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提升乡村小学高年级英语听力的教学策略
李金梅 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中心学校 [1**********]
【摘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正确对待听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掌握听力的一般方法,克服听力训练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
【关键词】听力教学 发展趋势 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 困难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注重读、写能力训练,轻听、说能力的培养,留下了英语教育中的“聋哑”后遗症。如何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给我们从事基础英语教育的同仁们留下了深思。
一、“听”在教学中的地位
“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的形式。在书里曾经好到过“弗里斯说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亚里山大也说过: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有90%,能听懂才觉得舒服,听不懂就觉得不自在。”由此可见,听在英语诸多的交际功能中占主导地位。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各种媒体的广泛使用,听的素质变的日益重要了,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重书写,轻听说的现象,学生听力培养和提高往往被忽视。低年级教材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小学生的读和听,到了高年级这个方面的要求教师好像就不自然的放松了,在完成了四年英语学习的小学生中,英语笔试能力卓而不凡的不乏其人,但每当听别人说英语却是一头雾水,糊里糊涂。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加大听力训练,因而注重并加强听力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是提高小学英语听力水平的关键所在。培养小学生的听力能力,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训练。
二、精心安排内容和时间
教师在每个阶段的教学都要精心选择合适的材料,遵循" 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的原则,从语音、词汇到短句,从短句到长句,从长句到短文,从短文到临场对话。有些老师把听力课上成了听力测试课,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感压抑,
反应冷漠,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应该适时更换听的内容、改变听的形式,听的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幽默小故事、笑话、英文小诗、英文卡通或英文歌曲等,视听说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焦虑、沉闷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口语多、语言规范、交际性强的材料,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应变能力。听力课宜采用短课时,有些学生还没有设置专门听力课,教师可利用英语课前5-10分钟进行省时、高效的训练。
三、良好听力策略的训练
1. 培养学生听英语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提高听力的信心。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培养学生对“听”的兴趣,是进行听力训练的前提。
2.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尽可能做到用流利得体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言辞,学生都会效仿,甚至于教师的发音、语调以及表达方式,学生也有可能模仿得很真。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加强业务修养,用流利、标准的课堂英语口语组织教学。
3. 合理设计听力训练方式,使听力训练规范化 (1)预读题目及选择内容,打准备之仗
听材料前让学生快速浏览题目的选项,捕捉一切可从中获得的信息,同时预测大概涉及什么内容,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依据选项中提供的时间、地点、人名、价格、方式、原因、频度等分别预测出问题可能会是以what ,which ,when ,where ,who 等疑问词开头的问句。对于较复杂的选项,建议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领会选项之间的差别,这样在听的时候就有针对性地听,再借助上下文进行推理、联想、比较、排除等策略迅速做出正确的答案。
(2)边听边记,强化记忆
面对稍纵即逝的句子和对话,如何做到尽可能多、快、准地掌握新的信息并加以记忆呢?学生在听录音时养成记录的习惯,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日期、钟点、年龄、价格可采用阿拉伯数字代号,对于人名和地名等采用缩略语或头字语来代
替,甚至可以画简图和简表来记录。
(3) 听、写训练要抓反复
听、写是最朴实、最简便的听力训练方式,也是提高听力水平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一种限时性强,输入量大,需要高度集中一个人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一个人所有语言知识的脑力劳动过程。听写作为一种固定的日常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写习惯,当然听写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单调词组开始,逐步过渡到段落及至全文。
(4)理解训练要抓突出。
听力理解包括对句子和文章的基本事实的认定及文章相关内容间逻辑关系的推断,是听力的高级表现形式,必须要常抓不懈。尤其在听力过程中,抓重点、抓突出,争取做到学生对听力有足够的重视。
