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系分析

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系分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 娄飞鹏

发布时间:2014-01-09

摘要: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间存在相互作用机制。本文在对二者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78-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证实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特点,并对商业银行应对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做好信贷业务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济周期,商业银行,信贷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在长期增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对经济体系中的各类经济主体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商业银行作为经济主体之一也不例外。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宏观经济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势必会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又不是被动地适应宏观经济波动,其经营活动也会加剧或平滑宏观经济的波动。事实上,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已成为现代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1]。

一、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 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作用机制

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主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发挥作用。

从微观层面看,在宏观经济处于上行区间时,企业和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受预期影响调整投资或消费决策。

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预期产品需求量会增加,因而增加当期投资并增加周转资金,此时企业更

偏好于债务融资,从而有信贷需求[2]。个人预期未来收入增加,因而增加当期消费需求,也会因此而产生信贷需求。换言之,宏观经济处于上行区间时,投资和消费主体有更大的信贷需求,为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提供了条件。在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时,企业和个人也会根据预期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削减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需求,商业银行信贷发放将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

从中观层面看,不同行业对经济周期的反应存在差异,部分行业为顺周期行业,部分行业为逆周期行业。在宏观经济形势好转时,顺周期行业的运营态势会随之好转,行业的投资规模更大产出更多,从而有信贷需求。逆周期行业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作用机制则与此相反。在经济周期作用下,中观层面的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主要看顺周期行业和逆周期行业的力量对比,如果顺周期行业的总体规模和实力大于逆周期行业,则在宏观经济形势看好时商业银行面临扩大信贷投放的有利时机,反之则相反。

从宏观层面看,一是在宏观经济上行时期,商业银行有更多的信贷投放,宏观经济见顶回落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会逐步暴露,银行贷款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客户贷款违约率的周期性变化,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信贷投放策略[3]。二是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中观和微观主体,进而通过后者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三是宏观经济中的进出口也会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结构,出口增加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会偏向出口部门,进口增加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则会侧重进口部门。

(二)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对经济周期的作用机制

在宏观经济学中,欧文·费雪最早提出信贷因素放大经济周期的观点[4]。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通过信用机制以及货币乘数影响社会资本总量,同时也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收益,进而作用于宏观经济周期。

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具有内在的顺周期特点,通过信贷投放影响其他经济主体进而作用于宏观经济周期[5]。在宏观经济处于上行区间时,各类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增加,抵押物也会趋于更加足值,商业银行出于对未来经济形势看好的预期,放松风险管理标准,降低客户准入门槛及贷款价格,扩大信贷投放以满足各类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此举不仅会加快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甚至可能会演变为通货膨胀。而在宏

观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时,借款人未来发展及清偿能力不被看好,抵押物也会趋于不足值,商业银行会出现惜贷甚至拒贷行为,提高贷款定价水平,直接导致部分经济主体难以获取资金支持。因大多数经济主体并不能在银行惜贷时迅速找到其他融资方式补充资金,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经营失败的风险,消费者不能通过信贷平滑各期的消费,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冲击,这也会加剧宏观经济的衰退甚至是进入萧条阶段

[6]。

商业银行的信贷违约率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点,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进而作用于宏观经济周期[7]。在宏观经济形势看好时,风险因素不易暴露,商业银行的信贷违约率较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效益较好,可以助推宏观经济更好地发展。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差时,经济繁荣时期积聚的风险会集中爆发,商业银行的信贷违约率集中爆发,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效益较差,从而恶化宏观经济形势。如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低迷,银行业净利润的增速由2011年的36.3%降至2012年的18.9%,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净增647亿元。

二、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系的实证检验

根据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本部分利用宏观经济的相关指标及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其分析思路是:首先,利用总量数据指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验证宏观经济总量与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利用增长率指标,分析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之间的关系,表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特点。

(一) 指标的选取

为分析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相互关系,本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第一产业产值(PPI)、第二产业产值(SEC)、第三产业产值(THZ)等指标来表征经济总量,用四个指标的增长率变化表示经济周期。同时,采用全国历年的贷款余额(CRE)描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状况。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是人民币元外,其余指标的单位均为人民币亿元。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以及搜数网(http://www.soshoo.com.cn)等,起止年份分别是1978年和

2011年共计34年。

(二) 经济总量与贷款余额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经济总量与贷款余额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从表1可知,贷款余额与各宏观经济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比之下,第一产业产值与贷款余额的相关系数最低,这与第一产业贷款余额占比较小有一定关系。如从1986年以来,虽然第一产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最高值未超过15%。

