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传统因素

2006年第5期(总第199期)

THE NORTHERN FORUM

No 15, 2006Total No 1199

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传统因素

于春苓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在漫长而复杂的俄罗斯外交发展中, 地缘政治因素、东西方双向外交战略、宗教救世主义给其外交打上传统的烙印。传统因素使俄外交在动态中延续着, 并凸显出俄罗斯外交的特征。传统因素既成为我们解读俄外交发展轨迹的切入点, 还为展望俄外交走向提供更具解释力的框架。

[关键词]俄罗斯外交; 传统因素; 影响[中图分类号]K51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06) 05-0105-05

On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of Impacting the Foreign Policy of Russia

YU Chun-Li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 tract :It are geopoli tics, bidirectional diplomatic s trategy between East and West and Orthodox Sal vationis m that have contri buted the tradi ti onal characteri stics of the foreign policy of Russ ia in the long and complex Russian diplomatic history. The traditi onal elements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polic y of R ussia in dynamic s tate and i ndicate the feature of foreign polic y of Rus sia. The traditi onal elements be -come not only the way that w e can inquire the devel oped orbi t of Russi an diplomac y, but also provide the interpretative frame that we can look i nto the future of foreign policy of Rus sia.

Key words :the foreign polic y of Russi a; the tradi ti onal ele ments; influence

近年来, 国内外学术界在各种俄罗斯外交的论著中, 关于影响俄外交的传统因素时有涉及, 但由于研究视角及其他因素综合作用而结论不尽相同。其中有认同的观点, 如地缘政治因素; 也有不认同的观点, 如宗教/救世主义0。究竟是哪些因素支配和影响俄外交? 传统因素产生的渊源? 传统因素又为其外交打上怎样的烙印? 鉴于这些疑问, 本文剖析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三个传统因素, 旨在于为客观理解复杂的俄罗斯外交提供一个更具解释力的框架。

俄罗斯的外交原则形成于19世纪。决定俄罗斯外交传统的客观因素是由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俄国的国家的利益正是由这些客观因素所确定。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主要传统因素包括:开放的边界地缘政治因素、东西方双向外交战略、宗教救世主义外交思想。这三者相互作用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和制约俄的对外政策, 并规定着俄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及体现着其国家利益。

于/地理与国家的命运0, 俄罗斯学者波兹德尼亚科曾指出:/俄罗斯国家体制及其民族国家利益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处境, 这种地缘政治在俄罗斯整个历史上, 在俄罗斯作为独特的社会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特点上, 在俄保障国家安全的特点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0[1]因而, /安全0成为其地缘扩张驱使力。

建于公元882年的基辅罗斯地处东欧平原, 地形单一, 主要是四面开阔的平原, /开放的边界0(ÀļÂÍıѴ±¿ºÈ±) 使其极易受到来自四面的侵扰, 这种地缘环境使俄国缺乏安全感, 一旦国家拥有开拓领土的实力, 就会不断向四周扩张, 而领土扩张又会增加新的不安全因素, 于是开始新一轮的扩张。这正是/不安全引起了扩张; 扩张孕育了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反过来又刺激了进一步的扩张。0[2](p114) 由此导致了扩张的不断升级和挥之不去的安全噩梦。在安全噩梦的循环中, 俄国控制和扩张领土; 建立/缓冲地带0和/势力范围0便成为其对外政策中传统的安全模式。

在地缘扩张方面, 俄国经历了陆上扩张、争夺出海口、争夺地缘优势三个时期。

一、放的边界地缘政治因素

历史上俄罗斯疆界扩展是与其安全观密切相连, 对[收稿日期]2006-05-02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552064。

)

10-17世纪为俄国陆上扩张时期。最初的地缘扩张, 俄国是沿着/开放的边界0的陆上扩张。10-12世纪, 从喀尔巴阡山及黑海沿岸向伏尔加河流域上游扩张, 特别是向东北部扩张。1147年建立了莫斯科。16至17世纪, 当西方人在海外探险和扩张时, 俄国却在陆上扩张, 先是在伏尔加河与乌拉尔山之间地区扩张。16世纪后期, 俄罗斯人跨过乌拉尔山进入亚洲, 不断东渐南侵。1581年, 顿河哥萨克统领叶尔马克指挥一支以540名哥萨克为骨干的队伍, 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 从西伯利亚居民手中夺取了大片土地。1598年俄国征服西西伯利亚。1639年, 哥萨克莫斯克维金率54人东侵至鄂霍茨克堡, 标志着俄国势力到达太平洋。

/开放的边界0给俄国地缘政治方面带来的不利因素为:一是东欧平原没有天然的地理障碍使之与其他国家权力中心分离, 俄国边界沿着其他国家权力的边缘处于一种可渗透状态; 二是北临北冰洋, 结冰期长而无法通航。为了能够抵达所谓的/温水港0, 有利于俄国与外界的贸易, 俄国几代沙皇, 数百年来投入其大部分财富, 做了无数次努力, 但都未成功, 其中包括伊凡四世对立沃尼亚长达25年的争夺波罗的海的战争。

18-9世纪为俄国争夺出海口时期。由于18世纪之前, 俄国争夺出海口战争的失败。无奈之下, 伊凡四世于1584年在白海开辟了当时俄国唯一的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 与英国及荷兰进行贸易。但是贸易也受到季节的限制, 白海一年有3P 4的时间封冻不能通航。为适应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满足贵族地主和新兴商人的利益要求, 俄国迫切需要出海口。

1700-1721年, 彼得一世通过对瑞典的北方战争, 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及其沿岸地区, /而实际上彼得的先辈们已意识到了控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对俄国生存的必要性, 但是彼得一世将对这种利益的理解更向前推进一步, 使其变成了具体的对外政策的目标, 采取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 并成功的达到了这个目标。0[3](p 115) 北方战争改变了自欧洲三十年战争以来瑞典称霸波罗的海的局面。此外, 还奠定了近代俄国的强国基础, 使其由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一个有出海口的欧洲强国。此后, 俄国正式进入欧洲, 参与欧洲事物及与英国、法国争夺欧洲霸权。

继彼得一世之后, 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1768年及1787年对土耳其战争, 得到了黑海北沿岸包括克里米亚半岛的重要港口和要塞, 实现了历代沙皇打通南方出海口的夙愿。南北两个出海口的获得, 加之越过乌拉尔山的东扩, 近代俄国的地缘疆界基本上奠定。

20世纪为争夺地缘优势时期。20世纪是俄国与美国争夺地缘优势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后, 苏联诞生后便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包围的严峻形势下。从地缘政治利益考虑, 当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是在周边建立战略安全带和缓冲区。为此, 实施了一系列对外战略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苏联利用战争的机会, 以/防止法西斯侵略0、/保卫苏联安全0、/恢复(沙俄的) 历史权利0和/民族自决0等借口, 对邻国采取蚕食和兼并的政策。

1939年8月23日, 苏德两国签订了5苏德互不侵犯条约6及所附的秘密补充协定。秘密协定是苏德在/绝密的条件0下商讨了/划分各自在东欧的利益范围0, 根据秘密协定, 将芬兰、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划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并肯定了苏联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1939年9月, 苏联与德国又达成瓜分波兰的秘密协定, 用其占领的部分波兰领土作为交换, 使德国将立陶宛让给苏联。对于苏德的联手, 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曾评价道:/如果意识形态能够决定外交政策, 那希特勒与斯大林就决不可能联手, , , 但地缘政治的共同利益是一股强大的结合力量, 促使希特勒与斯大林这两个往日仇敌唇齿相依地结合在一起。0[4](p1290)

