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论文

生命,不经意间的轮回

——赏析于丹老师演讲《感恩生命》 关键词:清明 感恩 生命

背景:这篇《感恩生命》是2009年中央电视台CCTV3套《清明》活动栏目,邀请于丹教授的演讲内容。

其实说到“感恩生命”,这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我们的一生中,有太多的生命需要我们感恩,父母、老师、朋友、甚至一棵小草,一片绿荫,一缕阳光,看似没有生命的东西,却又充满了奇迹,他们所带给我们的惊喜,又何尝不让我们去感恩。

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于丹老师演讲的“感恩生命”,很是让人亲切。于丹老师以一种真实的情感从自己亲身经历说起,她说到了两个版本生日蛋糕的故事,说到了父亲的很多规矩,说到了女儿对父亲的误读,从那几件对父亲回忆的小事儿说到了对生命的感恩。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激荡的言语,从演讲开头到结尾都是以一种平淡的追忆的基调,来道出自己对父亲的思念。情到深处,不仅是于丹老师自己讲到时有些哽咽,在座的观众们也是泪流满面„„

第一段,本来清明,给人的印象是一片湿雨的味道,淡淡的悲凉和丝丝的忆念。但是,作者却说,清明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它清亮,明朗,它不是沉重的,而是悠扬的,因为我们有感恩。首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们从传统意义上的清明走出来,原来清明还有“清

亮,明朗”一说。勾起了听众的好奇心,清明到底是是如何的“清亮和明朗”的。

第二段,作者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临场结合现场的情况,说道前面马未都教师说到父亲,把自己招哭了,并担心自己和马老师同时说父亲,会不会和他重复?但随即,她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道“不会,因为一个男人的眼中,父亲如山,父亲是他的楷模,是他的榜样,是他作为男子汉的一种信念。但是在一个女儿的眼中,可以说一个女人,她对世界对男人对爱,很多最初的信念来自父亲。”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打消了自己及观众的顾虑。接着,于丹老师说“马老师刚才说跟父亲之间没有太多的大事,但在一个女儿的眼中,我觉得更锁细。”说这句话时,再一次印证了于丹老师是一个有心人,她不仅在自己的演讲中注重细节,而且她善于聆听,借用马老师的“跟父亲之间没有太多的大事”来引出自己和父亲之间的“锁细”。的确,她眼中的父亲跟她之间是没有什么大事,讲的都是一个女儿对父亲误读的小事儿,父亲在对她的论文修改时连哪个字倒插笔了, 都会提出,是的,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就是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讲述,于丹老师将一个活生生的严格的父亲展现在听众的面前,仿佛那不是在演讲,而是在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父亲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听众的心。

第三段中,她说到了两个版本生日蛋糕的故事,当他的父亲把她给自己买的蛋糕送人时,“我妈说我爸就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在屋里面转圈,我妈说:你干吗呢?他就小声地说:我犯错了,那是丫头给我买的,我吃不吃我也不能给人!”一个六十多岁的父亲,像犯错的小孩在房里踱来踱去,比喻得多么贴切,这一切,是为了什

么,都是一个被误读的父亲对女儿的爱呀!于丹老师讲到这一段时,她自己的声音哽咽了,那一刻,我和现场的听众一样,也动之以情了,泪默默的流下来,不仅仅是因她诠释了一个误读的父亲的爱,而自己也想到自己的父亲了,我的父亲也算是一个严厉的父亲,现在想起来,他表面上对我很苛刻,其实内心对我很纵容,特表是上大学,不经常见面后,他每天每时都在想我,但总是淡淡的说“丫头,在干嘛”说得云淡风轻。

