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初中生物试卷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20分)
一、 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部于2012年2月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教师岗位练兵纪实手册中教师岗位专业能力必练模块中包含: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3、2013年中央一套节目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国梦(或与梦想有关的的词语即可).
4、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
门科学。
5、生物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6、( )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A 、科学探究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7、下列选项中不是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利用的模式是 ( )
A 、“实践-体验”式 B、“问题-探究”式
C 、“情境-陶冶”式 D“功能情景”式
8.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的那些方面的要求?( )
A 知识基础 B心理特点 C认知规律 D课标要求
9. 课程内容综合考虑了那几个方面,选取了10个一级主题 ( )
A 学生发展的需要 B社会需求 C生物科学的发展 D经济利益
1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 、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80分)
一、选一选(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5分)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
A .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 .病毒 B.飞机 C.草履虫 D.细菌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
A . 温度 B. 光照 C.湿度 D.空气
4. 在设计“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了( )条件外,其他条
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A.温度 B.湿度 C.食物 D.光照
5.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环境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水稻地里长出杂草,
水稻与杂草的关系是 ( )
A .寄生 B.捕食 C.竞争 D.合作
6.有些动物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体现了( )
A. 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7.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四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的物
像分别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观察效果最好的是(B )
8. 一个西瓜有许多粒种子,这取决于( )
A .一朵花中有许多子房 B.一朵花中有许多雌蕊
C .一个子房中有许多胚珠 D.一朵花中有许多雄蕊
9. 许多动物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 .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丛林中摘果子的狒狒群
C .水中嬉戏的鸭群 D.啃食桑叶的一群家蚕
10.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它不需要的物
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
A .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 .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1.炸麻花要用到面粉和豆油,它们分别来自( )
A .小麦的子叶 黄豆的子叶 B.小麦的胚乳 黄豆的子叶
C .小麦的子叶 黄豆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 黄豆的胚乳
12.细细咀嚼米饭,会感到有一丝丝的甜味。这说明唾液( )
A. 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B.含有消化淀粉的酶
C. 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D.能提高味觉
13. 在我们家乡的山上,有一种名叫鬼针草的植物,当人们在草丛中行走时,裤
脚上常常被粘上一些带倒刺的“针”,下面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鬼针草的“针”能粘在衣服上,这种结构防止人们毁坏它,有利于保护自己
B .鬼针草的“针”有利于让其他生物帮助传播种子和果实
C .人在这一过程中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4. 孙老师把链球菌永久装片与洋葱内表皮细胞永久装片交给张冰同学,让其观
察。但是标签严重磨损无法分辨哪一个是链球菌永久装片。请你用显微镜帮她区
别:链球菌无( )
A. 细胞壁 B.细胞膜 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质
15. 大病初愈的患者,十分的消瘦。他体内消耗最明显的是( )
A. 蛋白质 B.糖类 C.皮下脂肪 D.维生素
16. 有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都装在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
产生刺激。原因是( )
A. 为了服药方便,便于吞咽
B. 为了让药物在胃中慢慢地渗透出来,减轻突然刺激
C. 胃对胶囊不起消化作用,胶囊可以顺利经胃进入小肠 D.以上几点都不对
17.张老师到西藏贡噶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
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8.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D ) 19. 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
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
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
A .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探究病毒结构
20.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玉米的白粒与黄粒
C .兔的长毛与黑毛 D .家兔的白毛与北极狐的白毛
21. 人的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 控制) ,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
因a 控制)。如果父母双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成都是Aa ,其子女是单眼皮的可
能性为( ) A. 100% B. 75% C.50% D.25%
22.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 因为豆科植物的
根中有( )
