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17-03-18 文道 ijingjie ijingjie
微信号 newjingjie
功能介绍 《境界》,中国第一份关注新闻热点、文化思潮、职场家庭、个人成长的原创信仰类电子杂志,由一群华人媒体人集聚而成,为你打造最新颖、深度的原创内容,集文字、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全媒体,欢迎您的关注!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时评】
文|文道
79岁著名作家琼瑶于3月12日突然在网上公开发文,透露她看到一篇名为《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文章,想到自己的身后事,万一到了该离开之际,希望不会因为后辈不舍,而让自己的躯壳被勉强留住而受折磨,让自己有尊严死。在生死的迷思面前,我们该如何醒悟?
据台湾媒体报道,79岁的作家琼瑶于3月12日突然在网上公开发文,透露她近来看到一篇名为《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文章,因此,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的身后事,认为万一到了该离开之际,希望不会因为后辈的不舍,而让自己的躯壳被勉强留住而受折磨,也借此叮嘱儿子儿媳别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琼瑶提到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明年将迈入80岁的琼瑶说:“我已经79岁,明年就80岁了!这漫长的人生,我没有因为战乱、贫穷、意外、天灾人祸、病痛……种种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
琼瑶的5个“尊严死”叮嘱
琼瑶在信中写到了五点值得寻味的叮嘱:(1)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时让我作主,万一我不能作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2)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3)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着。(4)同上一条,不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5)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地活着,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这段铿锵有力的话,也显明了琼瑶面对死亡的态度。提倡安乐死的她,希望自己临终时,能够有尊严的死。
关于“尊严死”,在国内早有人提倡。其中罗点点医生(罗瑞卿将军之女)便是其中之一。她是国内第一个提倡“尊严死”的公益组织“选择与尊严”网站的创办人。罗点点说:“人类对生命和死亡的了解都非常有限,中国人尤其缺少死亡教育,我们只是希望大家都开始考虑这件事,慢慢地愿意谈论死亡,想象死亡,这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很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与尊严”网站对生前预嘱者所制定的“我的五个愿望”,参考了特蕾莎修女曾经的法律顾问吉姆·托维发起的“五个愿望”(Five Wishes),即:在我无法作出医疗决定时替我做主的人;我希望或不希望接受的医疗方式;我希望获得舒适的感受;我希望别人对待我的方式;我想对亲人说的话。
琼瑶的五点叮嘱似乎就是对这五个愿望的回答。琼瑶也在信中对下辈叮嘱道:“活着”的起码条件,是要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会爱懂爱、会笑会哭、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动……到了这些都失去的时候,人就只有躯壳!我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万一我失智失能了,帮我“尊严死”就是你们的责任,能够送到瑞士去“安乐死”更好。
虽然琼瑶和罗点点都提倡“尊严死”,但罗点点有自己对“尊严死”不同的理解。“我希望我的临终不要插管,不要心肺复苏,我希望尽快离开,不要成为别人的负担,最终我实现了,就有了尊严。同样,如果我认为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东西,没有生命就没有尊严可谈,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都愿意在这个世界上存活哪怕多一天、多一小时、多一分钟,如果我的家人朋友了解我的愿望,恰好我的经济上能够满足我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这也叫做有尊严。在我看来,尊严的关键在于个人意志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
对于基督徒来说,死亡意味着什么呢?德国神学家潘霍华在谈论死亡时说:“我们探究垂死的时刻,心存忧虑,却忽略死亡本身,与战胜它的决心。苏格拉底掌握有临终艺术的秘诀;基督却能胜过宇宙最终的敌人——死亡。这两者有如天壤之别;前者属于人性的范畴,后者乃指复活而言。能为天下人间刮起一阵清风、纯洁之风的,不在于临终的艺术,而是复活的基督。”前面提到的尊严死,固然能够帮助临终者从容地面对死亡,不过,套用一句话说:人若死得有尊严,但失去灵魂又有什么益处呢?
