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审批--审贷分离须谨记

1.审贷分离的定义

①审贷分离是指将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调查和审查环节进行分离,分别由不同层次机构和不同部门(岗位)承担,以实现相互制约并充分发挥信贷审查人员专业优势的信贷管理制度。

②按照审贷分离原则,由独立于前台业务部门的负责风险评价的部门对不同币种、不同客户对象、不同类型的信用风险进行统一管理。

③要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防止对单一客户、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高度集中。

2.审贷分离的意义

审贷分离的核心是将负责贷款调查的业务部门(岗位)与负责贷款审查的管理部门(岗位)相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其意义有三点:

① 独立性)信贷审查人员独立判断风险,保证信贷审查审批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② ②(专业性)信贷审查人员相对固定,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专家审贷,弥补客户经理在信贷专业分析技能方面的不足,减少信贷决策失误;

③ ③从全局角度来讲,审贷分离对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机制改革、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 3.审贷分离的一般操作规程

(1)审贷分离的形式

岗位分离

在基层经营单位,如信贷规模较小的支行,由于人员限制,无法设立独立的部门履行信贷审查的职能,一般设置信贷业务岗和信贷审查岗,由信贷审查岗履行信贷审查的职能。

部门分离

在分行乃至总行等较高层级的单位,应分别设置信贷业务经营部门和授信审查部门,前者履行贷前调查和贷款管理职能,后者履行信贷审查职能。

地区分离

有的商业银行设立地区信贷审批中心,负责某个地区辖内机构超权限的贷款审批,旨在通过地区分离、异地操作来保证贷款审批的独立性。

(2)信贷业务岗与信贷审查岗的职责划分

信贷业务岗职责

信贷审查岗职责

●积极拓展信贷业务,搞好市场调查,优选客户,受理借款人申请。

●对借款人申请信贷业务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进行调查。

●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贷款的期限、金额、利率(费率)和支付方式等明确意见。

●办理核保、抵(质)押登记及其他发放贷款的具体手续。

●贷款业务办理后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的情况和经营状况进行检查和管理。

●督促借款人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并负责配合催收风险贷款。

●负责信贷档案管理,确保信贷档案完整、有效。

●信贷业务岗位人员提交贷前调查报告,并承担调查失误、风险分析失误和贷后管理不力的责任。

●表面真实性审查。对财务报表、商务合同等资料进行表面真实性审查,对明显虚假的资料提出审查意见。

●完整性审查。审查授信资料是否完整有效,包括授信客户贷款卡等信息资料、项目批准文件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资料等。

●合规性审查。审查借款人、借款用途的合规性,审查授信业务是否符合国家和本行信贷政策投向政策,审查授信客户经营范围是否符合授信要求。

●合理性审查。审查借款行为的合理性,审查贷前调查中使用的信贷材料和信贷结论在逻辑上是否具有合理性。

●可行性审查。审查授信业务主要风险点及风险防范措施、偿债能力、授信安排、授信价格、授信期限、担保能力等,审查授信客户和授信业务风险。

(3)审贷分离实施要点

①审查人员与借款人原则上不单独直接接触

②审查人员无最终决策权

贷款审查只是贷款审批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应成为贷款审批流程的终点。审查人员即使对贷款发放持否定态度,也应按正常的信贷流程继续进行审批。最终审批人参考审查员意见后,对是否批准贷款提出明确的意见。信贷决策权应由贷款审查委员会或最终审批人行使。

③审查人员应真正成为信贷专家

④实行集体审议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采取贷款集体审议决策机制,多数银行采取设立各级贷款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贷审会)的方式行使集体审议职能。

●贷审会作为授信业务决策的集体议事机构,评价和审议信贷决策事项,为最终审批人提供决策支持。贷审会投票未通过的信贷事项,有权审批人不得审批同意,对贷审会通过的授信,有权审批人可以否定。这里的有权审批人主要指行长或其授权的副行长等。