A. 乳酸菌 B.根瘤菌 C.白僵菌 D.大肠杆菌
23. 下列哪项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
A .闻到芒果的气味分泌唾液 B.排尿反射
C .谈起北京奥运会,心情激动 D. 眨眼反射 24. 随着我国航空科技的发展,宇航服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宇航服可以保证宇
航员在失重条件下血液能正常运输,这是受到了哪种动物的启示?( )
A. 蝙蝠 B.长颈鹿 C.乌龟 D.萤火虫
25.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维护我们的健康。下列常见做法,你认同的是( )
A. 用水浸泡叶类蔬菜,可以减少农药的残留B. 发芽的马铃薯去芽后可食用
C. 食品、药品只要包装完整,可根据需要食用或服用
D. “OTC
”标志的药物可以随意加大服药用量
二、填一填:(每空1分共10分)
26.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7.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如果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
一部分血糖就会
28.温室效应是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的。
29.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30. 在我们生活中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某些细菌和真菌。如制作馒头或面包
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
松软。
3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2. 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是化石。
33.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三、识图分析:(每空1分共30分)
34.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有机物,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35. 右图是一张血涂片,请据图回答:
(1)在显微镜下看到,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A ]红细胞。该细胞数量过少时,会引起贫血。贫血的人应该多吃含铁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在显微镜下看到,数量少、个体比A 大的血细胞是
[ B ]白细胞。当人体有炎症时,该细胞的数量会增多。
(3)形状不规则,在低倍显微镜下,看不见的血细胞是血小板。
(4)脓的主要成分是死亡的【B 】白细胞。
(5)能促进人止血和凝血的是血小板。
(6)能运载血细胞和运输养料、废物的是血浆。
36. 某日,黑龙江省某煤矿一遇险矿工被困井下11天后成功获救。下面是在救
援及救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1)遇险矿工的“求救
声”刺激救援队员[ 6 ]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
器,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被传递到
(大脑皮层的)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矿工被救出时
需用黑布遮住眼睛,因为突见光亮后[ A ]瞳孔不能迅速调节进人眼内光线的多
少,导致[D]视网膜受到损伤。适应后去掉黑布,光线经晶状体的调节在 视网膜上成像,在(大脑皮层的)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被救矿工排便、排尿功能正常,说明脊髓的反射和传导功能正常。
(4) 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试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
四、实验探究 (每空1分共15分)
37.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残枝败叶有分解作用,提
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实验方案的共同特点是:
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
组。实验过程中都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和真
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分析:
(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和真菌,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原因是为了保证对
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要保持树叶的湿润,说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水。
(2)请找出三个实验设计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方案一中,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 方案二中,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 方案三中,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
哪个方案更加严密,更能说明问题 。
38、发展生态农业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某年轻农民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在自家菜园搞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系统:地面养蘑菇,空中架
箱养蚯蚓,顶上搭架种葡萄,同时用蚯蚓养鸡,鸡粪、猪粪汇集沼气池,沼气作
燃料,沼渣当肥料,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物质和能量,使0.25亩的土地产生了年
产值几万元的收入。
⑴蘑菇的营养方式是 。
⑵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架箱内一定的湿度,原因是 。
⑶该农民的“自家菜园”可被称为“生态型菜园”,是因为鸡、猪粪尿先进
入沼气池,利用 消除人粪尿中的病菌和虫卵,进行
了无害化处理;同时在沼气池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通过 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做饭、照明、发电等;残渣、残液又是
很好无公害的有机肥料,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物质资源化。
⑷生态型农业要求环保. 、安全. 、无毒害。种植葡萄时,白粉虱会严重危害葡萄,为减轻葡萄虫害,又生产无公害葡萄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性外激素
来代替农药杀灭害虫,它可以干扰雌雄虫的 ,使雄虫无
法辨别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初中生物试卷
第一部分 教育理论与实践(20分)
一、 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部于2012年2月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教师岗位练兵纪实手册中教师岗位专业能力必练模块中包含:教学设计能力 、教学实施能力、 教学评价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3、2013年中央一套节目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国梦(或与梦想有关的的词语即可).
