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课程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小学德育课程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潘家湾镇四邑小学——张翠华

小学德育课程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出“活动是人的主要特征,自由自在的活动是人的根本特征。”现在德育发展的理论认为:个体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是其在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活动实现的。活动是德育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在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法中,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与周围的自然、社会进行接触,产生真实的感受的体验,积累经验的智慧,获得自我、对世界、生命和生活的认识的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发展。

一、 把握目标—活动求实

教学法目标是教学法活动的油发点和归宿,布普姆说:“有效的教学法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德育的新课程中,我们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法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脸,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的实现课程目标。

案例一:

l 。《我与小伙伴》设计片断(《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 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的教学法紧紧依靠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活动:1.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猜猜他是谁”活动,能使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了解他人的特点,加深彼此的友谊。

2. 制作、互赠“闪光卡”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宽容别人

3. 小组探究“当矛盾发生时”该如何解决,可以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并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是矛质产生后如何处理,懂得欣赏与宽容,善于发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并乐意向他们学习。

二、生活实践—活动求真

生活是教育界的源泉与着眼点,对于儿童来说,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在教学法中我们必需品树立“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理念。注意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组织常规的教学。

案例二:

1《我与小伙伴》第二课时。“当矛质发生时”的设计片断1. 小调查:课前组织“在生活中学生之间有没有出现过矛质”的小调查活动。

2. 小品表演:学生编排一些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小品,再现学生生活情况。

3. 小组讨论:通过再现学生生活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小伙伴之间为什么会闹别扭? 结果怎么样? 你怎么看待这事? 圈嫩江县第一小学杨秋霞假知是你会怎样处理?

4. 寻宝摘星:建议与身边人缘好的同学交往,体会相处感觉。从课前组织小调查活动中教师了解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积累了一些社会性的经验,在《当矛盾发生时》的教学法中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装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在的问题,通过“寻宝摘星”找榜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鲜活的榜样。

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在参与中获得内心体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促进了道德的生成,触及学生真实情感,有利于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多种梁道—活动求效

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一个人的道德形成绝非是单纯的从教课书中获得,它来源于各种果道。因此在德育新课程的教学中应以活动家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采用多果道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进而主动建构认知结构,扩展生活经验,并内化为道德品质。

案例三:

1《可爱的家乡》设计片段(《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 第六单元19课)1、课前调查采访:课前教师布里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调查采访爸爸妈妈及老前辈,对家乡十年来衣、食、住、行、玩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感受家乡的美好,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

2、课内汇报研讨:以各种形式汇报交流课前调查采访资料,并在汇报交流中组织研讨家乡十年来的变化,在全班发出号召,征集反映美丽家乡的图片、小资料,由老师装仃成册,在全班学生中传阅,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写写画画、赞美家乡:组织学生通过写小诗、画画来表达赞美之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未来家乡的美好情景用笔画一画,并有从小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的主观意愿。调查采访活动激发了学生了解家乡的欲望,汇报研讨活动使学生领会了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立下了功劳的人们的精神品质,从而切实提高了活动的教育实效。

小学德育课程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潘家湾镇四邑小学——张翠华

小学德育课程活动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马克思关于人的主体性和全面发展的理论指出“活动是人的主要特征,自由自在的活动是人的根本特征。”现在德育发展的理论认为:个体思想道德水平的发展,是其在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中通过主体的活动实现的。活动是德育课程实施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主体性生成和发展的源泉。因此,在小学德育课程的教学法中,引导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与周围的自然、社会进行接触,产生真实的感受的体验,积累经验的智慧,获得自我、对世界、生命和生活的认识的理解,发展各种能力,促进道德的发展。

一、 把握目标—活动求实

教学法目标是教学法活动的油发点和归宿,布普姆说:“有效的教学法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德育的新课程中,我们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法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脸,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的实现课程目标。

案例一:

l 。《我与小伙伴》设计片断(《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 第一单元第二课) 本课的教学法紧紧依靠教学目标,设计了以下活动:1.以游戏的形式进行“猜猜他是谁”活动,能使学生发现别人的长处,了解他人的特点,加深彼此的友谊。

2. 制作、互赠“闪光卡”能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宽容别人

3. 小组探究“当矛盾发生时”该如何解决,可以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产生矛盾并没有什么,最重要的是矛质产生后如何处理,懂得欣赏与宽容,善于发现朋友身上的闪光点,并乐意向他们学习。

二、生活实践—活动求真

生活是教育界的源泉与着眼点,对于儿童来说,没有脱离生活的道德,在教学法中我们必需品树立“教学即生活,生活即教学”的理念。注意课程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实际存在的问题,组织常规的教学。

案例二:

1《我与小伙伴》第二课时。“当矛质发生时”的设计片断1. 小调查:课前组织“在生活中学生之间有没有出现过矛质”的小调查活动。

2. 小品表演:学生编排一些同学之间发生矛盾的小品,再现学生生活情况。

3. 小组讨论:通过再现学生生活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小伙伴之间为什么会闹别扭? 结果怎么样? 你怎么看待这事? 圈嫩江县第一小学杨秋霞假知是你会怎样处理?

