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名词解释

第一章

1.地震震级:表示地震强度大小的指标,即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

2.抗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震级M 与震中烈度的关系:P5

3.基本烈度: 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

4.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5.地震引起的破坏形式:

1.地表破坏

包括:地裂缝、地面下沉、平移、喷水冒沙和滑坡等形式

2.建筑及桥梁结构的破坏

包括:

结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而造成的破坏;

结构丧失整体性稳定而引起的破坏;

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梁式桥的结构破坏

3.次要灾害

主要是由地震而引发的次要灾害,如水灾,火灾等等

6.我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以及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水准:当建筑物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一般不受 损失或不需要修理仍可以继续使用(小震不坏)

第二水准:当建筑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

坏,但经一般的修理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

第三水准:当建筑物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

第二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如特别重要或抗侧能力较弱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7.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

甲类建筑(特设):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其破坏后果严重

乙类建筑(重点设防):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标准设防):除甲、乙、丁类建筑之外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丁类建筑(适度设防):次要建筑。包括一般仓库、辅助建筑等

8.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一)甲类建筑,在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时,地震作用和地震措施按本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确定

(二)当为9度时,应满足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三)乙类建筑在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时,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应该符合在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四)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满足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五)丁类建筑按本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可适当降低要求,但不低于6度

9.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总体设计准则、设计

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确定细部构造的设计过程,对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构造良好的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抗震计算和验算为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抗震构造措施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以及保证抗震计算结构的有效性

合理选用建筑结构体形: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阶段,建筑物的平面、竖向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侧向刚度及承载力应避免突变(具体见书12)

第一章

1.地震震级:表示地震强度大小的指标,即一次地震所释放能量的大小。

2.抗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震级M 与震中烈度的关系:P5

3.基本烈度: 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

4.抗震设防烈度: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5.地震引起的破坏形式:

1.地表破坏

包括:地裂缝、地面下沉、平移、喷水冒沙和滑坡等形式

2.建筑及桥梁结构的破坏

包括:

结构承载力不足或变形过大而造成的破坏;

结构丧失整体性稳定而引起的破坏;

地基失效引起的破坏;梁式桥的结构破坏

3.次要灾害

主要是由地震而引发的次要灾害,如水灾,火灾等等

6.我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以及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水准:当建筑物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时,一般不受 损失或不需要修理仍可以继续使用(小震不坏)

第二水准:当建筑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

坏,但经一般的修理或不需要修理仍可继续使用(中震可修)

第三水准:当建筑物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大震不倒)

两阶段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承载力和弹性变形计算。

第二阶段设计:工程结构(如特别重要或抗侧能力较弱的结构)在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7.建筑物抗震设防分类:

甲类建筑(特设):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其破坏后果严重

乙类建筑(重点设防):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要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标准设防):除甲、乙、丁类建筑之外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丁类建筑(适度设防):次要建筑。包括一般仓库、辅助建筑等

8.建筑物抗震设防标准:

(一)甲类建筑,在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时,地震作用和地震措施按本区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确定

(二)当为9度时,应满足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三)乙类建筑在设防烈度为6~8度地区时,地震作用应按本地区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应该符合在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

(四)丙类建筑的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应满足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

(五)丁类建筑按本区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计算,抗震措施可适当降低要求,但不低于6度

9.建筑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总体设计准则、设计

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确定细部构造的设计过程,对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构造良好的结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抗震计算和验算为抗震设计提供定量手段;抗震构造措施可以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加强局部薄弱环节以及保证抗震计算结构的有效性

合理选用建筑结构体形:在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阶段,建筑物的平面、竖向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侧向刚度及承载力应避免突变(具体见书12)


相关内容

  • 抗震结构设计试题与答案(A)
  • 抗震结构设计(A)卷 一.填空题 1.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 . . . 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2.多层混合结构房屋的结构布置方案应优先采用结构布置方案,其次采用 结构布置方案. 3.建筑场地类别的划分主要根据震害有一定影响. 4.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和 ...

  • 剪力墙名词解释
  •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名称: 剪力墙 英文名称: shear wall 定义: 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所产生的水平剪力的墙体. 所属学科: 水利科技(一级学科) :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材料(二级学科) :工程结构(水利)(三级学科) 本内容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 百科名片 剪力墙(s ...

  • 工程结构抗震学习指南试卷
  • 工程结构抗震-学习指南 . 一.名词解释 1.地震震级: 2.地震烈度: 3.震中烈度: 4.地震烈度: 5.特大地震: 6.震中烈度: 7.地震作用: 8.抗震概念设计: 9.场地覆盖层厚度: 10.场地土的卓越周期: 11."三水准" : 12.抗震构造措施: 13.双共振现 ...

  • 高层建筑结构试题库
  • 高层建筑结构-试题库 来自网上的一个PDF,用软件转换成word,有少许错误.原来40页,排版后10页,最后几页是武汉理工的试卷 高层建筑的控制荷载是竖向荷载.( T ) 2. 高层建筑顶部位移与随高度的增加成 4 次方关系增加. 1 高层建筑的控制荷载为 荷载. 答案:水平 2.与多层建筑结构相比 ...

  • 大学生村官抗震救灾个人工作总结
  • 大学生村官抗震救灾个人工作汇报 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在四川省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地震,波及的范围很广,受灾面积很大,是中国有历以来发生的最大的一次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它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那一片片毁虚一片片瓦窑振憾着中华大地。 汶川大地震,毫无征兆,突然袭击了我们美丽的家园——四川,数以万计的 ...

  • 房屋检测与加固练习题A
  • 房屋检测与加固练习题A 一.名词解释 1.回弹法: 2.增大截面加固法: 3.外粘型钢加固法: 二.简答题 1.结合自身的认识,谈谈学习房屋结构检测与加固课程的必要性? 2. 举例说明,如何判定结构(构件)是否需要修复加固? 3. 混凝土强度检测方法及误差范围? 4.简述结构加固的作用和意义? 5. ...

  • 钢筋平法图集常用符号解释
  • 钢筋平法图集常用符号解释: la : 非抗震构件的钢筋锚固长度 laE : 抗震构件的钢筋锚固长度 bw : 剪力墙的厚度 bf : 转角处的暗柱的厚度 ln : 梁的净跨度 llE :钢筋的搭接长度 hc : 支座的净宽度 λv :为约束边缘构件的配筋特征值,计算配筋率时箍筋或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超 ...

  • pkpm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的调整
  • 周期比.位移比.刚度比.层间受剪承载力之比.刚重比.剪重比等. 一.位移比.层间位移比控制 规范条文: 新高规的4.3.5条规定,楼层竖向构件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角,A.B级高度高层建筑均不宜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2倍:且A级高度高层建筑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B级高度高层建筑.混合结构 ...

  • 广东省地震应急预案
  • 广东省地震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确保地震(含火山灾害,下同)应急工作协调.有序和高效进行,最大程度地减少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