因格兰杰因果检验要求数据具有平稳性,在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多次的试验发现均不平稳。对数据进行二阶差分,并对二阶差分后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由此导致观测值的样本个数由34个降至30个。鉴于本文所选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易于存在序列自相关问题,因此此处选择了ADF 检验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在ADF 检验中,最优滞后阶数的选择通常所采用的标准是,在保证残差不相关的前提下,采用SIC 准则作为确定最佳滞后阶数的标准,具体的检验结果见表2。

运用各经济总量与贷款余额的二阶差分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经检验各经济总量与贷款余额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且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见表3) 。

(三) 经济周期与贷款余额增速变化的关系分析

经济周期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古典型周期表现为经济总量的绝对下降,增长型周期则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看,经济总量一直呈增长的态势,只是增长速度发生变化,因此,采用增长型周期分析经济周期与贷款余额的变化更符合实际。受数据可得性的影响,此处计算了1981-2011年各年份经济总量与贷款余额各年份的增长速度,并据此判断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关系。

从图1可以发现,1981-2011年,按照“谷-谷”的划分方法,我国宏观经济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经周期,分别是1981-1986年、1987-1990年、1991-1999年、2000-2008年。同一时期,银行贷款结余增长率经历了5个周期,分别是1982-1987年、1988-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5年、2006-2011年(2009年贷款结余的大幅增长与4万亿投资计划关系密切) 。由此看来,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增长基本呈现同步变化趋势,或者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增长率表现出明显的亲周期性特点。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增长与三次产业产值增长同步变动的趋势也十分明显。

三、商业银行在经济周期中的信贷策略建议

面对经济周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规模和质量都会随经济周期而出现波动,2012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随宏观经济增速趋缓而逐渐恶化的事实已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经济周期调整信贷业务发展策略。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充分认识到信贷业务发展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通过调整业务发展策略平滑经济周期,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商业银行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一是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根据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自身的优势,制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强化对信贷业务总量及结构的研究与控制。二是商业银行要加深对行业属性的研究,明确顺周期行业和逆周期行业,根据行业的特点及生命周期阶段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对不同行业采用差异化的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三是商业银行要意识到:信贷业务的风险暴露往往滞后于经济周期半年到一年,等风险暴露时采取补救措施的做法并不可取[8]。因此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动趋势的预测,增强研究工作的预见性,提高政策制定的前瞻性,提前调整信贷业务发展策略。

其次,商业银行要构建顺应宏观经济形势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有利于风险分散与效益最大化的资产组合。在信贷投放时,注意做好信贷投放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通过不同地区经济周期的错峰发展规避单一市场的经济周期波动造成重大损失,通过行业分散降低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的系统风险。在批发和零售信贷上,结合零售客户对象分散、单笔金额较小、业务规模庞大、与经济波动关联度较小的特点,大力发展零售信贷业务,以更好地分散风险。

第三,商业银行要结合宏观经济及本机构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信贷业务增长计划,保持信贷总量规模稳定,信贷增长率均衡,防止盲目扩张或紧缩信贷业务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同时,商业银行要采取逆周期的信贷业务发展策略,防止信贷调控成为经济周期新的扰动因素,稳定或平滑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在宏观经济衰退时,商业银行可适当缩减信贷投放,尽量降低对贷款利息收入的依赖,提高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平滑经营收益,减少自身经营变化宏观经济的负面冲击。

第四,商业银行要建立应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化解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系统风险,避免因与国家或监管当局的政策发生抵触而导致的政策风险。

参考文献:

[1]李连发,辛晓岱. 银行信贷、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控:1984-2011[J].经济研究,2012(3).

[2]苏东蔚,曾海舰. 宏观经济因素、企业家信心与公司融资选择[J].金融研究,2011(4).

[3]孙天琦,张观华. 关于银行资本、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文献综述[J].新疆金融,2008(2).

[4]汪川,黎新,周镇峰. 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基于“金融加速器模型”的中国经济周期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1).

[5]周小川. 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金融,2009(8).

[6]陈晓光,张宇麟. 信贷约束、政府消费与中国实际经济周期[J].经济研究,2010(12).

[7]孙志娟.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信贷路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5).

[8]巴曙松. 经济周期下的商业银行竞争力[J].银行家,2008(8).