前面,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追忆自己的父亲,的确,就像她说的一样,清明节是清亮,明朗,它不是沉重的,而是悠扬的,于丹老师以两个从自己身边出发的小例子来印证了这一点。第四段,便是一个巧妙的过渡,从小我讲到了大我,涉及到感恩的话题上,感恩,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千千万万个有父母的儿女们。“所以父亲们,请一定要等到女儿们长大,一定要等着我们。所以我想说今天如果在座的有父亲的女儿,那就让我们趁着父亲还在的时候早一天去懂得他。如果有女儿们的父亲,请你们一定要等待着女儿。”当于丹老师说到这里的时候,她是略有些激动的,我想,这不仅是她对大家的呼唤,而且也是来自她因自己没来得及更好的尽孝的一种惋惜之情吧!此段话,虽然很平实,但是却是极具感染力的,说出了听众的心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最后,于丹老师以“我们感恩父母,感恩世界,感恩这片土地,感恩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让这种感恩去多理解我们的父亲,理解今天还来得及懂得的人,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解未来。”这样的一段文字结尾,只是用了寥寥几笔,概括,升华出了演讲的核心“感恩生命”,

情到深处,自然而出。

纵观全篇演讲稿来看,“感恩生命”这个话题观点是鲜明的,前面以讲自己的父亲,着重抒情,后面则上升到另外一个较为理性的高度—说理,呼吁大家学会感恩生命。抒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如泉水喷涌而出。其中,结构鲜明,层次简明,围绕其中“我记住的往往是他的严厉,但是忽略了他生命中的那种温柔”来展开,写到误读了父亲的严厉,但是,还是发现父亲的那种温柔,最后发起对大家的呼吁。而且于丹老师的在整场的演讲中,话语都是平易近人的,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开始自己的演讲,顿时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虽然平易近人,但是又不缺乏情感性、真实性和哲理性。特别是其中对父亲误读那段时,于丹老师更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拿出手帕擦拭眼泪,在座的观众,同是如此。一个成功的演讲还有什么比“生动感人”更重要呢?

总之,我们在欣赏于丹老师的《感恩生命》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我们的生活也是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的,一颗感恩的心需要我们平实的生活来滋养的。当我们在追思中,看到那些隐藏在细小中的关怀、那些不起眼的呵护、那些记忆深远的爱与付出时,我们也许真的要感谢生命给予了我们所能够经历的一切,包括失意,包括亲人远去和他们不曾离去的爱。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生活,我们就能在懈怠时看见责任,在平凡中看到不同,在失败时激发我们的勇气„„

附:

感恩生命

于丹

① 清明节了,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的节日。但是清明是一个多好听的名字啊,它清亮,它明朗,我们心中的那种怀念,我希望它不是沉重的,而是悠扬的,因为我们有感恩。

② 我说感恩生命,其实是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想得最多的人是我的父亲。刚才我在上台前,就被马未都教师给招哭了,但是他在说父亲,我的眼泪已经下来了。我当时在想,他说父亲我也要说父亲,我会害怕跟他重复吗?不会。因为一个男人的眼中,父亲如山,父亲是他的楷模,是他的榜样,是他作为男子汉的一种信念。但是在一个女儿的眼中,可以说一个女人,她对世界对男人对爱,很多最初的信念来自父亲,对女人来讲,她是否信任爱情,信任婚姻,信任人性,往往没有迟到从她的初恋开始,而是从她的父亲开始,因为这是她生命成长中第一个认识的男人,这个人负责任吗?这个人会有一种温柔之爱吗?马老师刚才说跟父亲之间没有太多的大事,但在一个女儿的眼中,我觉得更锁细,但是有点不同的是,我要说在感恩之前,我先要说一个父亲,在一个任性的、娇惯的女儿的成长里,他先要忍受多少误读,我误读了我父亲很多年,甚至直到他辞世。我小时候对父亲是什么感觉呢?他严厉,因为小的时候最先让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教我古文的人是他,最早我接触《论语》、《庄子》也是因为他,后来直到我上了大学,我读的是中文系,我上了研究生读的是古典文学。父亲会给我改论文,他改论文的时候我心里很烦,因为他不是在给你改这

附:

