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段数学有效阅读能力的培养
立项编号:
课题负责人及执笔人:王尧珍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也说过:“数学数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 低段数学 有效 阅读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解决问题大量的错误主要来自“没看清题目”,作业一发下去,将题目读一遍,大多数学生都会订正。 教师教得再好,学生读得不好,教学还是功亏一篑。近来教学中,越来越感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数学阅读已经成为数学教学强烈的需求。数学能力的强弱与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也正是在充分认识、理解新课程实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调查在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多年的教学理解上,决定从研究有效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入手,遵从新课程理念,着手研究、试验在课堂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数学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1.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不及的现象:在新课程标签下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新”,课堂出现“无看书”现象;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课堂出现“不会读”的现象;数学语言枯燥,学生不喜欢数学阅读,课堂出现“不肯读”的现象。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
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2.学生认知心理和数学自身特点的需要:
目前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许多专家结合小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
征精心编写的,既考虑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又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编排上,增添了大量的图片、图文、图表、旁注、及思考的方法等,增设了“你知道吗”等阅读内容,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一)重视理论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
本课题方案立项以后,我们首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使每位成员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我们精选了《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相关理论学习专著,做到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二)立足课堂,抓好课内阅读
1.创设情境,激发浓厚的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为此,在小学低
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低段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刚开始老师可以通过先讲授,讲完后让学生打开数学书看看,找找老师刚才讲的是哪道题,智慧老人告诉了我们什么。他们通过看书知道了解题的方法,看到了老师课堂上用的有趣的教具和讲的有用的知识都是来自课本,从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老师可以提出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任意报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我都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学生感到非常的好奇,为什么老师如此神呢?对这一知识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本,寻求其中的奥秘。 此外,新教材增设了“数学故事”“数学万花筒”等内容,老师要合理应用,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如:我在教学“认识前后”一课时,先让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看图,用上“前、后”说说乌龟和兔子又一次比赛时发生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兴趣。
2.持之以恒,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机械的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小学低段的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孩子还小,不愿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被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平时,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在做题目时,只是粗粗看题目,而不是仔细读题目。例如:有这样一道画图题:第一行画5个○,第二行画△,△的个数是○的3倍。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道题目时,有好几个学生在第二行还是画的○,并没有按题目要求的那样画△。在讲解时,教师先请学生读题,然后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这样一找,有些画错的学生马上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能正确的改正过来。因此,老师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大多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审题问题,也就是没有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或者读是读了,也只是用眼睛扫视了一下,没有把握住题目的重点词语,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像这样在阅读时出现断章取义、丢三落四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这些现象的出现,就导致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更谈不上正确解决问题了,同时也会影响解题速度。因此,老师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低段的学生依赖性很强,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特别是看到阅读量大的题目,就问老师或家长“这道题怎么做?”很少通过钻研课本来寻求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指导孩子做作业时,要相信孩子能读懂教材,要鼓励孩子自己先通过读数学书,找一找这道题与数学书上的哪一道题类似,再想一想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而不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老师指导学生做作业时,不要把什么都讲的明明白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上教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读题,让学生逐字、逐句的阅读,不理解的地方及时给予指导,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只有通过阅读题目自主获取知识,才能将这一知识深深记在脑海里,长此以往,学生才能逐步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
3.读练结合,提升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要求学生把阅读与动手操作、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探究有机结合,通过课堂的示范和训练,实现方法的迁移。课内和课外的不断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在进行数学阅读教学时,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例如,“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促使学生发展,然而在教学中,由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好的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学生对于这一类的问题就缺乏探究的热情。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阅读已知条件,通过阅读使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自主选择相互关联的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大猴采了3筐,每筐12个”这两个条件,提出“大猴采了多少个?”一步计算问题,也可以三个条件都选择,提出“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等两步计算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情境下,使学生自觉地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使他们的思维被激活,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学中可以在问的过程中注意指导读,在读的同时,加
强理解,从解决一个问题,自然过度到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
(2)创设舞台, 促进课题组成员快速成长。自从本课题立项以后,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就有了目标和方向,为了使课题组教师有更好的学习锻炼机会和展示舞台,通过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观念,开阔了教师眼界,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加强提升。为了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观摩,加强探讨,书写学习体会,自己设计一堂实践课,为更有效的开展后续的课题研究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 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回归,逐步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意识,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不肯读到自觉读,从不会读到会读,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教师方面: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从“无看书” 到“先看书”,从“先教”到“先学”, 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经历实验过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
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经过不断实践、大胆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困惑:
1、因为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有限,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成功经验,所以我们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怎样更加深层次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不主动运用,阅读意识还不够强,走马观花看大概的现象仍比较严重,怎样增加学生细心阅读的意识,培养对阅读的热情和兴趣?