年轻时的琼瑶
苦难无法避免,要紧的是对付罪
面对必有的死亡,琼瑶选择了“去求神问卜,不如去充实自己。”琼瑶说:“你们也知道,我和鑫涛(琼瑶丈夫),都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尤其到了晚年,对各种宗教,都采取尊重的态度,但却一日比一日更坚定自己的信仰。我常说:‘去求神问卜,不如去充实自己!’我一生未见过鬼神,对我来说,鬼神只是小说戏剧里的元素。但我发现宗教会安慰很多痛苦的人,所以,我尊重每种宗教,却害怕别人对我传教,因为我早就信了‘无神论教’……如果横死、夭折、天灾、意外、战争、疾病……这些因素,让人们活不到天年,那确实是悲剧。这些悲剧,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不能避免,才是生者和死者最大的不幸!(这就是我不相信有神的原因,因为这种不幸屡屡发生)”
这番避免苦难的话,很难让笔者认同。人们常常把人生所遭遇的这些苦难当作“上帝已死”的证据,从而把恩典的福音拒之门外。事实上,苦难更意味着这个多难的世界需要一位救主。
苦难对于基督徒其实有必要性,我们不是要刻意寻求苦难,但当苦难来临时,要看为磨练自己生命的机会。有些人习惯逃避苦难,只接受满意舒适的生活,但我们若明白苦难的真谛,就会在苦难中找到力量。圣经说:“能力是在人的软弱里才淋漓尽致地显出,所以我更喜欢夸耀我的软弱,好让基督的能力(而不是我自己那早已枯竭的微弱能力),在我里面常住。”(林后12:9下)(著名圣经学者唐慕华意译)
避免苦难只能让人在苦难来临时,更措手不及,从而被苦难击倒。有一位母亲在儿子死亡后,认为人避免苦难,是徒劳无功的:“我们不能掩面不顾苦难的存在,否则,当苦难来临时,我们就不知如何面对心中的伤痛。也许岁月与历练能够让我们学到这份智慧;然而,若是我能重新再过这一生,我盼望自己尽早体会这个苦难的道理。生命诚然不易,总有一些事情让你伤心,无论你花再大的精力想要掩饰,或是美化它们,都无济于事。你只有在苦难来临时勇敢面对,因为它绝不会自动消失。”苦难会戳破生命的本相,也会警醒那些被虚假幸福感所包围的人们。
我们对苦难和死亡认识不清,带着虚假的幸福感过活,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面对死亡,盲目的勇敢,那其实是对于死亡的无知。根据圣经,我们得知,自从人类在亚当犯了罪以来,人类就受到咒诅。人类被罪的阴霾所笼罩,活在一个充满罪的世界。可以说,罪所带来的毁灭打击便是苦难和死亡,苦难和死亡是罪所生的双胞胎。罪不仅带来苦难,也带来死亡,“罪的工价就是死。”
死亡是普世性的,人人都有一死,没有一个人能逃过死亡的毒钩。正如琼瑶自己所叹:人生最无奈的事,是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
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菲利普,他任命一个仆人每日站在他面前说:“菲利普,你会死。”然而,法国的路易斯十四却下令人不准在他面前说“死”这个字。我们大多数人会避讳死这个字,我们喜欢否认死亡,并且避免想到它。有人开玩笑说,关于人生历程的书都省略了60岁以后的人生。
小说家马克·吐温在年龄增长的压力之下,在他的自传中写道:“痛苦、忧虑与不幸的担子一年比一年更重,终于,野心死了,虚荣心死了,接下来便是渴望解脱,解脱会在最后来到,解脱是这世界给他们唯一纯净无污的礼物,然后,他们就从这世上消失了。在这个世上,他们无足轻重、一无所成;他们是一个错误、一场失败和一阵愚蠢。”作为幽默的小说家,照理来说,他能够笑看生死,但眼看将要来的死亡,他也陷入虚空之中。
虽然死亡是普世的,但对于基督徒来说,耶稣基督的福音也是普世的。因有一位救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而死,让我们所有的罪一笔勾销。就如旧约学者莱特说:“在神的世界中,死亡是闯入人类生命中的大敌。从伊甸园之后,我们就被死亡制伏,无论是在肉身或灵性上。也就是说,不仅肉身死亡,我们的灵性也死在过犯罪恶中,与神的生命切断了联系。因此我们需要神来解决这个死亡的棘手问题,因为很显然的,我们对此束手无策。而这也是神透过十字架所成就并赐予我们的,因为祂要藉着基督的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因此,十字架成就了新生命的入口,借此进入基督复活的新生命。”基督徒确信,当这地上的帐棚拆毁时,我们就能与主同住。肉身的死亡,只不过是另一个崭新的开始,因此能够平静坦然地面对临终。
死亡也是一种属灵操练
中国人逢年过节提“死”字总算是不吉利的。不过清明节例外,过清明节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提醒人们终有一死。维真神学院的斯蒂文斯教授认为,死亡也是一种属灵操练,使我们的生命感受神。在死亡面前,我们如何预备死亡呢?其中,斯蒂文斯提出了“五个愿望”:第一,我们必须拒绝现代文化对死亡的抗拒。亲友的死在家庭环境里提供了好机会,让人讨论死亡的意义,宣告基督徒的盼望。周全地预备遗愿和遗嘱,有助于我们为死亡作好准备,思量我们留下什么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