此外, 20世纪70年代东方局势激烈动荡。1979年阿富汗国内战火越烧越旺, 并成为当时美苏在中东地缘争夺的不确定因素。此前不久, 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一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苏联的势力范围中没有了埃及, 美国则失去了伊朗。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要支柱是以色列、埃及、沙特阿拉伯和波斯湾国家, 苏联的主要支柱是叙利亚、伊拉克和南也门。但在70年代末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一是采取种种方法限制苏联参与解决中东问题。二是采取了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存在和战略存在的方针。1977年8月24日通过第18号总统令提出:/要建立一支能在远离美国本土的地方部署的专门的武装力量0[5](p1217) , 作为对印度洋上出现美国航空母舰的反应。时隔不久, 苏联一支重型轰炸机大队已经部署在阿富汗坎大哈机场。从那里起飞的轰炸机15分钟后即可对波斯湾和印度洋海域进行轰炸。1979年底苏联悍然出兵占领邻国阿富汗, 企图实现突破欧亚大陆软腹部、南下印度洋的战略目标。

经过一系列争夺地缘优势战略的实施, 20世纪80年代苏联地缘政治潜力达到巅峰, 而到90年代, /制度危机开始出现, 由于苏联解体和接下来发生的俄罗斯政治经济改革, 地缘政治潜力开始下降。0[6](p193) 苏联解体使其几乎丧失了几个世纪的扩张的成果, 其西部边界收缩了几百公里, 回到了大约16世纪末的状态, 其地缘政治中心更加暴露, 又回到了地缘政治扩张的始点。对于其根源正如俄罗斯地缘政治学家巴克拉诺夫所言:/任何国家的地缘政治潜力实际上都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其变化有周期性特点。国家地缘政治潜力的动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地缘政治潜力增长, 达到最高值; 地缘政治潜力下降, 达到最低值。然后, 所有这些阶段以某种形式重演。0[7](p189)

地跨欧亚的地理位置对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 使其领土辽阔、资源丰富。/俄罗斯陆地占当今地球比例的13%, 全世界约35%的资源集中在这一领土内, 其中天然气占45%, 煤占23%, 铀占14%, 石油占13%。无穷的财富蕴藏在占世界海洋20%面积的俄罗斯大陆架上。据预测, 俄罗斯领土资源的储备总量估价

为140万亿美元。0[8](p152) 俄罗斯在自身的地缘政治发展过程中, 主要依靠自身资源, 是个资源自给自足的国家。

其次, 欧亚的地缘还造成俄罗斯由不同的种族地域集团构成的多元文化的国家和社会, 造成文化的边缘化。对俄罗斯而言/领土延伸代表弱点延伸0[7](p 1155) , 而弱点显现出地域广大, 资源丰富, 但经济发展与西欧国家比较相对落后。民族多元化, 在一个专制的政体统治下, 成为潜在的不安定因素。苏联解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正是地缘政治本身的弱点所致。2005年4月普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道:/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和悲剧。0在回答美国电视台记者姆#乌奥列苏/为什么是悲剧? 0的提问时, 普京解释道:/有2500万生活在前苏联境内的俄罗斯人一夜之间沦落为外国人, 其生存权利不能保证, 有些人一辈子的储蓄顿时丧失, 社会保障受到损害。0[9]苏联的解体的政治后果是具体国家的消失和民族悲剧的酿成。

交成就远远超过彼得大帝, 把俄国的疆界扩到欧洲的心脏地带。19世纪初, 亚历山大一世, 在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会议上, 建立了俄普奥组成的神圣同盟, 表明俄国在欧洲大陆已取代法国左右欧陆霸权, 在欧洲关系中的地位达到巅峰。但到19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 俄国对外政策开始东移, 并逐步确立了东方战略。

俄国对外战略东移的原因在于:其一, 19世纪中期, 俄国在近东和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受到挫折, 于是将对外战略视线东移; 其二, 19世纪末, 随着欧洲大国争夺地缘空间的东移, 国际关系矛盾的焦点也发生了变化。各西方大国和日本在远东争夺日趋激烈, 由于地缘危机, 俄国加快了东扩的步伐, 尤其是对中国和朝鲜的关注; 其三, 俄国东方战略的确定, 在国内思想界有所谓的/东方人派0推动。而/东方人派0承袭了产生于19世纪40-50年代的/斯拉夫派0的思想。东方人派强调; /俄国由于其文化处在欧洲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 因此负有把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去的历史使命0[12](p1113) 。东方人派还认为, 俄国的未来在亚洲, /俄国同东方有血缘关系0/俄国可以用感情的神秘力量去征服东方及整个亚洲。0[12](p 1115) /俄国必须在亚洲前进, 以便保卫欧洲不受黄种人势力的侵犯0[12](p 1114) 。亚历山大三世是俄国东方政策的制定者, 他在1881年继位后把俄国的战略中心向东转移, 提出并确定了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计划。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间虽然只有13年, 但俄国对外政策的根本性改变恰恰发生在这个时期。1886年,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发表声明, 提出/早就应该注意远东领土的需要0[13](p 141) , 这个声明被视为俄国对外政策东移的重要标志。1894年, 尼古拉二世继位后继续了东方政策。这位沙皇还在王储时就确认俄国对亚洲负有某种特殊的使命, 他甚至认为/俄国对东方的侵略和扩张不过是为传播文明而战。0[14](p 173)

俄国东方战略实施的结果, 对当时的国际关系特别是东北亚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是加剧了西方列强对远东特别是对中国的争夺。二是促成了俄国和日本在东北亚的对峙, 并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

综观俄国近代外交, 东西方双向外交战略定位成为其鲜明的特征。此外, 俄国外交史发展的轨迹还昭示:俄国对外政策不仅以国家利益为基点不断调整; 而且思想界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 关于俄外交方向的定位, 也争论不休, 其表现为20世纪20年代欧亚主义思想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 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 但国内的形势还未完全稳定。此时, 原有的一切道德基础、价值体系被破坏, 俄国旧的历史文化传统被摧毁。旧的价值观解体而新的统一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塑造起来, 这个时期为知识分子深刻思考俄国提供了条件。在国际层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欧洲相对衰落。美、日在战后的崛起, 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开始由西向东转移, 使亚太地区的地位提升。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必然引起地跨欧亚的俄国对其在欧洲和亚洲的地位重新判定和思考。

欧亚主义强调俄罗斯民族传统中包含有/成吉思汗

二、东西方双向的外交战略

纵观俄国历史, 东西方双向的外交战略决策与实施的根源, 一是源于俄国特殊的地缘政治传统因素。地跨欧亚的地缘决定了其外交具有东西方双向性; 二是源于国家生存利益。辽阔的领土与落后的经济之间不和谐的反差, 要求俄国在外交战略的定向上要有其灵活性。国家生存利益除生存安全利益外, 还包括经济利益, 而经济利益又与国家的安全利益分不开。国家利益决定了俄国的外交战略定向与选择, 国家的生存利益要求其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系空间, 避免孤立; 三是源于当时国际关系体系与俄国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地位。随着欧洲国际关系体系向世界国际关系体系过渡, 俄国的外交战略选择在东西方之间游离。

位于欧亚地缘政治优势, 构筑了俄在国际战略东西区基地的地缘政治结构优势, 而这种地缘优势正是英国地理学家哈尔德. 麦金德所指的/国际政治0的/交汇点0, 麦金德将其全球战略归纳为:/谁统治东欧, 谁就统治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 谁就统治世界。0顾及欧洲也顾及亚洲。