3.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怎样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方法?
5.教育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对于农村一线教师来说,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繁重教师学习、进修充电时间很少,以至于理论积淀和反思能力都还处于低层次阶段;研究方法还做的不够严谨和精确,研究活动有时候还不够规律,研究工作存在不够深入现象。
五.参考文献
[1]
[2]钟启泉 :《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3]李光树 : 《小学数学教学论》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低段数学有效阅读能力的培养
立项编号:
课题负责人及执笔人:王尧珍
摘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 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也说过:“数学数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 低段数学 有效 阅读能力
一、课题的提出
我国《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实践中我们发现,学生解决问题大量的错误主要来自“没看清题目”,作业一发下去,将题目读一遍,大多数学生都会订正。 教师教得再好,学生读得不好,教学还是功亏一篑。近来教学中,越来越感到数学阅读的重要,数学阅读已经成为数学教学强烈的需求。数学能力的强弱与阅读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也正是在充分认识、理解新课程实质的基础上,认真分析调查在教学中学生存在的一些问题,在多年的教学理解上,决定从研究有效数学阅读能力的训练入手,遵从新课程理念,着手研究、试验在课堂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数学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1.学生发展的需要: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有一些不及的现象:在新课程标签下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新”,课堂出现“无看书”现象;在小学阶段,老师总感觉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不敢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课堂出现“不会读”的现象;数学语言枯燥,学生不喜欢数学阅读,课堂出现“不肯读”的现象。教学实践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
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其独特作用甚至是其他教学方式所不可替代的。
2.学生认知心理和数学自身特点的需要:
目前小学生使用的教材,是许多专家结合小学生认知心理特点和年龄特
征精心编写的,既考虑了学生喜闻乐见的兴趣,又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编排上,增添了大量的图片、图文、图表、旁注、及思考的方法等,增设了“你知道吗”等阅读内容,旨在增强学生的阅读意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课题研究过程概述
(一)重视理论学习, 更新教育观念。
本课题方案立项以后,我们首先组织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方案,使每位成员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我们精选了《小学儿童如何学数学》、《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研究》等相关理论学习专著,做到分散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
(二)立足课堂,抓好课内阅读
1.创设情境,激发浓厚的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进行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使之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习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为此,在小学低
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低段小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刚开始老师可以通过先讲授,讲完后让学生打开数学书看看,找找老师刚才讲的是哪道题,智慧老人告诉了我们什么。他们通过看书知道了解题的方法,看到了老师课堂上用的有趣的教具和讲的有用的知识都是来自课本,从而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老师可以提出有悬念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如:我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先让学生任意报出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我都能快速、准确的计算,学生感到非常的好奇,为什么老师如此神呢?对这一知识产生了兴趣。从而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认真阅读课本,寻求其中的奥秘。 此外,新教材增设了“数学故事”“数学万花筒”等内容,老师要合理应用,能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如:我在教学“认识前后”一课时,先让学生讲龟兔赛跑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看图,用上“前、后”说说乌龟和兔子又一次比赛时发生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孩子的兴趣。
2.持之以恒,培养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习惯是一种比较固定、机械的去完成自动化动作的倾向。小学低段的很多数学老师认为孩子还小,不愿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获得新知,该阅读的时候不是被教师代替就是被电脑课件代替,学生读的机会少,甚至一节课,学生没有机会读书,课堂上往往是学生听的多,而读的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没有了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平时,我们常常发现孩子在做题目时,只是粗粗看题目,而不是仔细读题目。例如:有这样一道画图题:第一行画5个○,第二行画△,△的个数是○的3倍。让学生先独立完成这道题目时,有好几个学生在第二行还是画的○,并没有按题目要求的那样画△。在讲解时,教师先请学生读题,然后自己把认为比较关键的词语找出来,这样一找,有些画错的学生马上就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能正确的改正过来。因此,老师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从这个事例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做错题的原因大多不是方法问题,而是审题问题,也就是没有认真阅读题目要求,或者读是读了,也只是用眼睛扫视了一下,没有把握住题目的重点词语,没有理解题目的意思。