《海南金融》2013年第08期

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系分析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总行 娄飞鹏

发布时间:2014-01-09

摘要: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间存在相互作用机制。本文在对二者相互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利用我国1978-201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证实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特点,并对商业银行应对经济的周期性变化,做好信贷业务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经济周期,商业银行,信贷

经济周期是宏观经济在长期增长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对经济体系中的各类经济主体有着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商业银行作为经济主体之一也不例外。一方面,商业银行作为宏观经济体系的有机构成部分,其经营活动势必会受到宏观经济周期的影响;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又不是被动地适应宏观经济波动,其经营活动也会加剧或平滑宏观经济的波动。事实上,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已成为现代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1]。

一、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

(一) 经济周期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作用机制

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变化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主要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发挥作用。

从微观层面看,在宏观经济处于上行区间时,企业和个人等微观经济主体受预期影响调整投资或消费决策。

企业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预期产品需求量会增加,因而增加当期投资并增加周转资金,此时企业更

偏好于债务融资,从而有信贷需求[2]。个人预期未来收入增加,因而增加当期消费需求,也会因此而产生信贷需求。换言之,宏观经济处于上行区间时,投资和消费主体有更大的信贷需求,为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提供了条件。在宏观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时,企业和个人也会根据预期减少投资和消费需求,削减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需求,商业银行信贷发放将面临供过于求的局面。

从中观层面看,不同行业对经济周期的反应存在差异,部分行业为顺周期行业,部分行业为逆周期行业。在宏观经济形势好转时,顺周期行业的运营态势会随之好转,行业的投资规模更大产出更多,从而有信贷需求。逆周期行业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作用机制则与此相反。在经济周期作用下,中观层面的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影响主要看顺周期行业和逆周期行业的力量对比,如果顺周期行业的总体规模和实力大于逆周期行业,则在宏观经济形势看好时商业银行面临扩大信贷投放的有利时机,反之则相反。

从宏观层面看,一是在宏观经济上行时期,商业银行有更多的信贷投放,宏观经济见顶回落后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会逐步暴露,银行贷款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环境恶化导致客户贷款违约率的周期性变化,从而使得商业银行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信贷投放策略[3]。二是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直接影响中观和微观主体,进而通过后者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发展。三是宏观经济中的进出口也会影响商业银行信贷投放的结构,出口增加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会偏向出口部门,进口增加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则会侧重进口部门。

(二) 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对经济周期的作用机制

在宏观经济学中,欧文·费雪最早提出信贷因素放大经济周期的观点[4]。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通过信用机制以及货币乘数影响社会资本总量,同时也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收益,进而作用于宏观经济周期。

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具有内在的顺周期特点,通过信贷投放影响其他经济主体进而作用于宏观经济周期[5]。在宏观经济处于上行区间时,各类经济主体的信贷需求增加,抵押物也会趋于更加足值,商业银行出于对未来经济形势看好的预期,放松风险管理标准,降低客户准入门槛及贷款价格,扩大信贷投放以满足各类经济主体的资金需求,此举不仅会加快宏观经济复苏的步伐,甚至可能会演变为通货膨胀。而在宏

观经济处于下行区间时,借款人未来发展及清偿能力不被看好,抵押物也会趋于不足值,商业银行会出现惜贷甚至拒贷行为,提高贷款定价水平,直接导致部分经济主体难以获取资金支持。因大多数经济主体并不能在银行惜贷时迅速找到其他融资方式补充资金,企业面临资金链断裂经营失败的风险,消费者不能通过信贷平滑各期的消费,从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冲击,这也会加剧宏观经济的衰退甚至是进入萧条阶段

[6]。

商业银行的信贷违约率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点,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益进而作用于宏观经济周期[7]。在宏观经济形势看好时,风险因素不易暴露,商业银行的信贷违约率较低,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效益较好,可以助推宏观经济更好地发展。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差时,经济繁荣时期积聚的风险会集中爆发,商业银行的信贷违约率集中爆发,商业银行自身经营效益较差,从而恶化宏观经济形势。如2012年宏观经济形势整体低迷,银行业净利润的增速由2011年的36.3%降至2012年的18.9%,不良贷款余额同比净增647亿元。

二、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系的实证检验

根据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相互关系的理论分析,本部分利用宏观经济的相关指标及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对二者的相互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其分析思路是:首先,利用总量数据指标,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验证宏观经济总量与商业银行贷款余额之间的因果关系;其次,利用增长率指标,分析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之间的关系,表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具有明显的亲周期性特点。

(一) 指标的选取

为分析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相互关系,本文用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均国内生产总值(PGDP)、第一产业产值(PPI)、第二产业产值(SEC)、第三产业产值(THZ)等指标来表征经济总量,用四个指标的增长率变化表示经济周期。同时,采用全国历年的贷款余额(CRE)描述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发展状况。除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单位是人民币元外,其余指标的单位均为人民币亿元。数据主要来源于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金融年鉴》以及搜数网(http://www.soshoo.com.cn)等,起止年份分别是1978年和

