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化学教师的行动研究

论化学教师的行动研究

摘要: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批判性研究的方式,是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理性,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了解行动研究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有助于增强其研究信心。理论与实践联系、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是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使教师个人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并走向成熟。

Abstract: Teachers action research is to their own ideas, beliefs, knowledge and practice for purposeful, systematic, critical study of the way, is to improve their own education practice rationality, ge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ac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n help enhance their confidence in study.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combined with action and improvement action is action research for teachers in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eachers action research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 but also can make teachers' personal, for sharing of the recessive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public knowledge,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theory and more mature.

关键词:化学教师 行动研究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 研究意义

Keywords: Chemistry teacher; teachers' action research ;research object;research methods;research process;research significance.

0引言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所做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它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景,促进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其实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和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科学和有效

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水平和质量。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实践的一种取向和形式,它依从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其研究,着眼于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从而使教师的教学保持一种持续的创造性。行动研究是为教学而研究,也是对教学的研究,和在教学中研究,促进教师最终养成在研究中教学的习惯,从而实现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产生于对众多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研究,化学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 行动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实施过程

1.1行动研究的研究对象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师进行研究的课题应来源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其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化学课程

泰勒将教育研究大致区分为“教育基础研究”、“ 教育应用研究”和“教育行动 研究”三种类型, 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课程基础”、“研究课程应用研究”和“课程 行动研究”的概念。[1] 课程基础研究与课程应用研究可以作为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参考,但教师本身也有责任在教学情境当中,去发现并分析问题 、决定尝试解决课 程与教学问题的途径、测试验证或修正解释。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 探究者 ,其任务不只是执行课程设计人员的意图 ,且也应发掘“课程潜能”并进行 “课 程探究”,如此才能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有所收获,既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也让学生直接受益。[2]

(2)化学学习

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 程 、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动机以及学习的迁移等问题 ,现已成了教育实 践工作者的热门课题 ;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则已成了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3]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研究一般的学习理论,更重要 的是要研究化学学习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指导对学生学习化学方法的指 导。不要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而且要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仅要对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学法给予指导而且对学习某个模块主题甚至某些知识点给 予学法指导不仅要对全体学生给予学法指导,而且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符合学生个性的学法指导。

(3)化学教学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教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必须以学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点 ,而化学学习的对象无疑是化学学科知识和蕴含在其中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等。

教材作为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程改革的直接成果之一,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研究新时代的教材编写和评价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4]化学教学必须研究化学教材,并以课程标准为标准借助教材,把化学学习规律和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帮助学 生意义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程,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育行动研究既是帮助教师创新的慎思研讨的课程情境和教学相长的学习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5]为实现“三维”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化学教师必须以化学课程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为对象,进行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的教育行动研究。

1.2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法

第一,培养问题意识。只有发现了问题,才会产生研究的动力,进而围绕研究开展行动。第二,掌握基本方法。专业日志、档案袋是开展行动研究必备的两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专业日志是一个发展性的小型数据库,保存着与我们所开展的行动研究项目有关的所有资源;档案袋包含于专业日志中,它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需要研究者围绕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选择和编辑材料。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档案袋。第三,随时搜集资料。要尽可能使用第一手资料,它往往更能说明问题,对研究更有启发。 第四,亲自参与研究。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同样,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行动研究能力,就必须亲自参与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第五,不断进行反思。教师必须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学会批判,学会反思,把整个行动研究当做一个完整的批判性反思过程。以新的视角去看待日常的和特殊情况下的教育实践。

1.3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1)反思实践,发现问题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的反思既包含反思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也包含反思教育实践、教育结果。课后的小结、补充和完善,找学生谈心、与同事讨论,认真批改作业、听课、说课,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对反思自我都有促进作用。教师只有由自发走向自觉,善于反思自己,才能突破“高原现象”。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发现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收集有关这些问题的资料,供研究使用。

(2)分析解剖,确定课题

教师对问题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解剖论证,对问题予以界定,诊断其原

因,确定问题的范围,以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疑问,并不是都可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教师需要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是否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这就需要通过文献查阅,仔细分析、探讨问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然后才可以最终确定研究课题。

(3)设计方案,实施研究

明确问题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请教同事、理论工作者或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文献资料等来获得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方案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活动,需要收集哪些资料,以及如何去收集资料的方式。然后教师将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实际教学,以验证其效果,改进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教学效果进行再次反思,并修订实验计划,继续开展研究,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改进实际教学活动。

