咕咚教学设计反思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 通过拼音和课文插图,看懂课文。懂得做什么事情,都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听声音,揭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奇特的声音,仔细听,能猜出这是什么声音吗?(多媒体播放音效)那一样东西掉进水里,你们觉得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是呀,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 读题写题:一起读课题。观察这两个字,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吗?(加一加、加偏旁)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 初读,了解课文大概

1、 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 检查字词:

小猴儿 大伙儿

兔子 狐狸 热闹

拦住 领着

拔腿就跑 可怕极了

(1) 自由读;

(2) 小老师带读(2个)

(3) 开火车(两列)

(4) 轮读课文

3、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快速地读课文,同桌共同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4、 汇报交流。

过渡:是呀,就是这声音,居然吓跑了那么多的小动物!真是不可思议!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咕咚的威力吧!

三、 看图,精读课文

(一) 第1~2自然段

1、 读第一自然段,问:咕咚指的的是什么?(咕咚指的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随机出示木瓜图片)

2、 感受声音的响、重: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木瓜熟了,很大很重;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

3、 感受兔子的行为、心理:这响亮的声音可把一旁的兔子吓了一大跳。瞧!(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慌张、害怕)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兔子的表情、动作)

4、 随机理解“拔腿就跑”:你把兔子慌慌张张的样子说的生动极了!课文中用哪个词写了兔子逃跑的样子。(词卡出示)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也会拔腿就跑,那个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5、 齐读第二自然段:就当当这只落荒而逃的兔子吧!

6、 引导读好兔子的话(老师扮演猴子,带上猴子的头饰):小兔,小兔,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呀?(个别读2个,齐读)

(二) 第3~4自然段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继续扮演猴子)嘿!真不得了了!我也得想个法子才是呀!小猴子会怎么做呢?请大家读读第3段吧!

2、 交流:小猴子怎么做?他还说了什么?(把小猴子的话描红)

3、 看图: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介绍介绍他们的样子。

4、 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文中把这幅图片的场面的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热闹(词卡出示,跟读)

5、 出示语言:他们又在叫喊些什么呢?

6、 出示兔子、小猴子、大伙儿叫喊的话:每个动物听到咕咚都喊着不同的话,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读,想一想:这些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三) 第5~7自然段

1、 认识大象的动作,想象大象的语言:这个时候,大象走来了,他跑了吗?是怎么跑的?你想此时大象会喊些什么?

2、 出示插图三:这么多的动物,都神色慌张,狂跑起来?只有谁没有跑?

3、 自由读5~7自然段: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读读课文5、6、7自然段。

4、 交流:

(1)为什么不跑:

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出示第5自然段第4句)

(2)怎么做:

让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3)结果: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了什么?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5、 观察插图四:此时此刻,你觉得这些小动物的脸上会露出怎样的表情?(都笑了)为什

么会笑?(因为大伙儿明白“咕咚”是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十分可笑。)

6、 理解成语:人云亦云

四、 回归课文,悟理

1、 齐读课文一遍。

2、 感悟道理: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反思:

这次进行选读课文的教学,对于我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备课中,我仔细地研读课本,查阅苏教版中《咕咚来了》的教学设计,在师傅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一份流畅的教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太强势,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事后经过各位老师进行指导,也发现了其中的很多问题。

首先,针对本课生字词简单易学的原因,我在生字词的落实这个流程上所花的时间较少。通过一听一读再轮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自此。但经过反思,就是因为课文的认字很简单,我更要对学生的每次读提出读书要求。在轮读这一点上尤其没有做好,让其他孩子读的时候,应该让其他孩子去圈一圈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这样对孩子的参与度、掌握度来说更加有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无论是选读还是精读,生字词的落实应该都是放在首位的。 其次,在揭示课文主旨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由于之前才听了一次,读了一次,基础还没有打好,在说主题的时候,都比较沉默。而我急于求成,在几个学生随便点到一点后,就帮助学生把主旨说了出来,并让学生念了一遍,事实上可能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基础的落实,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了,主旨自然明了。今后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再次,复述课文,难度大。这一反思,是针对试教时的我,试教时,在教学设计有看图复述课文这一块。也是由于之前基础没有落实好,到看图讲故事这一环节,下面更是鸦雀无声,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本该是亮点的环节变得平淡无味,只能依靠寥寥无几的活跃的学生当做任务式地回答问题,似乎失去了本来该有的意义。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翁,如何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吸收知识,一直是我在探索的。每一次开课都能让我成长很多,虽然为了这一堂课要花很长时间去准备,也终于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持与历练。每一次开课之后都能看到自己身上很多不足的地方。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2、 通过拼音和课文插图,看懂课文。懂得做什么事情,都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1、 听声音,揭课题: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奇特的声音,仔细听,能猜出这是什么声音吗?(多媒体播放音效)那一样东西掉进水里,你们觉得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呢?是呀,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2、 读题写题:一起读课题。观察这两个字,能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吗?(加一加、加偏旁)拿起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二、 初读,了解课文大概