4、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
门科学。
5、生物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6、( )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A 、科学探究 B、自主学习 C、合作学习 D、探究学习
7、下列选项中不是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利用的模式是 ( )
A 、“实践-体验”式 B、“问题-探究”式
C 、“情境-陶冶”式 D“功能情景”式
8.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的那些方面的要求?( )
A 知识基础 B心理特点 C认知规律 D课标要求
9. 课程内容综合考虑了那几个方面,选取了10个一级主题 ( )
A 学生发展的需要 B社会需求 C生物科学的发展 D经济利益
1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A 、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 、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二部分 专业基础知识(80分)
一、选一选(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5分)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 )
A .生物能够由小长大 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 .生物能够繁殖后代 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 )
A .病毒 B.飞机 C.草履虫 D.细菌
3.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
A . 温度 B. 光照 C.湿度 D.空气
4. 在设计“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了( )条件外,其他条
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A.温度 B.湿度 C.食物 D.光照
5.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环境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水稻地里长出杂草,
水稻与杂草的关系是 ( )
A .寄生 B.捕食 C.竞争 D.合作
6.有些动物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体现了( )
A. 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依赖环境
7.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四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的物
像分别如下图所示。你认为观察效果最好的是(B )
8. 一个西瓜有许多粒种子,这取决于( )
A .一朵花中有许多子房 B.一朵花中有许多雌蕊
C .一个子房中有许多胚珠 D.一朵花中有许多雄蕊
9. 许多动物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
A .花盆下的一群鼠妇 B.丛林中摘果子的狒狒群
C .水中嬉戏的鸭群 D.啃食桑叶的一群家蚕
10.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它不需要的物
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
A .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 .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 .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1.炸麻花要用到面粉和豆油,它们分别来自( )
A .小麦的子叶 黄豆的子叶 B.小麦的胚乳 黄豆的子叶
C .小麦的子叶 黄豆的胚乳 D.小麦的胚乳 黄豆的胚乳
12.细细咀嚼米饭,会感到有一丝丝的甜味。这说明唾液( )
A. 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 B.含有消化淀粉的酶
C. 含有消化脂肪的酶 D.能提高味觉
13. 在我们家乡的山上,有一种名叫鬼针草的植物,当人们在草丛中行走时,裤
脚上常常被粘上一些带倒刺的“针”,下面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鬼针草的“针”能粘在衣服上,这种结构防止人们毁坏它,有利于保护自己
B .鬼针草的“针”有利于让其他生物帮助传播种子和果实
C .人在这一过程中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4. 孙老师把链球菌永久装片与洋葱内表皮细胞永久装片交给张冰同学,让其观
察。但是标签严重磨损无法分辨哪一个是链球菌永久装片。请你用显微镜帮她区
别:链球菌无( )
A. 细胞壁 B.细胞膜 C.成形的细胞核 D.细胞质
15. 大病初愈的患者,十分的消瘦。他体内消耗最明显的是( )
A. 蛋白质 B.糖类 C.皮下脂肪 D.维生素
16. 有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都装在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
产生刺激。原因是( )
A. 为了服药方便,便于吞咽
B. 为了让药物在胃中慢慢地渗透出来,减轻突然刺激
C. 胃对胶囊不起消化作用,胶囊可以顺利经胃进入小肠 D.以上几点都不对
17.张老师到西藏贡噶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
增加。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8.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D ) 19. 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
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
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
A .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探究病毒结构
20. 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
A .人的身高与体重 B.玉米的白粒与黄粒
C .兔的长毛与黑毛 D .家兔的白毛与北极狐的白毛
21. 人的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 控制) ,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
因a 控制)。如果父母双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成都是Aa ,其子女是单眼皮的可
能性为( ) A. 100% B. 75% C.50% D.25%
22.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 因为豆科植物的
根中有( )
A. 乳酸菌 B.根瘤菌 C.白僵菌 D.大肠杆菌