●行长不得担任贷审会的成员,但可指定一名副行长担任贷审会主任委员,但该主任委员不得同时分管前台业务部门。

●贷审会委员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且必须为单数。审议表决应当遵循“集体审查审议、明确发表意见、绝对多数通过”的原则。未通过贷审会审查的授信可以申请复议,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且间隔时间不能太短。贷审会成员发表的全部意见应当记录存档,且要准确反映审议过程,以备后续的授信管理和履职检查。

⑤按程序审批

授信审批应按规定权限、程序进行,不得违反程序、减少程序或逆程序审批授信业务。

1.审贷分离的定义

①审贷分离是指将信贷业务办理过程中的调查和审查环节进行分离,分别由不同层次机构和不同部门(岗位)承担,以实现相互制约并充分发挥信贷审查人员专业优势的信贷管理制度。

②按照审贷分离原则,由独立于前台业务部门的负责风险评价的部门对不同币种、不同客户对象、不同类型的信用风险进行统一管理。

③要完善授信决策与审批机制,防止对单一客户、集团客户授信风险的高度集中。

2.审贷分离的意义

审贷分离的核心是将负责贷款调查的业务部门(岗位)与负责贷款审查的管理部门(岗位)相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的目的。其意义有三点:

① 独立性)信贷审查人员独立判断风险,保证信贷审查审批的独立性和科学性;

② ②(专业性)信贷审查人员相对固定,有利于提高专业化水平,实现专家审贷,弥补客户经理在信贷专业分析技能方面的不足,减少信贷决策失误;

③ ③从全局角度来讲,审贷分离对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机制改革、提高信贷管理水平以及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 3.审贷分离的一般操作规程

(1)审贷分离的形式

岗位分离

在基层经营单位,如信贷规模较小的支行,由于人员限制,无法设立独立的部门履行信贷审查的职能,一般设置信贷业务岗和信贷审查岗,由信贷审查岗履行信贷审查的职能。

部门分离

在分行乃至总行等较高层级的单位,应分别设置信贷业务经营部门和授信审查部门,前者履行贷前调查和贷款管理职能,后者履行信贷审查职能。

地区分离

有的商业银行设立地区信贷审批中心,负责某个地区辖内机构超权限的贷款审批,旨在通过地区分离、异地操作来保证贷款审批的独立性。

(2)信贷业务岗与信贷审查岗的职责划分

信贷业务岗职责

信贷审查岗职责

●积极拓展信贷业务,搞好市场调查,优选客户,受理借款人申请。

●对借款人申请信贷业务的合法性、安全性、盈利性进行调查。

●对客户进行信用等级评价,撰写调查报告,提出贷款的期限、金额、利率(费率)和支付方式等明确意见。

●办理核保、抵(质)押登记及其他发放贷款的具体手续。

●贷款业务办理后对借款人执行借款合同的情况和经营状况进行检查和管理。

●督促借款人按合同约定使用贷款,按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并负责配合催收风险贷款。

●负责信贷档案管理,确保信贷档案完整、有效。

●信贷业务岗位人员提交贷前调查报告,并承担调查失误、风险分析失误和贷后管理不力的责任。

●表面真实性审查。对财务报表、商务合同等资料进行表面真实性审查,对明显虚假的资料提出审查意见。

●完整性审查。审查授信资料是否完整有效,包括授信客户贷款卡等信息资料、项目批准文件以及需要提供的其他证明资料等。

●合规性审查。审查借款人、借款用途的合规性,审查授信业务是否符合国家和本行信贷政策投向政策,审查授信客户经营范围是否符合授信要求。

●合理性审查。审查借款行为的合理性,审查贷前调查中使用的信贷材料和信贷结论在逻辑上是否具有合理性。

●可行性审查。审查授信业务主要风险点及风险防范措施、偿债能力、授信安排、授信价格、授信期限、担保能力等,审查授信客户和授信业务风险。

(3)审贷分离实施要点

①审查人员与借款人原则上不单独直接接触

②审查人员无最终决策权

贷款审查只是贷款审批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不应成为贷款审批流程的终点。审查人员即使对贷款发放持否定态度,也应按正常的信贷流程继续进行审批。最终审批人参考审查员意见后,对是否批准贷款提出明确的意见。信贷决策权应由贷款审查委员会或最终审批人行使。