1、 自由读课文,建议:用笔圈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把这些字读准;对于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还可以多读几遍。

2、 检查字词:

小猴儿 大伙儿

兔子 狐狸 热闹

拦住 领着

拔腿就跑 可怕极了

(1) 自由读;

(2) 小老师带读(2个)

(3) 开火车(两列)

(4) 轮读课文

3、 再读课文,完成填空:快速地读课文,同桌共同完成填空。

全文共有____个自然段,____幅图,讲了____听到“咕咚”的声音,没有弄明白,拔腿就跑,后来____、____、____、____、____也跟着跑,只有____没有跟着跑,帮助大伙儿弄清了事情的真相。

4、 汇报交流。

过渡:是呀,就是这声音,居然吓跑了那么多的小动物!真是不可思议!现在就让我们去感受咕咚的威力吧!

三、 看图,精读课文

(一) 第1~2自然段

1、 读第一自然段,问:咕咚指的的是什么?(咕咚指的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随机出示木瓜图片)

2、 感受声音的响、重:木瓜掉进湖里的声音怎么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木瓜熟了,很大很重;从高高的树上掉下来。)

3、 感受兔子的行为、心理:这响亮的声音可把一旁的兔子吓了一大跳。瞧!(出示课文插图)这是一只怎样的兔子?(慌张、害怕)你从哪里看出来?(引导学生观察兔子的表情、动作)

4、 随机理解“拔腿就跑”:你把兔子慌慌张张的样子说的生动极了!课文中用哪个词写了兔子逃跑的样子。(词卡出示)生活中,你在什么时候也会拔腿就跑,那个时候,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5、 齐读第二自然段:就当当这只落荒而逃的兔子吧!

6、 引导读好兔子的话(老师扮演猴子,带上猴子的头饰):小兔,小兔,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呀?(个别读2个,齐读)

(二) 第3~4自然段

1、 自由读第3自然段:(继续扮演猴子)嘿!真不得了了!我也得想个法子才是呀!小猴子会怎么做呢?请大家读读第3段吧!

2、 交流:小猴子怎么做?他还说了什么?(把小猴子的话描红)

3、 看图:还有谁也跟着跑起来了?介绍介绍他们的样子。

4、 自由读第4自然段:课文中把这幅图片的场面的用一个词语来描述,就是——热闹(词卡出示,跟读)

5、 出示语言:他们又在叫喊些什么呢?

6、 出示兔子、小猴子、大伙儿叫喊的话:每个动物听到咕咚都喊着不同的话,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读读,想一想:这些话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同?

“不好了,„咕咚‟可怕极了!”

“不好了,不好了,„咕咚‟来了,大家快跑哇!”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有很多话都是越传越走样。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说的,而他们的理解不一定对。他们不是有意造谣来吓唬人的。)

(三) 第5~7自然段

1、 认识大象的动作,想象大象的语言:这个时候,大象走来了,他跑了吗?是怎么跑的?你想此时大象会喊些什么?

2、 出示插图三:这么多的动物,都神色慌张,狂跑起来?只有谁没有跑?

3、 自由读5~7自然段:野牛为什么没有跑?他是怎么做的?结果怎么样?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再来读读课文5、6、7自然段。

4、 交流:

(1)为什么不跑:

因为野牛不知道“咕咚”是什么,它在哪里,所以它没有跑。(出示第5自然段第4句)

(2)怎么做:

让兔子领着大家来到湖边。

(3)结果:他们来到湖边看见什么?听到了什么?

正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高高的树上掉进湖里,咕咚!

