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唯一的女将领竟是海归美女(2)
张琴秋不但军事过硬,这位漂亮的女政治主任还能歌善舞,她组织宣传队,亲自教女战士跳舞,还组织了红四军团剧团,并编写剧本。在带剧团慰问部队和伤病员时,张琴秋自己也登台演出,真可谓“文武双全”。
张琴秋不仅文化素质很高,而且很擅长带兵打仗,是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1933年,川陕苏区反“围攻”时,一次,川军一个团从小路包抄到四方面军总医院附近。当时,张琴秋身边只有地方武装妇女赤卫营500人和医院保卫科的几十个男同志。她沉着地根据高山狭谷的地形安排了一个包围阵,待敌军进入山谷中突然卡住两头,然后她带领身边的人进行喊话宣传,说明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敌军进退不得,平时受军阀欺压的士兵又听到这些前所未闻的宣传,都停止开枪倾听喊话。恼怒的敌团长以手提机枪扫射不肯前进的士兵,激起了反戈相向。张琴秋乘敌内乱,率领妇女赤卫营冲下去,将全团敌军缴械。此事很快在全川传扬,《蜀笑通讯》和《中国论坛》都登载了“五百农妇缴一团”的奇闻。刘继兴考证,当时国民党的一些报纸,还把张琴秋说成“精通五国文字”、“能文能武,不下马可以写文章”的能人。
1935年5月,张琴秋率妇女独立团到达四川藏区杂谷脑镇,为总部筹集物资。在这里,妇女独立团遭到了盘踞在喇嘛庙的国民党武装的袭击。张琴秋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了解当地民情,在当地藏族群众帮助下,张琴秋决定消灭这股敌人,扫除红军前进的障碍,为藏民除害。但是喇嘛庙居高临下,墙高壁厚,敌人弹药充足,易守难攻,贸然攻击损失会很大。张琴秋决定从正面佯攻,另派一支奇兵迂回到喇嘛庙的背后的山上,从上往下打。还利用夜晚,敌人不易发现的时候,将交通壕挖到了喇嘛庙前。第二天战斗打响后,正面部队首先向敌人实施佯攻,凶恶的敌人见正面火力不猛,以为红军兵力单薄,便冲出庙来反扑。张琴秋沉着应战,接连打退敌人2次冲锋。很快,庙后的山上响起了红军的冲锋号,敌人在红军的前后夹攻下,损失很大,只好退回庙里据守。战斗持续了1天1夜,敌人眼看要守不住了,只好放火烧寺。张琴秋趁机命令女战士用树木撞开庙门,消灭残敌,扑灭了大火,缴获了大量敌人囤积的物资。战斗胜利结束,妇女独立团受到了方面军首长的传令嘉奖。
长征途中,张琴秋改任川陕省委妇女部长。其后,她在西路军任组织部长。在西路军远征新疆的征途中,她已临近分娩,仍负责指挥总部机关的直属部队,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在敌人骑兵的包围下,将孩子生在了戈壁滩上。西路军失败后,张琴秋因产后身体虚弱被俘。抗战爆发后,经周恩来向国民党点名交涉,张琴秋被释放回延安。在延安,她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女生大队队长、女子大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期间,张琴秋在中央妇委长期担任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担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分管女工工作,是新中国第一代女部长。1955年授衔时,张琴秋因早已到地方工作,这位惟一的红军女将便没有被授予军衔。在“文革”风暴中,性格刚烈的张琴秋受到诬陷和迫害,于1968年4月愤然以死抗争。1979年4月,党中央正式为张琴秋平反。
张琴秋先后结婚三次,第一任丈夫是大作家茅盾的弟弟沈泽民,曾任中宣部长、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病逝于1933年11月30日,享年33岁。1936年7月,在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之前,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结婚。在陈昌浩去苏联治病并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而无法回国不得不长期滞留苏联后,他与张琴秋的婚姻便名存实亡,组织上也同意了张琴秋提出的与陈昌浩解除婚姻关系的要求(陈昌浩另娶苏联妻子格兰娜)。1943年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苏井观结为夫妻。苏井观在鄂豫皖苏区时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建国后任卫生部副部长。
