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纹饰演变6_ 涡状纹

凡是涡状纹在马家窑类型中即已出现,很快便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纹饰。也是半山时期的主要纹饰之一。涡状纹一般是以四个旋心为中心,个别的有六个或更多,涡状纹均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半山时期,涡状纹成为主要花纹,发展得更为成熟。旋心由多道黑色锯齿带与红带相间线条或宽带连接,组成二方连续的图案,更增加了视觉的旋动效果。若俯视这些旋纹,能使人产生一种眩晕感,器物的口部又鯈一个大的旋涡。这种以流畅的线条绘出的动感强烈的旋纹,像千姿百态的黄河浪涛,凝聚在奔流不息的旋动中。

凡是马家窑早期的涡状纹,旋心很小,多四方连续,无附加纹饰,结构简单,旋心内饰圆点。

凡是半山早期的旋心较小,旋心之间有2—3条旋线连接。半山中期旋心扩大,旋心中饰有十字纹、三角纹、圆点纹等花纹。半山晚期的涡状纹,层次变得复杂,以4个旋心为中心,旋线简单,旋心变得更大,内饰各种精细、复杂的花纹,有斜十字纹、网纹、圆点纹、叶形纹、斜方格纹、米字纹等。到晚期以四大圈为旋心的涡状纹,逐渐发展为马厂类型的四大圆圈纹,连接四大圆圈之间的涡状纹消失。半山与马厂主体涡状纹的区别仅在于有无旋线连接叫大旋心。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

凡是涡状纹一般装饰在大型器物(壶、罐)的主要部位(肩到腹部),有的盆、钵内彩也装饰此纹。涡状纹有简有繁,有的仅画一组二方连续的单线条涡状纹。

图1 彩陶涡状纹双耳罐,马家窑文化

图2 涡状纹罐

图3 涡状纹罐

图4 涡状纹罐

图5 涡状纹罐,半山类型

图6 涡状纹罐,半山类型

图7 涡状纹尖底瓶

图8 涡状纹米字纹罐

图9 涡状纹盆

图10 涡状纹盆

图11 涡状纹盆

图12 涡状纹瓶

凡是涡状纹在马家窑类型中即已出现,很快便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性纹饰。也是半山时期的主要纹饰之一。涡状纹一般是以四个旋心为中心,个别的有六个或更多,涡状纹均作逆时针方向旋转。半山时期,涡状纹成为主要花纹,发展得更为成熟。旋心由多道黑色锯齿带与红带相间线条或宽带连接,组成二方连续的图案,更增加了视觉的旋动效果。若俯视这些旋纹,能使人产生一种眩晕感,器物的口部又鯈一个大的旋涡。这种以流畅的线条绘出的动感强烈的旋纹,像千姿百态的黄河浪涛,凝聚在奔流不息的旋动中。

凡是马家窑早期的涡状纹,旋心很小,多四方连续,无附加纹饰,结构简单,旋心内饰圆点。

凡是半山早期的旋心较小,旋心之间有2—3条旋线连接。半山中期旋心扩大,旋心中饰有十字纹、三角纹、圆点纹等花纹。半山晚期的涡状纹,层次变得复杂,以4个旋心为中心,旋线简单,旋心变得更大,内饰各种精细、复杂的花纹,有斜十字纹、网纹、圆点纹、叶形纹、斜方格纹、米字纹等。到晚期以四大圈为旋心的涡状纹,逐渐发展为马厂类型的四大圆圈纹,连接四大圆圈之间的涡状纹消失。半山与马厂主体涡状纹的区别仅在于有无旋线连接叫大旋心。从这一点也可看出它们之间的继承关系。

