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12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
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2012年6月30日至7月7日为期8天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于涛老师、张益峰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室内讲课与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南京、苏州、上海三地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察、写生和认知,增强了我们将书本知识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优秀地段和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式,让我们认识到评价一个城市不仅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也要发现它的失败之处,汲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只是体系。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一、 城市规划展览馆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 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2012年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2012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二、 博物馆与纪念性建筑
1.苏州博物馆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下面简称苏博)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忠王府西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
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忠王府的布局一致,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入口、大厅和花园;西部为展厅;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服务行政空间以及和忠王府的通道。内部共分地下一层、地上2层。
苏博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但是笔者参观后却发现苏博的贝氏风格要远远大于苏州传统风味,,整个建筑运用了贝氏常用的几何体,充满现代感。馆内基本上是现代的风格,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导向性好。屋顶体现了贝氏“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名言。钢结构和木作斜向撑起的屋顶透光使光线斜射进来,既利于补光,又不会损坏藏品;横条长天窗使自然光线打在地上和墙上,充满了光影的虚实感;西部展馆楼梯的黑色大理石幕墙采用凹槽使水按流线下落,水谭上映着屋顶漏下的阳光,波光粼粼。在细节处理方面,在楼梯的台阶横向两侧,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部分,有几分模仿传统屋顶瓦楞的感觉。
虽然,苏博借鉴了园林的粉黛外墙和叠山理水,但是线条却略有生硬。中庭中虽有园林林曲水游廊小亭的身影,也因亭的体量略显遗憾。中庭的片假山没有采用传统的太湖石,而给人一种远处山体连绵质感,但是这种感觉却经不起距离的推敲似乎只能远观而已,走近却失去味道。
据了解,苏博选址时因建馆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古建,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过高的造价又使其备受争议。在拙政园等一片古建中选址要想不对原物毁损实属不易,而要想和真正周围融为一体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如何使新生的建筑和周边互生互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雨花台
时间:7月2日 地点:南京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烈士陵园,也是纪念性的风景名胜区。全区分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生态密林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6个区,其中以中心纪念区为布局中心,其他5个区环绕四周。我们参观的主要为中心纪念区。纪念区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外围一圈是车行道,同时也是和其他几个区的分隔线。进入区内则为步行路线,保证区内肃穆静谧的环境需求。区内的布局存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坐落分量最重的三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忠魂亭、纪念堂和纪念碑,这条中轴线还贯穿了南北大门,成为了整个景区的主轴线。三座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高起的纪念碑和忠魂亭形成了对景,纪念堂前后的广场简单而大气,具有纪念性和集合性的作用。主体建筑虽然采用了一定中式元素,如纪念馆屋顶选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但是并不是完全中式,在建筑体型上是采用了简单的几何体块,如纪念馆在平面上呈u字形,忠魂亭为立方体块,而纪念碑为巨型的长方体块,而建筑也选择了简单的浅灰砖石。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纪念意味。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 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三、传统居住游憩空间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 0
-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新华书店教材业务部长竞聘演讲稿
新华书店教材业务部长竞聘演讲稿
【前言】
2012年世博会的口号是“城市使生活更美好”。的确,感性地说,城市承载了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与梦想。
学习城市规划这个专业已经两年,但是对于城市与建筑的概念还是局限于书本和身边事物。2012年6月30日至7月7日为期8天城市与建筑认知实习给予了我们一个“走出去”的机会。在于涛老师、张益峰老师的带领下,采用室内讲课与实地观察、讨论的形式,在南京、苏州、上海三地通过对典型城市空间和标志性建筑的实地考察、写生和认知,增强了我们将书本知识和城市发展建设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能力,让我们大致了解一个城市发展的脉络、城市用地布局与空间结构、城市优秀地段和建筑空间的尺度和形式,让我们认识到评价一个城市不仅要学习它的成功之处,也要发现它的失败之处,汲取经验教训,完善自身的只是体系。
时间虽短,感触不少,遂整理成报告,以作总结。
一、 城市规划展览馆
可以说,要了解一个城市的规划,首先要参观当地的城市规划展览馆。
1.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1日 地点:南京
