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走进丽江》和略读课文《五彩池》和《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语言生动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在教学中,应侧重于朗读的训练,可采用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 读中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要善于积累的语句,灵活运用。
单元目标
2. 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作者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 体会丽江、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单元训练重点: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6、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 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 ‚静‛‚清‛ ‚绿‛。)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 ‚奇‛‚秀‛‛险‛)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6.桂林山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反思:本课第2、3两个自然段写法相同。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再总结出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让学生根据第2自然段的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第3自然段的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桂林山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作者说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还像什么。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 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走进丽江
古城:历史悠久 布局奇巧
神奇而美丽
玉龙雪山:雄伟壮丽
8、五彩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1.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呢?分小组讨论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课文结构:
三、精读课文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 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2.齐读1、3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齐读最后一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8*、五彩池(游记)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颜色(美)
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1. 分类积累词语。2.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1. 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 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 )蝶( )水
( )驶衣( )
山( )( )才炼( )
( )色( )布( )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 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第二、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渔歌子》
二、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一、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将来的校园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想一想:怎样把校园美丽的地方写具体呢?。
(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总结
三、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11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由《古诗三首》、《桂林山水》、《走进丽江》和略读课文《五彩池》和《百花园二》组成。四篇课文以描写景物为主,语言生动优美,令人心旷神怡。在教学中,应侧重于朗读的训练,可采用想象读、体验读、配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 读中理解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同时要善于积累的语句,灵活运用。
单元目标
2. 借助注释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内容。学习作者细致描写景物的方法。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4. 体会丽江、五彩池的神奇和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单元训练重点:享受美好的事物带给我们的乐趣,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描写景物的方法。
5、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 会认‚畔、御、侯‛等3个字,会写‚畔、莺、啼、御、暮、侯、隔‛等7个字。
教学重点:
边读边看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导入解题
寒食是古代一个传统节日,清明前的一两天,古人从这一天起,三天不生火做饭,所以叫寒食,我们一起来看看当年寒食节时的长安城什么样?
二、学习《寒食》一诗
1.自读,读准字音
2.指导学习第一句
出示:春城天处不飞花
(1)把诗句划分成词语
春城/无处/不/飞花
(2)想想每个词的意思,不会的怎么办?(查字典、看注释)
(3)把词语连成句子,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照样子自学后三句
4.检查出示(斜……御柳……汉宫……)
5.指导朗读
(1)想象一下,春天满城飘柳絮什么样?
(2)举国上下都在过寒食节而皇宫又在干什么呢?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6.有感情地朗读。
三、学习《泊船瓜州》
1.回顾上首诗的学习方法。
2.分小组学习
3.汇报交流
4.指导朗读
出示课件:在这样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你独自一人在外漂泊,心里会怎样想?(回家)带着这样的思乡之情再读。
5.背诵
四、小结
今天我们是怎样学习古诗的?
五、布置作业
背诵《泊船瓜州》、《寒食》。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解释诗句。
2.背诵《寒食》《泊船瓜州》
二、学习《江畔独步寻花》
1.解题:读题目,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 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3.小组自学
4.交流汇报
(1)检查出示词语
(2)谁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三、启发想象,指导朗读
1.读了这首诗,你眼前会浮现出哪些景物?(鲜花、小路、蝴蝶、娇莺)
2.你能结合诗句想象一下什么样吗?(学生描述)
3.当我们自己融入这花的海洋,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听着悦耳的鸟鸣,你想说什么?
4.带着对春天的热爱来读。
四、背诵练习
五、布置作业
改写《江畔独步寻花》
6、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1. 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 学习‚从中心句入手‛学课文的方法。
3.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词语。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 ‚静‛‚清‛ ‚绿‛。)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 ‚奇‛‚秀‛‛险‛)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1.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2.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四、指导背诵
1.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2.在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3‛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法
六、全班背诵课文
七、作业
1.背诵课文。 2.抄写字词
板书设计:
6.桂林山水
甲 天 下
水——静、清、绿
山——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教学反思:本课第2、3两个自然段写法相同。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学习第2自然段,再总结出学习第2自然段的方法,让学生根据第2自然段的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第3自然段的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桂林山的特点,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作者说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可让学生想象还像什么。
7、走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教学难点: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美丽的漓江画面),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美丽的漓江。
二、初读课文
1. 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7.走进丽江
古城:历史悠久 布局奇巧
神奇而美丽
玉龙雪山:雄伟壮丽
8、五彩池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了解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录积累描写五彩池形状和颜色的词语。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做到:(1)说说五彩池有些什么特点。(2)给课文分段,归纳各段的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用摘句法归纳段意。
教学难点:理解五彩池水的‚奇异‛之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二、熟读课文
(一)读通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给小节标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请个别同学分节读课文,注意‚一亩‛和‚漫山遍野‛两词的读音。
3.谈初读感受。
(1)五彩池给去游览的人们留下什么印象呢?同学们能不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
(奇异、美)
(2)这儿的‚异‛什么意思?(特别)
(二)熟读课文
1.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方面来反映五彩池的奇异和美的呢?如何给课文分段呢?分小组讨论
2.指名1人读第1节,1人读2、3节,1人读第4节,交流问题。
理清课文结构:
三、精读课文
(一)提出突破口,重点分析第二节,自读,分小组讨论。
1.这节共有几句,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作者是怎样吧‚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写具体的?讨论,归纳。
板书:大大小小 形状各异
(先总后分,列举具体数字,对比,比喻)
3.默读课文,摘录描写五彩池形状的词语。
4.自读第二节,指名读,体会五彩池景象的奇异。
(二)自学第三节
1.第二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形状,第三节主要写了五彩池的什么呢?