2011年共计34年。

(二) 经济总量与贷款余额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经济总量与贷款余额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从表1可知,贷款余额与各宏观经济指标间的相关系数都在0.9以上,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比之下,第一产业产值与贷款余额的相关系数最低,这与第一产业贷款余额占比较小有一定关系。如从1986年以来,虽然第一产业贷款余额占贷款总额的比例有所上升,但最高值未超过15%。

因格兰杰因果检验要求数据具有平稳性,在对各指标的数据进行多次的试验发现均不平稳。对数据进行二阶差分,并对二阶差分后的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由此导致观测值的样本个数由34个降至30个。鉴于本文所选用的是时间序列数据,易于存在序列自相关问题,因此此处选择了ADF 检验来检验数据的平稳性。在ADF 检验中,最优滞后阶数的选择通常所采用的标准是,在保证残差不相关的前提下,采用SIC 准则作为确定最佳滞后阶数的标准,具体的检验结果见表2。

运用各经济总量与贷款余额的二阶差分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经检验各经济总量与贷款余额之间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且均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见表3) 。

(三) 经济周期与贷款余额增速变化的关系分析

经济周期分为古典型周期和增长型周期,古典型周期表现为经济总量的绝对下降,增长型周期则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变化。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看,经济总量一直呈增长的态势,只是增长速度发生变化,因此,采用增长型周期分析经济周期与贷款余额的变化更符合实际。受数据可得性的影响,此处计算了1981-2011年各年份经济总量与贷款余额各年份的增长速度,并据此判断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关系。

从图1可以发现,1981-2011年,按照“谷-谷”的划分方法,我国宏观经济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经周期,分别是1981-1986年、1987-1990年、1991-1999年、2000-2008年。同一时期,银行贷款结余增长率经历了5个周期,分别是1982-1987年、1988-1994年、1995-1999年、2000-2005年、2006-2011年(2009年贷款结余的大幅增长与4万亿投资计划关系密切) 。由此看来,经济周期与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增长基本呈现同步变化趋势,或者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增长率表现出明显的亲周期性特点。商业银行贷款余额增长与三次产业产值增长同步变动的趋势也十分明显。

三、商业银行在经济周期中的信贷策略建议

面对经济周期存在的客观事实,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规模和质量都会随经济周期而出现波动,2012年以来国内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随宏观经济增速趋缓而逐渐恶化的事实已证实了这一点。因此,商业银行需要根据经济周期调整信贷业务发展策略。同时,商业银行也要充分认识到信贷业务发展对经济周期的影响,通过调整业务发展策略平滑经济周期,为自身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首先,商业银行要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一是商业银行要密切关注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变化,根据宏观调控政策和产业政策,结合自身的优势,制定信贷业务发展策略,强化对信贷业务总量及结构的研究与控制。二是商业银行要加深对行业属性的研究,明确顺周期行业和逆周期行业,根据行业的特点及生命周期阶段制定行业信贷政策,对不同行业采用差异化的信贷业务发展策略。三是商业银行要意识到:信贷业务的风险暴露往往滞后于经济周期半年到一年,等风险暴露时采取补救措施的做法并不可取[8]。因此要加强对宏观经济周期变动趋势的预测,增强研究工作的预见性,提高政策制定的前瞻性,提前调整信贷业务发展策略。

其次,商业银行要构建顺应宏观经济形势的资产负债管理体系,建立多元化的有利于风险分散与效益最大化的资产组合。在信贷投放时,注意做好信贷投放的区域分布和行业分布,通过不同地区经济周期的错峰发展规避单一市场的经济周期波动造成重大损失,通过行业分散降低行业集中度较高导致的系统风险。在批发和零售信贷上,结合零售客户对象分散、单笔金额较小、业务规模庞大、与经济波动关联度较小的特点,大力发展零售信贷业务,以更好地分散风险。

第三,商业银行要结合宏观经济及本机构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信贷业务增长计划,保持信贷总量规模稳定,信贷增长率均衡,防止盲目扩张或紧缩信贷业务影响宏观经济增长。同时,商业银行要采取逆周期的信贷业务发展策略,防止信贷调控成为经济周期新的扰动因素,稳定或平滑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在宏观经济衰退时,商业银行可适当缩减信贷投放,尽量降低对贷款利息收入的依赖,提高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的占比,平滑经营收益,减少自身经营变化宏观经济的负面冲击。

第四,商业银行要建立应对宏观经济变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化解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造成的系统风险,避免因与国家或监管当局的政策发生抵触而导致的政策风险。

参考文献:

[1]李连发,辛晓岱. 银行信贷、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控:1984-2011[J].经济研究,2012(3).

