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地震震级:表示地震强度大小的指标,即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
2.抗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震级M 与震中烈度的关系:P5
3.基本烈度: 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
4.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5.地震引起的破坏形式:
1.地表破坏
包括:地裂缝、地面下沉、平移、喷水冒沙和滑坡等形式
2.建筑及桥梁结构的破坏
包括:
结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而造成的破坏;
结构丧失整体性稳定而引起的破坏;
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梁式桥的结构破坏
3.次要灾害
主要是由地震而引发的次要灾害,如水灾,火灾等等
6.我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以及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水准:当建筑物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一般不受 损失或不需要修理仍可以继续使用(小震不坏)
第二水准:当建筑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
坏,但经一般的修理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
第三水准:当建筑物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
第二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如特别重要或抗侧能力较弱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7.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
甲类建筑(特设):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其破坏后果严重
乙类建筑(重点设防):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标准设防):除甲、乙、丁类建筑之外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丁类建筑(适度设防):次要建筑。包括一般仓库、辅助建筑等
8.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一)甲类建筑,在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时,地震作用和地震措施按本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确定
(二)当为9度时,应满足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三)乙类建筑在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时,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应该符合在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四)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满足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五)丁类建筑按本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可适当降低要求,但不低于6度
9.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总体设计准则、设计
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确定细部构造的设计过程,对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构造良好的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抗震计算和验算为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抗震构造措施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以及保证抗震计算结构的有效性
合理选用建筑结构体形: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阶段,建筑物的平面、竖向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侧向刚度及承载力应避免突变(具体见书12)
第一章
1.地震震级:表示地震强度大小的指标,即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
2.抗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震级M 与震中烈度的关系:P5
3.基本烈度: 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
4.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5.地震引起的破坏形式:
1.地表破坏
包括:地裂缝、地面下沉、平移、喷水冒沙和滑坡等形式
2.建筑及桥梁结构的破坏
包括:
结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而造成的破坏;
结构丧失整体性稳定而引起的破坏;
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梁式桥的结构破坏
3.次要灾害
主要是由地震而引发的次要灾害,如水灾,火灾等等
6.我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以及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水准:当建筑物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一般不受 损失或不需要修理仍可以继续使用(小震不坏)
第二水准:当建筑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
坏,但经一般的修理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
第三水准:当建筑物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
第二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如特别重要或抗侧能力较弱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7.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
甲类建筑(特设):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其破坏后果严重
乙类建筑(重点设防):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标准设防):除甲、乙、丁类建筑之外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丁类建筑(适度设防):次要建筑。包括一般仓库、辅助建筑等
8.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一)甲类建筑,在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时,地震作用和地震措施按本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确定
(二)当为9度时,应满足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三)乙类建筑在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时,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应该符合在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四)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满足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五)丁类建筑按本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可适当降低要求,但不低于6度
9.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总体设计准则、设计
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确定细部构造的设计过程,对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构造良好的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抗震计算和验算为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抗震构造措施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以及保证抗震计算结构的有效性
合理选用建筑结构体形: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阶段,建筑物的平面、竖向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侧向刚度及承载力应避免突变(具体见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