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全解全译:梅圣俞诗集序(欧阳修)

古文观止全解全译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古文观止全解全译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愤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所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果荐也。若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次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因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 庐陵欧阳修序。

——选自《四部丛刊》本《欧阳文忠公文集》

我听到世人常说:诗人仕途畅达的少,困厄的多。难道真是这样吗?大概是由于世上所流传的诗歌,多出于古代困厄之士的笔下吧。大凡胸藏才智而又不能充分施展于世的士人,大都喜爱到山头水边去放浪形骸,看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等事物,往往探究它们的奇特怪异之处,内心有着忧愁感慨愤激的郁积,这些情感化为诗兴,即寄托在怨恨讽刺之中,道出了逐臣寡妇的慨叹,而写出了人所难于言传的感受来。大概越困厄就越能写得工巧。如此说来,并非写诗使人困厄,应该是困厄后才能写出好诗来。

我的朋友梅圣俞,年轻时由于荫袭补为下级官吏,屡次被推荐去考进士,总是遭到主考部门的压制,在地方上困厄了十多年。年已五十了,还要靠别人下聘书,去当人家的办事员。郁积着自己的才能智慧,不能在事业上充分地表现出来。他家乡在宛陵,幼年时就学习诗歌,从他还是个孩童时起,写出诗句来就已使得父老长辈惊异了。等到长大,学习了六经仁义的学问,他写出的文章简古纯正,不希求苟且取悦于世人,因此世人只知道他会写诗罢了。然而当时人不论贤愚,谈论诗歌必然会向圣俞请教。圣俞也把自己不得志的地方,喜欢通过诗歌来发泄,因此他平时所写的东西,其中诗歌就特别多。社会上已经知道他了,却没有人向朝廷推荐他。从前王文康公曾看到他的诗作,慨叹地说:“二百年没有这样的作品了!”虽然对他了解很深,可还是没有加以推荐。假使他有幸得到朝廷的任用,写出如《诗经》中雅、颂那样的作品,来歌颂大宋的功业恩德,献给宗庙,使他类似于商颂、周颂、鲁颂等作者,难道不是很壮伟的吗?可惜他到老也不得志,只能写困厄者的诗歌,白白地在虫鱼之类上抒发穷苦愁闷的感叹。社会上只喜爱他诗歌的工巧,却不知道他困厄已久将要老死了,这难道不值得叹息吗?

圣俞的诗很多,自己却不收拾整理。他的内侄谢景初担心它太多容易散失,选取他从洛阳到吴兴这段时间的作品,编为十卷。我曾经酷爱圣俞的诗作,担心不能全部得到它,十分高兴谢氏能为它分类编排,就为之作序并保存起来。

从那以后过了十五年,圣俞因病在京师去世,我已痛哭着为他写好了墓志铭,便向他家索求,得到他的遗稿一千多篇,连同先前所保存的,选取其中特别好的共六百七十七篇,分为十五卷。啊,我对圣俞的诗歌已经评论得很多了,所以不再重复。

庐陵欧阳修序。


相关内容

  • [梅圣俞诗集序]古文赏析
  • [作品介绍] <梅圣俞诗集序>这篇序文之所以历来受人推重,主要原因在于作者提出了"穷而后工"的创作思想.吴楚材等在<古文观止>中说:"'穷而后工'四字,是欧公独创之言,实为千古不易之论."欧阳修的"穷而后工"说,与司 ...

  • [名篇鉴赏]古文观止(原文+译文 共225篇)
  • [名篇鉴赏] 古文观止(原文+译文 共225篇) 郑伯克段于鄢 石碏谏宠州吁 齐桓公伐楚 子产不毁乡校 曹刿论战 宫之奇谏假道 子鱼论战 烛之武退秦师 勾践灭吴 邵工谏厉王弭谤 赵宣子论比与党 吴子使札来聘 虞师晋师灭夏阳 晋献文子室成 苛政猛于虎 苏秦以连横说秦 范雎说秦王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冯谖客 ...

  • 引用 古文观止原文注释翻译全集
  • 扈家庄 有这样一个后生,性情乖觉,不愿披露名姓,但祖籍四川巴中,诞生于猪年,属十二相之尾,相推则为金命.巴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接壤交错地面,地处秦巴山系,此地人有南北特点,秀中有骨,雄中存韵.这后生五官还好,身长却一米七一,以当今女子选婿标准,只能是半残废角色.他好文但不安分,貌似憨厚,志向远大, ...

  • [历代经典古文名篇]在线阅读
  • <历代经典古文名篇> 精选古代著名文言文篇章,包括初高中文言文大全.古文观止.名家名作等经典文言文的赏析和翻译. 立即开始阅读 目 录 [先秦] 1. 曹刿论战 2. 宫之奇谏假道 3. 子鱼论战 4. 烛之武退秦师 5. 邵工谏厉王弭谤 6. 赵宣子论比与党 7. 吴子使札来聘 8.  ...

  • 电子书大全
  • <电子书大全>共541本 266M包括以下图书:一.传记纪实-----爱因斯坦传 .被遗忘的大屠杀.朝鲜战争.从乞丐到元首.邓小平传.第二次太平洋战争.富兰克林传.改变世界的13位女性.高山下的花环.汉江血.红墙内外.蒋介石传.肯尼迪.拉贝日记.领袖们.拿破仑传.诺贝尔之路.欧洲200年 ...

  • 中国文学常识
  • 中国文学常识(一)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

  • 在线阅读大全
  • 在线阅读大全[/U][/I] 第一部分:中国经典文学名著[/B] 曹雪芹<红楼梦>[/B] 施耐庵<水浒传>[/B] 罗贯中<三国演义>[/B] 吴承恩<西游记>[/B] 喻世明言(冯梦龙)[/B] 醒世恒言(冯梦龙)[/B] 警世通言(冯梦龙) [/ ...

  • 名家推荐书目
  • 名家推荐书目 1.胡适开列的<中学国故丛书>目录 胡适(1891-1962),早年留学美国,191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1946年任北京大学校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著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卷).<尝试集>等. 1920年,胡适开列了<中学国故丛书&g ...

  • 至其谁为偶丽居宗,葩华是撷--[国文百八课]与[古文观止]教材比较
  • 至其谁为偶丽居宗,葩华是撷 --<国文百八课>与<古文观止>教材比较 从<文选>开端以来,民国<国文百八课>与清代<古文观止>都是我国历史上以选文方式进行编排的影响深远的语文教材,二者在选文的指导思想上有一些共同点表现在都力求选入文质兼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