第二,基督徒生活牵涉到双重身份;同时活在今世和来世。从成孕到复活,我们人生每一刻都与永恒等距。我们珍视人生,看它为美善,但它并非至善。我们抵抗死亡,视之为恶,但它并非最大的恶,因为这是通往更美善世界的途径。第三,我们可以数算自己的日子,数算日子意味着把每一天视为礼物,意识到它可能是最后的一天,但我们仍把自己和才干投放在永恒里。我们不是活在借来的时间里,而是活在受托的时间里,因此我们一天一天地过活,今天不去担当明天的重担和忧虑,却深信有了神就足以度过每一天。
第四,每天的艰苦给我们机会学习“天天死”。保罗说,我们像羊那样天天被置于死地。藉着这些苦楚、逼迫和软弱,我们能够以复活的力量过活,向自己死,在基督里活着。第五,我们可以实践渐进的放手。随着我们走过人生道路,我们放开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藉着死亡放开朋友和父母,在子女成立家室时放开他们,最后放开我们的职业和健康。大多数人都会发现,我们终究不能死在一起,虽然那常是我们的愿望,以及歌剧的生动唱段。最终我们必须放开自己在今世的生命,交给那位无价之宝耶稣基督。
著名作家桃乐丝·黛(Dorothy Day)在其母亲临终前十几天,陪伴在她的床边。桃乐丝· 黛提醒我们,只要抓紧像芥菜种那般大小的信心,就能穿越疑惑与失望之幽谷,不被打倒。她说:“伺候在垂死病患的身旁,我能清楚察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每一口呼吸、每一次吞咽、每一场生死交战,都是内心与肉体的严峻考验……我告诉妈妈,就像盲人对颜色毫无概念,我们也很难想象死后的景况。然而,我们也谈到信心:人的知识像一座桥,终有尽头,唯有祷告能够带领我们到达生命的彼岸。我们必须这样祷告:‘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唯有学会死亡,才能学会活着”
在琼瑶推崇的《预约我的美好告别》这本书里提到一个故事。罹患渐冻症的老教授莫瑞史瓦滋被学生问起:“你怎么可能随时做好死亡的准备?”莫瑞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但没人当真……所以,每天浑浑噩噩过日子。”“但有个比较好的办法。当你知道自己会死,并随时做好准备,就可以真正地比较投入生活。”犹如莫瑞最后的授课内容:“唯有学会死亡,才能学会活着。”
对于上帝的儿女来说,死亡是基督徒的必修课,我们深知,我们的气息存留都掌管在祂的手中,我们的一生都在祂的视线范围内。无论生与死,都被祂所垂怜看顾。我们也晓得,不是我想活着就活着,而是神的怜悯。“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
耶稣离世前对门徒说的一番话,可以看为主耶稣为每一个跟随祂之人所预备的“生前预嘱”。主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上帝,也要信我。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不然我就不会说去为你们安排地方去了。我安排好了以后,必定回来接你们到我那里。我在哪里,让你们也在哪里……我把平安留给你们,把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赐给你们的平安不像世人给的平安。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害怕。”
我们也常在基督徒安息礼拜上,看到逝者安详的面容,那是因为天使与天上的众圣徒们将要为逝者举行移民天国的欢庆仪式。这是主耶稣为我们预约好的最美好的告别。
版权声明:
愿境界家人转发,与神同工!
人赞赏
阅读
精选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原创 2017-03-18 文道 ijingjie ijingjie
微信号 newjingjie
功能介绍 《境界》,中国第一份关注新闻热点、文化思潮、职场家庭、个人成长的原创信仰类电子杂志,由一群华人媒体人集聚而成,为你打造最新颖、深度的原创内容,集文字、音频、视频于一体的全媒体,欢迎您的关注!
《境界》独立出品【热点时评】
文|文道
79岁著名作家琼瑶于3月12日突然在网上公开发文,透露她看到一篇名为《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文章,想到自己的身后事,万一到了该离开之际,希望不会因为后辈不舍,而让自己的躯壳被勉强留住而受折磨,让自己有尊严死。在生死的迷思面前,我们该如何醒悟?