23. 下列哪项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
A .闻到芒果的气味分泌唾液 B.排尿反射
C .谈起北京奥运会,心情激动 D. 眨眼反射 24. 随着我国航空科技的发展,宇航服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宇航服可以保证宇
航员在失重条件下血液能正常运输,这是受到了哪种动物的启示?( )
A. 蝙蝠 B.长颈鹿 C.乌龟 D.萤火虫
25.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维护我们的健康。下列常见做法,你认同的是( )
A. 用水浸泡叶类蔬菜,可以减少农药的残留B. 发芽的马铃薯去芽后可食用
C. 食品、药品只要包装完整,可根据需要食用或服用
D. “OTC
”标志的药物可以随意加大服药用量
二、填一填:(每空1分共10分)
26.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7. 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如果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
一部分血糖就会
28.温室效应是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的。
29. 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30. 在我们生活中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某些细菌和真菌。如制作馒头或面包
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
松软。
31.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2. 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是化石。
33. 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三、识图分析:(每空1分共30分)
34.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有机物,
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35. 右图是一张血涂片,请据图回答:
(1)在显微镜下看到,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 A ]红细胞。该细胞数量过少时,会引起贫血。贫血的人应该多吃含铁
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2)在显微镜下看到,数量少、个体比A 大的血细胞是
[ B ]白细胞。当人体有炎症时,该细胞的数量会增多。
(3)形状不规则,在低倍显微镜下,看不见的血细胞是血小板。
(4)脓的主要成分是死亡的【B 】白细胞。
(5)能促进人止血和凝血的是血小板。
(6)能运载血细胞和运输养料、废物的是血浆。
36. 某日,黑龙江省某煤矿一遇险矿工被困井下11天后成功获救。下面是在救
援及救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1)遇险矿工的“求救
声”刺激救援队员[ 6 ]
耳蜗内的听觉感受
器,产生神经冲动,
神经冲动被传递到
(大脑皮层的) 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矿工被救出时
需用黑布遮住眼睛,因为突见光亮后[ A ]瞳孔不能迅速调节进人眼内光线的多
少,导致[D]视网膜受到损伤。适应后去掉黑布,光线经晶状体的调节在 视网膜上成像,在(大脑皮层的) 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 被救矿工排便、排尿功能正常,说明脊髓的反射和传导功能正常。
(4) 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试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
四、实验探究 (每空1分共15分)
37.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残枝败叶有分解作用,提
出了三种实验方案。三种实验方案的共同特点是:
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
组。实验过程中都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1: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和真
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分析:
(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和真菌,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原因是为了保证对
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要保持树叶的湿润,说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水。
(2)请找出三个实验设计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方案一中,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 方案二中,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 方案三中,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
哪个方案更加严密,更能说明问题 。
38、发展生态农业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某年轻农民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在自家菜园搞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系统:地面养蘑菇,空中架
箱养蚯蚓,顶上搭架种葡萄,同时用蚯蚓养鸡,鸡粪、猪粪汇集沼气池,沼气作
燃料,沼渣当肥料,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物质和能量,使0.25亩的土地产生了年
产值几万元的收入。
⑴蘑菇的营养方式是 。
⑵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架箱内一定的湿度,原因是 。
⑶该农民的“自家菜园”可被称为“生态型菜园”,是因为鸡、猪粪尿先进
入沼气池,利用 消除人粪尿中的病菌和虫卵,进行
了无害化处理;同时在沼气池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通过 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做饭、照明、发电等;残渣、残液又是
很好无公害的有机肥料,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物质资源化。
⑷生态型农业要求环保. 、安全. 、无毒害。种植葡萄时,白粉虱会严重危害葡萄,为减轻葡萄虫害,又生产无公害葡萄的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性外激素
来代替农药杀灭害虫,它可以干扰雌雄虫的 ,使雄虫无
法辨别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