4. 遵守听力规律,使听力训练科学化
英语听力是一个“细活”,需要付出一定时间才能提高。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规律,对症下药。
(1)明确目的。
在做听力练习之前,特别是听力材料是短文时,必须让学生明白他们要做什么,让学生了解语言材料的背景,然后浏览题干部分及答案,让他们感到心中有数。
(2)掌握技巧。
在训练听力时对学生进行听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消除畏惧心理、增强自信,然后要告诫学生不因为一两个单词没听懂而患得患失,要抓住关键词,抓主要线索,抓整体。还要让学生在进行听力测试时尽量记录下材料的基本事实。
(3)精心选择听力材料。
听力材料的适当选择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听”的积极性和听力效果的。教师应选择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系列材料,可以先从辩音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短句、长句、段落及篇章结构,再应结合新教材的特点,选择语言规范,交际性强又十分按英美文化和习俗的语言材料。
(4)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使听力训练个性化。
学生在听英语的过程中,习惯于将听到的一切都翻译成汉语,人为的增强了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英译汉,然后再到汉译英的环节,从而跟不上速度,提不高效率,指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减少心译过程,使学生把听到的或自己表达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听力效果的主要一环,同时要教育学生不要把一切都翻译成母语。
当然, 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教师一定要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 重视常规教学, 创造良好的课堂英语语言环境, 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坚持用英语授课, 从而切实落实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本身要具备较好的语言素质, 掌握地道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 让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置身于英语的海洋, 逐步掌握连读、重读、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读技巧, 进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这样做的同时也能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输入量越大, 语言的输出才会相应提高。当输入达到一定的量时, 学生的语言能力便会产生质的变化。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小学生来说, 平时的课堂教育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因此, 教师坚持用英语授课可以直接帮助学生练习听力。
同时勤朗读也是提高听觉能力的有效途径。听力的强弱, 关键在于自身正确、娴熟的发音。英语语音的正确、语调的优美流畅、节奏的把握都要靠平时的勤学苦练。朗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注意模仿正确优美的语言材料, 多听录音, 努力创造听的环境, 多模仿, 多复读, 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其次, 在朗读的基础上, 多背诵。最后, 能够流利应答日常用语, 精彩对话脱口而出, 说得出才能听得懂, 听力水平才会有相应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十分注重学生课文朗读的练习, 常常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注重音、弱读等标志, 要求学生根据标志, 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中的朗读。当学生熟练掌握对话后, 可以让他们自编对话, 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人物身份, 表演对话, 最终达到能够自如运用语言的要求。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除了在课堂上坚持用英语授课, 在课后也鼓励师生相互之间随时随地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 形成浓厚的课外
英语氛围。渐渐地, 学生对说英语不再害羞, 而是能够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同时, 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也逐步提高了。最后, 适当的听力练习能起到强化训练、提高听力能力的作用。配套的英语听力练习是训练学生听力的必要措施。每单元的练习应该和课文教学同步进行。教师应该在完成练习的时候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 攻克听力难点。
四、小学生英语听力遇到的困难
1. 语言上的困难
所听的材料中出现新词,新句型和新语法现象,或者由于连续、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而使词句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引起听的困难,克服这种困难最初可通过分析性听力练习来解决。
2. 内容上的困难
学生听英语时,由于不熟悉英美人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兴趣爱好等,常会感到所听材料显无具体的新词名著,但却不能听懂内容。所以听力练习配合一定的情景,并在教学中注意介绍文化背景。
3、心理上的困难
小学生听英语的潜在困难属于心理障碍,总感到被动、无把握,因此过分紧张。这样,本来可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不要过分注意每个音,每个词,每个句,每一细节。听的时候的注意要集中到内容上而不是语言上,大意上而不是细节上,正在听的而不是已听过的。