凡是涡状纹一般装饰在大型器物(壶、罐)的主要部位(肩到腹部),有的盆、钵内彩也装饰此纹。涡状纹有简有繁,有的仅画一组二方连续的单线条涡状纹。

图1 彩陶涡状纹双耳罐,马家窑文化

图2 涡状纹罐

图3 涡状纹罐

图4 涡状纹罐

图5 涡状纹罐,半山类型

图6 涡状纹罐,半山类型

图7 涡状纹尖底瓶

图8 涡状纹米字纹罐

图9 涡状纹盆

图10 涡状纹盆

图11 涡状纹盆

图12 涡状纹瓶


相关内容

  • 浅析马家窑文化彩陶几何纹纹饰
  • [摘要]马家窑文化不同类型时期彩陶几何纹纹饰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演变.发展脉络,本文主要探讨了几何纹纹饰风格的发展趋向和规律,分析了其产生的社会.技术因素,以期对我国史前先民的审美标准与价值取向有所了解. [关键词]马家窑文化;彩陶纹饰;几何纹 [中图分类号]K87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

  •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 夏商周青铜器的艺术之美 古代中国的青铜器铸造,以夏商周三代最为繁盛,铜在当时是一种新元素,古人称为"赤金",用这种材料制造器物比粗拙的陶石器坚固美观,同时,它作为一种很贵重的金属,除了王侯大贵之家,一般百姓是无力铸造铜器的.总体来说,青铜器艺术在夏商周三代主要是奴隶主贵族的艺术, ...

  •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论文
  • 中国传统装饰纹样方胜纹是以两个菱形压角相叠而构成的几何图形或几何纹样."方胜"之"方"取其形,一方面指"方胜"图纹方正而非圆曲,另一方面,可指方胜纹的构成元素之间并列且对称的状态关系,而"方胜"中的"胜&quo ...

  • 屈家岭文化
  • 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屈家岭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2550-前2195年.屈家岭文化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京山屈家岭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北抵河南省西南部,南界到湖南澧县梦溪三元宫,西面在四川巫山大溪文化遗址也发现了个别屈家岭文化的典型器高圈足杯碎片.分为早.晚两大时期.早期有斧.锛.凿和穿 ...

  • 每月一讲--考古类型学是怎么回事?
  • 虽然考古现场总让人觉得神秘好奇,但考古学的理论方法却让大多数人感到陌生.大家不理解为何这些学究总是醉心于陶罐,将陶片视若珍宝:也不懂考古专家为什么要把陶片分成折沿.卷沿.尖唇.方唇.鼓肩.溜肩.直腹.圆腹,分成A.B.C.D型,Aa.Ba亚型,Ⅰ.Ⅱ.Ⅲ.Ⅳ式,更不要说文化分区.分类型.分期.分段了 ...

  • 大汶口文化
  • 百科名片 大汶口文化 大汶口文化(公元前4300年 - 前2500年),是新石器时代后期父系氏族社会的典型文化形态.以泰山地区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到鲁西平原东部,北至渤海南岸,南及今安徽的淮北一带,河南省也有少部分这类遗存的发现.因首先发现于大汶口,人们遂把以大汶口遗址为代表的文化遗存,命名为& ...

  • 陶瓷制作与欣赏
  • 一. 陶瓷的定义 陶瓷是经过原料制备与合成.成型.烧结.后加工等工艺过程而制得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从结构上看,陶瓷制品是由结晶物质.玻璃物质和气孔所构成的复杂系统. 传统上,"陶瓷"是指所有以粘土为主要原料与其它天然矿物原料经过粉碎.混炼.成形.烧结等过程而制成的各种制品.传统 ...

  • 跨湖桥彩陶 与各地彩陶隔空对话·杭州日报
  • 跨湖桥彩陶 与各地彩陶隔空对话 中国彩陶文化论坛在萧山召开 2016-11-16 本报讯(驻萧山记者 郑丽华 实习生 严泽玮 通讯员 韩海英)彩陶文化曾经是黄河流域史前文明的象征,尤其以大地湾遗址为代表.跨湖桥遗址和大地湾遗址相距近2000公里,分属长江和黄河流域,为不同的考古学文化类型,在距今80 ...

  • 向右看齐的疑惑
  • 发布时间:2008-12-30    文章出处:中国考古网    作者:王仁湘    点击率: 5810 说陶话彩(1) --彩陶中鱼纹与鸟纹的朝向问题 彩陶上平铺直叙的纹饰图案,似乎不会涉及到方向感问题.不过由史前彩陶纹饰的绘制看,纹饰方向应当是存在的,画工会有绘制的始点和终点,画工也会引导出观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