感恩生命

于丹

① 清明节了,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的节日。但是清明是一个多好听的

名字啊,它清亮,它明朗,我们心中的那种怀念,我希望它不是沉重

的,而是悠扬的,因为我们有感恩。

② 我说感恩生命,其实是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想得最多的人是我

的父亲。刚才我在上台前,就被马未都教师给招哭了,但是他在说父

亲,我的眼泪已经下来了。我当时在想,他说父亲我也要说父亲,我

会害怕跟他重复吗?不会。因为一个男人的眼中,父亲如山,父亲是

他的楷模,是他的榜样,是他作为男子汉的一种信念。但是在一个女

儿的眼中,可以说一个女人,她对世界对男人对爱,很多最初的信念

来自父亲,对女人来讲,她是否信任爱情,信任婚姻,信任人性,往

往没有迟到从她的初恋开始,而是从她的父亲开始,因为这是她生命

成长中第一个认识的男人,这个人负责任吗?这个人会有一种温柔之

爱吗?马老师刚才说跟父亲之间没有太多的大事,但在一个女儿的眼

中,我觉得更锁细,但是有点不同的是,我要说在感恩之前,我先要

说一个父亲,在一个任性的、娇惯的女儿的成长里,他先要忍受多少

误读,我误读了我父亲很多年,甚至直到他辞世。我小时候对父亲是

什么感觉呢?他严厉,因为小的时候最先让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教我

古文的人是他,最早我接触《论语》、《庄子》也是因为他,后来直到

我上了大学,我读的是中文系,我上了研究生读的是古典文学。父亲

会给我改论文,他改论文的时候我心里很烦,因为他不是在给你改这

些文辞的意思而已,他还会说你哪个字倒插笔了,我当时觉得他很迂

阔,按他这种改法,每个标点符号要改,哪个字间架结构不好,他要

给你写一个,哪个字看出倒插笔了,他会给你重新写出一个笔画来,

这多烦哪!我从来没想过他烦不烦,我所有的论文都是他这样改过的,

但他给我的印象还是严厉。

③ 我父亲走后,我妈妈给我讲了一件事。她说你爸在的时候,一直

不让告诉你,她说了一件我记得的事情,就是我爸爸的60岁生日,是

北京天寒地冻的时候。我那天中午出门去给他买了一个大奶油蛋糕,

我从学校拎回家,我说:爸,我下午上课去了,等我回来以后,晚上咱

们过生日吃蛋糕。我爸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吃的东西,

我不爱吃这个。我就走了。当然下了课回来呢,看爸爸还是挺高兴的,

然后大家吃饭,我给我爸爸做的贺卡,然后大家一起呢把蛋糕切了,

吃完了,我看他也吃,也挺高兴,就过去了。二十年之后,我父亲去

世了以后,我妈妈告诉我了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她说那天下午你

走了以后呢,家里来了一个我们世交家的儿子,我爸爸就跟他说,他

说:涛涛,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大伯伯买的,我又不吃这奶油的东西,

你拿走吃了吧!大概到下午快4点了,我妈说我爸就开始像一个犯了

错的孩子一样,在屋里面转圈,我妈说:你干吗呢?他就小声地说:

我犯错了,那是丫头给我买的,我吃不吃我也不能给人!你快帮我想

那蛋糕盒子到底是什么颜色的,那个蛋糕上好像有字,写的是什么?