基督教把古罗斯同欧洲联系起来, /从基辅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开始, 就与西方接触, 并给古罗斯带来了首次繁荣, 使其教育和文化得到大发展, 并在国际上开始产生影响力。0[11](pp15-6) 最早表现出俄外交欧亚思想和实施欧亚方针的是沙皇伊凡四世, 他在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同时, 允许斯特罗干诺夫家族的哥萨克东进越过乌拉尔山, 最先开始了俄罗斯的亚洲政策, 并为后人提示了以欧洲为主、兼顾亚洲的基本外交方略。而被称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西方派0的彼得一世继承了先辈们的政策, 并进而开启了俄国外交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新时期。1682年彼得执政后确定了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主要是从争夺地区优势, 转向以欧洲为重点, 争夺世界霸权。

18世纪后期的叶卡捷林娜二世除了在俄国南北两个方向扩张领土外, 还积极参与欧洲及世界事务。她的外

[10](p 1249)

于地缘政治中轴的俄国, 其外交恰似其国徽双头鹰, 既

)

的遗产0, 认为正是蒙古人的统治才奠定了俄横跨欧亚地域和对这一地域进行统治的政治基础。有些人甚至还称/没有鞑靼人的统治, 就不会有俄罗斯0, 认为莫斯科王朝是蒙古金帐汗国的继承人, 俄肩负成吉思汗一统欧亚地域的使命。对俄国欧亚主义思想内涵, 英国学者戴维#克尔认为:/欧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或类型, 即自由以来就在俄罗斯这个最大的欧亚国家的空间范围内存在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以及国家政策的特殊形式和类型。0

[15]

烙印, 并成为支配其外交政策的传统因素之一。特别是俄外交政策中的宗教救世主义, 这导致俄外交传统具有与美国外交传统相类似的理想主义, 但美国的理想主义导致孤立主义, 而俄国的理想主义激发了扩张主义和民族主义。

公元988年, 基辅罗斯接受了东正教。1453年,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东罗马帝国灭亡。俄国教会中的思想家们立即抓住这一机会, 大造舆论, 力图把俄国教会变成东正教新的世界中心。16世纪初, 普斯科夫修道院的修士费洛菲创立/莫斯科-第三罗马0的学说。毫无嶷问, 这一学说在俄罗斯救世使命思想中占有关键位置。费洛菲的主要思想表达在他写给伊凡四世的信中写道:/所有的基督教国家走到最后, 汇合成一个统一的我主王国, 根据预言, 它就是俄罗斯帝国, 两个罗马已经灭亡了, 第三个罗马挺立着, 将不会有第四个罗马。0[19](p 131) /第三罗马0的表述, 奠定了萌芽时期/俄罗斯思想0的基本内容, 其指向是特殊的俄罗斯/救世论0历史使命思想。自此, /第三罗马0观念连同东正教的其他教义, 深深渗透于俄罗斯人的意识中, 形成了他们强烈的特殊历史使命感, 他们认为俄罗斯民族有义务在世上实现千年王国。从伊凡四世起, 俄罗斯就开始向四周进行扩张, 企图建立起称霸世界的/第三罗马帝国0。

/救世论0对俄罗斯的政治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斯拉夫主义者认为, 斯拉夫民族是上帝的选民, 负有拯救人类的使命。/救世论0便成为俄罗斯人灵魂深处大俄罗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关于大俄罗斯主义的实质是/在泛斯拉夫主义的伪装下, 补充了这个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0[20](p1684) 。大俄罗斯主义主要从彼得一世时代起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发展成为一套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它宣扬俄罗斯民族救世主义和/第三罗马0学说, 声称基于安全和意识形态对抗进行的地理扩张具有防御性和正义性, 谋求国家思想的一元化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民族一致性, 以期最终实现帝国的俄罗斯化。

19世纪初, 俄国在粉碎了拿破仑的侵略后, 进军欧洲, 击败了拿破仑帝国。此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击溃德国, 俄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再次从德国法西斯手中解放了欧洲。在苏联时期, 勃列日涅夫的/社会主义大家庭0理论和戈尔巴乔夫的/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0的/新思维0, 一再折射/救世论0的阴影。

源于/救世论0的大俄罗斯主义制约了俄罗斯外交战略的制定。

首先, 在国际关系方面, 造成了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欧洲之间严重的安全两难。俄罗斯不断向四周扩张, 不仅引发俄国周边国家的敌对, 也使欧洲各国深感一个崛起的俄国对整个欧洲的威胁。对此, 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的新变化, 2000年6月28日, 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批准新的5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6, 俄罗斯主动放弃了/救世论0的意识形态, 并认为这种意识形态是前苏联存在的, 而其存在最终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欧亚主义作为国家政策的特殊形式对俄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外交战略定位无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联时期, 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 欧洲不再是其对外战略的唯一重心, 向地缘环境较差的方向、向亚洲那些开放的易渗透空间的扩展, 成了苏联的新外交战略定位。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向东方、亚洲的倾向更加明显。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 苏联经济下滑, 民族矛盾尖锐。在此情况下, 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重新抬头。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代中提出/新思维0, 幻想建立/欧洲共同的大厦0, 表明了他对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及对大西洋主义的认同。戈尔巴乔夫指出苏联现有的地理和历史现实是/俄国同其他欧洲民族和国家的联系) ) ) 贸易联系、文化联系和政治联系) ) ) 是源远流长的。我们都是欧洲人, 0/俄国历史是伟大的欧洲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0[16](p 1246) 而且在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 提出苏联对外政策/欧洲被列为主要问题之一0[16](p 1245) 。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 新俄罗斯独立之初, 对外政策实行/向西方一边倒0大西洋政策。其结果却导致国内政治动荡, 经济形势复杂化, 国际信誉严重受损, 给俄罗斯民族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在依靠西方的幻想破灭后, 俄罗斯对外政策又在新欧亚主义影响下进行了调整。1992年7月, 叶利钦指出:/我们奉行的亲西方政策是不完全客观的0。他表示, 东西方都应该是俄罗斯外交的重点, 俄罗斯外交需要从/倒向西方0转而/坚定不移地走向东方0[17](p 1488) 。新欧亚主义认为俄罗斯既是一个欧洲国家, 也是一个亚洲国家。俄大部分领土在亚洲, 俄在继续关注欧洲方向的同时, 应加大对亚洲方向的关注, 确保欧亚政策的/双向0平衡。

普京上任后, 谈俄罗斯外交任务时提到/把东西方这两个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似乎互不相容的因素人为地对立起来有悖于国家利益。0[18]普京时期实行东西方平衡外交, 主张俄罗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务实的外交立场, 把俄罗斯一直面向欧洲的做法同其在亚洲的意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近现代俄罗斯外交战略发展轨迹表明, 东西方双向外交战略定位主要源于地缘优势考虑, 根据国家利益、军事实力的变化以及国际关系整体格局、区域格局的变化, 运用东西方平衡, 趋利避害, 在外交方面争取更大的主动。

