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民主教学进度计划表
四年级民主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陈家坝中心小学 孙善庆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
学情、教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活动兴趣、习惯、品质;学困生情况)
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对民族常识有所了解,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具有应用意识,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绝大数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同学之间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的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但学生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有些成功的做法:
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比如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交流、合作的时间较少,学生的才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等突出问题,只要认真反思,及时应对弥补,教学工作会有很大改进。 二、
课程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作用、地位及开发的课程资源)
1.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中华,爱我中华”。本学期学习第一单元《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即12课时。 2.教材作用、地位:
本册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生活,而从学生生活的扩展来看,关注民族生活,正如教材引言中所讲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因而将本单元主题确定为“多民族的大家庭”,把有关民族的内容 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读书报,多听新闻报道,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拥有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3.了解大多数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
4.懂得我国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述法、情景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了解民族常识,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一定的民族常识,增进民族情感,树立民族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2.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4.让学生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措施:(措施具体、有针对性、有培优补差的途径和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2.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在教学中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2014-2-15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唱一唱: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再连一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板书: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汉族91.5℅ 少数民族8.41℅
第三课时
1.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物。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2.指名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一连。 4.指导学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页:下面的地图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找一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些,在地图上分别标出五个自治区。
在教材上的地图上填完后,在教师出示的地图上让学生指着说一说。
第四课时
1.做一做
动手做一张自治区拼图,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还可以和同学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1)材料:透明薄纸、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刀、铅笔
(2)步骤:将透明薄纸覆在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各地区的轮廓画下来;然后将透明纸覆在纸板上,用铅笔在透明纸上沿着刚才画的轮廓,再次用力地刻画一遍,这样地图的痕迹就会留在纸板上了。在纸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上的五个自治区,还可以画出其他地区。然后给这些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要记住,相邻的地区不可涂相同的颜色。用剪刀把不同的区域小心地剪下来,一个漂亮的拼图就做成了! 2.课外拓展
(1)小调查:同学们,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父母、邻居、居委等)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2)小制作:请同学们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某民族的基本情况或习惯,并制作一张该民族的精美卡片。在同学之间交流并展览。
第二课 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小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第六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
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
第七课时
1.提问: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 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派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我国约有50℅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林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炸木等。由于森林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它们只有顽强地生长,才能最大限量地享受到阳光,因此,这些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此外,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三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利资源。
7.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交流家乡的矿产资源,再进行补充总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宝藏更是储藏丰富。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青海的盐湖盐池,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铅、锌,黑龙江额木尔河流域和新疆阿尔泰山的黄金等驰名中外。) 教案设计
第八课时
1.探究与体验。
(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板书) 珠穆朗玛峰 新疆 天池 四川 张家界 西藏 火焰山 吉林 九寨沟 湖南
(2)说一说:阅读12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好处。
(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
产?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 2.演讲会
谈话: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发你的情感吧!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九课时
1.教师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2.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16页《民族花园》。思考: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
3.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民族语言的资料。
第十课时
1.谈话: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 2.指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3.阅读17页资料《多民族多种语言》想一想:哪种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国有56个民族,他们都只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吗?哪些少数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4.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
(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4)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 教案设计
第十一课时
1.教师谈话: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形态各异的文字》。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 5.指名说一说,师生交流补充总结:
(1)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字。
(2)和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传统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满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 (3)新中国成立前,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就使用着本民主党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帮助壮族布依族等一些民族创造了新文字。 6.探究与体验
学一学: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问候语是什么?并向老师、同学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
议一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如同回族、满族等一般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一些少数民族在内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祖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方民族的文化和
先进技术的时候,大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教案设计
第十二课时
1.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参加班级的歌咏比赛吧!