总之,学生的听力训练要以简单、明显、确切为原则,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于听,同时对于一些专门用来检查听力理解的做法还要进行一定的练习,使学生的理解与反应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 江峰. 英语听说课堂教学问卷调查[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3)。
[2] 吕长竑. 听力理解学习策略训练[J].外语教学,2001(3)。
[3] 饶振辉. 英语学习策略中的个体差异与文化因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7。
[4] 宋健榕. 英语口语金牌教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5] 崔允漷. 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浅析提升乡村小学高年级英语听力的教学策略
李金梅 南宁市邕宁区新江镇中心学校 [1**********]
【摘要】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听”不仅是取得语言的基本途径之一,也是保证语言规范和加强语言实践的重要手段,是提高英语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要正确对待听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发展趋势,掌握听力的一般方法,克服听力训练中遇到的一系列困难。
【关键词】听力教学 发展趋势 激发兴趣 教学实践 困难
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也就是说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传统的应试教学模式,注重读、写能力训练,轻听、说能力的培养,留下了英语教育中的“聋哑”后遗症。如何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给我们从事基础英语教育的同仁们留下了深思。
一、“听”在教学中的地位
“听”是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的形式。在书里曾经好到过“弗里斯说学生学会说英语的前提首先是听。亚里山大也说过:掌握一种语言,首先是听懂,听懂的比重占有90%,能听懂才觉得舒服,听不懂就觉得不自在。”由此可见,听在英语诸多的交际功能中占主导地位。在当今社会中,随着各种媒体的广泛使用,听的素质变的日益重要了,但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仍存在重书写,轻听说的现象,学生听力培养和提高往往被忽视。低年级教材要求我们教师要加强小学生的读和听,到了高年级这个方面的要求教师好像就不自然的放松了,在完成了四年英语学习的小学生中,英语笔试能力卓而不凡的不乏其人,但每当听别人说英语却是一头雾水,糊里糊涂。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加大听力训练,因而注重并加强听力教学方法的探索与研究,是提高小学英语听力水平的关键所在。培养小学生的听力能力,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行之有效的手段进行经常性、系统性的训练。
二、精心安排内容和时间
教师在每个阶段的教学都要精心选择合适的材料,遵循" 由易到难,逐步深入" 的原则,从语音、词汇到短句,从短句到长句,从长句到短文,从短文到临场对话。有些老师把听力课上成了听力测试课,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感压抑,
反应冷漠,教学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应该适时更换听的内容、改变听的形式,听的过程中可适当穿插一些幽默小故事、笑话、英文小诗、英文卡通或英文歌曲等,视听说相结合,在课堂上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努力消除学生因害怕、焦虑、沉闷而产生的心理障碍。结合教材特点,选择口语多、语言规范、交际性强的材料,培养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的应变能力。听力课宜采用短课时,有些学生还没有设置专门听力课,教师可利用英语课前5-10分钟进行省时、高效的训练。
三、良好听力策略的训练
1. 培养学生听英语的浓厚兴趣,增强他们提高听力的信心。乌申斯基曾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进行的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愿望。”因此,培养学生对“听”的兴趣,是进行听力训练的前提。
2.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尽可能做到用流利得体的英语组织课堂教学。教师的言辞,学生都会效仿,甚至于教师的发音、语调以及表达方式,学生也有可能模仿得很真。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加强业务修养,用流利、标准的课堂英语口语组织教学。
3. 合理设计听力训练方式,使听力训练规范化 (1)预读题目及选择内容,打准备之仗
听材料前让学生快速浏览题目的选项,捕捉一切可从中获得的信息,同时预测大概涉及什么内容,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依据选项中提供的时间、地点、人名、价格、方式、原因、频度等分别预测出问题可能会是以what ,which ,when ,where ,who 等疑问词开头的问句。对于较复杂的选项,建议学生通过分析、比较、领会选项之间的差别,这样在听的时候就有针对性地听,再借助上下文进行推理、联想、比较、排除等策略迅速做出正确的答案。
(2)边听边记,强化记忆
面对稍纵即逝的句子和对话,如何做到尽可能多、快、准地掌握新的信息并加以记忆呢?学生在听录音时养成记录的习惯,对于材料中出现的日期、钟点、年龄、价格可采用阿拉伯数字代号,对于人名和地名等采用缩略语或头字语来代
替,甚至可以画简图和简表来记录。
(3) 听、写训练要抓反复
听、写是最朴实、最简便的听力训练方式,也是提高听力水平必不可少的一环。它是一种限时性强,输入量大,需要高度集中一个人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一个人所有语言知识的脑力劳动过程。听写作为一种固定的日常练习,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写习惯,当然听写有一种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从单调词组开始,逐步过渡到段落及至全文。