(4)总结研究,改进实践

在研究结束之后,教师对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深化对行动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认识,另外也能增进教师对研究结果的理解,明确其涵义、特点及应用条件等等,有助于教师与其他教师交流并分享所获得的成果。行动研究的问题从自己的反思实践中来,研究结果必将带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改进实践。

1.4开展行动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将行动研究与教育叙事相结合。

行动研究来源于教师的反思和实践,所以加强教育叙事有利于教师搜集整理教育素材,为行动研究提供支持。每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许多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若不及时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淡忘。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日后的研究。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勤于学,敏于事,善于思,对实事、实情、实境作好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研究的切入点。

(2)注意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加强学习

自觉的行动研究者总是广泛地收集各种教育信息,除了自身的直接经验外,教育教学信息还有以下一些来源:各种报刊杂志,各级各类讲座,教研活动,公开课,继续教育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网上信息交流等。综合运用以上资源,有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兴奋点,有利于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改善自己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在开放的状态下使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时代的脉搏相呼应。

(3)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合作

不管是教学还是教研都离不开教师间的相互合作。教师的合作有利于形成良

好的研究氛围,有利于研究课题的落实。中学教师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接触到的都是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都有过共同的经历和体验,合作能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细致,也有利于研究结果的推广。

2 行动研究的意义

化学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中,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成 为研究者, 这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教育 研究既有同于科学研究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的特性,基本上属于行动研究。[6]此次课程改革以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本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 疑、调查、探究、体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指出, 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 是“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很好地贯彻课程 新理念,化学教师就应当而且必须成为研究者教育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师由“教 书匠”转变为“研究者”的前提条件,是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行动研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表面上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量的时间不得不投入教学,几乎没有为研究留下多余的时间。其实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力图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

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行动研究,即教师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通过自主的研究才能唤起阅读的需要和合作的兴趣。不少人将研究技能的提高寄希望于教师“脱产进修”或“在职培训”,殊不知教师在自己的教室里亲自进行研究即是最有效的“在职培训”方式。并非一定要等到系统学习、研究技能提高之后才产生研究,而是先有研究之后才能产生学习的激情,才能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研究技能。

促进教师反思。行动研究的目标是在实施和反思这一阶段实现的,它是行动研究的关键阶段。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撰写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论文,为继续开展行动研究提供参考。

学会合作研究、资源共享。教学曾被认为是非常个人的行为,课堂教室成为教师个人的一方天地。让教师在遇到困惑时感到无助,在突发灵感是感觉孤单,无人共鸣。而进行课堂行动研究,可以将志趣相投的教师联合起来,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将‘无助’变为‘互助’,将‘孤单’变为‘共鸣’。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日常的和特殊情况下的教育实践。

3 结论

尽管目前国内对行动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还缺乏充分的认识, 但作为一种将行动与研究、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的桥梁式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教师本身就应该成为课堂教学问题的专家。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的行动研究, 既是教师最有效、最实在的学习提高方式, 也是教师专业自主性的积极表现形式, 更是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强化科研精神, 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总之, 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重要手段。

4 结束语

古人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而不发则囿”已 经得到广大学界同仁的普遍认可。教育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在教研中创新”[7]有利于化学教师探索化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化学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想勇于创新, 那就从现在开始进行教育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1]Tyler,R.W.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M].Hosford, Philip,L.ed. 1984:40-41.

[2] 斯滕豪斯课程观之要义[J].大学教育科学,2010,(2):97-100.

[3] 施良 方.学 习论[M]. 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 社,2001.

[4] 吴俊 明,杨 承印.化 学 教 学 论[M]. 西 安: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2003:86.

[5] 王 立 忠,刘 要 悟.“ 课 程 即 研 究 假 设”、“ 教 师 即 行 动 研 究者”— 斯滕 豪斯 课 程观 之要 义[J]. 大 学教 育科 学,2010,(2):97-100.

[6]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育 部. 普 通 高 中 化 学 课 程 标 准(实 验) [S]. 北 京: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2003.

[7]化学教育:http://www.hxjy.org.Oline:8 Jan.2011.