出示少数民族歌曲:
藏语 《阿妈》
壮语 《壮家娃》
傣语 《回来欢度泼水节》
蒙古语 《吉祥三宝》
维吾尔语 《真诚的心》
土家语 《摇篮曲》
唱一唱:让学生选择自己会唱的民族歌曲唱一唱。
记一记: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名,是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阅读下面的
内容,你会发现这些名字原来有着丰富的含义呢。阅读教材19页《有趣的地名》。 出示有趣的地名: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包头--------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叫“鹿城”;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日客则-------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
的原油”。
在《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这课的教学中,因我们家乡是藏族居住的少数民族地区当本人提出,所以,当本人提出同学们用藏族语言说一些常用的问候语时,很多同学非常踊跃,说出了一些藏语的问候语,如“你好”,“你要去哪里”,“请您吃馍馍喝茶”等,还用藏语数出了一到十的数字,甚至有同学用藏语唱出了一首歌曲。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说明学生对家乡的藏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收集人民币查资料了解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的服饰、头饰时,学生除了藏族和回族之外没有辨认出其他的几种少数民族,说明对其他少数民族的
了解还不够。
第十三课时
民族名称知多少
教学目标:知道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组成,了解一些民族的名称并能说出一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华民族是由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因为汉族人口众多,所以习惯上把其他
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56个民族犹如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与文化。
2、板书:好大一个家
二、民族名称知多少
1、出示书上第一页上的5幅图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猜猜这5幅图中的人物分别来自哪个民族?
2、研究分享
师:那么多民族,让我们分组去了解吧。
从名族卡片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张,与选择相同的同学一起,念一念卡片上民族的名称。
3、活动延伸:连连看
4、小竞赛:民族名称知多少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知道的民族名称,哪位同学写出的最多,他所代表的那个小组就是冠军。
第十四课时
民族名称的来历
教学目标:知道中华民族56个民族名称的由来,
教学重、难点:查阅各民族的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同学说出你知道的民族名称
二、民族名称的来历
师:56个民族的名称都有来历,研究一下,我们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哦!让我们来分组交流一下吧。
如:独龙族是因为居住在毒龙河地区而得名。
研究分享
1、分组交流五个小组的研究发现
2、各组交流课前收集的研究发现。
3、把自己的研究发现写在书第7页
第十五课时
民族风情游
教学目标:领略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情,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查阅各民族的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民族的名称及其名称的由来。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开始一次独特的民族风情游。
二、探究示例
师:汉族人口众多,分布在全国各地。55个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根据各民族的分布情况,我们准备了六条旅行线路供大家选择。
1、分别出示六条线路,师进行简单分说
2、例举“奇异神秘西南线”
师:在旅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了解你选择的这条线路生活着哪些民族的同胞,别忘了记录下你最感兴趣的民族风情哦!下面我们以“奇异神秘西南线”为例一起去看看吧!
3、学生分组进行选择线路,并查阅资料交流
4、分享
师:难忘的民族风情游结束了,收获真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
东北组、青藏组、中原组、东南组、西北线组分别交流
三、小结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56个民族的同胞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各自有独特的风俗民情,了解并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可以让我们领略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也能让各民族更加团结友好。
第十六课时: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课: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了解,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通过畅谈少数民族地区大发展,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投影——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56——58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8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我国56个民族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分布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民族团结?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4、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点拨,检测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少数民族广布于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有大分散、小集中地特点。(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
2、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学生从课本57页小体字部分回答)
4、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归纳: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共同奋斗。
四年级民主教学进度计划表
四年级民主教学工作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
陈家坝中心小学 孙善庆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效益,特制订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
学情、教情分析:
(一)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学习情况;活动兴趣、习惯、品质;学困生情况)
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对民族常识有所了解,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具有应用意识,形成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
绝大数学生思想表现好,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同学之间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和睦相处。学生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已经比较深入的接触了一个又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并在此基础上养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了一定的是非观,但学生的行为习惯当中还有许多不良的成分,需要教师做进一步的引导,使他们沿着健康的道路一步一步前进。 (二)教学中的成功与不足:
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以往的教学,有些成功的做法:
课堂上以学生活动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共同完成活动任务。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比如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交流、合作的时间较少,学生的才能没能得到充分的展示等突出问题,只要认真反思,及时应对弥补,教学工作会有很大改进。 二、
课程分析:(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作用、地位及开发的课程资源)
1.教材的知识体系结构: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第一单元“多民族的大家庭”,第二单元“多彩的中华家园”,第三单元“灿烂的民族文化”,第四单元“知我中华,爱我中华”。本学期学习第一单元《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辽阔美丽的民族地区》,《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即12课时。 2.教材作用、地位:
本册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教材的设计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和民族生活,而从学生生活的扩展来看,关注民族生活,正如教材引言中所讲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民族大家庭里”,因而将本单元主题确定为“多民族的大家庭”,把有关民族的内容 引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符合学生学习知识的规律。 3.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生除了学习教科书的知识外,鼓励引导学生要多读书报,多听新闻报道,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试着了解少数民族的发展变化,了解少数民族的文化。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三、教学目标:(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 (一)知识与技能:
1.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五十六个民族及各民族的名称。
2.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拥有富饶的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3.了解大多数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
4.懂得我国应该要维护各民族大团结,中华各民族人民亲如兄弟姐妹,互相帮助,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维护祖国统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述法、情景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了解民族常识,自觉维护国家和民族团结。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一定的民族常识,增进民族情感,树立民族意识。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四)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2.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3.了解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4.让学生了解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教学措施:(措施具体、有针对性、有培优补差的途径和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学习。
2.注重资料的搜集和收集,加强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辅助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知识,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尊重少数民族的情怀。
3.课堂上贯穿“自主学习,互动交流,探索发现”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少数民族,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少数民族,用自己的方式研究少数民族,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在乐中学,做中学,在愉悦中学习成长。
4.在教学中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在学习内容上,注重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在呈现方式上,注重文图结合、灵活展现,在活动内容上,注重可操作性。
2014-2-15
第一课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教学目标:
1.了解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较少。
2.知道55个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 教学重难点: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和他们生活的地方。 教学时间: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新课。
在我国辽阔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56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数量最多,其他55个民族人数较少,习惯上称为少数民族。同学们,你知道这些民族的名称吗?他们都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让我们一起漫步民族花园,去寻找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把! 二、学习新课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称。 2.在小组内朗读并背诵《中华民族歌》。
3.阅读并思考,待下节课回答: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你们班有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4.唱一唱:全班齐唱《爱我中华》,之后,说一说对这首歌的理解。
5.想一想,连一连。待下节课向同学们说一说: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再连一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三、课外拓展
小调查: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呢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板书:
1、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内蒙古自治区 乌鲁木齐 广西壮族自治区 呼和浩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南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拉萨
西藏自治区 银川
第二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你知道中华民族大家庭的56个兄弟姐妹了吧。他们各自拥有多少人口?又生活在祖国的什么地方呢?
2.接上节课继续指导学生进行资料阅读。
出示资料: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地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其他55个民族人口数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的乌苏里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同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3.在小组内进行回答,再指名回答。
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其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数的百分之几?少数民族呢?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居住在祖国的哪些地方?
4.在全班进行统计:你们班有多少少数民族学生吗?他们都是哪个民族的? 板书: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
汉族91.5℅ 少数民族8.41℅
第三课时
1.认真阅读资料卡中的内容,然后与同学说一说我国有多少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资料: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让他们自己管理本民族的事物。现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治县(旗),还设立了1173个民族乡。我国的五个民族自治区分别是: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西藏自治区。
2.指名说一说:我国有多少个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3.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指名学生在黑板上连一连。 4.指导学生找一找
教材第六页:下面的地图展示了部分民族在我国各地的分布情况,找一找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的地区是哪些,在地图上分别标出五个自治区。
在教材上的地图上填完后,在教师出示的地图上让学生指着说一说。
第四课时
1.做一做
动手做一张自治区拼图,可以请其他同学评价和欣赏,还可以和同学比赛,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1)材料:透明薄纸、纸板、彩色笔、尺子、剪刀、铅笔
(2)步骤:将透明薄纸覆在中国地图上,把地图上各地区的轮廓画下来;然后将透明纸覆在纸板上,用铅笔在透明纸上沿着刚才画的轮廓,再次用力地刻画一遍,这样地图的痕迹就会留在纸板上了。在纸板上画出中国地图上的五个自治区,还可以画出其他地区。然后给这些地区涂上不同的颜色,要记住,相邻的地区不可涂相同的颜色。用剪刀把不同的区域小心地剪下来,一个漂亮的拼图就做成了! 2.课外拓展
(1)小调查:同学们,你的家乡居住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有哪些特色的生活习俗?向你周围的人(父母、邻居、居委等)了解一下,并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在资料卡上。 (2)小制作:请同学们找相关的资料,了解某民族的基本情况或习惯,并制作一张该民族的精美卡片。在同学之间交流并展览。
第二课 美丽富饶的民族地区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吃名单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地方特色。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五课时 1.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祖国各地都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方,地大物博,不仅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有著名的旅游胜地,而且拥有富饶土地和丰富的宝藏。让我们一起去走访这些辽阔美丽的地方。
2.阅读与思考。
(1)阅读教材第9页《秀丽的山河》,思考: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地方?
