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年声肖复兴阅读答案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

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

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18

.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3分)

答:具体点出题目中

“年声”二字;鞭炮声为人们所熟知,贴近生活,亲切自然;由眼前的年声,引出下文由此消失的年声;从叙述入手,为下文抒发感受、发表议论做铺垫。

19.文章叙述了那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4分)

20.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声音清冽清爽,音律优美动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过年习俗的地方特色;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1.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

答: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22.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4分)

答:借“消失的年声”,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对民族文化当前处境的担忧,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

《消失的年声》

肖复兴

如今,年的声音,最大保留下来的是鞭炮。随着都市雾霾天气的日益加重,人们呼吁过年减少燃放甚至禁止鞭炮,鞭炮之声,越发岌岌可危,以致最后消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年的声音丰富得多,不止于鞭炮。只是岁月的流逝,时代的变迁,让年的声音无可奈何地消失了很多,以至于我们遗忘了它们而不知不觉,甚至觉得理所当然或势在必然。

有这样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我遗憾。

一是大年夜,老北京有这样一项活动,把早早买好的干秫秸秆或芝麻秆,放到院子里,呼喊街坊四邻的孩子,跑到干秫秸秆或芝麻秆上面,尽情地踩。秆子踩得越碎越好,越碎越吉利;声音踩得越响越好,越响越吉利。这项活动名曰“踩岁”,要把过去一年的不如意和晦气都踩掉,不把它们带进就要到来的新的一年里。满院子吱吱作响欢快的“踩岁”的声音,是马上就要响起来的鞭炮声音的前奏。

这真的是我们祖辈一种既简便又聪明的发明,不用几个钱,不用高科技,和大地亲近,又带有浓郁的民俗风味。可惜,这样别致的“踩岁”的声音,如今已经成为了绝响。随

着四合院和城周边农田逐渐被高楼大厦所替代,秫秸秆或芝麻秆已经难找,即便找到了,没有了四合院,也缺少了一群小伙伴的呼应,“踩岁”简单,却成为了一种奢侈。

另一种声音,消失得也怪可惜的。大年初一,讲究接神拜年,以前,这一天,卖大小金鱼儿的,会挑担推车沿街串巷到处吆喝。在刚刚开春有些乍暖还寒的天气里,这种吆喝的声音显得清冽而清爽,充满唱歌一般的韵律,在老北京的胡同里,是和各家开门揖户拜年的声音此起彼伏的,似乎合成了一支新年交响乐。一般听到这样的声音,大人小孩都会走出院子,有钱的人家,买一些珍贵的龙睛鱼,放进院子的大鱼缸里;没钱的人家,也会买一条两条小金鱼儿,养在粗瓷大碗里。统统称之为“吉庆有余”,图的是和“踩岁”一样的吉利。

在话剧《龙须沟》里,即使在龙须沟那样贫穷的地方,也还是有这样卖小金鱼儿的声音回荡。如今,在农贸市场里,小金鱼儿还有得卖,但沿街吆喝卖小金鱼那唱歌一般一吟三叹的声音,只能在舞台上听到了。

年的声音,一花独放,只剩下鞭炮,多少变得有些单调。 过年,怎么可以没有年的味道和声音?仔细琢磨一下,如果说年的味道,无论是团圆饺子,还是年夜饭所散发的味道,更多来自过年的“吃”上面;年的声音,则更多体现在过年的玩的方面。再仔细琢磨一下,会体味到,其实,通过过

年这样一个形式,前者体现在农业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的追求,后者体现人们对于精神的向往。年味儿,如果是现实主义的,年声,就是浪漫主义的。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不是吗?