三、宗教救世主义外交思想

历史上, 意识形态因素给俄罗斯外交打上了深深的

其次, 外交政策实施大国外交、强国外交。由于/救世论0的影响, 历史上俄罗斯形成大国外交、强国外交的传统。而大国外交、强国外交在苏联解体初期, 因国力的急剧下降已心有余, 而力不足。但到俄罗斯经济复苏后, 大国外交传统会主动对国际新格局的形成施加影响。1994-1998年是俄罗斯/大国复兴战略0的确立和完善时期。1994年2月, 叶利钦总统在向联邦委员会作的国情咨文中强调/俄罗斯是大国0, /俄罗斯对外政策思维要永远符合这个标准。0[21]在2000年6月的5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6的总则中指出, 俄罗斯外交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国家的可靠安全, 维护和加强其主权、领域完整在国际社会中的牢固和权威地位, 这种地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大国、当今世界的一个有影响中心的利益, 也是增强俄罗斯政治、经济、人才以及精神潜力必不可少的。0[22](p 1149) 俄罗斯这个基本目标的表述, 流露出俄要在国际关系体系发展的各个阶段, 在该体系形成过程中都要起倡导作用的愿望。

大国外交、强国外交除反射俄传统外交因素外, 另一方面, 俄罗斯的强大与复兴, 使其在国际关系中能够起到平衡和稳定因素的作用。对推动世界多极化, 平衡俄对美外交具有战略意义。这种客观作用是俄罗斯在自身经济逐渐恢复的过程中, 不愿丢弃世界体系天平平衡手角色的情形下所产生的, 是在世界地缘政治发生急剧变化后的形势下所出现的。因此, 从国际关系格局的稳定角度来看, 俄罗斯的强国外交无疑在客观上产生一定的制约影响。

综上所述, 地缘政治因素、东西方双向外交战略、宗教救世主义外交思想成为影响俄罗斯近现代外交的传统因素。在复杂多变的俄罗斯外交发展中, 传统因素使俄罗斯外交在动态中延续着,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俄外交实施的过程中, 这些传统因素相互作用。其中地缘政治因素作为客观因素直接影响俄外交战略的定位, 地缘政治因素还是俄政治文化形成的依托和土壤; 而政治文化又孕育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 外交思想反过来又制约着其外交政策的决策。就这样, 传统因素支配和影响着俄的外交, 凸显着俄罗斯外交的特征, 并成为解读其外交发展轨迹的切入点, 为展望俄罗斯外交走向提供解析的框架。

[

[参 考 文 献]

[1][俄]波兹德尼亚科1俄罗斯的民族国家利益[M]1俄罗斯军事

安全研讨会言论汇编, 19921

[2][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1竞赛方案) ) ) 进行美苏竞争的地

缘战略纲领[M]1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 199813]

1 1 À½É±¿À³:

µºÁ½À¾±ÄºÑ

¶Ä±

¶Â³À´À,

¾Àü³±1 ¶¸µÅ¿±ÂÀµ¿Í¶ÀÄ¿ÀÊ¿ºÑ, 19861

[4][美]亨利#基新格:大外交[M]1顾淑馨, 林添贵译1海口:海南

出版社119981

[5][俄]奥列格#格里涅夫斯基1苏联外交秘闻[M]1李京洲, 等译1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31

[6]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 全宗45, 目录I 11案卷3221

[7][俄] 1¡1巴克拉诺夫1论当代地缘政治范畴[J]1俄罗斯中

亚东欧研究, 2004, (6) 1

[8][俄]西夫科夫1俄罗斯21世纪地缘政治利益的实现[J]1摘自À²À¹Â¶³±Ä¶½ÎĶ½ÎNO 112, 19991

[9] ½±µº¾ºÂ Åĺ¿, ÀÃÃÑ-ÏÄÀ, ¼À¿¶É¿À, µ¶¾À¼Â±ÄºÑ1¼±ÈºÀ¿±½Î-¿±Ñº¿ÆÀ¾±ÈºÀ¿¿±ÑýŸ²±20051

[10]普雷斯顿#詹姆斯, 杰弗雷#马丁1地理学思想史[M]1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91

[11] Àµ1¶µ1 1 1 À¼º¿±, 1 1 ±»È¶³±, 1 1 ±Â¶³±-ºµÂ

ÀÃúÑ:Ͽȼ½ÀÁ¶µºÉ¶Ã¼º»ÃÁ±³ÀÉ¿º¼1 1 ÂÀƱ119981

[12][美]乔治#亚历山大#伦森1俄国向东方的扩张[M]1杨诗浩

译1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1

[13][美]安德鲁#马洛泽莫夫1俄国远东政策1881年) 1904[M]1

商务印书馆翻译组译1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71[14] 1 1 ÂÀ1 º¼À½±»Ò, ¾Àü³±119911

[15]戴维#克尔1新欧亚主义:俄罗斯对外政策中地缘政治理论的

复苏[J]1俄罗斯研究1997, (1) 1

[16][苏]米#谢#戈尔巴乔夫1改革与新思维[M]1苏群译1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871

[17]林军1俄罗斯外交史稿[M]1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1[18][俄]普京谈俄罗斯外交任务[J]1国际生活, 2001, (2) 1[19][苏]古罗斯文献集[M]1莫斯科, 19691

[20]路易#莱文1泛斯拉夫主义与欧洲政治[J]1政治科学季刊, 1914, (12) 1

[21][俄]叶利钦1战略目标是建立繁荣的国家[J ].俄罗斯报, 1994121251

[22][俄]伊#伊万诺夫1俄罗斯新外交[M]1北京:当代世界出版

社, 20021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张晓校]

)

2006年第5期(总第199期)

THE NORTHERN FORUM

No 15, 2006Total No 1199

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传统因素

于春苓

(哈尔滨师范大学历史系,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摘 要]在漫长而复杂的俄罗斯外交发展中, 地缘政治因素、东西方双向外交战略、宗教救世主义给其外交打上传统的烙印。传统因素使俄外交在动态中延续着, 并凸显出俄罗斯外交的特征。传统因素既成为我们解读俄外交发展轨迹的切入点, 还为展望俄外交走向提供更具解释力的框架。

[关键词]俄罗斯外交; 传统因素; 影响[中图分类号]K512. 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541(2006) 05-0105-05

On The Traditional Elements of Impacting the Foreign Policy of Russia

YU Chun-Ling

(Department of History,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 tract :It are geopoli tics, bidirectional diplomatic s trategy between East and West and Orthodox Sal vationis m that have contri buted the tradi ti onal characteri stics of the foreign policy of Russ ia in the long and complex Russian diplomatic history. The traditi onal elements make the development of foreign polic y of R ussia in dynamic s tate and i ndicate the feature of foreign polic y of Rus sia. The traditi onal elements be -come not only the way that w e can inquire the devel oped orbi t of Russi an diplomac y, but also provide the interpretative frame that we can look i nto the future of foreign policy of Rus sia.