4. 寻宝摘星:建议与身边人缘好的同学交往,体会相处感觉。从课前组织小调查活动中教师了解到,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积累了一些社会性的经验,在《当矛盾发生时》的教学法中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装已有的生活经验,结合学生实际生活中在的问题,通过“寻宝摘星”找榜样的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鲜活的榜样。

活动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并在参与中获得内心体验,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促进了道德的生成,触及学生真实情感,有利于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生活,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良好的品德。

三、多种梁道—活动求效

学生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需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体验和感悟,一个人的道德形成绝非是单纯的从教课书中获得,它来源于各种果道。因此在德育新课程的教学中应以活动家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采用多果道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进而主动建构认知结构,扩展生活经验,并内化为道德品质。

案例三:

1《可爱的家乡》设计片段(《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 第六单元19课)1、课前调查采访:课前教师布里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的图片、资料,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社区,调查采访爸爸妈妈及老前辈,对家乡十年来衣、食、住、行、玩等方面的变化进行比较,感受家乡的美好,了解家乡的巨大变化。

2、课内汇报研讨:以各种形式汇报交流课前调查采访资料,并在汇报交流中组织研讨家乡十年来的变化,在全班发出号召,征集反映美丽家乡的图片、小资料,由老师装仃成册,在全班学生中传阅,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3、写写画画、赞美家乡:组织学生通过写小诗、画画来表达赞美之情。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未来家乡的美好情景用笔画一画,并有从小为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而努力的主观意愿。调查采访活动激发了学生了解家乡的欲望,汇报研讨活动使学生领会了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立下了功劳的人们的精神品质,从而切实提高了活动的教育实效。


相关内容

  • 关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研究
  • 华中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关于小学德育主题活动教学的研究 姓名:张琰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教育管理 指导教师:杜时忠 20071101 ⑨硕士学位论文 MASTER'STHESIS 内容摘要 德育主题活动教学是针对传统德育教学的改革,它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塑造,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方法和 ...

  • 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情况介绍
  • 附件3: 上海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情况介绍 [实训基地一] 上海市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 1.专家简介 基地以何晓文和张大同两位老师为领衔主持人. 何晓文,华师大二附中特级校长 张大同,华师大二附中特级教师 2.培养目标 通过"理科德育研究"实训基地.中学理科德育.理科德育 ...

  • 课题论证材料
  • 小学生辩证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启蒙教育 的研究 一.本课题的选题意义和价值 (一)课题的理论意义 1.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 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q ...

  • 小学秋季学期工作计划
  • 一. 工作背景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2.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外活动政府买单",政府对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 ...

  • 来源莲山课件
  • 来源莲山课件 小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5年-2018年) XX 市XX 路小学创建于2002年8月,XX 市XX 路小学,创办于2002年8月,原为XX 镇第八小学,由原来的XX 镇九小和水深小学合并新建而成.2011年9月因乡镇区划调整,学校施教区管辖范围发生变化而更名为XX 路小学. 建校伊 ...

  •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 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指南 本课题指南旨在引领广大教育科学工作者,围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大局,研究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天津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的重大 ...

  • 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注重抓好"四个必须.四个提升",即:必须优先教育体系,提升发展水 ...

  • 探索小学德育目标
  • "探索小学德育目标,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课 题结题报告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06-08-10 10:16:13 一.课题的提出 为了更好发的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培养出跨世纪的一代新人,近年来,我校坚持德育为首,把育人工作放在一切工 ...

  • 承德县实验小学围绕生活教育文化打造学校特色1
  • 围绕生活教育文化打造特色学校 河北承德县实验小学 承德县实验小学始建于1933年,原名为下板城小学,1997年更名为承德县实验小学.学校现有教职工141人,学生2019人. 2004年以来,学校挖掘历史传统,着眼学生未来发展.从生活德育入手打造学校特色,随后构建了生活化课堂,并提炼出"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