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项目一 认识传感器检测装置 课程内容:
1. 自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信息的获取、转换、处理及输出;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仪器的性能、开发新型传感器及应用新材料。
2.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作用;传感器的分类。 3. 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粗大误差;精度的定义及分类:准确度、精密度及精确度;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列表法、作图法及最小二乘法。
4.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定义及各项指标: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零点漂移及温度漂移;动态特性的定义及各项指标:瞬态响应特性、频率响应特性。
5. 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及动态标定的定义及方法;校准的定义及方法。 基本要求:
1. 了解传感器分类、自动检测技术的组成。 2. 理解传感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3. 掌握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4. 理解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本章重点:传感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本章难点: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项目二 参量传感器的应用 课程内容:
1. 使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 使用热电阻传感器 3. 使用压阻式传感器 4. 使用气敏电阻传感器 5. 使用电容式传感器 6. 使用湿敏传感器 7. 使用电感式传感器 8. 使用电涡流式传感器
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3. 理解并掌握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测试转换电路
4. 了解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
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特点
5. 掌握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 本章重点:各参量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 本章难点:各参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 项目三 发电传感器的使用 课程内容:
1. 使用压电式传感器 2. 使用磁电式传感器 3. 使用霍尔式传感器 4. 使用光电式传感器 5. 使用热电偶传感器
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3. 理解并掌握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测试转换电路
4. 了解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特点
5. 掌握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应用 本章重点:各发电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 本章难点:各发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 项目四 脉冲传感器的使用 课程内容: 1. 使用光栅 2. 使用磁栅传感器 3. 使用编码器 4. 使用旋转变压器 5. 使用感应同步器
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基本原理
2. 了解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3. 理解并掌握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测试转换电路
4. 了解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特点
5. 掌握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应用 本章重点:各脉冲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 本章难点:各脉冲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 项目五 特殊传感器的使用 课程内容: 1. 使用光纤传感器 2. 使用红外传感器 3. 使用超声波传感器
基本要求:
6. 理解并掌握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7. 了解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8. 理解并掌握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测试转换电路 9. 了解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特点 10. 掌握脉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本章重点: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
本章难点: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
三、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 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教学过程,多做实验,加深原理理解。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对于教学重点内容应安排习题课。习题作业应加强参数设计及结构和工艺方 面的训练。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本课程教学环节较多,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创新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六、考核方式
1. 本课程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自学部分不做考试要求。 2. 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在总成绩中占30%和70%。平时成绩依据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纪律遵守等情况打分。
制订人:***** 审核人:****** 审定人:*****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项目一 认识传感器检测装置 课程内容:
1. 自动检测技术的重要性;自动检测系统的组成:信息的获取、转换、处理及输出;自动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提高仪器的性能、开发新型传感器及应用新材料。
2.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作用;传感器的分类。 3. 测量误差的概念及分类: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及粗大误差;精度的定义及分类:准确度、精密度及精确度;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数据处理的基本方法:列表法、作图法及最小二乘法。
4.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的定义及各项指标: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零点漂移及温度漂移;动态特性的定义及各项指标:瞬态响应特性、频率响应特性。
5. 传感器的静态标定及动态标定的定义及方法;校准的定义及方法。 基本要求:
1. 了解传感器分类、自动检测技术的组成。 2. 理解传感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 3. 掌握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4. 理解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本章重点:传感器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本章难点: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传感器的标定和校准 项目二 参量传感器的应用 课程内容:
1. 使用电阻应变式传感器 2. 使用热电阻传感器 3. 使用压阻式传感器 4. 使用气敏电阻传感器 5. 使用电容式传感器 6. 使用湿敏传感器 7. 使用电感式传感器 8. 使用电涡流式传感器
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3. 理解并掌握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测试转换电路
4. 了解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
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特点
5. 掌握参量传感器(电阻应变式、热电阻传感器、压阻式传感器、气敏电阻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湿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 本章重点:各参量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 本章难点:各参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 项目三 发电传感器的使用 课程内容:
1. 使用压电式传感器 2. 使用磁电式传感器 3. 使用霍尔式传感器 4. 使用光电式传感器 5. 使用热电偶传感器
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2. 了解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3. 理解并掌握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测试转换电路
4. 了解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特点
5. 掌握发电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霍尔传感器、光电式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的应用 本章重点:各发电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 本章难点:各发现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 项目四 脉冲传感器的使用 课程内容: 1. 使用光栅 2. 使用磁栅传感器 3. 使用编码器 4. 使用旋转变压器 5. 使用感应同步器
基本要求:
1. 理解并掌握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基本原理
2. 了解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3. 理解并掌握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测试转换电路
4. 了解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特点
5. 掌握脉冲传感器(光栅、磁栅传感器、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的应用 本章重点:各脉冲传感器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 本章难点:各脉冲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 项目五 特殊传感器的使用 课程内容: 1. 使用光纤传感器 2. 使用红外传感器 3. 使用超声波传感器
基本要求:
6. 理解并掌握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基本原理
7. 了解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结构以及各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8. 理解并掌握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测试转换电路 9. 了解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特点 10. 掌握脉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应用
本章重点: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结构以及检测电路
本章难点:光纤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超声波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检测电路与应用
三、学时分配表:
五、课程教学的有关说明
1、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内容及学时
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地改 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具体情况,结合教学过程,多做实验,加深原理理解。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对于教学重点内容应安排习题课。习题作业应加强参数设计及结构和工艺方 面的训练。要能起到巩固理论、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
本课程教学环节较多,实践性较强,教学中应激励学生创新精神,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六、考核方式
1. 本课程考试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自学部分不做考试要求。 2. 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成绩分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在总成绩中占30%和70%。平时成绩依据出勤率、平时作业、课堂表现、纪律遵守等情况打分。
制订人:***** 审核人:****** 审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