Key words :the foreign polic y of Russi a; the tradi ti onal ele ments; influence

近年来, 国内外学术界在各种俄罗斯外交的论著中, 关于影响俄外交的传统因素时有涉及, 但由于研究视角及其他因素综合作用而结论不尽相同。其中有认同的观点, 如地缘政治因素; 也有不认同的观点, 如宗教/救世主义0。究竟是哪些因素支配和影响俄外交? 传统因素产生的渊源? 传统因素又为其外交打上怎样的烙印? 鉴于这些疑问, 本文剖析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三个传统因素, 旨在于为客观理解复杂的俄罗斯外交提供一个更具解释力的框架。

俄罗斯的外交原则形成于19世纪。决定俄罗斯外交传统的客观因素是由其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俄国的国家的利益正是由这些客观因素所确定。影响俄罗斯外交的主要传统因素包括:开放的边界地缘政治因素、东西方双向外交战略、宗教救世主义外交思想。这三者相互作用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影响和制约俄的对外政策, 并规定着俄对外政策的主要任务及体现着其国家利益。

于/地理与国家的命运0, 俄罗斯学者波兹德尼亚科曾指出:/俄罗斯国家体制及其民族国家利益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俄罗斯的地缘政治处境, 这种地缘政治在俄罗斯整个历史上, 在俄罗斯作为独特的社会民族共同体形成的特点上, 在俄保障国家安全的特点上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0[1]因而, /安全0成为其地缘扩张驱使力。

建于公元882年的基辅罗斯地处东欧平原, 地形单一, 主要是四面开阔的平原, /开放的边界0(ÀļÂÍıѴ±¿ºÈ±) 使其极易受到来自四面的侵扰, 这种地缘环境使俄国缺乏安全感, 一旦国家拥有开拓领土的实力, 就会不断向四周扩张, 而领土扩张又会增加新的不安全因素, 于是开始新一轮的扩张。这正是/不安全引起了扩张; 扩张孕育了不安全感; 不安全感反过来又刺激了进一步的扩张。0[2](p114) 由此导致了扩张的不断升级和挥之不去的安全噩梦。在安全噩梦的循环中, 俄国控制和扩张领土; 建立/缓冲地带0和/势力范围0便成为其对外政策中传统的安全模式。

在地缘扩张方面, 俄国经历了陆上扩张、争夺出海口、争夺地缘优势三个时期。

一、放的边界地缘政治因素

历史上俄罗斯疆界扩展是与其安全观密切相连, 对[收稿日期]2006-05-02

[基金项目]本文为黑龙江省教育厅200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0552064。

)

10-17世纪为俄国陆上扩张时期。最初的地缘扩张, 俄国是沿着/开放的边界0的陆上扩张。10-12世纪, 从喀尔巴阡山及黑海沿岸向伏尔加河流域上游扩张, 特别是向东北部扩张。1147年建立了莫斯科。16至17世纪, 当西方人在海外探险和扩张时, 俄国却在陆上扩张, 先是在伏尔加河与乌拉尔山之间地区扩张。16世纪后期, 俄罗斯人跨过乌拉尔山进入亚洲, 不断东渐南侵。1581年, 顿河哥萨克统领叶尔马克指挥一支以540名哥萨克为骨干的队伍, 越过乌拉尔山向东扩张, 从西伯利亚居民手中夺取了大片土地。1598年俄国征服西西伯利亚。1639年, 哥萨克莫斯克维金率54人东侵至鄂霍茨克堡, 标志着俄国势力到达太平洋。

/开放的边界0给俄国地缘政治方面带来的不利因素为:一是东欧平原没有天然的地理障碍使之与其他国家权力中心分离, 俄国边界沿着其他国家权力的边缘处于一种可渗透状态; 二是北临北冰洋, 结冰期长而无法通航。为了能够抵达所谓的/温水港0, 有利于俄国与外界的贸易, 俄国几代沙皇, 数百年来投入其大部分财富, 做了无数次努力, 但都未成功, 其中包括伊凡四世对立沃尼亚长达25年的争夺波罗的海的战争。

18-9世纪为俄国争夺出海口时期。由于18世纪之前, 俄国争夺出海口战争的失败。无奈之下, 伊凡四世于1584年在白海开辟了当时俄国唯一的港口阿尔汉格尔斯克, 与英国及荷兰进行贸易。但是贸易也受到季节的限制, 白海一年有3P 4的时间封冻不能通航。为适应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满足贵族地主和新兴商人的利益要求, 俄国迫切需要出海口。

1700-1721年, 彼得一世通过对瑞典的北方战争, 夺取了波罗的海出海口及其沿岸地区, /而实际上彼得的先辈们已意识到了控制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对俄国生存的必要性, 但是彼得一世将对这种利益的理解更向前推进一步, 使其变成了具体的对外政策的目标, 采取了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 并成功的达到了这个目标。0[3](p 115) 北方战争改变了自欧洲三十年战争以来瑞典称霸波罗的海的局面。此外, 还奠定了近代俄国的强国基础, 使其由一个内陆国家扩张成一个有出海口的欧洲强国。此后, 俄国正式进入欧洲, 参与欧洲事物及与英国、法国争夺欧洲霸权。

继彼得一世之后, 叶卡捷琳娜二世通过1768年及1787年对土耳其战争, 得到了黑海北沿岸包括克里米亚半岛的重要港口和要塞, 实现了历代沙皇打通南方出海口的夙愿。南北两个出海口的获得, 加之越过乌拉尔山的东扩, 近代俄国的地缘疆界基本上奠定。

20世纪为争夺地缘优势时期。20世纪是俄国与美国争夺地缘优势时期。1917年十月革命后, 苏联诞生后便处于西方资本主义包围的严峻形势下。从地缘政治利益考虑, 当时国家安全战略的重点是在周边建立战略安全带和缓冲区。为此, 实施了一系列对外战略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苏联利用战争的机会, 以/防止法西斯侵略0、/保卫苏联安全0、/恢复(沙俄的) 历史权利0和/民族自决0等借口, 对邻国采取蚕食和兼并的政策。

1939年8月23日, 苏德两国签订了5苏德互不侵犯条约6及所附的秘密补充协定。秘密协定是苏德在/绝密的条件0下商讨了/划分各自在东欧的利益范围0, 根据秘密协定, 将芬兰、西乌克兰与西白俄罗斯以及波罗的海沿岸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划入了苏联的势力范围, 并肯定了苏联在比萨拉比亚的利益。1939年9月, 苏联与德国又达成瓜分波兰的秘密协定, 用其占领的部分波兰领土作为交换, 使德国将立陶宛让给苏联。对于苏德的联手, 美国外交家基辛格曾评价道:/如果意识形态能够决定外交政策, 那希特勒与斯大林就决不可能联手, , , 但地缘政治的共同利益是一股强大的结合力量, 促使希特勒与斯大林这两个往日仇敌唇齿相依地结合在一起。0[4](p1290)

此外, 20世纪70年代东方局势激烈动荡。1979年阿富汗国内战火越烧越旺, 并成为当时美苏在中东地缘争夺的不确定因素。此前不久, 这一地区的力量对比一直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苏联的势力范围中没有了埃及, 美国则失去了伊朗。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要支柱是以色列、埃及、沙特阿拉伯和波斯湾国家, 苏联的主要支柱是叙利亚、伊拉克和南也门。但在70年代末美国的政策发生了变化, 一是采取种种方法限制苏联参与解决中东问题。二是采取了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地缘政治存在和战略存在的方针。1977年8月24日通过第18号总统令提出:/要建立一支能在远离美国本土的地方部署的专门的武装力量0[5](p1217) , 作为对印度洋上出现美国航空母舰的反应。时隔不久, 苏联一支重型轰炸机大队已经部署在阿富汗坎大哈机场。从那里起飞的轰炸机15分钟后即可对波斯湾和印度洋海域进行轰炸。1979年底苏联悍然出兵占领邻国阿富汗, 企图实现突破欧亚大陆软腹部、南下印度洋的战略目标。