你能想起多少,咱们俩往一块碰,我一定得买一个让孩子看不出来的

蛋糕。后来我妈说,在我下午放学前一刻钟,我爸呼哧带喘地拎着蛋

糕回来了放在桌上。我回家的时候毫无查觉。所以我们晚上呢,还是

过了一个挺好的生日。这个故事,我很多年以后才知道。 ④ 后来我才想起来,这就是我父亲,一个一直被他钟爱的女儿误读

的父亲。从小长大,我爸爸给我立了多少规矩,我记住的往往是他的

严厉,但是忽略了他生命中的那种温柔,所以其实走到清明这一天,

我想起《论语》上的一句话,古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

喜一则以惧。我们爹妈的年纪真的记在心里,想起来一方面当然高兴,

如果大家高堂犹在的话。可是另外一种心情,是一则以惧,我们到底

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尽孝呢?我想说有女儿的父亲很幸福,女儿贴心

女儿撒娇女儿依恋,可是女儿在青春期的时候,在她反叛的时候,在

她不想吃那么苦去立大业的时候,在她恋爱的时候,她一定都曾经违

背过父亲的意愿。所以父亲们,请一定要等到女儿们长大,一定要等

着我们。所以我想说今天如果在座的有父亲的女儿,那就让我们趁着

父亲还在的时候早一天去懂得他。如果有女儿们的父亲,请你们一定

要等待着女儿。

⑤ 所以其实成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过去说不养儿不知父母

恩,我生命中很大的遗憾就是我的父亲没来得及看见我的孩子。我自

己有孩子以后我才知道,我那个时候对父亲很不屑,因为他颤颤巍巍

拄着拐杖走在街上,总去逗别人怀里的孩子,我总觉得很烦,我老拉

着他快点走,我说你别去打搅人家,他就张着嘴呵呵地拉着人家孩子

的小手不放。我真的觉得很遗憾,他没有看见我的孩子。所以我说清

明这个节日,我希望在这一天更懂得我的父亲。

⑥ 刚才在后台的时候,编导跟我说每个人可以选一束花来给你自己

缅怀的人,我毫不犹豫地拿了这束花,这束花里面有松柏有红鹤,这

是矛盾的,这就是我父亲,外人看他是松柏,我一直把他当成松柏一样的榜样,但是另一方面,我父亲就是鲜艳的红鹤,他的内心一直有火一样的温柔,有他的爱,有他那种克制的柔情。我拿起这束花,我觉得这两种矛盾的特质,是我完整的父亲。怀念父亲怀念自己的根,所以我要说,在清明这一天感恩生命。我们感恩父母,感恩世界,感恩这片土地,感恩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让这种感恩去多理解我们的父亲,理解今天还来得及懂得的人,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解未来。

生命,不经意间的轮回

——赏析于丹老师演讲《感恩生命》 关键词:清明 感恩 生命

背景:这篇《感恩生命》是2009年中央电视台CCTV3套《清明》活动栏目,邀请于丹教授的演讲内容。

其实说到“感恩生命”,这是一个很广泛的话题,我们的一生中,有太多的生命需要我们感恩,父母、老师、朋友、甚至一棵小草,一片绿荫,一缕阳光,看似没有生命的东西,却又充满了奇迹,他们所带给我们的惊喜,又何尝不让我们去感恩。

在清明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于丹老师演讲的“感恩生命”,很是让人亲切。于丹老师以一种真实的情感从自己亲身经历说起,她说到了两个版本生日蛋糕的故事,说到了父亲的很多规矩,说到了女儿对父亲的误读,从那几件对父亲回忆的小事儿说到了对生命的感恩。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激荡的言语,从演讲开头到结尾都是以一种平淡的追忆的基调,来道出自己对父亲的思念。情到深处,不仅是于丹老师自己讲到时有些哽咽,在座的观众们也是泪流满面„„

第一段,本来清明,给人的印象是一片湿雨的味道,淡淡的悲凉和丝丝的忆念。但是,作者却说,清明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它清亮,明朗,它不是沉重的,而是悠扬的,因为我们有感恩。首先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们从传统意义上的清明走出来,原来清明还有“清