(2)阅读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一说。
(4)师生小结:在我国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有许多风景秀美的旅游胜地,如:湖南的张家界、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四川的九寨沟、云南的西双版纳、吉林长白山的天池、青海的青海湖、新疆吐鲁番的千佛洞。
3.小组内交流这些旅游胜地的优美风景,展示准备的旅游景点的照片。 4.欣赏学过的课文《桂林山水》。
谈话: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这里生活着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他们共同建设着这座著名的风景城市。桂林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因此赢得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
欣赏名句: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
第六课时
1.谈话:我国民族地区不仅有风光秀丽的旅游胜地,还有肥沃的土地、辽阔的草原、广袤的森林、奔腾的江河、丰富的物产,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同学们,让我们走进这些美丽的少数民族地区,去寻找祖国的宝藏。
2.阅读教材第10、11页《富饶的民族地区》,想一想: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
小组内进行交流;指名说一说: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菜等农作物,那里还盛产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名贵的水果。特别是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为什么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经济作物生长在南方,而北方盛产牛、羊、马?这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指名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
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北方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那里盛产牛、羊、马。 让学生从南北方的气候特点了解这一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些南北方的气候特点。
第七课时
1.提问:少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中有哪些物产吗? 2.自己阅读,然后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指派小组代表给大家说一说,师生补充总结:我国约有50℅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在大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林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炸木等。由于森林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它们只有顽强地生长,才能最大限量地享受到阳光,因此,这些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建筑材料。此外,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三七、贝母、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4.谈话: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源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大河流的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
5.让学生想一想我们家乡是哪几条河流的发源地?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6.指名学生根据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说一说对家乡长江黄河的了解,了解一下家乡河流的水利资源。
7.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交流家乡的矿产资源,再进行补充总结: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宝藏更是储藏丰富。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青海的盐湖盐池,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铅、锌,黑龙江额木尔河流域和新疆阿尔泰山的黄金等驰名中外。) 教案设计
第八课时
1.探究与体验。
(1)你能说出下面的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试着连一连。(板书) 珠穆朗玛峰 新疆 天池 四川 张家界 西藏 火焰山 吉林 九寨沟 湖南
(2)说一说:阅读12页的资料卡,然后说一说,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畜牧业有什么好处。
(3)议一议: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呢?当地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
产?与同学讨论一下,然后把自己的答案写下来。 2.演讲会
谈话:如果你是一名旅客,游览这些民族地区的名胜古迹时,看到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美丽景观和辉煌艺术成就,你会有什么感想?查找相关资料,写一篇演讲稿,在班级演讲会上抒发你的情感吧!