经过一系列争夺地缘优势战略的实施, 20世纪80年代苏联地缘政治潜力达到巅峰, 而到90年代, /制度危机开始出现, 由于苏联解体和接下来发生的俄罗斯政治经济改革, 地缘政治潜力开始下降。0[6](p193) 苏联解体使其几乎丧失了几个世纪的扩张的成果, 其西部边界收缩了几百公里, 回到了大约16世纪末的状态, 其地缘政治中心更加暴露, 又回到了地缘政治扩张的始点。对于其根源正如俄罗斯地缘政治学家巴克拉诺夫所言:/任何国家的地缘政治潜力实际上都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其变化有周期性特点。国家地缘政治潜力的动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地缘政治潜力增长, 达到最高值; 地缘政治潜力下降, 达到最低值。然后, 所有这些阶段以某种形式重演。0[7](p189)

地跨欧亚的地理位置对俄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是深远的。

首先, 使其领土辽阔、资源丰富。/俄罗斯陆地占当今地球比例的13%, 全世界约35%的资源集中在这一领土内, 其中天然气占45%, 煤占23%, 铀占14%, 石油占13%。无穷的财富蕴藏在占世界海洋20%面积的俄罗斯大陆架上。据预测, 俄罗斯领土资源的储备总量估价

为140万亿美元。0[8](p152) 俄罗斯在自身的地缘政治发展过程中, 主要依靠自身资源, 是个资源自给自足的国家。

其次, 欧亚的地缘还造成俄罗斯由不同的种族地域集团构成的多元文化的国家和社会, 造成文化的边缘化。对俄罗斯而言/领土延伸代表弱点延伸0[7](p 1155) , 而弱点显现出地域广大, 资源丰富, 但经济发展与西欧国家比较相对落后。民族多元化, 在一个专制的政体统治下, 成为潜在的不安定因素。苏联解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正是地缘政治本身的弱点所致。2005年4月普京总统在国情咨文中说道:/苏联解体是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和悲剧。0在回答美国电视台记者姆#乌奥列苏/为什么是悲剧? 0的提问时, 普京解释道:/有2500万生活在前苏联境内的俄罗斯人一夜之间沦落为外国人, 其生存权利不能保证, 有些人一辈子的储蓄顿时丧失, 社会保障受到损害。0[9]苏联的解体的政治后果是具体国家的消失和民族悲剧的酿成。

交成就远远超过彼得大帝, 把俄国的疆界扩到欧洲的心脏地带。19世纪初, 亚历山大一世, 在拿破仑战争后的维也纳会议上, 建立了俄普奥组成的神圣同盟, 表明俄国在欧洲大陆已取代法国左右欧陆霸权, 在欧洲关系中的地位达到巅峰。但到19世纪中期克里米亚战争失败后, 俄国对外政策开始东移, 并逐步确立了东方战略。

俄国对外战略东移的原因在于:其一, 19世纪中期, 俄国在近东和巴尔干地区的扩张受到挫折, 于是将对外战略视线东移; 其二, 19世纪末, 随着欧洲大国争夺地缘空间的东移, 国际关系矛盾的焦点也发生了变化。各西方大国和日本在远东争夺日趋激烈, 由于地缘危机, 俄国加快了东扩的步伐, 尤其是对中国和朝鲜的关注; 其三, 俄国东方战略的确定, 在国内思想界有所谓的/东方人派0推动。而/东方人派0承袭了产生于19世纪40-50年代的/斯拉夫派0的思想。东方人派强调; /俄国由于其文化处在欧洲文化和东方文化之间, 因此负有把西方文化传播到东方去的历史使命0[12](p1113) 。东方人派还认为, 俄国的未来在亚洲, /俄国同东方有血缘关系0/俄国可以用感情的神秘力量去征服东方及整个亚洲。0[12](p 1115) /俄国必须在亚洲前进, 以便保卫欧洲不受黄种人势力的侵犯0[12](p 1114) 。亚历山大三世是俄国东方政策的制定者, 他在1881年继位后把俄国的战略中心向东转移, 提出并确定了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计划。亚历山大三世统治时间虽然只有13年, 但俄国对外政策的根本性改变恰恰发生在这个时期。1886年,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发表声明, 提出/早就应该注意远东领土的需要0[13](p 141) , 这个声明被视为俄国对外政策东移的重要标志。1894年, 尼古拉二世继位后继续了东方政策。这位沙皇还在王储时就确认俄国对亚洲负有某种特殊的使命, 他甚至认为/俄国对东方的侵略和扩张不过是为传播文明而战。0[14](p 173)

俄国东方战略实施的结果, 对当时的国际关系特别是东北亚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是加剧了西方列强对远东特别是对中国的争夺。二是促成了俄国和日本在东北亚的对峙, 并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的爆发。

综观俄国近代外交, 东西方双向外交战略定位成为其鲜明的特征。此外, 俄国外交史发展的轨迹还昭示:俄国对外政策不仅以国家利益为基点不断调整; 而且思想界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 关于俄外交方向的定位, 也争论不休, 其表现为20世纪20年代欧亚主义思想的兴起。20世纪20年代, 俄国国内战争基本结束, 但国内的形势还未完全稳定。此时, 原有的一切道德基础、价值体系被破坏, 俄国旧的历史文化传统被摧毁。旧的价值观解体而新的统一的思想意识还没有完全塑造起来, 这个时期为知识分子深刻思考俄国提供了条件。在国际层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力量对比发生变化, 欧洲相对衰落。美、日在战后的崛起, 资本主义世界的中心开始由西向东转移, 使亚太地区的地位提升。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动必然引起地跨欧亚的俄国对其在欧洲和亚洲的地位重新判定和思考。

欧亚主义强调俄罗斯民族传统中包含有/成吉思汗

二、东西方双向的外交战略

纵观俄国历史, 东西方双向的外交战略决策与实施的根源, 一是源于俄国特殊的地缘政治传统因素。地跨欧亚的地缘决定了其外交具有东西方双向性; 二是源于国家生存利益。辽阔的领土与落后的经济之间不和谐的反差, 要求俄国在外交战略的定向上要有其灵活性。国家生存利益除生存安全利益外, 还包括经济利益, 而经济利益又与国家的安全利益分不开。国家利益决定了俄国的外交战略定向与选择, 国家的生存利益要求其建立广泛的国际联系空间, 避免孤立; 三是源于当时国际关系体系与俄国在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地位。随着欧洲国际关系体系向世界国际关系体系过渡, 俄国的外交战略选择在东西方之间游离。

位于欧亚地缘政治优势, 构筑了俄在国际战略东西区基地的地缘政治结构优势, 而这种地缘优势正是英国地理学家哈尔德. 麦金德所指的/国际政治0的/交汇点0, 麦金德将其全球战略归纳为:/谁统治东欧, 谁就统治世界岛, 谁统治世界岛, 谁就统治世界。0顾及欧洲也顾及亚洲。

基督教把古罗斯同欧洲联系起来, /从基辅罗斯大公雅罗斯拉夫开始, 就与西方接触, 并给古罗斯带来了首次繁荣, 使其教育和文化得到大发展, 并在国际上开始产生影响力。0[11](pp15-6) 最早表现出俄外交欧亚思想和实施欧亚方针的是沙皇伊凡四世, 他在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同时, 允许斯特罗干诺夫家族的哥萨克东进越过乌拉尔山, 最先开始了俄罗斯的亚洲政策, 并为后人提示了以欧洲为主、兼顾亚洲的基本外交方略。而被称为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西方派0的彼得一世继承了先辈们的政策, 并进而开启了俄国外交走向欧洲和世界的新时期。1682年彼得执政后确定了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 主要是从争夺地区优势, 转向以欧洲为重点, 争夺世界霸权。

18世纪后期的叶卡捷林娜二世除了在俄国南北两个方向扩张领土外, 还积极参与欧洲及世界事务。她的外

[10](p 1249)