论化学教师的行动研究

摘要:教师行动研究是教师对自己的思想、信念、知识及其实践进行有目的、有系统、批判性研究的方式,是提升自身教育实践理性,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了解行动研究的意义及发展历程有助于增强其研究信心。理论与实践联系、研究与行动结合、在研究中改进行动是教师行动研究的特征。教师进行行动研究不仅能够提高教师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使教师个人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变成供他人分享的、明确的公共知识,促进自己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并走向成熟。

Abstract: Teachers action research is to their own ideas, beliefs, knowledge and practice for purposeful, systematic, critical study of the way, is to improve their own education practice rationality, ge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cess. Teachers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act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an help enhance their confidence in study. Theory and practice, research combined with action and improvement action is action research for teachers in the stud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eachers action research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eachers, but also can make teachers' personal, for sharing of the recessive knowledge into practice, public knowledge, promote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teaching theory and more mature.

关键词:化学教师 行动研究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研究过程 研究意义

Keywords: Chemistry teacher; teachers' action research ;research object;research methods;research process;research significance.

0引言

行动研究是指教师对具体教学情景所做的一种反思性研究,它旨在解决日常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改进教师的教育实践,改进实践得以进行的情景,促进对教育教学活动的理解以及提高教育实践活动的质量。其实质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通过行动和研究的结合,创造性地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去研究和解决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问题,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合理、科学和有效

性,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实践的水平和质量。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实践的一种取向和形式,它依从于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及其研究,着眼于教学实践的不断改进,从而使教师的教学保持一种持续的创造性。行动研究是为教学而研究,也是对教学的研究,和在教学中研究,促进教师最终养成在研究中教学的习惯,从而实现教师走向专业化发展之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产生于对众多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研究,化学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1 行动研究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实施过程

1.1行动研究的研究对象

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化学教师进行研究的课题应来源于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其研究对象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

(1)化学课程

泰勒将教育研究大致区分为“教育基础研究”、“ 教育应用研究”和“教育行动 研究”三种类型, 同时相应地提出了“课程基础”、“研究课程应用研究”和“课程 行动研究”的概念。[1] 课程基础研究与课程应用研究可以作为指导教师进行课程设计的参考,但教师本身也有责任在教学情境当中,去发现并分析问题 、决定尝试解决课 程与教学问题的途径、测试验证或修正解释。在教育行动研究过程中教师作为课程的 探究者 ,其任务不只是执行课程设计人员的意图 ,且也应发掘“课程潜能”并进行 “课 程探究”,如此才能在行动研究过程中有所收获,既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同时也让学生直接受益。[2]

(2)化学学习

学习的性质、学习的过 程 、学习的方法、学习的动机以及学习的迁移等问题 ,现已成了教育实 践工作者的热门课题 ;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则已成了教育实践工作者的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3]作为化学教师不仅要研究一般的学习理论,更重要 的是要研究化学学习的规律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方法指导对学生学习化学方法的指 导。不要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方法 ,而且要帮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不仅要对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学法给予指导而且对学习某个模块主题甚至某些知识点给 予学法指导不仅要对全体学生给予学法指导,而且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符合学生个性的学法指导。

(3)化学教学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教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意义 ,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教必须以学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点 ,而化学学习的对象无疑是化学学科知识和蕴含在其中的学科思想和方法等。

教材作为课程理念的载体,是课程改革的直接成果之一,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研究新时代的教材编写和评价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工作。[4]化学教学必须研究化学教材,并以课程标准为标准借助教材,把化学学习规律和化学学科知识相结合,帮助学 生意义建构化学知识体系,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 程, 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教育行动研究既是帮助教师创新的慎思研讨的课程情境和教学相长的学习途径,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方法。[5]为实现“三维”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化学教师必须以化学课程化学学习和化学教学为对象,进行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的教育行动研究。

1.2行动研究的实施方法

第一,培养问题意识。只有发现了问题,才会产生研究的动力,进而围绕研究开展行动。第二,掌握基本方法。专业日志、档案袋是开展行动研究必备的两种最基本的研究方法。专业日志是一个发展性的小型数据库,保存着与我们所开展的行动研究项目有关的所有资源;档案袋包含于专业日志中,它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需要研究者围绕主题有计划有目的地收集、选择和编辑材料。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用途,可以创建不同类型的档案袋。第三,随时搜集资料。要尽可能使用第一手资料,它往往更能说明问题,对研究更有启发。 第四,亲自参与研究。要学会游泳就必须下水。同样,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行动研究能力,就必须亲自参与研究,,亲身感悟体验。第五,不断进行反思。教师必须从琐碎的日常工作中学会批判,学会反思,把整个行动研究当做一个完整的批判性反思过程。以新的视角去看待日常的和特殊情况下的教育实践。