[2]苏东蔚,曾海舰. 宏观经济因素、企业家信心与公司融资选择[J].金融研究,2011(4).

[3]孙天琦,张观华. 关于银行资本、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的文献综述[J].新疆金融,2008(2).

[4]汪川,黎新,周镇峰. 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基于“金融加速器模型”的中国经济周期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1(1).

[5]周小川. 关于改变宏观和微观顺周期性的进一步探讨[J].中国金融,2009(8).

[6]陈晓光,张宇麟. 信贷约束、政府消费与中国实际经济周期[J].经济研究,2010(12).

[7]孙志娟.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信贷路径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2(5).

[8]巴曙松. 经济周期下的商业银行竞争力[J].银行家,2008(8).

《海南金融》2013年第08期


相关内容

  • 公司信贷考试习题CH5
  • 第5章 贷款环境分析 一. 单选题 (1) A银行2008年因实行全球化战略,斥资5亿元进入美国信贷市场,⒛09年3月18 日美联储宣布增购抵押债券.机构债券与长期国债,导致美元大幅贬值,如按新汇率换算,A银行投资美国资产缩水到4.8亿元,A银行所遭遇的风险属于( ).「2009年6月真题] A.利 ...

  • 信贷白话发布:2017年商业银行信贷投向.重点行业把控及业务转型策略
  • ◆ 信贷经验 | 审贷感悟 | 行业案例 | 政策宏观 | PPP专栏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应多家知名咨询机构的邀请,作"2016年商业银行信贷投向指引",报告的题目是<拥护政府  热爱人民  相信市场的力量>(包含20多个行业的分析 ...

  • 银行从业考试[公司信贷]知识点汇总
  • 2011银行从业考试<公司信贷>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公司信贷概述 主要知识点: 1.1公司信贷基础 八个概念:信贷.银行信贷.公司信贷.贷款.承兑.担保.信用证.信贷承诺 八大要素:交易对象.信贷产品.信贷金额.信贷期限.贷款利率和费率.清偿计划.担保方式.约束条件 七大分类:币种.信用 ...

  • 浅析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措施
  • [摘要]在我国经济进入经济新常态后,中小企业成为国家重点扶持的对象.中小企业要想不断发展发展,必须要从银行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这也给商业银行中小企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结合小微企业信贷现状,分析了小微企业贷款信用风险管理存在问题,最后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 ...

  • 个人信贷业务风险控制浅析
  • 观察思考 内容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以启动内需为应对策略,各商业银行亦加大了贷款力度,在这种情形下,信贷风险控制尤为重要. 关键词:个人信贷业务 风险 控制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因发的金融海啸一直在肆虐着全球,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经济,宏观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针对这种严峻形势,中央调 ...

  • 巴塞尔协议_与财务公司风险管理_袁琳
  • DOI:10.16299/j.1009-6116.2013.03.013 第28卷第3期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BEIJINGTECHNOLOGYANDBUSINESSUNIVERSITY(SOCIALSCIENCES) Vol.28No.3May2013 2013年5月 ...

  • 中国银行业财务会计信息的分析及会计信息披露案例及其启示
  • 中国银行业财务报告分析 摘要 资本需求是银行的盈利根源,而银行作为资本形成过程的漏斗和引擎,具有明显的顺周期效应,行业增长与GDP同步.而中国的银行又与外国不同的一点就是,目前全行业都处于垄断保护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是,前两年,在经济周期和政策的双重影响下,银行业的规模.利润迅速扩大,迅速达到国际上的 ...

  • 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毕业设计论文
  • 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分析 摘 要 小额信贷不仅仅是一种金融服务的创新, 更是一个重要的扶贫方式.随着国家金融改革的深入,1999年以来农村地区的小额信用贷款在中国人民银行在大力推进下, 取得很好的成绩.本文通过对农业银行五大连池龙镇分理处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现状, 深入剖析了农业银行五大连池龙镇分理 ...

  •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 坛 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及防范 回崔瑞春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一)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 由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历史不长,信贷管理体制仍受到专业银行行政化管理的影响,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主要表现在: 1.部门之间缺乏协调.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进程加快.经营环境和客户结构的变化,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