于地缘政治中轴的俄国, 其外交恰似其国徽双头鹰, 既

)

的遗产0, 认为正是蒙古人的统治才奠定了俄横跨欧亚地域和对这一地域进行统治的政治基础。有些人甚至还称/没有鞑靼人的统治, 就不会有俄罗斯0, 认为莫斯科王朝是蒙古金帐汗国的继承人, 俄肩负成吉思汗一统欧亚地域的使命。对俄国欧亚主义思想内涵, 英国学者戴维#克尔认为:/欧亚主义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式或类型, 即自由以来就在俄罗斯这个最大的欧亚国家的空间范围内存在的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思想以及国家政策的特殊形式和类型。0

[15]

烙印, 并成为支配其外交政策的传统因素之一。特别是俄外交政策中的宗教救世主义, 这导致俄外交传统具有与美国外交传统相类似的理想主义, 但美国的理想主义导致孤立主义, 而俄国的理想主义激发了扩张主义和民族主义。

公元988年, 基辅罗斯接受了东正教。1453年,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东罗马帝国灭亡。俄国教会中的思想家们立即抓住这一机会, 大造舆论, 力图把俄国教会变成东正教新的世界中心。16世纪初, 普斯科夫修道院的修士费洛菲创立/莫斯科-第三罗马0的学说。毫无嶷问, 这一学说在俄罗斯救世使命思想中占有关键位置。费洛菲的主要思想表达在他写给伊凡四世的信中写道:/所有的基督教国家走到最后, 汇合成一个统一的我主王国, 根据预言, 它就是俄罗斯帝国, 两个罗马已经灭亡了, 第三个罗马挺立着, 将不会有第四个罗马。0[19](p 131) /第三罗马0的表述, 奠定了萌芽时期/俄罗斯思想0的基本内容, 其指向是特殊的俄罗斯/救世论0历史使命思想。自此, /第三罗马0观念连同东正教的其他教义, 深深渗透于俄罗斯人的意识中, 形成了他们强烈的特殊历史使命感, 他们认为俄罗斯民族有义务在世上实现千年王国。从伊凡四世起, 俄罗斯就开始向四周进行扩张, 企图建立起称霸世界的/第三罗马帝国0。

/救世论0对俄罗斯的政治思想产生极大的影响。19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斯拉夫主义者认为, 斯拉夫民族是上帝的选民, 负有拯救人类的使命。/救世论0便成为俄罗斯人灵魂深处大俄罗斯主义的理论基础。关于大俄罗斯主义的实质是/在泛斯拉夫主义的伪装下, 补充了这个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0[20](p1684) 。大俄罗斯主义主要从彼得一世时代起在历史演进中逐渐发展成为一套世界性征服思想体系。它宣扬俄罗斯民族救世主义和/第三罗马0学说, 声称基于安全和意识形态对抗进行的地理扩张具有防御性和正义性, 谋求国家思想的一元化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民族一致性, 以期最终实现帝国的俄罗斯化。

19世纪初, 俄国在粉碎了拿破仑的侵略后, 进军欧洲, 击败了拿破仑帝国。此外,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为击溃德国, 俄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再次从德国法西斯手中解放了欧洲。在苏联时期, 勃列日涅夫的/社会主义大家庭0理论和戈尔巴乔夫的/全人类利益高于一切0的/新思维0, 一再折射/救世论0的阴影。

源于/救世论0的大俄罗斯主义制约了俄罗斯外交战略的制定。

首先, 在国际关系方面, 造成了俄罗斯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欧洲之间严重的安全两难。俄罗斯不断向四周扩张, 不仅引发俄国周边国家的敌对, 也使欧洲各国深感一个崛起的俄国对整个欧洲的威胁。对此, 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力量对比发生的新变化, 2000年6月28日, 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批准新的5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6, 俄罗斯主动放弃了/救世论0的意识形态, 并认为这种意识形态是前苏联存在的, 而其存在最终与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欧亚主义作为国家政策的特殊形式对俄国特定历史时期的外交战略定位无疑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苏联时期, 由于特殊的地缘政治环境, 欧洲不再是其对外战略的唯一重心, 向地缘环境较差的方向、向亚洲那些开放的易渗透空间的扩展, 成了苏联的新外交战略定位。尤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向东方、亚洲的倾向更加明显。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 苏联经济下滑, 民族矛盾尖锐。在此情况下, 大西洋主义、斯拉夫主义和欧亚主义重新抬头。戈尔巴乔夫在20世纪80年代中提出/新思维0, 幻想建立/欧洲共同的大厦0, 表明了他对苏联模式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否定及对大西洋主义的认同。戈尔巴乔夫指出苏联现有的地理和历史现实是/俄国同其他欧洲民族和国家的联系) ) ) 贸易联系、文化联系和政治联系) ) ) 是源远流长的。我们都是欧洲人, 0/俄国历史是伟大的欧洲历史的有机组成部分。0[16](p 1246) 而且在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 提出苏联对外政策/欧洲被列为主要问题之一0[16](p 1245) 。

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 新俄罗斯独立之初, 对外政策实行/向西方一边倒0大西洋政策。其结果却导致国内政治动荡, 经济形势复杂化, 国际信誉严重受损, 给俄罗斯民族带来了严重的创伤。在依靠西方的幻想破灭后, 俄罗斯对外政策又在新欧亚主义影响下进行了调整。1992年7月, 叶利钦指出:/我们奉行的亲西方政策是不完全客观的0。他表示, 东西方都应该是俄罗斯外交的重点, 俄罗斯外交需要从/倒向西方0转而/坚定不移地走向东方0[17](p 1488) 。新欧亚主义认为俄罗斯既是一个欧洲国家, 也是一个亚洲国家。俄大部分领土在亚洲, 俄在继续关注欧洲方向的同时, 应加大对亚洲方向的关注, 确保欧亚政策的/双向0平衡。

普京上任后, 谈俄罗斯外交任务时提到/把东西方这两个在俄罗斯对外政策中似乎互不相容的因素人为地对立起来有悖于国家利益。0[18]普京时期实行东西方平衡外交, 主张俄罗斯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务实的外交立场, 把俄罗斯一直面向欧洲的做法同其在亚洲的意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近现代俄罗斯外交战略发展轨迹表明, 东西方双向外交战略定位主要源于地缘优势考虑, 根据国家利益、军事实力的变化以及国际关系整体格局、区域格局的变化, 运用东西方平衡, 趋利避害, 在外交方面争取更大的主动。

三、宗教救世主义外交思想

历史上, 意识形态因素给俄罗斯外交打上了深深的

其次, 外交政策实施大国外交、强国外交。由于/救世论0的影响, 历史上俄罗斯形成大国外交、强国外交的传统。而大国外交、强国外交在苏联解体初期, 因国力的急剧下降已心有余, 而力不足。但到俄罗斯经济复苏后, 大国外交传统会主动对国际新格局的形成施加影响。1994-1998年是俄罗斯/大国复兴战略0的确立和完善时期。1994年2月, 叶利钦总统在向联邦委员会作的国情咨文中强调/俄罗斯是大国0, /俄罗斯对外政策思维要永远符合这个标准。0[21]在2000年6月的5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6的总则中指出, 俄罗斯外交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国家的可靠安全, 维护和加强其主权、领域完整在国际社会中的牢固和权威地位, 这种地位应在最大程度上符合俄罗斯联邦作为一个大国、当今世界的一个有影响中心的利益, 也是增强俄罗斯政治、经济、人才以及精神潜力必不可少的。0[22](p 1149) 俄罗斯这个基本目标的表述, 流露出俄要在国际关系体系发展的各个阶段, 在该体系形成过程中都要起倡导作用的愿望。