据台湾媒体报道,79岁的作家琼瑶于3月12日突然在网上公开发文,透露她近来看到一篇名为《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的文章,因此,有感而发想到自己的身后事,认为万一到了该离开之际,希望不会因为后辈的不舍,而让自己的躯壳被勉强留住而受折磨,也借此叮嘱儿子儿媳别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
琼瑶提到这是她人生最重要的一封信,明年将迈入80岁的琼瑶说:“我已经79岁,明年就80岁了!这漫长的人生,我没有因为战乱、贫穷、意外、天灾人祸、病痛……种种原因而先走一步。活到这个年纪,已经是上苍给我的恩宠。所以,从此以后,我会笑看死亡。”
琼瑶的5个“尊严死”叮嘱
琼瑶在信中写到了五点值得寻味的叮嘱:(1)不论我生了什么重病,不动大手术,让我死得快最重要。在我能作主时让我作主,万一我不能作主时,照我的叮嘱去做。(2)不把我送进“加护病房”。(3)不论什么情况下,绝对不能插“鼻胃管”。因为如果我失去吞咽的能力,等于也失去吃的快乐,我不要那样活着。(4)同上一条,不论什么情况,不能在我身上插入各种维生的管子。尿管、呼吸管、各种我不知道名字的管子都不行。(5)我已经注记过,最后的“急救措施”,气切、电击、叶克膜……这些,全部不要。帮助我没有痛苦的死去,比千方百计让我痛苦地活着,意义重大。千万不要被“生死”的迷思给困惑住。这段铿锵有力的话,也显明了琼瑶面对死亡的态度。提倡安乐死的她,希望自己临终时,能够有尊严的死。
关于“尊严死”,在国内早有人提倡。其中罗点点医生(罗瑞卿将军之女)便是其中之一。她是国内第一个提倡“尊严死”的公益组织“选择与尊严”网站的创办人。罗点点说:“人类对生命和死亡的了解都非常有限,中国人尤其缺少死亡教育,我们只是希望大家都开始考虑这件事,慢慢地愿意谈论死亡,想象死亡,这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很有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选择与尊严”网站对生前预嘱者所制定的“我的五个愿望”,参考了特蕾莎修女曾经的法律顾问吉姆·托维发起的“五个愿望”(Five Wishes),即:在我无法作出医疗决定时替我做主的人;我希望或不希望接受的医疗方式;我希望获得舒适的感受;我希望别人对待我的方式;我想对亲人说的话。
琼瑶的五点叮嘱似乎就是对这五个愿望的回答。琼瑶也在信中对下辈叮嘱道:“活着”的起码条件,是要有喜怒哀乐的情绪,会爱懂爱、会笑会哭、有思想有感情,能走能动……到了这些都失去的时候,人就只有躯壳!我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失智和失能。万一我失智失能了,帮我“尊严死”就是你们的责任,能够送到瑞士去“安乐死”更好。
虽然琼瑶和罗点点都提倡“尊严死”,但罗点点有自己对“尊严死”不同的理解。“我希望我的临终不要插管,不要心肺复苏,我希望尽快离开,不要成为别人的负担,最终我实现了,就有了尊严。同样,如果我认为生命是这个世界上最可宝贵的东西,没有生命就没有尊严可谈,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我都愿意在这个世界上存活哪怕多一天、多一小时、多一分钟,如果我的家人朋友了解我的愿望,恰好我的经济上能够满足我以这样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这也叫做有尊严。在我看来,尊严的关键在于个人意志是否得到应有的尊重。”
对于基督徒来说,死亡意味着什么呢?德国神学家潘霍华在谈论死亡时说:“我们探究垂死的时刻,心存忧虑,却忽略死亡本身,与战胜它的决心。苏格拉底掌握有临终艺术的秘诀;基督却能胜过宇宙最终的敌人——死亡。这两者有如天壤之别;前者属于人性的范畴,后者乃指复活而言。能为天下人间刮起一阵清风、纯洁之风的,不在于临终的艺术,而是复活的基督。”前面提到的尊严死,固然能够帮助临终者从容地面对死亡,不过,套用一句话说:人若死得有尊严,但失去灵魂又有什么益处呢?
