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郑和到"嫦娥"

     “召回郑和案”在美国科学界和政治界影响不小。美国的科学家总喜欢把“召回郑和案”搬出来“吓唬”美国国会,而且每每得手。      2007年10月23日,美国宇航局“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很有可能是问题颇多的航天飞机为数有限的谢幕。一个时代要结束了。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西昌发射中心,“嫦娥一号”顺利踏上登月旅程。这是“中国制造”第一次离开地球,奔向月球,一个时代就此来临。      “嫦娥一号”是太空“玩具”?      在“嫦娥一号”升空的数周之前,日本抢先一步,成为第一个成功发送绕月卫星的亚洲国家。   当日本的月亮女神项目和嫦娥计划交流后,有人半开玩笑地称“嫦娥一号”有些玩具的味道。日本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的功能和科学目标与“嫦娥一号”颇为相似,不过这颗又名“辉夜姬”的卫星上搭载着14种探测装置,是嫦娥一号装置数两倍多,而且还是一颗主卫星和两颗子卫星的多星系统。而欧空局2003年发射的Smart1号月球探测器有效载荷仅有19公斤,但包含了用于完成10多项技术试验和科学研究的7套仪器设备。   “嫦娥一号”月球CCD相机的分辨率为120米,日本月亮女神CCD相机的分辨率为10米,就是相比13年前美国克莱门汀号月球探测器窄带相机的30米分辨率而言,“嫦娥一号”也逊色不少。运载“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65吨,全箭起飞质量241吨;而30多年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所动用的巨无霸――土星5号运载火箭,月球轨道的运载能力为47吨,起飞质量达到了3000吨。   “嫦娥”真的只是一个玩具吗?不!   虽然技术上有许多提高的空间,“嫦娥一号”同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40多年里,人类已经向月球发射了100多个探测器,我们惊讶地发现,世界上居然仍找不到一张三维的月球全图。而嫦娥计划将首次获得月球全球的三维图像,这将令其他航天大国汗颜。   此外,“嫦娥一号”可以探测14种元素,超过其他国家探测器探测数量一倍之多。“嫦娥一号”上的激光高度计精度为1米,而“辉夜姬”只有5米(要知道“嫦娥一号”的轨道高度是“辉夜姬”的1倍!)。此外,“嫦娥一号”还将首次使用微波方法探测月壤。有人说,真要说到“玩具”,也许用来形容印度明年进行第一次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是比较合适的,它几乎就是搭载别国仪器的一个印度火箭。   “嫦娥一号”被有些人戏称为“玩具”,可能是因为部分器件我国的核心技术还不过硬。而要从国外购入部分芯片,会受到种种限制。“嫦娥一号”的技术性能与国际尖端水平相比还有差距。那么,中国人为何要孜孜以求地把“嫦娥”送往月球?      “尿不湿”与月球梦      科学家为“嫦娥一号”卫星的设定了4个科学技术目标。第一,通过CCD相机与激光高度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描绘月球地质与构造图;第二,通过γ/x射线谱仪分析月球表面的元素及矿物质的含量和分布;第三,通过微波探测仪测量月壤的厚度并评估月壤中氦-3资源;第四,通过高能粒子探测仪探测地-月球空间环境。   嫦娥探月工程的“衍生价值”远不止于此。除去提振民族精神、扩大国家影响力之外,探月工程将对科技强国之路产生深远影响。   以月球探测为起步的深空探测工程,集成了大量高精尖技术成果,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集中展示,会强有力地带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历时10年,有2万家企业以及2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其中,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其科研成果带动了美国20世纪60-70年代计算机、通信、测控、火箭、激光、材料和医疗等高新技术全面发展,把科技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全新高度。“阿波罗”计划产生的科技成果渗透到经济领域中,进行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带来了美国80年代的经济繁荣。   月亮,38万公里外那块两倍于亚洲表面积的冰冷岩石,似乎与人间那么遥远,然而你可曾知道,从婴儿用的尿不湿到笔记本电脑,无不得益于当年探索那块冰冷岩石的宏大工程。有人估算,“阿波罗”计划每投入1美元,就会产生4至5美元的国民经济回报。同样,我国数十家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参与了“嫦娥工程”,已产生4000多项创新。在探月工程启动以前,国家天文台密云基地几乎废弃,“嫦娥工程”的资金和技术注入,又将中国的射电天文学盘活了。而探月工程取得的各项成果,正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渗流到国民经济的血管中,流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竞争与合作      毫不夸张地说,月球已是一个战场。