③审查人员应真正成为信贷专家

④实行集体审议机制

●我国商业银行一般采取贷款集体审议决策机制,多数银行采取设立各级贷款审查委员会(以下简称贷审会)的方式行使集体审议职能。

●贷审会作为授信业务决策的集体议事机构,评价和审议信贷决策事项,为最终审批人提供决策支持。贷审会投票未通过的信贷事项,有权审批人不得审批同意,对贷审会通过的授信,有权审批人可以否定。这里的有权审批人主要指行长或其授权的副行长等。

●行长不得担任贷审会的成员,但可指定一名副行长担任贷审会主任委员,但该主任委员不得同时分管前台业务部门。

●贷审会委员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且必须为单数。审议表决应当遵循“集体审查审议、明确发表意见、绝对多数通过”的原则。未通过贷审会审查的授信可以申请复议,但必须符合一定条件,且间隔时间不能太短。贷审会成员发表的全部意见应当记录存档,且要准确反映审议过程,以备后续的授信管理和履职检查。

⑤按程序审批

授信审批应按规定权限、程序进行,不得违反程序、减少程序或逆程序审批授信业务。


相关内容

  • 信贷风险的分类与评估
  • 信贷风险的分类与评估 内容摘要 信贷风险的形成是一个从萌芽.积累直至发生的渐进过程.在还款期限届满之前,借款人财务商务状况的重大不利变化很有可能影响其履约能力,贷款人除了可以通过约定一般性的违约条款.设定担保等方式来确保债权如期受偿之外,还可以在合同中约定"交叉违约条款".交叉违 ...

  • 银行从业考试[公司信贷]知识点汇总
  • 2011银行从业考试<公司信贷>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公司信贷概述 主要知识点: 1.1公司信贷基础 八个概念:信贷.银行信贷.公司信贷.贷款.承兑.担保.信用证.信贷承诺 八大要素:交易对象.信贷产品.信贷金额.信贷期限.贷款利率和费率.清偿计划.担保方式.约束条件 七大分类:币种.信用 ...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释义:第三十五条
  •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释义: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 商业银行贷款,应当实行审贷分离.分级审批的制度. [释义] 本条是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审查的规定. 商业银行办理贷款业务,一般都要由借款人按照贷款规定的要求,向商业银行提出 ...

  • 银行贷款担保合同法律问题的探讨
  • [摘 要]银行贷款合同纠纷案件在金融案件中居高不下,绝大多数的贷款合同纠纷都牵扯到了担保问题,借贷纠纷和担保纠纷通常会形成一个共同的诉讼.这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的案件中就有所表现.文章阐述现行法律环境下对银行债权的保护,提出如何控制银行贷款担保合同中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贷款:担保:法律风险 一.现 ...

  •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贷款知识点
  • 专业的团队 专业的方法向考生提供专业的服务 2012年银行从业资格考试<个人贷款>知识点整理 管理原则 一.全流程管理原则 1.原则含义:该原则强调将有效的信贷风险管理行为贯穿到贷款生命周期中的每个环节. 2.贷款人不能仅将信贷管理大致地分为贷前.贷中和贷后三个环节,而应将贷款过程管理中 ...

  • 小额贷款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 小额贷款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经营管理活动安全.有效.稳健运行,切实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结合小额贷款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小额贷款公司内部控制是一种自律行为,是为实现经营目标.防范风险,对内部机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的经营活动及业务行为进行 ...

  • 非常实用的小额贷款公司信贷管理办法(内容全面,符合监管要求)
  • ********小额贷款有限公司 信贷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 2 第二章 基本制度 ........................ ...

  • [法律法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 [阅读全文]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第二条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 ...

  • 风险监控制度
  • XX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风险监控制度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增强XX 市XX 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加强风险管理的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制度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家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本公司章程的规定,制定本风险监控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