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位于玄武门22号。整个建筑占地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共分三层。
一层是序厅,主要是接待处、规划公示厅以及金陵四十八景。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前身是江苏展览馆。当时所谓的对外开放只是用于市政间交流,并没有完全意义上的市民参与。2012年新的《城乡规划法》明确提出了公众参与的概念。所以南京城市规划展览馆的公示厅也可以说是新政策的一种反映。
二层是城市规划厅、建设成就厅、历史厅以及南京全景沙盘模型。整个展区从历史和整体出发,使人对南京的历史风貌、整体规划建设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沙盘利用影片、灯光等效果介绍了南京的空间布局、交通组织与标志建筑等内容,令人印象深刻。
第三层是南京分区规划展示厅以及3d环幕影院,分别展示了鼓楼、玄武、白下等13个区县的规划。
整个建筑大方简洁,外表面的石门与玻璃幕墙对比。
其区位条件也比较优越,它位于中央路口,接近地铁通道,便于组织交通;毗邻玄武湖、玄武饭店、明城墙等,离市区比较近。
但是我们发现整个展馆尽管是免费参观,来者却寥寥无几。
2.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
时间:7月6日 地点:上海
上海城市规划馆位于上海黄浦区,位于人民广场附近,周围有一系列的商业与服务性高层建筑,交通组织便捷,靠近地铁站,并且离上海著名的外滩也不远。整个展示馆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 20670平方米,建筑高度43.3米,展馆大楼主体造型从中国传统的城门形态中获得设计灵感,以中心对称的结构图式巧妙地呼应着中国传统的美学思维,与现代感及富智慧地在同一建筑上体现出和谐美感,顶部寓意着盛开的上海市花——白玉兰,网络状的结构让建筑与蓝天、白云融为一体。
展馆分为地下一层以及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为上海1930风情街一层大堂为序厅,展示了外滩滨水区城市设计方案模型(用于方案意见征询)以及陆家嘴金融中心的巨大金色模型艺术模型。在一层与二层之间有一个夹层,为历史文化名城厅,凭借影视、大型仿真书本、展板、模型等整体重现了老上海的沧桑岁月。二层为临时展厅,此时作为2012年上海世博会规划方案展,详细的展示了其场址规划设计方案、历史保护建筑与保留建筑方案、道路与公共配套设施规划控制图等等,并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场馆建成后的效果。三层为总体规划一厅,以上海核心区域城市主体模型为中心分布城市总体规划展区、世界之窗展区、浦东新区展区、县区展区、以及在国内最先进的360度环幕虚拟演示厅。四层为总体规划二厅,重点展示了主要有中近期建设规划,涉及交通、环保、绿化、房产、旅游等内容。五层是服务休闲空间。
尽管上海城市规划展览馆实行收费制度,但是我们可以发现来参观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和南京尝试规划展览馆的门可罗雀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不得不值得的我们深思。毋庸置疑,两者的区位优势比较接近,但是上海展览馆的科技应用、趣味形象化以及品牌效应、网络系统化宣传更加贴近了普通大众的认知水平。
二、 博物馆与纪念性建筑
1.苏州博物馆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苏州博物馆新馆(下面简称苏博)位于苏州市东北街,忠王府西侧,与拙政园只有一墙之隔。
面积有8000多平方米,与拙政园、忠王府的布局一致,分中、东、西三部分。中部为入口、大厅和花园;西部为展厅;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服务行政空间以及和忠王府的通道。内部共分地下一层、地上2层。
苏博是贝聿铭先生的“封刀之作”,设计理念是“中而新,苏而新”。但是笔者参观后却发现苏博的贝氏风格要远远大于苏州传统风味,,整个建筑运用了贝氏常用的几何体,充满现代感。馆内基本上是现代的风格,功能分区明确,交通导向性好。屋顶体现了贝氏“让光线来做设计”的名言。钢结构和木作斜向撑起的屋顶透光使光线斜射进来,既利于补光,又不会损坏藏品;横条长天窗使自然光线打在地上和墙上,充满了光影的虚实感;西部展馆楼梯的黑色大理石幕墙采用凹槽使水按流线下落,水谭上映着屋顶漏下的阳光,波光粼粼。在细节处理方面,在楼梯的台阶横向两侧,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部分,有几分模仿传统屋顶瓦楞的感觉。
虽然,苏博借鉴了园林的粉黛外墙和叠山理水,但是线条却略有生硬。中庭中虽有园林林曲水游廊小亭的身影,也因亭的体量略显遗憾。中庭的片假山没有采用传统的太湖石,而给人一种远处山体连绵质感,但是这种感觉却经不起距离的推敲似乎只能远观而已,走近却失去味道。
据了解,苏博选址时因建馆要拆除周边的一些古建,引起当地民众的不满,而过高的造价又使其备受争议。在拙政园等一片古建中选址要想不对原物毁损实属不易,而要想和真正周围融为一体更是难上加难。如何更好的保护历史遗迹,如何使新生的建筑和周边互生互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雨花台
时间:7月2日 地点:南京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城堡南,是一座烈士陵园,也是纪念性的风景名胜区。全区分为中心纪念区、名胜古迹区、雨花石文化区、生态密林区、雨花茶文化区、游乐活动区6个区,其中以中心纪念区为布局中心,其他5个区环绕四周。我们参观的主要为中心纪念区。纪念区交通流线人车分流,外围一圈是车行道,同时也是和其他几个区的分隔线。进入区内则为步行路线,保证区内肃穆静谧的环境需求。区内的布局存在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中轴线上坐落分量最重的三座建筑,由南至北分别是忠魂亭、纪念堂和纪念碑,这条中轴线还贯穿了南北大门,成为了整个景区的主轴线。三座主体建筑依山而建,顺应地形,高起的纪念碑和忠魂亭形成了对景,纪念堂前后的广场简单而大气,具有纪念性和集合性的作用。主体建筑虽然采用了一定中式元素,如纪念馆屋顶选用中国传统的庑殿顶,但是并不是完全中式,在建筑体型上是采用了简单的几何体块,如纪念馆在平面上呈u字形,忠魂亭为立方体块,而纪念碑为巨型的长方体块,而建筑也选择了简单的浅灰砖石。越是简单的东西,其实越能表现出丰富的纪念意味。
在纪念性建筑设计中,树木和水面是必不可少的元素,树木和水给人宁静之感,更能让人思考生命与和平的寓意。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征集方案中,获得第二名的英国david chipperfielc设计的方案中个地面部分全是有树木和水面构成,只有一条长长的通道通往地下的主体部分中。
在整个纪念区中,从大部分的游览者身上看,纪念区并没有达到预想的纪念和震撼效果。个人认为,就现在而言,过于夸大建筑的体量和过于明显的彰显纪念意义反而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忽视感与回避感。
三、传统居住游憩空间
1.园林——拙政园
时间:7月5日 地点:苏州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始建于明正德四年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5.2公顷。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以及南部由住宅改建后的园林博物馆。园林布局以水为主,环以林木,西部由一曲形水池以及依水而建的卅六鸳鸯馆、十八曼陀罗花馆构成。东部布局则以平冈草地为主,并配以山池亭阁,视野相对开阔。
- 0
-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新华书店教材业务部长竞聘演讲稿
新华书店教材业务部长竞聘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