大国外交、强国外交除反射俄传统外交因素外, 另一方面, 俄罗斯的强大与复兴, 使其在国际关系中能够起到平衡和稳定因素的作用。对推动世界多极化, 平衡俄对美外交具有战略意义。这种客观作用是俄罗斯在自身经济逐渐恢复的过程中, 不愿丢弃世界体系天平平衡手角色的情形下所产生的, 是在世界地缘政治发生急剧变化后的形势下所出现的。因此, 从国际关系格局的稳定角度来看, 俄罗斯的强国外交无疑在客观上产生一定的制约影响。

综上所述, 地缘政治因素、东西方双向外交战略、宗教救世主义外交思想成为影响俄罗斯近现代外交的传统因素。在复杂多变的俄罗斯外交发展中, 传统因素使俄罗斯外交在动态中延续着, 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俄外交实施的过程中, 这些传统因素相互作用。其中地缘政治因素作为客观因素直接影响俄外交战略的定位, 地缘政治因素还是俄政治文化形成的依托和土壤; 而政治文化又孕育了其外交思想的形成; 外交思想反过来又制约着其外交政策的决策。就这样, 传统因素支配和影响着俄的外交, 凸显着俄罗斯外交的特征, 并成为解读其外交发展轨迹的切入点, 为展望俄罗斯外交走向提供解析的框架。

[

[参 考 文 献]

[1][俄]波兹德尼亚科1俄罗斯的民族国家利益[M]1俄罗斯军事

安全研讨会言论汇编, 19921

[2][美]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1竞赛方案) ) ) 进行美苏竞争的地

缘战略纲领[M]1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公司, 199813]

1 1 À½É±¿À³:

µºÁ½À¾±ÄºÑ

¶Ä±

¶Â³À´À,

¾Àü³±1 ¶¸µÅ¿±ÂÀµ¿Í¶ÀÄ¿ÀÊ¿ºÑ, 19861

[4][美]亨利#基新格:大外交[M]1顾淑馨, 林添贵译1海口:海南

出版社119981

[5][俄]奥列格#格里涅夫斯基1苏联外交秘闻[M]1李京洲, 等译1

北京:东方出版社, 20031

[6]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馆, 全宗45, 目录I 11案卷3221

[7][俄] 1¡1巴克拉诺夫1论当代地缘政治范畴[J]1俄罗斯中

亚东欧研究, 2004, (6) 1

[8][俄]西夫科夫1俄罗斯21世纪地缘政治利益的实现[J]1摘自À²À¹Â¶³±Ä¶½ÎĶ½ÎNO 112, 19991

[9] ½±µº¾ºÂ Åĺ¿, ÀÃÃÑ-ÏÄÀ, ¼À¿¶É¿À, µ¶¾À¼Â±ÄºÑ1¼±ÈºÀ¿±½Î-¿±Ñº¿ÆÀ¾±ÈºÀ¿¿±ÑýŸ²±20051

[10]普雷斯顿#詹姆斯, 杰弗雷#马丁1地理学思想史[M]1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891

[11] Àµ1¶µ1 1 1 À¼º¿±, 1 1 ±»È¶³±, 1 1 ±Â¶³±-ºµÂ

ÀÃúÑ:Ͽȼ½ÀÁ¶µºÉ¶Ã¼º»ÃÁ±³ÀÉ¿º¼1 1 ÂÀƱ119981

[12][美]乔治#亚历山大#伦森1俄国向东方的扩张[M]1杨诗浩

译1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1

[13][美]安德鲁#马洛泽莫夫1俄国远东政策1881年) 1904[M]1

商务印书馆翻译组译1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71[14] 1 1 ÂÀ1 º¼À½±»Ò, ¾Àü³±119911

[15]戴维#克尔1新欧亚主义:俄罗斯对外政策中地缘政治理论的

复苏[J]1俄罗斯研究1997, (1) 1

[16][苏]米#谢#戈尔巴乔夫1改革与新思维[M]1苏群译1北京:

新华出版社, 19871

[17]林军1俄罗斯外交史稿[M]1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21[18][俄]普京谈俄罗斯外交任务[J]1国际生活, 2001, (2) 1[19][苏]古罗斯文献集[M]1莫斯科, 19691

[20]路易#莱文1泛斯拉夫主义与欧洲政治[J]1政治科学季刊, 1914, (12) 1

[21][俄]叶利钦1战略目标是建立繁荣的国家[J ].俄罗斯报, 1994121251

[22][俄]伊#伊万诺夫1俄罗斯新外交[M]1北京:当代世界出版

社, 20021

(作者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张晓校]

)


相关内容

  •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形式与政策论文
  •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形式与政策论文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国最多,所处的安全状况和面临的安全条件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研究,为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一.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作 ...

  • 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原因研究
  • 新时期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原因研 究 自1949年10月3日,苏联成为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我国便开启了自己的外交史.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期,创造性地发展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然而,在新的国际环境下,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新的外交问题也不断涌现,我国的独立自主的外 ...

  • 形势与政策
  • 1.(1)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主要内容.实质 2010年美国提出了回归亚太战略,这是冷战后美国最重要的全球战略调整之一,也是对中国外部环境影响最大的一个政策.虽然美国方面用"战略转向","亚太再平衡战略"等新说法取代了有争议的"回归亚太"一 ...

  • 蒙古的国家安全战略及中蒙安全战略关系
  • 蒙古的国家安全战略及中蒙安全战略关系 张秀杰 2012-08-30 21:33:43 来源:<当代亚太>(京)2005年11期 作者简介:张秀杰,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亚研究所副研究员. 内容提要:蒙古作为中国北方的邻国,其国家安全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中国有着极为重要的政治和安全意义.从 ...

  • 54综合国力竞争
  • 5.4综合国力竞争 教案(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综合国力的概念及其基本构成要素. 2.了解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能力目标 1.结合案例,使学生了解提高综合国力的途径: 2.分析评价主要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全球观念及竞争观念,正确认识并自觉维护当 ...

  • 丝绸之路-复兴计划与中国外交
  • 2010年9月东北亚徒炻 Sep.2010第19卷第5期 No.he&stAsiaFh兀lm V01.19 No.5 ¨丝绸之路"复兴计划与中国外交 甘钧先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浙江杭州310012) [摘要]"丝绸之路"贸易通道的复兴,对于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 ...

  • 试分析当代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
  • 一.试分析当前大国关系的主要特点及发展趋势? 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处于空前规模的调整时期.大国关系是国际发展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新的国际格局的形成将主要取决于大国力量的消长.演变和确定相对稳定的战略关系.世界格局问题从本质上讲就是大国关系,当前大国关系的态势是:美国力量相对衰弱,这是世界出现多极化趋势的 ...

  •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误读及中国的对策
  • 国际社会对"一带一路"的误读及中国的对策 作者:陈邦瑜 来源:<领导科学论坛>2015年第05期 [摘 要] 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后,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不少学者对此持正面态度,而国外部分舆论和学者却对"一带一路 ...

  • 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安全战略分析
  • 2007年9月第16卷 第5期东北亚论坛NortheastAsiaForumSep1,2007Vol116 No15 东北亚政治 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地缘安全战略分析 刘雪莲 霍雪辉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国际政治系,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核心地带,是我国重要的战略侧翼.作为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