亮,明朗”一说。勾起了听众的好奇心,清明到底是是如何的“清亮和明朗”的。

第二段,作者并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临场结合现场的情况,说道前面马未都教师说到父亲,把自己招哭了,并担心自己和马老师同时说父亲,会不会和他重复?但随即,她以自问自答的方式回答道“不会,因为一个男人的眼中,父亲如山,父亲是他的楷模,是他的榜样,是他作为男子汉的一种信念。但是在一个女儿的眼中,可以说一个女人,她对世界对男人对爱,很多最初的信念来自父亲。”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打消了自己及观众的顾虑。接着,于丹老师说“马老师刚才说跟父亲之间没有太多的大事,但在一个女儿的眼中,我觉得更锁细。”说这句话时,再一次印证了于丹老师是一个有心人,她不仅在自己的演讲中注重细节,而且她善于聆听,借用马老师的“跟父亲之间没有太多的大事”来引出自己和父亲之间的“锁细”。的确,她眼中的父亲跟她之间是没有什么大事,讲的都是一个女儿对父亲误读的小事儿,父亲在对她的论文修改时连哪个字倒插笔了, 都会提出,是的,并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而就是通过对这些细节的讲述,于丹老师将一个活生生的严格的父亲展现在听众的面前,仿佛那不是在演讲,而是在讲述一个关于自己的父亲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听众的心。

第三段中,她说到了两个版本生日蛋糕的故事,当他的父亲把她给自己买的蛋糕送人时,“我妈说我爸就开始像一个犯了错的孩子一样,在屋里面转圈,我妈说:你干吗呢?他就小声地说:我犯错了,那是丫头给我买的,我吃不吃我也不能给人!”一个六十多岁的父亲,像犯错的小孩在房里踱来踱去,比喻得多么贴切,这一切,是为了什

么,都是一个被误读的父亲对女儿的爱呀!于丹老师讲到这一段时,她自己的声音哽咽了,那一刻,我和现场的听众一样,也动之以情了,泪默默的流下来,不仅仅是因她诠释了一个误读的父亲的爱,而自己也想到自己的父亲了,我的父亲也算是一个严厉的父亲,现在想起来,他表面上对我很苛刻,其实内心对我很纵容,特表是上大学,不经常见面后,他每天每时都在想我,但总是淡淡的说“丫头,在干嘛”说得云淡风轻。

前面,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来追忆自己的父亲,的确,就像她说的一样,清明节是清亮,明朗,它不是沉重的,而是悠扬的,于丹老师以两个从自己身边出发的小例子来印证了这一点。第四段,便是一个巧妙的过渡,从小我讲到了大我,涉及到感恩的话题上,感恩,不仅仅是自己,而是千千万万个有父母的儿女们。“所以父亲们,请一定要等到女儿们长大,一定要等着我们。所以我想说今天如果在座的有父亲的女儿,那就让我们趁着父亲还在的时候早一天去懂得他。如果有女儿们的父亲,请你们一定要等待着女儿。”当于丹老师说到这里的时候,她是略有些激动的,我想,这不仅是她对大家的呼唤,而且也是来自她因自己没来得及更好的尽孝的一种惋惜之情吧!此段话,虽然很平实,但是却是极具感染力的,说出了听众的心声,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最后,于丹老师以“我们感恩父母,感恩世界,感恩这片土地,感恩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让这种感恩去多理解我们的父亲,理解今天还来得及懂得的人,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解未来。”这样的一段文字结尾,只是用了寥寥几笔,概括,升华出了演讲的核心“感恩生命”,

情到深处,自然而出。

纵观全篇演讲稿来看,“感恩生命”这个话题观点是鲜明的,前面以讲自己的父亲,着重抒情,后面则上升到另外一个较为理性的高度—说理,呼吁大家学会感恩生命。抒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感情是发自肺腑的,如泉水喷涌而出。其中,结构鲜明,层次简明,围绕其中“我记住的往往是他的严厉,但是忽略了他生命中的那种温柔”来展开,写到误读了父亲的严厉,但是,还是发现父亲的那种温柔,最后发起对大家的呼吁。而且于丹老师的在整场的演讲中,话语都是平易近人的,以现场的实际情况来开始自己的演讲,顿时拉近了和观众的距离,虽然平易近人,但是又不缺乏情感性、真实性和哲理性。特别是其中对父亲误读那段时,于丹老师更是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拿出手帕擦拭眼泪,在座的观众,同是如此。一个成功的演讲还有什么比“生动感人”更重要呢?