1.3行动研究的实施过程

(1)反思实践,发现问题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波斯纳曾提出过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师的反思既包含反思教育理念、教育理论,也包含反思教育实践、教育结果。课后的小结、补充和完善,找学生谈心、与同事讨论,认真批改作业、听课、说课,阅读教育教学杂志,对反思自我都有促进作用。教师只有由自发走向自觉,善于反思自己,才能突破“高原现象”。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发现自身需要解决的问题,应及时收集有关这些问题的资料,供研究使用。

(2)分析解剖,确定课题

教师对问题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解剖论证,对问题予以界定,诊断其原

因,确定问题的范围,以期对问题的本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教师在教学中产生的疑问,并不是都可以作为课题进行研究。教师需要思考要解决的问题是否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这就需要通过文献查阅,仔细分析、探讨问题的可行性和研究价值,然后才可以最终确定研究课题。

(3)设计方案,实施研究

明确问题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同时也可以请教同事、理论工作者或阅读一些专业书籍、文献资料等来获得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方案。研究方案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教师将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运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活动,需要收集哪些资料,以及如何去收集资料的方式。然后教师将解决问题的方案用于实际教学,以验证其效果,改进教学实践。在实践中教学效果进行再次反思,并修订实验计划,继续开展研究,如此循环往复,不断改进实际教学活动。

(4)总结研究,改进实践

在研究结束之后,教师对研究过程以及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评价。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深化对行动研究过程与方法的认识,另外也能增进教师对研究结果的理解,明确其涵义、特点及应用条件等等,有助于教师与其他教师交流并分享所获得的成果。行动研究的问题从自己的反思实践中来,研究结果必将带到自己的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改进实践。

1.4开展行动研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将行动研究与教育叙事相结合。

行动研究来源于教师的反思和实践,所以加强教育叙事有利于教师搜集整理教育素材,为行动研究提供支持。每位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都会遇到许多有意义的教育事件,若不及时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淡忘。没有平时的积累,就没有日后的研究。每位教育工作者都应勤于学,敏于事,善于思,对实事、实情、实境作好记录、观察和探究,从而获得研究的切入点。

(2)注意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加强学习

自觉的行动研究者总是广泛地收集各种教育信息,除了自身的直接经验外,教育教学信息还有以下一些来源:各种报刊杂志,各级各类讲座,教研活动,公开课,继续教育培训,外出考察学习,网上信息交流等。综合运用以上资源,有利于开阔教师的视野,找到适合自己研究的兴奋点,有利于调整自己的研究方向,改善自己的研究方法,提高研究质量,在开放的状态下使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时代的脉搏相呼应。

(3)促进教师间的相互合作

不管是教学还是教研都离不开教师间的相互合作。教师的合作有利于形成良

好的研究氛围,有利于研究课题的落实。中学教师处在教育教学第一线,接触到的都是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都有过共同的经历和体验,合作能使课题研究更深入更细致,也有利于研究结果的推广。

2 行动研究的意义

化学教师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在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背景中,教师应当而且必须成 为研究者, 这不仅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也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的教育 研究既有同于科学研究的一面,也有其自身的特性,基本上属于行动研究。[6]此次课程改革以突 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本理念,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质 疑、调查、探究、体验并在教学实践中学习,与学生积极互动 ,共同发展。《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实验)》 明确指出, 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就 是“为化学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和研究提供更多的机会 ,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引导教师不断反思 ,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要很好地贯彻课程 新理念,化学教师就应当而且必须成为研究者教育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是教师由“教 书匠”转变为“研究者”的前提条件,是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途径。

行动研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表面上看,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大量的时间不得不投入教学,几乎没有为研究留下多余的时间。其实教师所进行的研究是一种特殊的“教学研究”,是对教师自己的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究,力图使教学以更有效的方式展开。

在行动研究中成长。行动研究,即教师针对实际问题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师通过自主的研究才能唤起阅读的需要和合作的兴趣。不少人将研究技能的提高寄希望于教师“脱产进修”或“在职培训”,殊不知教师在自己的教室里亲自进行研究即是最有效的“在职培训”方式。并非一定要等到系统学习、研究技能提高之后才产生研究,而是先有研究之后才能产生学习的激情,才能在研究的过程中提高研究技能。