像这样在阅读时出现断章取义、丢三落四的现象比较普遍,而这些现象的出现,就导致学生不能够正确理解题目要求,更谈不上正确解决问题了,同时也会影响解题速度。因此,老师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做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低段的学生依赖性很强,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特别是看到阅读量大的题目,就问老师或家长“这道题怎么做?”很少通过钻研课本来寻求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家长指导孩子做作业时,要相信孩子能读懂教材,要鼓励孩子自己先通过读数学书,找一找这道题与数学书上的哪一道题类似,再想一想是用什么方法解决的,而不能将答案直接告诉孩子。老师指导学生做作业时,不要把什么都讲的明明白白,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课堂上教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读题,让学生逐字、逐句的阅读,不理解的地方及时给予指导,再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只有通过阅读题目自主获取知识,才能将这一知识深深记在脑海里,长此以往,学生才能逐步养成自觉审题的习惯。
3.读练结合,提升有效的数学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坚持要求学生把阅读与动手操作、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探究有机结合,通过课堂的示范和训练,实现方法的迁移。课内和课外的不断实践,有效促进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数学知识是相互联系的,新旧知识之间总保持着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这直接关系到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在进行数学阅读教学时,要善于从一般原理的高度去认识新知识,从知识系统的角度去把握新材料,融会贯通地深入思考,才能避免片言只语的肤浅印象,减少思维的盲目性,真正理解教材所包含的严密的逻辑关系,从而提高理解的层次,增强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并促使学习方法从单向平面化向多元立体化转变。例如,“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实际问题”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问题生成的过程。问题是数学的心脏,问题促使学生发展,然而在教学中,由教师简单浅显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引入预先设置好的圈内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但是学生对于这一类的问题就缺乏探究的热情。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阅读已知条件,通过阅读使学生理清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自主选择相互关联的条件,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学生可以选择其中的“大猴采了3筐,每筐12个”这两个条件,提出“大猴采了多少个?”一步计算问题,也可以三个条件都选择,提出“两只猴子一共采了多少个?”“大猴比小猴多采多少个?”等两步计算的问题。在这样一个情境下,使学生自觉地体验到问题的必要性,使他们的思维被激活,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教学中可以在问的过程中注意指导读,在读的同时,加
强理解,从解决一个问题,自然过度到解决两步计算的问题,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并不感到困难。
(2)创设舞台, 促进课题组成员快速成长。自从本课题立项以后,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就有了目标和方向,为了使课题组教师有更好的学习锻炼机会和展示舞台,通过组织课题组成员参加各级各类活动,更新了教师观念,开阔了教师眼界,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3)加强提升。为了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我们开展了“观摩优秀教师课堂实录”的校本教研活动,积极观摩,加强探讨,书写学习体会,自己设计一堂实践课,为更有效的开展后续的课题研究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三、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 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回归,逐步增强了学生的阅读意识,逐步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从不肯读到自觉读,从不会读到会读,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2.教师方面:课题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探索不断深入,教师的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课堂教学开放而实效,从“无看书” 到“先看书”,从“先教”到“先学”, 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经历实验过程,已经具有了一定的教学研究和课题研究的能力。
四.课题研究中存在的困惑或问题
一年多来,课题组成员经过不断实践、大胆探索,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和困惑:
1、因为本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水平有限,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成功经验,所以我们研究的还不够深入,怎样更加深层次的研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问题。
2.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学生不主动运用,阅读意识还不够强,走马观花看大概的现象仍比较严重,怎样增加学生细心阅读的意识,培养对阅读的热情和兴趣?
3.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大化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4.怎样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制定不同的阅读方法?
5.教育科研是一项比较艰巨的工程。对于农村一线教师来说,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繁重教师学习、进修充电时间很少,以至于理论积淀和反思能力都还处于低层次阶段;研究方法还做的不够严谨和精确,研究活动有时候还不够规律,研究工作存在不够深入现象。
五.参考文献
[1]
[2]钟启泉 :《 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3]李光树 : 《小学数学教学论》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