第三课 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了。
教学重难点:了解我国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 教学时间:四课时 教学过程:
第九课时
1.教师谈话: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大家庭,各民族兄弟姐妹共同努力,发展着祖国的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交流。大多数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有的民族还有自己的文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各民族多种多样的语言和文字。
2.阅读与思考:阅读教材16页《民族花园》。思考:瑶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本民族的语言------瑶语。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哪四种?他们只会说本民族的语言吗?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后派代表发言。大家评议总结:瑶族的语言大致分为四种,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瑶族同胞具有语言天赋,他们不仅讲本民族的语言,还会讲周围其他民族的语言。瑶族同胞的语言才能,有利于他们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更好地发展瑶族的文化。
3.展示学生搜集的有关民族语言的资料。
第十课时
1.谈话:汉族的兄弟姐妹使用汉语来交流,汉语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而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大都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他们使用语言的情况有哪些呢?我们共同来讨论。 2.指名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3.阅读17页资料《多民族多种语言》想一想:哪种语言是我国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我国有56个民族,他们都只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吗?哪些少数民族除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外,还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多少种语言和文字? 4.在小组内交流。
5.指名回答,大家评议总结:
(1)有的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独特的语言,或者基本上不再使用自己民族的语言,比如回族、满族、他们一般都使用汉语。
(2)有的少数民族内部使用着多种语言,如裕固族内部使用东部裕固族语和西部裕固族语两种语言;瑶族内部分别使用勉语、布努语、拉珈语、炳多语四种语言。
(3)有的少数民族还会使用其他民族的语言,如锡伯族除了自己民族的语言,还能用满、维吾尔等民族的语言进行交流。
(4)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的语言,约在80种以上。 教案设计
第十一课时
1.教师谈话: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使用着80种以上的语言,有多少种少数民族文字? 2.让学生阅读教材第17页《形态各异的文字》。 3.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
4.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少数民族的文字资料。 5.指名说一说,师生交流补充总结:
(1)我国有22个少数民族使用着28种本民族文字,其中有的是传统文字,有的是创新文字。
(2)和方方正正的汉字不同,我国的少数民族的文字大都是拼音文字。传统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是从右往左书写;蒙古文、锡伯文、满文是从上往下书写,行序从左往右。 (3)新中国成立前,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等民族就使用着本民主党文字。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了让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有更好的发展,帮助壮族布依族等一些民族创造了新文字。 6.探究与体验
学一学:你们班里有哪些民族的学生?你会说哪个民族的问候语呢?说一说自己的民族的问候语是什么?并向老师、同学学习一句其他民族的问候语。
议一议: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个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如同回族、满族等一般使用汉语进行交流,而一些少数民族在内部使用本民族的语言。祖国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在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对方民族的文化和
先进技术的时候,大家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交流呢?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指名说一说。 教案设计
第十二课时
1.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会唱少数民族的歌曲吗?学唱一首少数民族歌曲,参加班级的歌咏比赛吧!
出示少数民族歌曲:
藏语 《阿妈》
壮语 《壮家娃》
傣语 《回来欢度泼水节》
蒙古语 《吉祥三宝》
维吾尔语 《真诚的心》
土家语 《摇篮曲》
唱一唱:让学生选择自己会唱的民族歌曲唱一唱。
记一记:我国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名,是少数民族人民用自己的语言命名的。阅读下面的
内容,你会发现这些名字原来有着丰富的含义呢。阅读教材19页《有趣的地名》。 出示有趣的地名:哈尔滨-------满语,意思是“晒网场”;齐齐哈尔--------达斡尔语,意思是“天然牧场”;呼和浩特--------蒙古语,意思是“青色之城”;包头--------蒙古语,意思是“有鹿的地方”,所以也叫“鹿城”;拉萨-------藏语,意思是“圣地”;日客则-------藏语,意思是“最好的庄园”;克拉玛依--------维吾尔语,意思是“黑色
的原油”。
在《多种多样的语言文字》这课的教学中,因我们家乡是藏族居住的少数民族地区当本人提出,所以,当本人提出同学们用藏族语言说一些常用的问候语时,很多同学非常踊跃,说出了一些藏语的问候语,如“你好”,“你要去哪里”,“请您吃馍馍喝茶”等,还用藏语数出了一到十的数字,甚至有同学用藏语唱出了一首歌曲。学生对此很感兴趣,说明学生对家乡的藏族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收集人民币查资料了解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的服饰、头饰时,学生除了藏族和回族之外没有辨认出其他的几种少数民族,说明对其他少数民族的
了解还不够。
第十三课时
民族名称知多少
教学目标:知道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组成,了解一些民族的名称并能说出一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中华民族是由中国56个民族组成的民族大家庭,因为汉族人口众多,所以习惯上把其他
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56个民族犹如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辉煌的历史与文化。
2、板书:好大一个家
二、民族名称知多少
1、出示书上第一页上的5幅图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猜猜这5幅图中的人物分别来自哪个民族?