促进教师反思。行动研究的目标是在实施和反思这一阶段实现的,它是行动研究的关键阶段。这一环节需要教师撰写开展行动研究、总结实践经验的论文,为继续开展行动研究提供参考。

学会合作研究、资源共享。教学曾被认为是非常个人的行为,课堂教室成为教师个人的一方天地。让教师在遇到困惑时感到无助,在突发灵感是感觉孤单,无人共鸣。而进行课堂行动研究,可以将志趣相投的教师联合起来,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将‘无助’变为‘互助’,将‘孤单’变为‘共鸣’。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日常的和特殊情况下的教育实践。

3 结论

尽管目前国内对行动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实践价值还缺乏充分的认识, 但作为一种将行动与研究、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科研紧密结合起来的桥梁式的研究方法, 它强调教师本身就应该成为课堂教学问题的专家。因此,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的行动研究, 既是教师最有效、最实在的学习提高方式, 也是教师专业自主性的积极表现形式, 更是提高教师科研意识与强化科研精神, 促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总之, 教学行动研究是教师自身提高的重要手段。

4 结束语

古人云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向纵深推进的大背景下“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教研而不发则囿”已 经得到广大学界同仁的普遍认可。教育行动研究要求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在教研中创新”[7]有利于化学教师探索化学教学改革,有利于培养化学教师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教科研能力,促进化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要想勇于创新, 那就从现在开始进行教育行动研究。

参考文献:

[1]Tyler,R.W.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M].Hosford, Philip,L.ed. 1984:40-41.

[2] 斯滕豪斯课程观之要义[J].大学教育科学,2010,(2):97-100.

[3] 施良 方.学 习论[M]. 北京:人民 教育 出版 社,2001.

[4] 吴俊 明,杨 承印.化 学 教 学 论[M]. 西 安:陕 西 师 范 大 学 出 版 社,2003:86.

[5] 王 立 忠,刘 要 悟.“ 课 程 即 研 究 假 设”、“ 教 师 即 行 动 研 究者”— 斯滕 豪斯 课 程观 之要 义[J]. 大 学教 育科 学,2010,(2):97-100.

[6]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育 部. 普 通 高 中 化 学 课 程 标 准(实 验) [S]. 北 京:人 民教 育 出版 社.2003.

[7]化学教育:http://www.hxjy.org.Oline:8 Jan.2011.


相关内容

  • 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 前言 课题级别:市级教研立项课题 课题名称:初中化学教学最优化研究 课题类别:学科教学方法 课题组组成:本课题由市教研室原化学科蔡秀珍老师和教科所高思刚老师设计和组织(组长为蔡秀珍),全市中学共同参加,课题组成员共15人(其中高级教师10人,校长1人).99年7月蔡秀珍老师退休,99年10月市教育科 ...

  •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 结题报告
  •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泾县中学.泾县稼祥中学课题组 2008.11.28. 执笔人:汪 润(课题组负责人) 一.课题的提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 ...

  • 9.研究总报告
  • 编号9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课题研究总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近年来,我校老师对新课程标准下有效教学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教学上教师开始关注三维目标的形成,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发生可喜的变化.以"问 ...

  •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 第27卷第6期2007年6 月 CU RR ICU LUM , TEA CH IN G M A TER IA L AN D M ETHO D Vol. 27, No. 6 June , 2007 化学教学反思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熊士荣1, 徐远征2, 罗艳1, 尹笃林1 3 (1. 湖南师范大学化学化 ...

  • 教育名言集锦
  • 教育名言集锦 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名人格言,也是如此.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醒,给人以启迪,有时甚至让人铭刻在心,终身受益.高尔基说过:"在用格言进行的思维中,我学会了很多 ...

  •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江门新会第二中学化学课题研究小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绿色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 ...

  • 2015学年初三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 2015学年初三化学教研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和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紧紧围绕"三动四步"教学要求,结合初三学生的实际情况,开拓思路.积极创新.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投身新课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2016年的中考打下良好基础. 二. 工作目标: 1.团结协作,努 ...

  •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反思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如教室卫生等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 ...

  • 新教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 新教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随着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越来越凸现.转变教学理念,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精彩展示.提高综合素质 新课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