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教学设计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象与情合”“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

二、教学步骤

(一)作家介绍

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教师归纳)(幻灯片)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二)创作背景(幻灯片)

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三)朗读指导《雨巷》(课件播放朗诵)

下面就让我们踩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巷吧„„

生划分节奏,找韵脚,学生仿读,师范读,感受作品音乐美。(提问:音乐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复、复沓、叠词、押韵,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几处,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

师:既冲破新格律的束缚,又在音乐美上有所体现,难怪叶圣陶说,此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四)课文分析

1.意象理解(幻灯片)

何为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产生。)

如:粉笔(写教师)/白开水(写生活的平淡无味)

师:我们再回到课文,画面里的内容?

生:描绘了一个姑娘。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

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彷徨、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

生:丁香

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幻灯片)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景《浣溪沙》

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

师:可见,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能不能多举几例?

生:回答如下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了„„

2.主旨理解

师:“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

(生交流讨论,等待提问和老师的总结。)

A.政治诗(姑娘=我)

执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灭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始终没有遇到这样一位姑娘,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

情绪:苦闷、彷徨

基调:困惑、幻灭

B.看成爱情诗未尝不可(姑娘=姑娘)

情绪:失恋

基调:哀怨

C.看成哲理诗也有道理(姑娘=理想)

情绪:可望而不可即

基调:无奈

(因此,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巧用象征,诗意朦胧、含蓄(音乐美刚说)

除了丁香外,还采用哪些意象达到朦胧、含蓄?

A.油纸伞

B.雨巷

(C.丁香)

意境:伤感、惆怅、无奈

(五)想象·探究

1.提问:为什么要用“雨巷”为题,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为题?

(生交流讨论,等待提问)

例: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环境如何?);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生明确:环境与情感抒发关系密切。“雨巷”是一种基础,提供了一种环境。

提问:(分析环境特征)“雨巷”是由两个字组成:雨和巷,这两个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湿、冷;巷:阴暗、狭窄、悠长等

2.“雨巷”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板书:

象 与 情 合

情 由 境 生

(六)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主旨和特色。

(七)布置作业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艾青)

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选取生活中的一景或一物,写一首表达某种情感或感悟的现代诗。 最后:男女生分组背诵《雨巷》,再次感受。

三、退出:

(课件播放歌曲)在江涛的歌声《雨巷》中下课。

【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对现代诗歌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对现代诗歌有初步的认识,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初步尝试诗歌写作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将这三个目的贯穿于课文学习的全过程,有意识地加进相关的学习内容。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做了一些尝试: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分析和理解本诗的意象和象征意味;能有感情地诵读此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诵读增强对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难点】

“象与情合”“情由境生”。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启发式、自主合作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唐磊的歌《丁香花》导入戴望舒先生的《雨巷》。

师:„„唐磊歌中反复提到一个名叫丁香花的女子,实际上,歌曲最初的创作灵感应该来源于现代名诗人──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并欣赏戴望舒先生《雨巷》中的“丁香情结”(板书课题)。

二、教学步骤

(一)作家介绍

师:为什么一首小诗竟引得后人纷纷模仿„„大家肯定好奇,想了解作者,戴望舒是何许人呢?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教师归纳)(幻灯片)

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1905年出生于杭州。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二)创作背景(幻灯片)

有人说,文学是时代的镜子,大凡优秀的作品都或多或少的留下了那个时代的影子,譬如李白《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石壕吏》、譬如鲁迅《药》,《雨巷》成诗的时代背景又是怎样呢?再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

(三)朗读指导《雨巷》(课件播放朗诵)

下面就让我们踩着美妙的音乐,一起走进戴望舒先生笔下的雨巷吧„„

生划分节奏,找韵脚,学生仿读,师范读,感受作品音乐美。(提问:音乐美是如何造成的?)

生:反复、复沓、叠词、押韵,7段,每段6行,不同文字只有几处,构成声音和感情的回环往复。

师:既冲破新格律的束缚,又在音乐美上有所体现,难怪叶圣陶说,此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四)课文分析

1.意象理解(幻灯片)

何为意象?(简单地说,就是诗人心中的物象。物是客观存在的,但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眼中,就会蒙上一层主观色彩,就成了意象。意象的显著特点即意在物先。就是说,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这一过程,我们称之为“移情”;移情的结果就是意象的产生。)

如:粉笔(写教师)/白开水(写生活的平淡无味)

师:我们再回到课文,画面里的内容?

生:描绘了一个姑娘。

师:请大家讨论一下迎面而来的是一个怎样的姑娘?请大家发挥自己的想象。

(学生的想象各种各样,但都会提到表现“姑娘”迷茫打扮和衣着以及环境的特点:下雨、潮湿等)

师:同学们所说的这些情绪(迷茫、彷徨、愁怨等)在我们的诗人那里是用一种怎样的意象来概括的?

生:丁香

问:为什么作者用丁香来形容这位姑娘?可不可以用玫瑰、牡丹、梅花、菊花等意象? 生:丁香是愁怨的象征。在我国古典诗歌漫长的历程中,形成了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

古诗中用丁香来描写愁的句子:(幻灯片)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景《浣溪沙》

讲解:古诗中诗人也用丁香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丁香这一意象都指向了同一个字(学生回答:愁)。

师:可见,选择意象一定要做到“象与情合”,能不能多举几例?

生:回答如下

月亮。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如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特别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良好的祝愿出发,写兄弟之情。

流水。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如:唐代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师:大家分析得很好,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了„„

2.主旨理解

师:“诗言志,歌咏声”,本诗到底传递了怎样一种“声音”?

