,机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照搬十月革命经验,从而造成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这三次“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都是顽固地以“城市中心论”的思想来指导中国革命。他们未能深刻理解中国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农民革命,低估了农民游击战争和农村根据地重要性,认识不到国民革命失败后敌人牢牢控制着中心城市的状况,总是期望通过城市暴动来冲破白色恐怖,从而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他们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一次次地被无情的实践击的粉碎。

2 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所谓“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就是不只是在实践上,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认识到农村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和伟大作用,切实把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

移到农村,以农村根据地为战略中心,逐步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经过长期的艰苦斗争,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建立全国政权。

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对于乡村为中心的思想,从理论上作出了较系统地阑述。

第一、它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明确指出中国革命只能走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的道路。

第二、毛泽东进一步发展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和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以及夺取全国胜利联系起来。

毛泽东的这些论述,实际上是主张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体现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它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基本形成。

二、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提出的依据

1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

1930年,毛泽东明确提出了要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此后,毛泽东在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者的斗争中,批判了他们脱离中国实际,盲目照搬中心城市武装起义的模式,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的主张。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提出的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逐渐为全党所接受。1936年到1939年,毛泽东又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策略问题》、《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理论著作,进一步丰实和完善了以乡村为中心,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思想,系统地阑述了走这条革命新道路的必要性。

a 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b 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开展土地革命

c 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避开强大的敌人,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去 3 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可能性

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提出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他说:“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而其存在和发展,亦必有相当的条件。”这些原因和条件,为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可能。

a、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基本国情是中国革命能够在农村建立革命政权的根本条件。

b、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

c、中国革命的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d、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e、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

三、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伟大意义

1 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

国民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从实际出发,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及时调整战略进攻方向,开辟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实践上实现了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避免了过早与强敌进行盲目决战,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有效地保存了革命力量,而且大大发展了革命力量。

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提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以毛泽东为代表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独特国情出发,提示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即中国革命的道路不能是先城市后农村,而只能是先农村后城市,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在这种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指导下,不仅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而且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 3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学说,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必须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但是,对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应该以什么样的道路和方式贯彻这一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并没有作出具体的结论。这需要各国共产党人从本国的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来解决这一重大理论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暴力革命原则,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这一原则。

4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用“实事求是”之眼看近来之变化; “实事求是”,是宇宙万象生生不息的要求。小到毫末,大到合抱之木;繁盛如雨后春笋,萧条如雪后树丫,无一不由客观规律决定。正是因为它们均按天地混沌初分之时形成的自然规律生息,宇宙万象才祥和平静地运转。我们不敢想象地球倒转,时光倒流的后果,可是,我们的行为却正或多或少地相悖着客观规律。严重者,大局淆乱;轻微者,小事不顺。但是,历史的坎坷中,人类并没有自取灭亡。大部分人还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万事以社稷为先。先讲讲毛泽东和邓小平在引导中国走光明大道的方法之别.20世纪中后期,毛泽东的赶超战略和邓小平的三步走战略,在战略目标的设计上,都是 以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改善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为落脚点。不同的是,毛泽东是以几种重工业产品主要以钢铁的产量为标准,急于求成,以赶超英美为近期目标;而邓小平则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标准,循序渐进。在本世纪末,以实现小康社会为奋斗目标,到下世纪中叶,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为奋斗目标。与毛泽东的赶超战略相比,邓的三步走战略显然更实事求是,更贴近我国国情。三步走的目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是:它是从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的角度来描述发展战略目标的。用“温饱,小康,富裕”这样生动,直观的语言来描述我国现代化的目标,使人们能自觉地意识到我国的经济建设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息息相关,从而增强了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决心。2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了此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下面再浅谈人性。“人之初,性本善”——传诵千年的《三字经》之第一句话。这是孟子所主张的性善论,而荀子的性恶论却常得不到宣扬。在我看来,这也是长久以来人们未能从实际出发,未能实事求是的另一后果。回顾历史,从希波战争到十字军东征,从希特勒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到日寇在华北的细菌实验场,真可谓“色情与贪婪齐飞,野心共暴力

