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振兴之我见

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之我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亚洲文化的发祥地。自尧舜至今日,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中,有着无数的思想流派,也有大大小小无数个学者哲人,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历经五千年的锤炼,中国文化处处闪耀这智慧的光泽。然而时至今日,外来文化悄然渗入,中国传统文化备受质疑。虽然国人一直在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好像效果不佳,而且很多精华的东西日渐流失,影响范围越来越小,在很多方面“洋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具有中国个性的东西在“与国际接轨”的口号下悄然萎缩,传统文化的处境十分尴尬。

我认为要想振兴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引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初系统的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在语文课堂上,从最初的“床前明月光”到后来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渐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在骨子里打上烙印。然而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年级越高,语文受重视的程度就越低。在高中的时候,临近考试,语文总是被挤掉的科目,似乎相比其他课程来说,它并不是那么重要。上了大学之后,大学语文就开了一个学期,三十六个课时,三百多页的一本书潦草带过,教学方式仍然是“同学们请翻到某某页,我们看一下词语解释。”我们又不是小学生,词语解释自然看得懂,我们需要的是老师对文章深层次的精神进行剖析,而不是在字词句、段篇章上纠缠,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让人反感。

前段时间在寝室闲时聊天,无意中讲到了“田横五百壮士”的故事,当我讲到田横的五百门客贤士得知田横自刎后纷纷自杀的时候,没想到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有病,我愣了半天,之后不仅想,这就是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差别,现代人比较实际,舍生取义这种事只能当传奇故事来看看,而且即使是看故事也不会觉得敬佩向往,只是觉得不值得,为了“义”为了气节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丢掉性命太可惜了,岳飞如此,文天祥也是如此。虽然正统的教科书上还是夸赞他们,但私下里又有都少人认同他们的做法呢?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话不能只当作口号,这些精神应该传承下来,发扬光大,而不是成为人们私下驳斥的标靶。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政府和社会舆论应该有所作为,对社会上有着先进事迹的的人加以表彰,这种表彰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在这个一切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必须有实物才能让人信服,决不能再出现某某某见义勇为后无钱治病直至残疾或者死亡的事例。而对于不良现象不仅要从法律上打击,还要从道德上进行施压,就像韩国教授论文造假事件曝光后无奈自杀谢罪一样,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谁还敢造假?古代先贤的事迹虽与现代社会规则不符合,但它体现的精神是可以借鉴的,现代社会完全可以根据目前的事例进行倡导,他们可以拥有同样的精神内核。

近些年来,歌坛上刮起了中国风,中国古典文学的美似乎在逐渐被青少年们认识。从周杰伦的《东风破》到李宇春的《蜀绣》,一句句歌词凄婉哀美,写尽了离愁别绪。然而事实上,这其中很多歌词都只是作词人玩弄文字,刻意制作出来的,没什么实质上的意义,求得只是听起来华丽伤感而已,根本禁不起推敲。然而就有很多人觉得写得好,觉得很有古典美,但真正让他读点诗词,真正领略古典美的时候,就又都不愿意了。可惜我国传统文化中诗词歌赋样样精品,到现在后人们却只愿在这些流行歌词上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美,着实可叹。 在我小时候,读过不少唐诗宋词,虽谈不上精通,但也算得上初入门径,到大学之后,闲暇时间较多,看了不少古文,当时就有同学说:“你看这些东西什么用啊,又难懂以后又用不着。”确实,这些东西既不像数学可以用来算账,又不像英语可以与国际友人交流,甚至还不如白话文可以用来日常交谈写报告,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学都不了解就绝对算不上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梁实秋先生说得好,一个完整的中国人应该是释道儒的结合体。佛教、道教、儒家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三个构成体,佛教虽然属于外来文化,但因其自东汉开始就进入我国,而且甚受国人推崇,因此对后世文化影响颇深。在现在这种

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自然不可能认真研读这三家的经典,但也决不能任其埋没,提倡国人阅读经典古文已是刻不容缓,因为在这个韩剧、动漫、流行小说遮天蔽日的时代,如果不尽早提倡国学,新一代将不知国学为何物。如今非主流充斥网络,除了那些新新人类追求个性之外,更多的也就是因为文学素养的缺乏,追求表面上的新奇。提倡国学,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国人民受到更多的文学熏陶,这对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是很有利的。

余秋雨先生说过:“一种既往文明不管曾经多么伟大,进入不同的时间过程和接受群体之后,必须寻找自己新的生命支点。”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速食文化盛行,在这样的时代里,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找到继续生存的承载体,才不至于逐渐消逝。为此,国人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如百家讲坛的推出,虽然现在影响式微,但毕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有了大致的了解。又比如目前孔子文化盛行,孔子学院开到了全世界,使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扩大到全世界,“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和“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则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虽然目前处在需要复兴的状态,但我想随着有识之士不断努力,传统文化的精髓的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振兴只是早晚的事

