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地平线上教案

《西地平线上》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西北落日的美,体会三次描写的不同之处。

2.学会联想的写作手法。

3.理解“世间有大美”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西北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联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世间有大美”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注意过落日吗?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展示落日图片)大自然始终向人类敞开着爱与美的情怀。无论是日出云霞,月涌江流,还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大自然在生生不息的运动中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高建群一起,走进祖国的大西北,去领略西地平线上壮美的落日景象。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

高建群,1954年生于陕西临潼,是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小说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雕像》等,散文集有《匈奴和匈奴以外》、《西地平线》等。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三、读准字音 (在学生自由读时,课件展示)

诳语 垭口 攫 罗布淖尔 瘴气 雾霭 物什 惊骇 魁梧 .........

四、初读课文,感受落日

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西地平线上的落日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完成下列表格:

五、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思考:你最喜欢那句话或哪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老师示范: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理由:在苍茫的背景下,从静态的角度,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日的血红和大、安静的特点。

老师补充:

写景时,从多角度出发,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结合、视觉触觉结合等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分析联想的作用。

第一次联想: 罗曼.罗兰看到日出创作英雄形象 ,由落日联想到日出,对比突出日落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第二次联想: 匈奴民族(历史传说)和成吉思汗(英雄人物),体现西北厚重的人文历史,给文章增加了历史厚重感,具有史诗风格。

补充:关于高建群

一位公认的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他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在他的创作题材中,始终激情高唱着生命的赞歌,营造一种生命中最为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融入了作家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3.“世间有大美”,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写落日,借助了西部独特的背景,也调动了西部深厚的历史来写。

落日之美不仅是西地平线的自然的美,更是西部历史与人文的美。

补充写作背景:作者高建群曾在大西北当兵,在新疆、陕西生活多年,一电视台拍摄《中国大西北》,请他和毕淑敏撰稿,去大西北驰骋大半年。西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他得诸多思考。在生命力的感动下写下本文,展示了西部的另一种“雄伟的风景”。

七、学以致用: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日出。(200字左右)

八、板书

西地平线上

高建群

写景手法: 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结合、视觉触觉结合

比喻、拟人 联想

世间有大美 :自然之美 人文历史之美

《西地平线上》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西北落日的美,体会三次描写的不同之处。

2.学会联想的写作手法。

3.理解“世间有大美”的含义,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西北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联想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世间有大美”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注意过落日吗?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课件展示落日图片)大自然始终向人类敞开着爱与美的情怀。无论是日出云霞,月涌江流,还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大自然在生生不息的运动中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高建群一起,走进祖国的大西北,去领略西地平线上壮美的落日景象。

二、了解作者(学生介绍)

高建群,1954年生于陕西临潼,是新时期重要的西部小说家。小说代表作有《最后一个匈奴》、《雕像》等,散文集有《匈奴和匈奴以外》、《西地平线》等。其中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产生重要影响,被称为陕北史诗、新时期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

三、读准字音 (在学生自由读时,课件展示)

诳语 垭口 攫 罗布淖尔 瘴气 雾霭 物什 惊骇 魁梧 .........

四、初读课文,感受落日

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西地平线上的落日呈现出不同的景象。完成下列表格:

五、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思考:你最喜欢那句话或哪幅画面?说说你的理由。

老师示范:在苍茫的远方,弧状的群山之巅,一轮血红的落日像一辆勒勒车的轮子,静静地停驻在那里。

理由:在苍茫的背景下,从静态的角度,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落日的血红和大、安静的特点。

老师补充:

写景时,从多角度出发,运用多种表现手法,有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结合、视觉触觉结合等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

2.分析联想的作用。

第一次联想: 罗曼.罗兰看到日出创作英雄形象 ,由落日联想到日出,对比突出日落的庄严、神圣和悲剧感。

第二次联想: 匈奴民族(历史传说)和成吉思汗(英雄人物),体现西北厚重的人文历史,给文章增加了历史厚重感,具有史诗风格。

补充:关于高建群

一位公认的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和理想主义色彩的写作者,他的创作具有古典精神和史诗风格。在他的创作题材中,始终激情高唱着生命的赞歌,营造一种生命中最为壮丽的风景,同时也融入了作家对生活、对生命的思考。

3.“世间有大美”,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写落日,借助了西部独特的背景,也调动了西部深厚的历史来写。

落日之美不仅是西地平线的自然的美,更是西部历史与人文的美。

补充写作背景:作者高建群曾在大西北当兵,在新疆、陕西生活多年,一电视台拍摄《中国大西北》,请他和毕淑敏撰稿,去大西北驰骋大半年。西北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他得诸多思考。在生命力的感动下写下本文,展示了西部的另一种“雄伟的风景”。

七、学以致用: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日出。(200字左右)

八、板书

西地平线上

高建群

写景手法: 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结合、视觉触觉结合

比喻、拟人 联想

世间有大美 :自然之美 人文历史之美


相关内容

  • 走出地平线教案
  • <走出地平线>教案 教学目标 1.品位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辨析课文的主旨. 2.认识只有不断否定自我,才能不断获得新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 品位课文中的关键语句,辨析课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 认识只有不断否定自我,才能不断获得新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一个常识:美丽的蝴蝶 ...

  •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教案示例
  •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教案示例 山东省郓城县侯集中学 严作涛 教材分析 <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多彩的学习生活"中的第一个活动.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教学内容知识量大, ...

  • 中学励志主题班会:"理想前途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 一.导入 二.请欣赏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张雨生)(励志主题班会) 你是不是像我在太阳下低头 流着汗水默默辛苦地工作 你是不是像我就算受了冷漠 也不放弃自己想要的生活 你是不是像我整天忙着追求 追求一种意想不到的温柔 你是不是像我曾经茫然失措 一次一次徘徊在十字街头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 ...

  •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 <画家乡的风景>教案 一.导入 师:我们首先欣赏一组风景照片,大家知道这些照片在哪里拍的吗? 生:莲花山,平阳河 师: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诗来描述一下刚才看到的我们家乡的美景? 生: 师:大家看这一句怎么样,"空山满清光,水树相玲珑"?这节课我们就来画一画我们家乡的美景. ...

  • 美术社团教案
  • 小学美术社团教案 线描教案 周晓燕 教学内容:线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 ...

  • 小学美术社团教案
  • 小学美术社团教案 陈坞小学:冯莲珍 教学内容:线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线条的多种变化,理解不同的线条变化产生不同的情感美和艺术美. 2.操作目标:尝试画出不同形状的线,运用线条来表现一个完整的形象,体会线条丰富的变化,体验艺术的创作的快乐. 3.情感目标:欣赏绘画的线条造型 ...

  •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教案
  •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与同学们谈地理 和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学习目标: 1感知地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2.初步懂得具备地理观念的重要性 3.知道地球的形状----球体,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勇于探索的精神. 4.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 教学重点:会说出地球大小的几个数字. 难点 ...

  • 美术鉴赏之随手拍构图教案(班主任张坤燕)
  • >教案 高一(1)班 张坤燕 一.教学设计: 美术作品的形式极其丰富,其中随手拍是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对随手拍的认识与探究,有利于学生们深入了解美术鉴赏的丰富内涵.真.善.美的主题是我国美术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它反映了人们追求美.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达了人们热爱美好生活,追 ...

  • 湘教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1课[形色协奏曲]教案
  •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1课时 <形色协奏曲>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2课时 <形色协奏曲>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3课时 <俯仰之间>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4课时 <遥远的地平线>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5课时 <壶趣> 六年级美术教案/总第6课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