在那里,比试的不但是天文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遥感科学、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更是综合国力。相对而言,破解月球科学的种种谜团,倒成了顺带的副产品(月球的形成过程、月球的早期演化、月球矿产的形成与分布特征、地月系统的形成与演化等诸多问题,我们人类至今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一位美国科学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登月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国威而不是科学。再来看看这些数字:1958至1976年,在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共发射了108个月球探测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为52个,成功率约为48%。如果单单为了科学探索,如此密集的发射显然太疯狂了一些。      时移世易,如今的探月工程在国际竞争之外,也体现了国际合作。除了美国正在独力实施重返月球计划之外,俄、日、中、印以及欧洲各国之间都在相互通联,谋求合作的可能性。   由于地球自转,一天24小时中,部分时间“嫦娥一号”会躲在地球背面无法联络和控制。因此,为了测控“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我国与欧洲空间局和智利有关部门开展合作。南美洲的库鲁站、澳大利亚的新诺舍站、欧洲的马斯帕拉马斯站、位于智利的CEE测控站等都将参加遥测“嫦娥”的接力赛。上海天文台在2005年参与了观测“惠更斯”探测器登陆土星卫星,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南山观测基地在2006年参与了欧洲的SMART-1月球探测卫星观测。对于“嫦娥一号”的数据,我国也承诺数据分级共享,大部分数据会分期无偿公开。国外科学家期待嫦娥计划顺利完成,因为他们也需要中国探测器的数据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   国际合作不仅仅显示在相互学习帮助性的学习和数据分享上,探索茫茫宇宙更需要多国“联合舰队”。目前,中国已经和俄罗斯签订了将来合作探测火星的“萤火计划”。观察家公认,未来的太空格局全看几个航天大国之间的合纵连横。      月球“包子铺”何时开张?      目前,美、欧、日、俄和中国、印度,都在加紧筹划21世纪的人类登月计划。老牌航天大国美国和后起之秀中国,已经在雄心勃勃制定登月计划,不甘落后的欧洲太空局希望与俄罗斯合作,有朝一日也将脚印留在月球。   欧洲宇航局的负责人多尔戴恩开玩笑地说:“到了美国人再次将星条旗插在月球上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上面已经有了中餐馆。”而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最近猜测,中国人会在美国重返月球之前登月成功,“到那个时候,美国人会不高兴,但他们只能不高兴。”   国外科学家积极地替中国人“虚张声势”,而“嫦娥计划”的科学家目前还在稳健谨慎地实现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月。作为探月第二期的探测器着陆月球,与第三期的携带样品返回,还只是在积极的讨论当中。目前,研究团队内乐观的估计是在2012年实现“落”月,2020年前实现探测器从月球返回。各国宇航局“吹捧中国”的做法,实际目的是向所在国的政府施加压力,以求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实际上,登月当然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目标。现在中国有3个成型的运载火箭发射基地,分别位于酒泉、太原和西昌。它们的纬度较高。由于地球自转,越靠近赤道的地方,旋转速度越快,借助地球自转的速度为探测器提速的运载能力也就越强。国家已决定在海南岛建立中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这无疑是登月的理想发射地。      从“召回郑和”到发射“嫦娥”      五百多年前,明朝政府召回航海远洋的郑和船队,旋即宣布海禁。中国人错过了大航海时代,随之而来的是无穷屈辱。   “召回郑和案”在美国科学界和政治界影响不小。美国的科学家总喜欢把“召回郑和案”搬出来“吓唬”美国国会,而且每每得手。最近一次是2002年,布什政府取消了对探索外太阳系的“新视野计划”的巨额拨款,美国行星协会又把郑和的故事搬了出来。他们在写给美国国会的声明中指出,“1433年,当郑和的航队即将启程探险那未知的大西洋时,明英宗朱祁镇却将他们召回了――从而中国也就失去了在哥伦布数十年前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机会。而今天,在21世纪,我们是否又要由于目光短浅而失去另一次探索太阳系新疆界的良机?”最后,美国国会终于通过决议,新视野探测器得以在去年发射升空,踏上了探索八大行星之外的太阳系的10年征程。   回眸郑和,观望“嫦娥”,会带给我们更多兴味。   (张旭为科普作者,王二超为中国科学技术馆学者,丁宝泉先生对本文亦有贡献)