振兴传统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学、艺术、服饰、习俗、建筑、思想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传统的东西都需要人们去发掘整理,像有的少数民族语言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已在逐渐消亡,或者是文字记载依然存在,却已无人识得,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损失,抢救传统文化已是刻不容缓,这需要国人强化文化意识,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振兴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2010年6月8日

中国传统文化振兴之我见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亚洲文化的发祥地。自尧舜至今日,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五千年中,有着无数的思想流派,也有大大小小无数个学者哲人,他们都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历经五千年的锤炼,中国文化处处闪耀这智慧的光泽。然而时至今日,外来文化悄然渗入,中国传统文化备受质疑。虽然国人一直在强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好像效果不佳,而且很多精华的东西日渐流失,影响范围越来越小,在很多方面“洋化”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具有中国个性的东西在“与国际接轨”的口号下悄然萎缩,传统文化的处境十分尴尬。

我认为要想振兴传统文化,首先应该引起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作为一个中国人,最初系统的接受中国传统文化应该是在语文课堂上,从最初的“床前明月光”到后来的“非宁静无以致远”,传统文化的精髓逐渐渗透到每个中国人的血液中,在骨子里打上烙印。然而在我的印象中,好像年级越高,语文受重视的程度就越低。在高中的时候,临近考试,语文总是被挤掉的科目,似乎相比其他课程来说,它并不是那么重要。上了大学之后,大学语文就开了一个学期,三十六个课时,三百多页的一本书潦草带过,教学方式仍然是“同学们请翻到某某页,我们看一下词语解释。”我们又不是小学生,词语解释自然看得懂,我们需要的是老师对文章深层次的精神进行剖析,而不是在字词句、段篇章上纠缠,这样的教育方法只会让人反感。

前段时间在寝室闲时聊天,无意中讲到了“田横五百壮士”的故事,当我讲到田横的五百门客贤士得知田横自刎后纷纷自杀的时候,没想到大家的第一反应是有病,我愣了半天,之后不仅想,这就是现代人与古代人的差别,现代人比较实际,舍生取义这种事只能当传奇故事来看看,而且即使是看故事也不会觉得敬佩向往,只是觉得不值得,为了“义”为了气节这种虚无飘渺的东西丢掉性命太可惜了,岳飞如此,文天祥也是如此。虽然正统的教科书上还是夸赞他们,但私下里又有都少人认同他们的做法呢?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些话不能只当作口号,这些精神应该传承下来,发扬光大,而不是成为人们私下驳斥的标靶。我觉得在这个方面政府和社会舆论应该有所作为,对社会上有着先进事迹的的人加以表彰,这种表彰不能仅仅是口头上的,在这个一切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必须有实物才能让人信服,决不能再出现某某某见义勇为后无钱治病直至残疾或者死亡的事例。而对于不良现象不仅要从法律上打击,还要从道德上进行施压,就像韩国教授论文造假事件曝光后无奈自杀谢罪一样,在这样的压力之下,谁还敢造假?古代先贤的事迹虽与现代社会规则不符合,但它体现的精神是可以借鉴的,现代社会完全可以根据目前的事例进行倡导,他们可以拥有同样的精神内核。

近些年来,歌坛上刮起了中国风,中国古典文学的美似乎在逐渐被青少年们认识。从周杰伦的《东风破》到李宇春的《蜀绣》,一句句歌词凄婉哀美,写尽了离愁别绪。然而事实上,这其中很多歌词都只是作词人玩弄文字,刻意制作出来的,没什么实质上的意义,求得只是听起来华丽伤感而已,根本禁不起推敲。然而就有很多人觉得写得好,觉得很有古典美,但真正让他读点诗词,真正领略古典美的时候,就又都不愿意了。可惜我国传统文化中诗词歌赋样样精品,到现在后人们却只愿在这些流行歌词上领略中国文化的古典美,着实可叹。 在我小时候,读过不少唐诗宋词,虽谈不上精通,但也算得上初入门径,到大学之后,闲暇时间较多,看了不少古文,当时就有同学说:“你看这些东西什么用啊,又难懂以后又用不着。”确实,这些东西既不像数学可以用来算账,又不像英语可以与国际友人交流,甚至还不如白话文可以用来日常交谈写报告,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传统文学都不了解就绝对算不上是一个纯粹的中国人。梁实秋先生说得好,一个完整的中国人应该是释道儒的结合体。佛教、道教、儒家学说是我国传统文化最主要的三个构成体,佛教虽然属于外来文化,但因其自东汉开始就进入我国,而且甚受国人推崇,因此对后世文化影响颇深。在现在这种