(生交流讨论,等待提问和老师的总结。)

A.政治诗(姑娘=我)

执着追求者“我”──有追求的知识分子的形象。他们在时代黑暗和衰落的背景下,想探寻“我向何处去”,想走一条光明的道路,但他们又感到前途渺茫,无路可走。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失落的渴望、幻灭的追求,如“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但却始终没有遇到这样一位姑娘,因此我们可就1927年大革命失败这一特定背景为凭借,将它理解为一曲表达理想哀歌的政治诗。

情绪:苦闷、彷徨

基调:困惑、幻灭

B.看成爱情诗未尝不可(姑娘=姑娘)

情绪:失恋

基调:哀怨

C.看成哲理诗也有道理(姑娘=理想)

情绪:可望而不可即

基调:无奈

(因此,对于诗歌主旨的把握是可以多向的。)

3.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答:巧用象征,诗意朦胧、含蓄(音乐美刚说)

除了丁香外,还采用哪些意象达到朦胧、含蓄?

A.油纸伞

B.雨巷

(C.丁香)

意境:伤感、惆怅、无奈

(五)想象·探究

1.提问:为什么要用“雨巷”为题,而不是“丁香花”或“丁香姑娘”为题?

(生交流讨论,等待提问)

例: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改成大白天环境如何?);苏轼“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改成西子湖畔如何?)

生明确:环境与情感抒发关系密切。“雨巷”是一种基础,提供了一种环境。

提问:(分析环境特征)“雨巷”是由两个字组成:雨和巷,这两个意象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回答:雨:迷茫、潮湿、冷;巷:阴暗、狭窄、悠长等

2.“雨巷”是一种意境,这种意境有利于作者的抒情:“情由境生”。

板书:

象 与 情 合

情 由 境 生

(六)归纳小结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主旨和特色。

(七)布置作业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艾青)

如:邮票、船票、坟墓、海峡──乡愁

请同学们发挥想象,选取生活中的一景或一物,写一首表达某种情感或感悟的现代诗。 最后:男女生分组背诵《雨巷》,再次感受。

三、退出:

(课件播放歌曲)在江涛的歌声《雨巷》中下课。

【教学后记】

本节课通过对现代诗歌的学习,旨在让学生对现代诗歌有初步的认识,提高对现代诗歌的鉴赏能力,初步尝试诗歌写作活动。因此在教学中,要将这三个目的贯穿于课文学习的全过程,有意识地加进相关的学习内容。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教学是语言与理性的艺术,如何在二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这节课做了一些尝试:营造环境让学生体会、启发学生去想象、学会与人分享这种情感、把课堂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讨论和感受。文学的学习不是截然分开的,古诗与现代诗有许多相通的东西,其中的继承和超越需要仔细了解和分析„„


相关内容

  • 全国艺术设计类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学校和科研院所
  • 招生单位 院系所代码 院系所名称 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研究方向代码 研究方向 拟招生人数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4 设计艺术学 00 00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3 美术学 中国人民大学 150 徐悲鸿艺术学院 050401 艺术学 清华大学 080 ...

  • 全国设计院名录
  • 全国的设计院名录即设计院大全 来源: 王红娜的日志 中央机构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机械工业第二设计研究院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核工业第四研究设计院 中机中电设计研究院 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 中国纺织工业设计院 中国民航机场 ...

  • 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模板
  • 学 号:06204134 天津商业大学宝德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填写中文题名 (宋体二号加粗,居中) 填写外文题名 (Times New Roman 三号加粗,居中) 系: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姓 名 姓 名 职称 姓 名 职 ...

  •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 教学设计课程学习网   www.hainnu.edu.cn/licb 学习论坛 返回主页 教学过程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李 龙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育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22 [摘要] 教学设计是依据对学习需求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决策过程. 当前的教学设计将向三个方 ...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一.什么是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而在教学前进行的设计.规划等. 教学设计可以是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期的教学设计.一个学年的教学设计.一个学段的教学设计. 一个课时的教学设计是针对一个课时的设计,微观的设计.他关系到 ...

  • 教学设计的发展
  • 教学设计的发展 [摘要]:教学设计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它是一门运用系统方法科学解决教学问题的学问,它以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以解决教学问题为宗旨.教学设计的发展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对教学设计发展轨迹的回溯和总结,可 ...

  • 德国教育法相关的资料
  • 域外 教育发展研究2009.4 德国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笮杜惠洁 摘要: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德国教学设计理论诸流派共同构建出一整套教学设计基本原则,主要有:明持续性原则.可逆性原则.相互依存性原则.恰切性原则和可控性原则.这些原则不仅与德国教育教学理论确性原则. 逻辑衔接完整,还为一线教师的 ...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 <体育教学论>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36学时 学分:2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任务 体育教学论属于体育教育专业基础课:总的培养目标就是利用教学论原理结合体育锻炼的实际,使学生掌握体育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实践.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了解内容:体育教学 ...

  •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 附件二: 艺术类高职高专补录征集志愿名单 招 生 院 校及 专 业 省统考科目 科类计划数分数线 [01]多媒体设计与制作(视觉传达设计方向)[02]影视动画(学制2年)[02]装饰艺术设计[03]广告设计与制作 [01]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制作方向)[02]人物形象设计(学制2年) [02]装饰艺 ...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课题研究
  • "中学物理习题教学设计最优化" 课题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物理习题教学是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组织部分,是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环节,习题教学直接影响物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然而,在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习题教学设计仍存在着与当今物理教育改革潮流不和谐的因素:习题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