     “召回郑和案”在美国科学界和政治界影响不小。美国的科学家总喜欢把“召回郑和案”搬出来“吓唬”美国国会,而且每每得手。      2007年10月23日,美国宇航局“发现号”航天飞机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很有可能是问题颇多的航天飞机为数有限的谢幕。一个时代要结束了。   2007年10月24日,中国西昌发射中心,“嫦娥一号”顺利踏上登月旅程。这是“中国制造”第一次离开地球,奔向月球,一个时代就此来临。      “嫦娥一号”是太空“玩具”?      在“嫦娥一号”升空的数周之前,日本抢先一步,成为第一个成功发送绕月卫星的亚洲国家。   当日本的月亮女神项目和嫦娥计划交流后,有人半开玩笑地称“嫦娥一号”有些玩具的味道。日本绕月探测卫星“月亮女神”的功能和科学目标与“嫦娥一号”颇为相似,不过这颗又名“辉夜姬”的卫星上搭载着14种探测装置,是嫦娥一号装置数两倍多,而且还是一颗主卫星和两颗子卫星的多星系统。而欧空局2003年发射的Smart1号月球探测器有效载荷仅有19公斤,但包含了用于完成10多项技术试验和科学研究的7套仪器设备。   “嫦娥一号”月球CCD相机的分辨率为120米,日本月亮女神CCD相机的分辨率为10米,就是相比13年前美国克莱门汀号月球探测器窄带相机的30米分辨率而言,“嫦娥一号”也逊色不少。运载“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火箭,地球同步转移轨道的运载能力为2.65吨,全箭起飞质量241吨;而30多年前,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所动用的巨无霸――土星5号运载火箭,月球轨道的运载能力为47吨,起飞质量达到了3000吨。   “嫦娥”真的只是一个玩具吗?不!   虽然技术上有许多提高的空间,“嫦娥一号”同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40多年里,人类已经向月球发射了100多个探测器,我们惊讶地发现,世界上居然仍找不到一张三维的月球全图。而嫦娥计划将首次获得月球全球的三维图像,这将令其他航天大国汗颜。   此外,“嫦娥一号”可以探测14种元素,超过其他国家探测器探测数量一倍之多。“嫦娥一号”上的激光高度计精度为1米,而“辉夜姬”只有5米(要知道“嫦娥一号”的轨道高度是“辉夜姬”的1倍!)。此外,“嫦娥一号”还将首次使用微波方法探测月壤。有人说,真要说到“玩具”,也许用来形容印度明年进行第一次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是比较合适的,它几乎就是搭载别国仪器的一个印度火箭。   “嫦娥一号”被有些人戏称为“玩具”,可能是因为部分器件我国的核心技术还不过硬。而要从国外购入部分芯片,会受到种种限制。“嫦娥一号”的技术性能与国际尖端水平相比还有差距。那么,中国人为何要孜孜以求地把“嫦娥”送往月球?      “尿不湿”与月球梦      科学家为“嫦娥一号”卫星的设定了4个科学技术目标。第一,通过CCD相机与激光高度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描绘月球地质与构造图;第二,通过γ/x射线谱仪分析月球表面的元素及矿物质的含量和分布;第三,通过微波探测仪测量月壤的厚度并评估月壤中氦-3资源;第四,通过高能粒子探测仪探测地-月球空间环境。   嫦娥探月工程的“衍生价值”远不止于此。除去提振民族精神、扩大国家影响力之外,探月工程将对科技强国之路产生深远影响。   以月球探测为起步的深空探测工程,集成了大量高精尖技术成果,需要大量资金支持,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集中展示,会强有力地带动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   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历时10年,有2万家企业以及200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参与其中,为美国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科学家,其科研成果带动了美国20世纪60-70年代计算机、通信、测控、火箭、激光、材料和医疗等高新技术全面发展,把科技整体水平提高到了一个全新高度。“阿波罗”计划产生的科技成果渗透到经济领域中,进行消化、优化和二次开发,带来了美国80年代的经济繁荣。   月亮,38万公里外那块两倍于亚洲表面积的冰冷岩石,似乎与人间那么遥远,然而你可曾知道,从婴儿用的尿不湿到笔记本电脑,无不得益于当年探索那块冰冷岩石的宏大工程。有人估算,“阿波罗”计划每投入1美元,就会产生4至5美元的国民经济回报。同样,我国数十家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参与了“嫦娥工程”,已产生4000多项创新。在探月工程启动以前,国家天文台密云基地几乎废弃,“嫦娥工程”的资金和技术注入,又将中国的射电天文学盘活了。