年轻时的琼瑶
苦难无法避免,要紧的是对付罪
面对必有的死亡,琼瑶选择了“去求神问卜,不如去充实自己。”琼瑶说:“你们也知道,我和鑫涛(琼瑶丈夫),都是坚定的‘无神论者’,尤其到了晚年,对各种宗教,都采取尊重的态度,但却一日比一日更坚定自己的信仰。我常说:‘去求神问卜,不如去充实自己!’我一生未见过鬼神,对我来说,鬼神只是小说戏剧里的元素。但我发现宗教会安慰很多痛苦的人,所以,我尊重每种宗教,却害怕别人对我传教,因为我早就信了‘无神论教’……如果横死、夭折、天灾、意外、战争、疾病……这些因素,让人们活不到天年,那确实是悲剧。这些悲剧,是应该极力避免的,不能避免,才是生者和死者最大的不幸!(这就是我不相信有神的原因,因为这种不幸屡屡发生)”
这番避免苦难的话,很难让笔者认同。人们常常把人生所遭遇的这些苦难当作“上帝已死”的证据,从而把恩典的福音拒之门外。事实上,苦难更意味着这个多难的世界需要一位救主。
苦难对于基督徒其实有必要性,我们不是要刻意寻求苦难,但当苦难来临时,要看为磨练自己生命的机会。有些人习惯逃避苦难,只接受满意舒适的生活,但我们若明白苦难的真谛,就会在苦难中找到力量。圣经说:“能力是在人的软弱里才淋漓尽致地显出,所以我更喜欢夸耀我的软弱,好让基督的能力(而不是我自己那早已枯竭的微弱能力),在我里面常住。”(林后12:9下)(著名圣经学者唐慕华意译)
避免苦难只能让人在苦难来临时,更措手不及,从而被苦难击倒。有一位母亲在儿子死亡后,认为人避免苦难,是徒劳无功的:“我们不能掩面不顾苦难的存在,否则,当苦难来临时,我们就不知如何面对心中的伤痛。也许岁月与历练能够让我们学到这份智慧;然而,若是我能重新再过这一生,我盼望自己尽早体会这个苦难的道理。生命诚然不易,总有一些事情让你伤心,无论你花再大的精力想要掩饰,或是美化它们,都无济于事。你只有在苦难来临时勇敢面对,因为它绝不会自动消失。”苦难会戳破生命的本相,也会警醒那些被虚假幸福感所包围的人们。
我们对苦难和死亡认识不清,带着虚假的幸福感过活,这是极其不负责任的。面对死亡,盲目的勇敢,那其实是对于死亡的无知。根据圣经,我们得知,自从人类在亚当犯了罪以来,人类就受到咒诅。人类被罪的阴霾所笼罩,活在一个充满罪的世界。可以说,罪所带来的毁灭打击便是苦难和死亡,苦难和死亡是罪所生的双胞胎。罪不仅带来苦难,也带来死亡,“罪的工价就是死。”
死亡是普世性的,人人都有一死,没有一个人能逃过死亡的毒钩。正如琼瑶自己所叹:人生最无奈的事,是不能选择生,也不能选择死。
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菲利普,他任命一个仆人每日站在他面前说:“菲利普,你会死。”然而,法国的路易斯十四却下令人不准在他面前说“死”这个字。我们大多数人会避讳死这个字,我们喜欢否认死亡,并且避免想到它。有人开玩笑说,关于人生历程的书都省略了60岁以后的人生。
小说家马克·吐温在年龄增长的压力之下,在他的自传中写道:“痛苦、忧虑与不幸的担子一年比一年更重,终于,野心死了,虚荣心死了,接下来便是渴望解脱,解脱会在最后来到,解脱是这世界给他们唯一纯净无污的礼物,然后,他们就从这世上消失了。在这个世上,他们无足轻重、一无所成;他们是一个错误、一场失败和一阵愚蠢。”作为幽默的小说家,照理来说,他能够笑看生死,但眼看将要来的死亡,他也陷入虚空之中。
虽然死亡是普世的,但对于基督徒来说,耶稣基督的福音也是普世的。因有一位救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而死,让我们所有的罪一笔勾销。就如旧约学者莱特说:“在神的世界中,死亡是闯入人类生命中的大敌。从伊甸园之后,我们就被死亡制伏,无论是在肉身或灵性上。也就是说,不仅肉身死亡,我们的灵性也死在过犯罪恶中,与神的生命切断了联系。因此我们需要神来解决这个死亡的棘手问题,因为很显然的,我们对此束手无策。而这也是神透过十字架所成就并赐予我们的,因为祂要藉着基督的死,‘败坏那掌死权的,就是魔鬼’,因此,十字架成就了新生命的入口,借此进入基督复活的新生命。”基督徒确信,当这地上的帐棚拆毁时,我们就能与主同住。肉身的死亡,只不过是另一个崭新的开始,因此能够平静坦然地面对临终。
死亡也是一种属灵操练