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自然不可能认真研读这三家的经典,但也决不能任其埋没,提倡国人阅读经典古文已是刻不容缓,因为在这个韩剧、动漫、流行小说遮天蔽日的时代,如果不尽早提倡国学,新一代将不知国学为何物。如今非主流充斥网络,除了那些新新人类追求个性之外,更多的也就是因为文学素养的缺乏,追求表面上的新奇。提倡国学,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国人民受到更多的文学熏陶,这对振兴中国传统文化是很有利的。

余秋雨先生说过:“一种既往文明不管曾经多么伟大,进入不同的时间过程和接受群体之后,必须寻找自己新的生命支点。”如今的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速食文化盛行,在这样的时代里,中国传统文化必须与现实社会相结合,找到继续生存的承载体,才不至于逐渐消逝。为此,国人也作出了巨大的努力,比如百家讲坛的推出,虽然现在影响式微,但毕竟吸引了人们的目光,使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经典有了大致的了解。又比如目前孔子文化盛行,孔子学院开到了全世界,使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也扩大到全世界,“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和“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则得到了全世界人们的认同。中国传统文化虽然目前处在需要复兴的状态,但我想随着有识之士不断努力,传统文化的精髓的不断挖掘,传统文化的振兴只是早晚的事

振兴传统文化,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文学、艺术、服饰、习俗、建筑、思想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传统的东西都需要人们去发掘整理,像有的少数民族语言由于没有文字记载,已在逐渐消亡,或者是文字记载依然存在,却已无人识得,这些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损失,抢救传统文化已是刻不容缓,这需要国人强化文化意识,了解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为振兴传统文化做出贡献。

2010年6月8日


相关内容

  • 文件丨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
  • 2017-03-24 中国政府网 中国政府网 微信号 zhengfu 功能介绍 中国政府网由国务院办公厅主办,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重要政策文件.国务院领导同志重要会议活动等政务信息. <计划>指出,传统工艺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观念.思想智慧和实践经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 ...

  • 振兴国学之我见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振兴国学之我见 纪宝成 国学热的兴起,是近年来文化界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正式成立"国学研究院".随后,海外也成立了不少类似"孔子学院"."国学会"的民间学院.这对振兴国学当然很有意义, ...

  • 6第一框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B)(教学设计)
  • 第六课 振兴中华 共担责任 第一框 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B)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振兴中华是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懂得振兴中华的基础是提高综合国力,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提高学生收集资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前资料收集.课堂师生合作交流,了解本课相关知 ...

  • 孙中山:中国现代化的伟大先行者
  • 作者:王东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6年12期 编者按 孙中山先生是海峡两岸.海内外炎黄子孙共同景仰的伟人.值其诞辰130周年之际,纪念这位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研究他的博大精深.影响中国整个近现代史的思想学说,发扬他"振兴中华".鞠躬尽瘁的精神品德,必将有助于推动中国改 ...

  • 吉林2012党代会(摘要)
  • 科学发展 加快振兴 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开幕 孙政才作报告 全省人民瞩目的中国共产党吉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今天上午在省宾馆礼堂隆重开幕.在热烈的掌声中,孙政才代表中共吉林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科学发展.加快振兴,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报告. ...

  •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演讲稿_1000字
  • 亲爱的同学们,敬爱的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里,有雄伟的高原.起伏的山岭.广阔的平原.低缓的丘陵:在这里,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勤劳的民族.伟大的人民.作为炎黄子孙,我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

  • 冰天雪地如何变成金山银山?
  • 曾经以传统产业闻名且占据半壁江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如今显得有些落寞,东北如何再振兴?冰天雪地能变成金山银山吗?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或将成为东北转型的新契机 如何把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这是东北三省面临的共同难题,而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对于这个重要的区域来说,或将是一个新的契机. 3月7日上午, ...

  • 为什么说中国处于社会转型期
  • 社会转型是指人类社会由一种存在类型向另一种存在类型的转变,意味着社会系统内在结构的变迁,意味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心理结构.价值观念等各方面全面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 所谓社会转型期就是指中国从文化大革命之后,经过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经济逐渐走入正轨,各个部门正在打基础的时期,但是基础依然没有打好 ...

  • 浏阳河酒传承湖湘文化论文
  • 引 言 近几年,浏阳河酒在市场上的表现与行业高增长的发展速度相比,较为一般.从2003年开始,浏阳河酒一直在数十个领域内进行多元化的投资,虽然各有成败,但是资源的分散和湖湘文化的缺失制约了浏阳河酒的发展,因此出现了停滞增长和缓慢增长的现象.2011年11月份,浏阳河酒业引入由湖南高新创投等10家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