红军唯一的女将领竟是海归美女(2)
张琴秋不但军事过硬,这位漂亮的女政治主任还能歌善舞,她组织宣传队,亲自教女战士跳舞,还组织了红四军团剧团,并编写剧本。在带剧团慰问部队和伤病员时,张琴秋自己也登台演出,真可谓“文武双全”。
张琴秋不仅文化素质很高,而且很擅长带兵打仗,是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1933年,川陕苏区反“围攻”时,一次,川军一个团从小路包抄到四方面军总医院附近。当时,张琴秋身边只有地方武装妇女赤卫营500人和医院保卫科的几十个男同志。她沉着地根据高山狭谷的地形安排了一个包围阵,待敌军进入山谷中突然卡住两头,然后她带领身边的人进行喊话宣传,说明红军是穷人的队伍。敌军进退不得,平时受军阀欺压的士兵又听到这些前所未闻的宣传,都停止开枪倾听喊话。恼怒的敌团长以手提机枪扫射不肯前进的士兵,激起了反戈相向。张琴秋乘敌内乱,率领妇女赤卫营冲下去,将全团敌军缴械。此事很快在全川传扬,《蜀笑通讯》和《中国论坛》都登载了“五百农妇缴一团”的奇闻。刘继兴考证,当时国民党的一些报纸,还把张琴秋说成“精通五国文字”、“能文能武,不下马可以写文章”的能人。
1935年5月,张琴秋率妇女独立团到达四川藏区杂谷脑镇,为总部筹集物资。在这里,妇女独立团遭到了盘踞在喇嘛庙的国民党武装的袭击。张琴秋积极宣传党的政策,了解当地民情,在当地藏族群众帮助下,张琴秋决定消灭这股敌人,扫除红军前进的障碍,为藏民除害。但是喇嘛庙居高临下,墙高壁厚,敌人弹药充足,易守难攻,贸然攻击损失会很大。张琴秋决定从正面佯攻,另派一支奇兵迂回到喇嘛庙的背后的山上,从上往下打。还利用夜晚,敌人不易发现的时候,将交通壕挖到了喇嘛庙前。第二天战斗打响后,正面部队首先向敌人实施佯攻,凶恶的敌人见正面火力不猛,以为红军兵力单薄,便冲出庙来反扑。张琴秋沉着应战,接连打退敌人2次冲锋。很快,庙后的山上响起了红军的冲锋号,敌人在红军的前后夹攻下,损失很大,只好退回庙里据守。战斗持续了1天1夜,敌人眼看要守不住了,只好放火烧寺。张琴秋趁机命令女战士用树木撞开庙门,消灭残敌,扑灭了大火,缴获了大量敌人囤积的物资。战斗胜利结束,妇女独立团受到了方面军首长的传令嘉奖。
长征途中,张琴秋改任川陕省委妇女部长。其后,她在西路军任组织部长。在西路军远征新疆的征途中,她已临近分娩,仍负责指挥总部机关的直属部队,在担架上指挥战斗。在敌人骑兵的包围下,将孩子生在了戈壁滩上。西路军失败后,张琴秋因产后身体虚弱被俘。抗战爆发后,经周恩来向国民党点名交涉,张琴秋被释放回延安。在延安,她担任了抗日军政大学女生大队队长、女子大学教育长。解放战争期间,张琴秋在中央妇委长期担任秘书长。
新中国成立后,张琴秋担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分管女工工作,是新中国第一代女部长。1955年授衔时,张琴秋因早已到地方工作,这位惟一的红军女将便没有被授予军衔。在“文革”风暴中,性格刚烈的张琴秋受到诬陷和迫害,于1968年4月愤然以死抗争。1979年4月,党中央正式为张琴秋平反。
张琴秋先后结婚三次,第一任丈夫是大作家茅盾的弟弟沈泽民,曾任中宣部长、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书记,病逝于1933年11月30日,享年33岁。1936年7月,在红四方面军第三次过草地之前,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总政委陈昌浩结婚。在陈昌浩去苏联治病并由于苏德战争的爆发而无法回国不得不长期滞留苏联后,他与张琴秋的婚姻便名存实亡,组织上也同意了张琴秋提出的与陈昌浩解除婚姻关系的要求(陈昌浩另娶苏联妻子格兰娜)。1943年春,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张琴秋与红四方面军的老战友苏井观结为夫妻。苏井观在鄂豫皖苏区时曾担任红四方面军总医院院长,建国后任卫生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