18

.文章从放鞭炮的声音写起,有何作用?(3分)

答:具体点出题目中

“年声”二字;鞭炮声为人们所熟知,贴近生活,亲切自然;由眼前的年声,引出下文由此消失的年声;从叙述入手,为下文抒发感受、发表议论做铺垫。

19.文章叙述了那两种消失的年声?为什么这两种年声的消失最让作者感到遗憾?(4分)

20.第6段画线句写出了吆喝声的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答:声音清冽清爽,音律优美动人。 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过年习俗的地方特色;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气氛;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

21.结尾处作者认为“两者的结合,才是年真正的含义”,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3分)

答:过年,既要有年味,又要有年声;不仅要有(富足的)物质生活,更要有(积极健康的)精神生活;做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

22.仔细阅读全文,简要回答本文表达了作者对“消失的年声”怎样的情感和态度。(4分)

答:借“消失的年声”,表达出作者对传统习俗的怀念,对消失的传统习俗的遗憾和惋惜;对民族文化当前处境的担忧,对人们能拥有新的过年文化的期盼。


相关内容

  • 露珠草萤的消失阅读答案
  • 露珠草萤的消失阅读答案--阅读,是人们最基本的学习活动.如何快速把握文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从而提高语文阅读技能,需要在反复完成阅读习题中积累和磨练.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的是"露珠草萤的消失阅读答案",相信同学们完成之后,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露珠草萤的消失 --想起" ...

  • 阅读也容易
  • 橡 树 之 谜 一个严寒的冬季,我和几个从没见过寒带原始森林风光的年轻人 ,到原始森林探险观光.为了躲避一头受惊扰而暴怒的黑熊,我们在惊恐中拼命地奔跑,等我喘着粗气停下来的时候,发觉自己掉了队,已是孤身一人.我在莽苍阴森.遮天蔽日的林海深处,迷失了方向.我在森林中兜转. 两天后,我拖着沉重的双腿走出 ...

  • 绿色的林阴路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绿色的林阴路 肖复兴 世上的路有许多.平坦的大道.花开的小路.鹅卵石铺就的曲径.霓虹灯闪烁的商业街--但都无法与林阴路相比.能在这样幽静而没有市声沸腾的林阴路上散步,已经是我们一个过于奢侈的梦. 林阴路,阳光被树叶滤过是绿色的:月光被树叶吹拂是摇曳的:风吹进来,夹有树木和泥土 ...

  •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 2015-2016学年山西省榆社中学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满分:10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50分) 一.现代文阅读(4分 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张骞 ...

  • 泰山印象阅读答案
  • 阅读理解 泰山印象 ①一阶一阶地,没有任何思想和感觉,只是这样地爬着.四周是什么样的夜,我不知道,只看见自己的影子在手电筒照亮的那片青石台阶上晃动--终于不知是谁叫起来:"到了!南天门!" ②我急切地抬起头,想看看泰山的夜是否真的那么神秘和威严,可是在我四周的似乎是盘古开天辟地前 ...

  • 2016年最新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综合测试题
  • 2016年最新九年级历史上下册综合测试题 1.马克思说: "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这一时代,雅典 A.法律体系健全 B.成为希腊霸主 c.自然科学发达 D.民主达到顶峰 2."文艺复兴"是一次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对此运动描述正确的是 ( ) A ...

  • 天津市2017高考文综压轴卷
  • 2017天津市高考压轴卷 文科综合 文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地理试卷分为第1卷(选择题)和第1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1卷1至4页,第1I 卷5至7页,共IOO 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 ...

  • 历史拓展学案参考答案
  • 历 史拓展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分册)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参考答案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上海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75分) 以下每小题2分,共6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能反映这种情况的是 A.姜 ...

  • 莎士比亚戏剧的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述评
  • 摘 要:从莎士比亚的同时代人本・琼生起始,关于莎剧的评论和研究几乎贯穿整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史,从精神分析.女权主义.存在主义.原型批评.接受理论.后殖民主义批评.生态批评.后现代主义.一直到新历史主义构成了一条解析莎剧的完整链条.通过分析这些理论在莎剧中的解读与阐释,展示莎剧的全面而深邃,从而使人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