而探月工程取得的各项成果,正不断地通过各种途径渗流到国民经济的血管中,流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竞争与合作      毫不夸张地说,月球已是一个战场。在那里,比试的不但是天文学、空间科学、地球科学、遥感科学、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更是综合国力。相对而言,破解月球科学的种种谜团,倒成了顺带的副产品(月球的形成过程、月球的早期演化、月球矿产的形成与分布特征、地月系统的形成与演化等诸多问题,我们人类至今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一位美国科学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登月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国威而不是科学。再来看看这些数字:1958至1976年,在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共发射了108个月球探测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为52个,成功率约为48%。如果单单为了科学探索,如此密集的发射显然太疯狂了一些。      时移世易,如今的探月工程在国际竞争之外,也体现了国际合作。除了美国正在独力实施重返月球计划之外,俄、日、中、印以及欧洲各国之间都在相互通联,谋求合作的可能性。   由于地球自转,一天24小时中,部分时间“嫦娥一号”会躲在地球背面无法联络和控制。因此,为了测控“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我国与欧洲空间局和智利有关部门开展合作。南美洲的库鲁站、澳大利亚的新诺舍站、欧洲的马斯帕拉马斯站、位于智利的CEE测控站等都将参加遥测“嫦娥”的接力赛。上海天文台在2005年参与了观测“惠更斯”探测器登陆土星卫星,国家天文台乌鲁木齐南山观测基地在2006年参与了欧洲的SMART-1月球探测卫星观测。对于“嫦娥一号”的数据,我国也承诺数据分级共享,大部分数据会分期无偿公开。国外科学家期待嫦娥计划顺利完成,因为他们也需要中国探测器的数据进行相关课题的研究。   国际合作不仅仅显示在相互学习帮助性的学习和数据分享上,探索茫茫宇宙更需要多国“联合舰队”。目前,中国已经和俄罗斯签订了将来合作探测火星的“萤火计划”。观察家公认,未来的太空格局全看几个航天大国之间的合纵连横。      月球“包子铺”何时开张?      目前,美、欧、日、俄和中国、印度,都在加紧筹划21世纪的人类登月计划。老牌航天大国美国和后起之秀中国,已经在雄心勃勃制定登月计划,不甘落后的欧洲太空局希望与俄罗斯合作,有朝一日也将脚印留在月球。   欧洲宇航局的负责人多尔戴恩开玩笑地说:“到了美国人再次将星条旗插在月球上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上面已经有了中餐馆。”而美国宇航局局长格里芬最近猜测,中国人会在美国重返月球之前登月成功,“到那个时候,美国人会不高兴,但他们只能不高兴。”   国外科学家积极地替中国人“虚张声势”,而“嫦娥计划”的科学家目前还在稳健谨慎地实现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月。作为探月第二期的探测器着陆月球,与第三期的携带样品返回,还只是在积极的讨论当中。目前,研究团队内乐观的估计是在2012年实现“落”月,2020年前实现探测器从月球返回。各国宇航局“吹捧中国”的做法,实际目的是向所在国的政府施加压力,以求获得更多资金支持。   实际上,登月当然是一种值得追求的目标。现在中国有3个成型的运载火箭发射基地,分别位于酒泉、太原和西昌。它们的纬度较高。由于地球自转,越靠近赤道的地方,旋转速度越快,借助地球自转的速度为探测器提速的运载能力也就越强。国家已决定在海南岛建立中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场,这无疑是登月的理想发射地。      从“召回郑和”到发射“嫦娥”      五百多年前,明朝政府召回航海远洋的郑和船队,旋即宣布海禁。中国人错过了大航海时代,随之而来的是无穷屈辱。   “召回郑和案”在美国科学界和政治界影响不小。美国的科学家总喜欢把“召回郑和案”搬出来“吓唬”美国国会,而且每每得手。最近一次是2002年,布什政府取消了对探索外太阳系的“新视野计划”的巨额拨款,美国行星协会又把郑和的故事搬了出来。他们在写给美国国会的声明中指出,“1433年,当郑和的航队即将启程探险那未知的大西洋时,明英宗朱祁镇却将他们召回了――从而中国也就失去了在哥伦布数十年前发现美洲新大陆的机会。而今天,在21世纪,我们是否又要由于目光短浅而失去另一次探索太阳系新疆界的良机?”最后,美国国会终于通过决议,新视野探测器得以在去年发射升空,踏上了探索八大行星之外的太阳系的10年征程。   回眸郑和,观望“嫦娥”,会带给我们更多兴味。   (张旭为科普作者,王二超为中国科学技术馆学者,丁宝泉先生对本文亦有贡献)