中国人逢年过节提“死”字总算是不吉利的。不过清明节例外,过清明节的唯一的好处就是,提醒人们终有一死。维真神学院的斯蒂文斯教授认为,死亡也是一种属灵操练,使我们的生命感受神。在死亡面前,我们如何预备死亡呢?其中,斯蒂文斯提出了“五个愿望”:第一,我们必须拒绝现代文化对死亡的抗拒。亲友的死在家庭环境里提供了好机会,让人讨论死亡的意义,宣告基督徒的盼望。周全地预备遗愿和遗嘱,有助于我们为死亡作好准备,思量我们留下什么物质和非物质的遗产。
第二,基督徒生活牵涉到双重身份;同时活在今世和来世。从成孕到复活,我们人生每一刻都与永恒等距。我们珍视人生,看它为美善,但它并非至善。我们抵抗死亡,视之为恶,但它并非最大的恶,因为这是通往更美善世界的途径。第三,我们可以数算自己的日子,数算日子意味着把每一天视为礼物,意识到它可能是最后的一天,但我们仍把自己和才干投放在永恒里。我们不是活在借来的时间里,而是活在受托的时间里,因此我们一天一天地过活,今天不去担当明天的重担和忧虑,却深信有了神就足以度过每一天。
第四,每天的艰苦给我们机会学习“天天死”。保罗说,我们像羊那样天天被置于死地。藉着这些苦楚、逼迫和软弱,我们能够以复活的力量过活,向自己死,在基督里活着。第五,我们可以实践渐进的放手。随着我们走过人生道路,我们放开童年时代和青年时代,藉着死亡放开朋友和父母,在子女成立家室时放开他们,最后放开我们的职业和健康。大多数人都会发现,我们终究不能死在一起,虽然那常是我们的愿望,以及歌剧的生动唱段。最终我们必须放开自己在今世的生命,交给那位无价之宝耶稣基督。
著名作家桃乐丝·黛(Dorothy Day)在其母亲临终前十几天,陪伴在她的床边。桃乐丝· 黛提醒我们,只要抓紧像芥菜种那般大小的信心,就能穿越疑惑与失望之幽谷,不被打倒。她说:“伺候在垂死病患的身旁,我能清楚察看到他们的一举一动、每一口呼吸、每一次吞咽、每一场生死交战,都是内心与肉体的严峻考验……我告诉妈妈,就像盲人对颜色毫无概念,我们也很难想象死后的景况。然而,我们也谈到信心:人的知识像一座桥,终有尽头,唯有祷告能够带领我们到达生命的彼岸。我们必须这样祷告:‘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帮助’”。
“唯有学会死亡,才能学会活着”
在琼瑶推崇的《预约我的美好告别》这本书里提到一个故事。罹患渐冻症的老教授莫瑞史瓦滋被学生问起:“你怎么可能随时做好死亡的准备?”莫瑞说:“每个人都知道自己会死,但没人当真……所以,每天浑浑噩噩过日子。”“但有个比较好的办法。当你知道自己会死,并随时做好准备,就可以真正地比较投入生活。”犹如莫瑞最后的授课内容:“唯有学会死亡,才能学会活着。”
对于上帝的儿女来说,死亡是基督徒的必修课,我们深知,我们的气息存留都掌管在祂的手中,我们的一生都在祂的视线范围内。无论生与死,都被祂所垂怜看顾。我们也晓得,不是我想活着就活着,而是神的怜悯。“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做这事,或做那事。”“人的道路不由自己,行路的人也不能定自己的脚步。”
耶稣离世前对门徒说的一番话,可以看为主耶稣为每一个跟随祂之人所预备的“生前预嘱”。主说:“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你们信上帝,也要信我。我父的家里有许多住处,不然我就不会说去为你们安排地方去了。我安排好了以后,必定回来接你们到我那里。我在哪里,让你们也在哪里……我把平安留给你们,把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赐给你们的平安不像世人给的平安。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害怕。”
我们也常在基督徒安息礼拜上,看到逝者安详的面容,那是因为天使与天上的众圣徒们将要为逝者举行移民天国的欢庆仪式。这是主耶稣为我们预约好的最美好的告别。
版权声明:
愿境界家人转发,与神同工!
人赞赏
阅读
精选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该文章作者已设置需关注才可以留言
加载中
以上留言由公众号筛选后显示
了解留言功能详情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