2、研究分享
师:那么多民族,让我们分组去了解吧。
从名族卡片中选择你感兴趣的一张,与选择相同的同学一起,念一念卡片上民族的名称。
3、活动延伸:连连看
4、小竞赛:民族名称知多少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同学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知道的民族名称,哪位同学写出的最多,他所代表的那个小组就是冠军。
第十四课时
民族名称的来历
教学目标:知道中华民族56个民族名称的由来,
教学重、难点:查阅各民族的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请同学说出你知道的民族名称
二、民族名称的来历
师:56个民族的名称都有来历,研究一下,我们会有很多有趣的发现哦!让我们来分组交流一下吧。
如:独龙族是因为居住在毒龙河地区而得名。
研究分享
1、分组交流五个小组的研究发现
2、各组交流课前收集的研究发现。
3、把自己的研究发现写在书第7页
第十五课时
民族风情游
教学目标:领略不同民族的民族风情,抒发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难点:查阅各民族的资料,进行全班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民族的名称及其名称的由来。这节课,老师将带着大家开始一次独特的民族风情游。
二、探究示例
师:汉族人口众多,分布在全国各地。55个少数民族人口相对较少,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根据各民族的分布情况,我们准备了六条旅行线路供大家选择。
1、分别出示六条线路,师进行简单分说
2、例举“奇异神秘西南线”
师:在旅行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了解你选择的这条线路生活着哪些民族的同胞,别忘了记录下你最感兴趣的民族风情哦!下面我们以“奇异神秘西南线”为例一起去看看吧!
3、学生分组进行选择线路,并查阅资料交流
4、分享
师:难忘的民族风情游结束了,收获真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
东北组、青藏组、中原组、东南组、西北线组分别交流
三、小结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56个民族的同胞生活在不同的地区,各自有独特的风俗民情,了解并尊重他们的生活习俗,可以让我们领略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也能让各民族更加团结友好。
第十六课时: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情感:
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行为:
1.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2.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使学生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听民族音乐,春民族娃娃,观察各民族照片,导入新课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
《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
《新疆好》(维吾尔族)
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
2.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出示政区版图) 边交流边指出这些少数民族的区域,并出示部分民族娃娃。
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
4.对,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2课——民族团结一家亲。(出示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齐读课文第1、2节。
5.师: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壮,如此美丽。
二、学习课文.领悟道理
1.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听配乐录音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生看书讨论(第3节):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
(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
(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
师:汉藏是一家。民族之间只有团结友爱、互帮互助,才能促进祖国的兴旺发达和进步。 板书:祖国的兴旺发达
2.师:在中国的革命战争年代,民族团结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出示投影)指名朗读课文第4小节。
(1)小组讨论:为什么刘伯承将军要和小叶丹结拜为兄弟?
(2)如果不这样做,可能会有什么后果?
师:红军的诚意和尊重,赢得了彝族人民的信任,也使革命得以顺利进行下去。 板书:革命的胜利
3.在战争年代,民族团结是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还需要民族团结吗?
请生默读课文第5小节。生交流。
小结: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族人民只有加强团结,互相帮助,共同促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课:
民族团结一家亲
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民族的概念,各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内容和意义,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少数民族地区的迅速发展,西部大开发给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新气象。
2、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一目的学习,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事实求是的基本观点。
3、通过对一些少数民族文化生活、民俗的了解,理解并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对孔繁森先进事迹的学习,形成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逐步树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人生理想。
重点 :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难点 :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结合提供的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识读、表述和归纳等方法,积累必要的历史知识。
2.运用教材中的几幅插图,训练学生从历史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史实,得出正确结论的方法。
3.通过畅谈少数民族地区大发展,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资料,运用抽象思维进行加工,最终得出自己的新见解。使学生逐步掌握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
用多媒体播放歌曲《爱我中华》片断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投影——
(二)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56——58页,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8分钟后,看谁能正确回答下列思考题:
1、我国56个民族主要分布地区及其分布特点是什么?
2、什么是民族团结?
3、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是什么?
4、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是什么?(组织学生讨论)
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什么意义?
(三)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四)点拨,检测
1、我国的民族分布特点是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少数民族广布于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有大分散、小集中地特点。(学生阅读课本第一段回答)
2、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的和睦、友好和互助、联合的关系,以及各民族人民齐心协力,共同促进国家的发展繁荣。
3、民族区域自治就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在自治区域内,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治权利。(学生从课本57页小体字部分回答)
4、组织学生讨论: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教师作如下归纳:①中国在历史上长期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符合中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只适宜于合作互助,而不适宜分离的民族关系。③近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相互离不开的政治认同。
5、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是保证祖国统一、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各民族团结起来,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