(4)理解训练要抓突出。
听力理解包括对句子和文章的基本事实的认定及文章相关内容间逻辑关系的推断,是听力的高级表现形式,必须要常抓不懈。尤其在听力过程中,抓重点、抓突出,争取做到学生对听力有足够的重视。
4. 遵守听力规律,使听力训练科学化
英语听力是一个“细活”,需要付出一定时间才能提高。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掌握规律,对症下药。
(1)明确目的。
在做听力练习之前,特别是听力材料是短文时,必须让学生明白他们要做什么,让学生了解语言材料的背景,然后浏览题干部分及答案,让他们感到心中有数。
(2)掌握技巧。
在训练听力时对学生进行听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首先要消除畏惧心理、增强自信,然后要告诫学生不因为一两个单词没听懂而患得患失,要抓住关键词,抓主要线索,抓整体。还要让学生在进行听力测试时尽量记录下材料的基本事实。
(3)精心选择听力材料。
听力材料的适当选择是直接影响学生的“听”的积极性和听力效果的。教师应选择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系列材料,可以先从辩音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短句、长句、段落及篇章结构,再应结合新教材的特点,选择语言规范,交际性强又十分按英美文化和习俗的语言材料。
(4)引导学生用英语思维,使听力训练个性化。
学生在听英语的过程中,习惯于将听到的一切都翻译成汉语,人为的增强了听力理解过程中的英译汉,然后再到汉译英的环节,从而跟不上速度,提不高效率,指导学生用英语思维,减少心译过程,使学生把听到的或自己表达的英语与客观事物建立直接关系,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听力习惯,提高学生听力效果的主要一环,同时要教育学生不要把一切都翻译成母语。
当然, 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要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教师一定要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 重视常规教学, 创造良好的课堂英语语言环境, 采用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艺术, 坚持用英语授课, 从而切实落实语言基础知识。教师本身要具备较好的语言素质, 掌握地道流利的英语口语表达, 让学生在日常的课堂中置身于英语的海洋, 逐步掌握连读、重读、失去爆破等句子朗读技巧, 进而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这样做的同时也能扩大学生的语言输入。现代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输入量越大, 语言的输出才会相应提高。当输入达到一定的量时, 学生的语言能力便会产生质的变化。对于缺乏自然英语环境的小学生来说, 平时的课堂教育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因此, 教师坚持用英语授课可以直接帮助学生练习听力。
同时勤朗读也是提高听觉能力的有效途径。听力的强弱, 关键在于自身正确、娴熟的发音。英语语音的正确、语调的优美流畅、节奏的把握都要靠平时的勤学苦练。朗读过程中学生首先要注意模仿正确优美的语言材料, 多听录音, 努力创造听的环境, 多模仿, 多复读, 体会说话人的情感。其次, 在朗读的基础上, 多背诵。最后, 能够流利应答日常用语, 精彩对话脱口而出, 说得出才能听得懂, 听力水平才会有相应的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十分注重学生课文朗读的练习, 常常要求学生在课文中标注重音、弱读等标志, 要求学生根据标志, 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中的朗读。当学生熟练掌握对话后, 可以让他们自编对话, 根据不同的语境和人物身份, 表演对话, 最终达到能够自如运用语言的要求。
英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除了在课堂上坚持用英语授课, 在课后也鼓励师生相互之间随时随地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 形成浓厚的课外
英语氛围。渐渐地, 学生对说英语不再害羞, 而是能够大胆地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同时, 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也逐步提高了。最后, 适当的听力练习能起到强化训练、提高听力能力的作用。配套的英语听力练习是训练学生听力的必要措施。每单元的练习应该和课文教学同步进行。教师应该在完成练习的时候给予学生相应的指导, 帮助他们掌握正确的方法, 攻克听力难点。
四、小学生英语听力遇到的困难
1. 语言上的困难
所听的材料中出现新词,新句型和新语法现象,或者由于连续、弱读、失去爆破、重音移动等而使词句发生变化,这些都会引起听的困难,克服这种困难最初可通过分析性听力练习来解决。
2. 内容上的困难
学生听英语时,由于不熟悉英美人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兴趣爱好等,常会感到所听材料显无具体的新词名著,但却不能听懂内容。所以听力练习配合一定的情景,并在教学中注意介绍文化背景。
3、心理上的困难
小学生听英语的潜在困难属于心理障碍,总感到被动、无把握,因此过分紧张。这样,本来可以听懂的也听不懂了。不要过分注意每个音,每个词,每个句,每一细节。听的时候的注意要集中到内容上而不是语言上,大意上而不是细节上,正在听的而不是已听过的。
总之,学生的听力训练要以简单、明显、确切为原则,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于听,同时对于一些专门用来检查听力理解的做法还要进行一定的练习,使学生的理解与反应同步进行。
【参考文献】
[1] 江峰. 英语听说课堂教学问卷调查[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7(3)。
[2] 吕长竑. 听力理解学习策略训练[J].外语教学,2001(3)。
[3] 饶振辉. 英语学习策略中的个体差异与文化因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
版社,2007。
[4] 宋健榕. 英语口语金牌教练[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1
[5] 崔允漷. 有效教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