2.默读,找出五彩池的颜色有些什么特点?
板书:鲜艳多彩 变幻神奇
3.分小组讨论这节怎么把五彩池的特点写具体的?指名说。
造成五彩池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的原因是什么?读句。
(比喻,颜色丰富,各不相同:有的……有的……有的……有的……)
4.读课文第二段,归纳段意(摘词连句法)
(三)略读一三段
1.自读第1、3段,归纳段意并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的。
2.齐读1、3段。
四、总结全文
1.朗读全文;
2.我们学了四川藏龙山五彩池的奇异景象及其产生的原因后,你有什么感想? (培养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能力。)
齐读最后一节。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 3.课外阅读。
板书设计:
8*、五彩池(游记)
(池)
大大小小、形状各异:像葫芦 像镰刀
像脸盆 犹如盛开的莲花
(水)
鲜艳多彩、变幻神奇:红、黄、绿、白、紫、蓝
咖啡色、淡黄色
湖蓝色、翠绿色
颜色(美)
百花园二
教学目标: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4.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1. 分类积累词语。2. 能够清楚、明白地把一件事介绍清楚。
教学难点:1. 练习把句子写具体。 2. 能够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选择一件寒假中的事记叙,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图片:同学们,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去一个地方,看这是知识花园,你们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吗?知识花园有很多的地方可玩,但是只有答对问题过关才可以往下走。
二、出示词语
姐妹花园:来到姐妹花园你会发现有很多词语就像姐妹一样有相似之处。
1.找姐妹: 想一想,下面哪些字可以和以上的字音搭配组成词语,试着把这些词语写下来。
( )蝶( )水
( )驶衣( )
山( )( )才炼( )
( )色( )布( )碑
2.(出示一株大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在姐妹花园里,有一株特殊的花,每朵花的花瓣上都有一个词语,想想这些词有什么特点,试着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词和这些词差不多。
千山万水 千言万语 千变万化 千姿百态
千差万别 千丝万缕 千真万确 千奇百怪
三、丰收园
来到这个园子你们肯定能猜到,这里会有很多知识等着你来收获。
出示:百花图
谁先背下来,百花园的花就会为你开放一次,看谁背得快。
出示古诗、诗歌
同学们背诵得很快,百花园不仅为你们开了花,看还有很多硕果等着你们拿. 看看这些诗歌中有哪些你喜欢的词语,把它写在卡片上的小花篮里。
四、妙语堂(练习句、段、篇)
介绍:在百花园里我们有很多收获,妙语堂里更是妙语连珠,我们将在这里有什么发现呢?还是进去看看吧!
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学习,校园里有你喜欢的地方吗?是什么样的?你心目中的学校是什么样?小组同学互相说说。
练习说 小组推荐说
五、小结
今天我们在知识花园中畅游了一番,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在知识的海洋中,有更多的收获。
六、作业:把你们今天说的写在本上。
第二、三课时
一、复习导入
背诵《渔歌子》
二、能说会道----我心中的校园风景线
1.教师读题目要求。
2.本次的练习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呢?
3.展示学生自己的照片并先在小组内进行归类,分组,推选出发言代表。
4.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
一、笔下生辉------描写心中的校园风景线或将来的校园
1.指名读题目,其余思考:题目给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2.反馈思考情况。
3.幻灯出示要求:
(1)想一想:怎样把校园美丽的地方写具体呢?。
(2)怎样把你的真实感受写出来。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
二、总结
三、学生写作文,教师随堂指导
作业:
1.完成习作
2.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习作。
3.将自己写的文章展示给同学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