一色。”以往的人类历史,可以说是交织着满足人类无限贪欲而展开的狼烟和铁血。正视历史和现实,我们必须还得认识到——人性本恶。只有从这一点实际出发,才能在此客观事实下用正确的方法,才能重视道德,法律的作用,才能重视人类文明引导的结果,培养健全而又向上的人格。饮水思源,要感谢那些在人类教化路途中洒进他们含辛茹苦汗的中西先哲们。正因为从他们的理论智慧中,从他们的身体力行当中,人们才有可能从外在强制走向理性制约,自约人的本性的恶。让历史不再上演逆潮流的“恶”而导致的悲剧。再回到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且不论说这话的其人是多么有能力,让我们想想他的勇气——基于客观规律的“豪言壮语”。也许客观是无情的,或者说是总让人有种窒息感的——它的特性确实决定了它有不可改动性。但是,所谓“戴着脚链跳舞”,只要有实力,虽然不能舞出最狂野的,但是,可以舞出最好看的——我们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小空间内舞出大空间,小空间有形,大空间却无形。客观规律是老样子,但人在变,意识流在变,历史也在变。聪明的人类,无论在哪个方面,都用几代人的智慧在琅铛的脚链声中舞出了最美的舞蹈。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形势避人,不进则退。2002年11月8日,中共召开了第十六次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我们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在此之前的一端时间内,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改革开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祖国统一大爷取得新进展,对外工作开创新局面,党的建设全面加强。这些,无不是我们党实事求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结果。大会还分析了工作中的不少困难和问题。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失业人员增多,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收入分配关系尚未理顺;市场经济秩序有待继续整顿和规范;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和弄虚作假,铺张浪费行为相当严重,有些腐败现象仍然突出;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有的党组织软弱涣散——这些都是我们党在十六大上指出的现实问题。回想“大跃进”年代的情况与之做对比,能勇敢地面对事实,并且敢把错误披露出来,这大概是我党在十三年来取得成绩的最主要的原因。回首这十三年,党走过的道路很不平坦,成绩来之不易。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在政治,经济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风险,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考验,排除各种干扰,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航船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进。中国共产党能取得这样的胜利,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正确指引,靠的是党的高度团结统一。 新阶段的第一个特征,就是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是朝着发挥市场作用的方向不断前进的,在这个方向下已经取得的成绩也是大家公认的。但是在理论上,囿于过去的观念,许多同志总不容易冲破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思想

牢笼。虽然邓小平同志多次讲过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没有根本矛盾,但那时对计划经济的性质和地位、市场调节是否就等于市场经济,还没有清楚的认识,中央的正式决定对这个问题也还没有做出明确的论断,在国内外风波的冲击下,理论界还发生过又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来批判的事情。针对这种情况,当然更主要是总结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适应改革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在1990年和1991年多次讲到这个问题,1992年初在南方谈话中更是鲜明地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这就把问题提到如何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为人们思想的大解放奠定了基础。 进入新世纪将近两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阶段的良好开局。在开局之初,就发生中美撞机事件,发生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发生阿富汗战争,中东危机加剧,新的伊拉克战争阴云骤起。党中央冷静观察、清醒估量国际形势,在以自尊、自信、自强的姿态处理好国际事务的同时,埋头苦干做好一件事———我们自己的事。在国际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2001年,我国经济增长率仍然达到7.3%,2002年前三个季度达到7.9%。如果保持这样的或者略低的速度,那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20年中再翻两番的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路,有了事实留给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在我们进一步发扬与发展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前提下一定会越走越好越走越远,让中华民族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 《中国共产党简史》—2001年6月版

2.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研究室 盖军 王荣先—《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纪念毛泽东同志九十周年诞辰论文)》—2008年6月版

3. 徐元东 —《关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问题》—2009年12月版

4. 关连芳 王海英—《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3期

5. 贾蔚昌—《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相关内容

  •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这是一个深刻而又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党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的走向以及生死存亡问题.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 党在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了城市.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内的主要领导人开始对党到底该走什么样的路线和未来中国革命道路的发展方向进 ...

  • 党史知识大讲堂2
  •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 辟 主讲人:中央党校中共党史教研部 刘宝东 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很多,但最基本一条是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关于这条革命道路,小平同志在1984年接见日本外宾时曾作过非常经典的概括.他说"中国人民接受了马克思 ...

  • [党史知识大讲堂]第二讲: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3
  • 三.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理论的内容及意义 经过大革命和土地革命的胜利和失败,经历了革命的大风大浪,经历了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毛泽东对于中国革命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后,他总结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吸取了抗日战争的新鲜经验,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 论中国革命道路
  • 论中国革命道路 摘要: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大国,有着三千年的文明史,从盘古开天地到今天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间有着各种各样的革命道路,从武王伐纣开始,陆陆续续的革命不断涌现,每条革命道路都显示着当时的不同理念.近代,中国人民不甘压迫.不甘剥削,进行了无数次的反抗与改良,从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 ...

  • 瞿秋白是中共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战略的第一人
  • 2013年07月31日 09:05 来源:江西大学 作者:王永乐 分享到: 25人参与 0条评论 核心提示: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的瞿秋白,立足于中国的国情,据此分析中国社会的性质,认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对此,他做出了开拓性的探索和认识.如何认识 ...

  • 浅论近代中国的革命道路
  • 浅论近代中国的革命道路 有人说:"近代中国的历史是屈辱的,是坎坷的."我想:"中国的近代史更充满着奋斗的血泪,高昂英雄卫国的民族气节,因为他更是一部中华儿女的抗争史,进步史!" 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中国,阻 ...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
  •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我党建立最早.最具生命力的一块根据地.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同志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对中国革命做出的最具历史意义的贡献是: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提出推翻三座大山的目标.武装斗争,第一次建立了革命军队:三湾改编,第 ...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 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感 最近读了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感想很多.从中明白了很多东西.不仅仅感慨毛泽东主席深远的目光.科学深入的分析以及他正确的形势判断,更看到了共产党人在革命道路上艰苦卓绝的奋斗,虽然我们现在的时代不同于当年,但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信 ...

  • 民粹派"到民间去"运动的本质区别
  • C'BXK历史 独具特色的中国革命道路理论 --中国共产党"农村包围城市道路"与饿国民粹派"到民问去"运动的本质区别 丁卫平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党史教研部,吉林长春130012) [摘要]西方学者把q,国兰产党"农村包目城市道路"与俄国民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