总之,我们在欣赏于丹老师的《感恩生命》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我们的生活也是需要一颗感恩的心来创造的,一颗感恩的心需要我们平实的生活来滋养的。当我们在追思中,看到那些隐藏在细小中的关怀、那些不起眼的呵护、那些记忆深远的爱与付出时,我们也许真的要感谢生命给予了我们所能够经历的一切,包括失意,包括亲人远去和他们不曾离去的爱。怀有一份感恩的心情生活,我们就能在懈怠时看见责任,在平凡中看到不同,在失败时激发我们的勇气„„

附:

感恩生命

于丹

① 清明节了,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的节日。但是清明是一个多好听的名字啊,它清亮,它明朗,我们心中的那种怀念,我希望它不是沉重的,而是悠扬的,因为我们有感恩。

② 我说感恩生命,其实是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想得最多的人是我的父亲。刚才我在上台前,就被马未都教师给招哭了,但是他在说父亲,我的眼泪已经下来了。我当时在想,他说父亲我也要说父亲,我会害怕跟他重复吗?不会。因为一个男人的眼中,父亲如山,父亲是他的楷模,是他的榜样,是他作为男子汉的一种信念。但是在一个女儿的眼中,可以说一个女人,她对世界对男人对爱,很多最初的信念来自父亲,对女人来讲,她是否信任爱情,信任婚姻,信任人性,往往没有迟到从她的初恋开始,而是从她的父亲开始,因为这是她生命成长中第一个认识的男人,这个人负责任吗?这个人会有一种温柔之爱吗?马老师刚才说跟父亲之间没有太多的大事,但在一个女儿的眼中,我觉得更锁细,但是有点不同的是,我要说在感恩之前,我先要说一个父亲,在一个任性的、娇惯的女儿的成长里,他先要忍受多少误读,我误读了我父亲很多年,甚至直到他辞世。我小时候对父亲是什么感觉呢?他严厉,因为小的时候最先让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教我古文的人是他,最早我接触《论语》、《庄子》也是因为他,后来直到我上了大学,我读的是中文系,我上了研究生读的是古典文学。父亲会给我改论文,他改论文的时候我心里很烦,因为他不是在给你改这

附:

感恩生命

于丹

① 清明节了,这是一个慎终追远的节日。但是清明是一个多好听的

名字啊,它清亮,它明朗,我们心中的那种怀念,我希望它不是沉重

的,而是悠扬的,因为我们有感恩。

② 我说感恩生命,其实是因为在这个节日里,我想得最多的人是我

的父亲。刚才我在上台前,就被马未都教师给招哭了,但是他在说父

亲,我的眼泪已经下来了。我当时在想,他说父亲我也要说父亲,我

会害怕跟他重复吗?不会。因为一个男人的眼中,父亲如山,父亲是

他的楷模,是他的榜样,是他作为男子汉的一种信念。但是在一个女

儿的眼中,可以说一个女人,她对世界对男人对爱,很多最初的信念

来自父亲,对女人来讲,她是否信任爱情,信任婚姻,信任人性,往

往没有迟到从她的初恋开始,而是从她的父亲开始,因为这是她生命

成长中第一个认识的男人,这个人负责任吗?这个人会有一种温柔之

爱吗?马老师刚才说跟父亲之间没有太多的大事,但在一个女儿的眼

中,我觉得更锁细,但是有点不同的是,我要说在感恩之前,我先要

说一个父亲,在一个任性的、娇惯的女儿的成长里,他先要忍受多少

误读,我误读了我父亲很多年,甚至直到他辞世。我小时候对父亲是

什么感觉呢?他严厉,因为小的时候最先让我背诗词的人是他,教我

古文的人是他,最早我接触《论语》、《庄子》也是因为他,后来直到

我上了大学,我读的是中文系,我上了研究生读的是古典文学。父亲

会给我改论文,他改论文的时候我心里很烦,因为他不是在给你改这

些文辞的意思而已,他还会说你哪个字倒插笔了,我当时觉得他很迂

阔,按他这种改法,每个标点符号要改,哪个字间架结构不好,他要

给你写一个,哪个字看出倒插笔了,他会给你重新写出一个笔画来,

这多烦哪!我从来没想过他烦不烦,我所有的论文都是他这样改过的,

但他给我的印象还是严厉。

③ 我父亲走后,我妈妈给我讲了一件事。她说你爸在的时候,一直

不让告诉你,她说了一件我记得的事情,就是我爸爸的60岁生日,是

北京天寒地冻的时候。我那天中午出门去给他买了一个大奶油蛋糕,

我从学校拎回家,我说:爸,我下午上课去了,等我回来以后,晚上咱

们过生日吃蛋糕。我爸瞥了一眼,说:嗨!这都是你们小孩吃的东西,

我不爱吃这个。我就走了。当然下了课回来呢,看爸爸还是挺高兴的,

然后大家吃饭,我给我爸爸做的贺卡,然后大家一起呢把蛋糕切了,

吃完了,我看他也吃,也挺高兴,就过去了。二十年之后,我父亲去

世了以后,我妈妈告诉我了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她说那天下午你

走了以后呢,家里来了一个我们世交家的儿子,我爸爸就跟他说,他

说:涛涛,这是你小丹姐姐刚给大伯伯买的,我又不吃这奶油的东西,

你拿走吃了吧!大概到下午快4点了,我妈说我爸就开始像一个犯了

错的孩子一样,在屋里面转圈,我妈说:你干吗呢?他就小声地说:

我犯错了,那是丫头给我买的,我吃不吃我也不能给人!你快帮我想

那蛋糕盒子到底是什么颜色的,那个蛋糕上好像有字,写的是什么?

你能想起多少,咱们俩往一块碰,我一定得买一个让孩子看不出来的

蛋糕。后来我妈说,在我下午放学前一刻钟,我爸呼哧带喘地拎着蛋

糕回来了放在桌上。我回家的时候毫无查觉。所以我们晚上呢,还是

过了一个挺好的生日。这个故事,我很多年以后才知道。 ④ 后来我才想起来,这就是我父亲,一个一直被他钟爱的女儿误读

的父亲。从小长大,我爸爸给我立了多少规矩,我记住的往往是他的

严厉,但是忽略了他生命中的那种温柔,所以其实走到清明这一天,

我想起《论语》上的一句话,古训说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

喜一则以惧。我们爹妈的年纪真的记在心里,想起来一方面当然高兴,

如果大家高堂犹在的话。可是另外一种心情,是一则以惧,我们到底

还有多少时间可以去尽孝呢?我想说有女儿的父亲很幸福,女儿贴心

女儿撒娇女儿依恋,可是女儿在青春期的时候,在她反叛的时候,在

她不想吃那么苦去立大业的时候,在她恋爱的时候,她一定都曾经违

背过父亲的意愿。所以父亲们,请一定要等到女儿们长大,一定要等

着我们。所以我想说今天如果在座的有父亲的女儿,那就让我们趁着

父亲还在的时候早一天去懂得他。如果有女儿们的父亲,请你们一定

要等待着女儿。

⑤ 所以其实成长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过去说不养儿不知父母

恩,我生命中很大的遗憾就是我的父亲没来得及看见我的孩子。我自

己有孩子以后我才知道,我那个时候对父亲很不屑,因为他颤颤巍巍

拄着拐杖走在街上,总去逗别人怀里的孩子,我总觉得很烦,我老拉

着他快点走,我说你别去打搅人家,他就张着嘴呵呵地拉着人家孩子

的小手不放。我真的觉得很遗憾,他没有看见我的孩子。所以我说清

明这个节日,我希望在这一天更懂得我的父亲。

⑥ 刚才在后台的时候,编导跟我说每个人可以选一束花来给你自己

缅怀的人,我毫不犹豫地拿了这束花,这束花里面有松柏有红鹤,这

是矛盾的,这就是我父亲,外人看他是松柏,我一直把他当成松柏一样的榜样,但是另一方面,我父亲就是鲜艳的红鹤,他的内心一直有火一样的温柔,有他的爱,有他那种克制的柔情。我拿起这束花,我觉得这两种矛盾的特质,是我完整的父亲。怀念父亲怀念自己的根,所以我要说,在清明这一天感恩生命。我们感恩父母,感恩世界,感恩这片土地,感恩我们相遇的每一个人,让这种感恩去多理解我们的父亲,理解今天还来得及懂得的人,理解我们自己的心,理解未来。