相关内容

  •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练习与测试]答案
  •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一.看拼音,写词语. 歌谣 咆哮 寂寞 枝繁叶茂 茂密 拥抱 裸露 荒山野岭 二.给加点字悬着正确的读音. 全部选第一个.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这一节在全诗中起点明主题,深化中心的作用,写作手法和第一节相同,又起到了首尾呼应的作用. 四.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

  • 阜宁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元旦假期作业
  • 阜宁中学高二年级秋学期元旦假期作业 语文(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 .叱咤/栅栏 跻身/羁绊 爪子/沼泽 宽宥/保佑 ........ B .桎梏/痼疾 湮没/殷红 媲美/纰漏 愆期/悭吝 ........ C .涟漪/罗绮 信笺 ...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课内阅读含答案 迈进后园,(蜡 腊)梅开得正盛(sheng cheng),几(ji ji )乎 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 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 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 ...

  • 2012年9月到12月的国内外重大事件
  • 一.国内部分: 3. 亚太经合组织峰会系列会议在俄罗斯符拉迪奥斯托克召开.第二十四届部长级会议以"融合谋发展,创新促繁荣"为主题,并通过了部长级会议<联合声明>.4. 9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宣布 ...

  • 2015年小学生国庆节演讲稿
  • 篇一: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请同学抬起头看看墙壁的日历.历史的车轮把我们带到2015年10月1日.今天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66周岁的生日.又是一个金色的秋天,放眼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遍地金黄,繁华似锦,高楼矗立,煤海流金,大海扬波,长城起舞. 秋 ...

  • 你猜我猜大家猜
  •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然有足够分量引发所有人的猜想.光是这种种的猜想,也足以构成另一个充满魅力的图景.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当然有足够分量引发足够的猜想. 虽然目前她的具体方案已经确定,但这个秘密目前只存在全球少数几个人脑子里,吸引着数以十亿计的头脑为此"浮想联翩",欲罢而不能. 这也正 ...

  • 小学生演讲稿:寻梦五千年
  •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寻梦五千年>. 夸父逐日的故事,你知道吗?那是对光明的探索:精卫填海的神话,你听过吗?那是高峡出平湖的渴望.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我们的祖先从未放弃对未知的追寻,对科技的探索. 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 ...

  • 建国60周年征文:我与祖国共成长
  • 建国60周年征文:我与祖国共成长 建国60周年征文:我与祖国共成长 曾经的工作经历让我不知有多少次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我有了出国的经历,才对"祖国"这一概念又多了一份感受.按说出国旅游拢共十天半个月,不会想家,奇怪的是当你天天面对的是陌生的国土.陌生的面孔.陌生的语言时,虽 ...

  • 师生演讲:寻梦五千年
  •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寻梦五千年>. 夸父逐日的故事,你知道吗?那是对光明的探索;精卫填海的神话,你听过吗?那是高峡出平湖的渴望.上下五千年,纵横九万里.我们的祖先从未放弃对未知的追寻,对科技的探索. 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太阳黑子.哈雷彗星.超新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