5、 观察插图四:此时此刻,你觉得这些小动物的脸上会露出怎样的表情?(都笑了)为什

么会笑?(因为大伙儿明白“咕咚”是从树上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不是什么可怕的怪物,真相大白了,它们感到自己的行为十分可笑。)

6、 理解成语:人云亦云

四、 回归课文,悟理

1、 齐读课文一遍。

2、 感悟道理:你读了这篇童话,懂得了什么?(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别人跑,而要问个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学反思:

这次进行选读课文的教学,对于我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在备课中,我仔细地研读课本,查阅苏教版中《咕咚来了》的教学设计,在师傅的帮助下,终于完成了一份流畅的教案。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发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太强势,而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事后经过各位老师进行指导,也发现了其中的很多问题。

首先,针对本课生字词简单易学的原因,我在生字词的落实这个流程上所花的时间较少。通过一听一读再轮读的方法,让学生掌握自此。但经过反思,就是因为课文的认字很简单,我更要对学生的每次读提出读书要求。在轮读这一点上尤其没有做好,让其他孩子读的时候,应该让其他孩子去圈一圈他们有没有读错的地方,这样对孩子的参与度、掌握度来说更加有利!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无论是选读还是精读,生字词的落实应该都是放在首位的。 其次,在揭示课文主旨的时候,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由于之前才听了一次,读了一次,基础还没有打好,在说主题的时候,都比较沉默。而我急于求成,在几个学生随便点到一点后,就帮助学生把主旨说了出来,并让学生念了一遍,事实上可能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基础的落实,课文内容理解得透彻了,主旨自然明了。今后在教学中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再次,复述课文,难度大。这一反思,是针对试教时的我,试教时,在教学设计有看图复述课文这一块。也是由于之前基础没有落实好,到看图讲故事这一环节,下面更是鸦雀无声,没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本该是亮点的环节变得平淡无味,只能依靠寥寥无几的活跃的学生当做任务式地回答问题,似乎失去了本来该有的意义。

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人翁,如何让他们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吸收知识,一直是我在探索的。每一次开课都能让我成长很多,虽然为了这一堂课要花很长时间去准备,也终于体会到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坚持与历练。每一次开课之后都能看到自己身上很多不足的地方。


相关内容

  • 咕咚来了教学反思
  • 篇一:咕咚来了教学反思 教师风采展示上我与大一班小朋友合作展示了一节语言活动"咕咚来了"在本次语言活动中首先我的设计意图是充分调动孩子们大胆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育孩子们遇到事情不要惊慌,要问清楚弄明白后再行动. 首先我利用"咕咚"声音调动孩子们的探索和求 ...

  • 咕咚教学反思
  • 篇一:咕咚教学反思 <咕咚>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深刻的道理: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在教学时,我力求能够让学生通过品读.表演领悟文章深刻的道理: 1.为了从一开始就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我一开始就播放了一段和课文有关的动画短片,同 ...

  •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 <咕咚>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咕咚"究竟是怎么回事. 教学重点: 1. 认识12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进行分角色表演. ...

  • [咕咚]教学设计
  • <咕咚>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这是s版二年级第七单元最后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一个木瓜掉进湖里,发出"咕咚"的响声.兔子听到响声吓了一跳,没看看是什么,拔腿就跑.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也跟着跑起来.狮子被它们吵醒后,和大家一起回到湖边,恰好又有一个木瓜从那高高的树上掉 ...

  • 一年级语文咕咚
  • 咕咚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会认真对待13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认识并正确书写"羊"部, 积累"玩耍"等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3. 理解课文, 知道凡事得讲根据, 眼见为实, 不能道听途 ...

  • [咕咚来了]一课教学设计
  • 6.咕 咚 来 了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升入二年级.七八岁的孩子,活泼.好动,想象能力丰富,喜欢表现,愿意与老师亲近,喜欢回答问题. 参加录象的这个班(借班上课),大部分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拼音的掌握比较好,在识字.写字.朗读等方面,掌握了一些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能力. 在识字方面,学生能够采用熟字加 ...

  • 20[咕咚]教案
  • 20<咕咚>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会写7个生字,会认12个生字.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咕咚"是什么?小兔子为什 ...

  • [咕咚]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摘 要]<咕咚>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童话故事.教学这篇童话故事,既要符合第一学段学生的特点,通过课文插图.情境创设和直观显示等特点,让学生理解文本语言:也要让学生展开想象,讲讲故事,体现童话的特点.这样的教学,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关键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 ...

  • 20 咕咚 说课稿
  • 20 咕咚 说课稿 一.说教材 <咕咚>是人教版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木瓜熟了,掉进湖里.兔子听见咕咚一声,吓得边跑边叫,许 多小动物跟着跑,最后大象拦住他们,弄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是木瓜掉进湖里发出的声音.这是一篇童话,通俗易懂,趣味性强.(幻灯)第一单元教学主要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