相关内容

  • 演讲与口才论文2
  • 软件085班 王刚 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之国粹.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茶业, 最初兴于巴蜀,其后向东部和南部逐次传播开来,以致遍及全国. 到了唐代,又传至日本和朝 鲜,16世纪后被西方引进. "三皇·炎帝神农氏,周·鲁周公旦,齐相晏婴, 汉·仙人丹丘子.黄山 君.司 ...

  • 演讲与口才
  • 中国地大质学城学长院演讲与口 才 结 课 论文 系 别--:------------ 业专:------------- 班级:-------------- -学:--号----------- 姓名-:--------------1 论演讲的<术>艺 摘要[]讲演在代现会已社成为经了一门术 ...

  • 未来职业报告论文-教师
  • 职业生涯规划 调查访谈报告 报告人: 海南中学初一七班翁千喻 活动方案 活动目的: 明确未来发展职业目标,制定成长具体规划,从现在做起,为了理想而努力. 活动流程: ① 网上查找资料 通过对网上资料的阅读,了解当今社会职业的综合发展方向和对各种职业的角色期待,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与潜能和社会的需要选择 ...

  • 口才和文才哪个更重要
  • 立论:口才比文才更重要 谢谢主持,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大家好! 古人说,名不正则言不顺,欲立其身,先正其名.因此,在我方立论之前,必须对辩题中涉及的关键词进行深入的解读.辩题的关键词之一是"口才".它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说话的才能.口才还是在实际交往中因 ...

  • 校史知识竞赛题库
  • 甘肃农业大学:最早建立于武威市黄羊镇,后搬至兰州市安宁区 校 训:敦品励学 笃志允能 校 风: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 教 风: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 学 风:诚朴博学 慎思敏行 甘肃农业大学的前身是1946年10月创建于兰州的国立兽医学院,是当时国内唯一的兽医高等学府,首任院长为我国著名兽医学家.兽医教育家 ...

  • 经典演讲与口才-真正提高你的说话能力
  • 华丽但很有用的一些话 1.绅士无非就是耐心的狼. 2.老鼠嘲笑猫的时候,身旁必有一个洞. 3.女人吻男人是一种幸福,男人吻女人是一种口福. 4.男人:二十岁的时候,是半成品:三十岁的时候,是成品:四十岁的时候,是精品:五十岁的时候,是极品:六十岁的时候,是样品:七十岁的时候,是纪念品. 5.站在山顶 ...

  • 电大演讲与口才复习资料1
  • 演说:就是通过语流进行铺陈解释发挥演讲,是指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中,以有生语言和相应的体态语言为手段,公开向听众传递信息,表述见解,阐明事理,抒发感情,以期达到感召听众的目的.具体讲:1. 演讲是一中具有现实性和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 演讲必须在特定时空环境中进行.3. 演讲离不开有生语言和体态语言 ...

  • [敬业与乐业]
  • 课  题 敬业与乐业 课时 1 授课日期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 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 教.学具 小黑板 教学内容要点 学生在 ...

  • 演讲与口才训练教程三级
  • 演讲与口才教程 (三 级) 第一课 一. 鼻韵母练习(an.en) An:班 盘 染 安然 案板 斑斓 反感 昙 花一现 安居乐业 半路出家 返璞归真 En:奔 粉 恨 本分 本人 愤恨 振奋 奋 不顾身 粉身碎骨 身不由己 纷至沓来 二. 绕口令 An:出前门,往正南,有个面铺面冲南,门口挂着蓝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