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高产早熟小麦徐麦2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阐述早熟小麦徐麦27的特征特性及种植表现,并从适期早播、精量播种、合理肥水、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早熟小麦;徐麦27;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徐麦27系徐州市农科院用早丰一号作母本,优质品种烟1934作父本,通过品种间杂交、连续多年单株选择和品质筛选培育而成,产量高,籽粒品质优良;株型好,分蘖力强,籽粒灌浆快,早熟,熟相好,成穗数多;抗旱、抗寒、耐瘠;一般较对照陕229增产6%~12%,栽培上应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化学调控,加强后期管理。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性偏春多穗型早熟强筋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苗壮。越冬抗寒性较好,起身拔节较早,抗倒春寒性一般。分蘖力较强,成穗数多,成穗675~750万穗/hm2左右。株型较紧凑,长相清秀,株高85cm 上下,茎秆弹性较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每穗结实30粒左右。籽粒角质,千粒重40~43g 。籽粒灌浆速度快,成熟时植株落黄好。
2种植表现
2000~2001年参加徐州市品比试验,每年平均产量分别为6 826.8kg/hm2和7 819.5kg/hm2,分别比陕229增产9.5%、12.5%。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6 876.45kg/hm2,比对照陕229增产6.8%;2002年江苏省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8 622kg/hm2,比陕229增产6.1%。2003年江苏省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7 980kg/hm2,比淮麦18增产8.1%。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302)。2004年开始在我县推广种植,2004~2006年3年大田平均产量分别为6 751.8kg/hm2、7 533.3kg/hm2、7 478.1kg/hm2;产量性状表现较好。经江苏省品审会审核,该品种适宜淮北及沿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优质高产早熟小麦徐麦27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 阐述早熟小麦徐麦27的特征特性及种植表现,并从适期早播、精量播种、合理肥水、田间管理等方面介绍其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该品种的进一步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早熟小麦;徐麦27;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徐麦27系徐州市农科院用早丰一号作母本,优质品种烟1934作父本,通过品种间杂交、连续多年单株选择和品质筛选培育而成,产量高,籽粒品质优良;株型好,分蘖力强,籽粒灌浆快,早熟,熟相好,成穗数多;抗旱、抗寒、耐瘠;一般较对照陕229增产6%~12%,栽培上应适期早播,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化学调控,加强后期管理。
1特征特性
该品种属半冬性偏春多穗型早熟强筋小麦品种。幼苗半匍匐,苗壮。越冬抗寒性较好,起身拔节较早,抗倒春寒性一般。分蘖力较强,成穗数多,成穗675~750万穗/hm2左右。株型较紧凑,长相清秀,株高85cm 上下,茎秆弹性较好。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每穗结实30粒左右。籽粒角质,千粒重40~43g 。籽粒灌浆速度快,成熟时植株落黄好。
2种植表现
2000~2001年参加徐州市品比试验,每年平均产量分别为6 826.8kg/hm2和7 819.5kg/hm2,分别比陕229增产9.5%、12.5%。2001~2002年参加江苏省淮北片区域试验,2年平均产量6 876.45kg/hm2,比对照陕229增产6.8%;2002年江苏省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8 622kg/hm2,比陕229增产6.1%。2003年江苏省新品种展示平均产量7 980kg/hm2,比淮麦18增产8.1%。2003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苏审麦200302)。2004年开始在我县推广种植,2004~2006年3年大田平均产量分别为6 751.8kg/hm2、7 533.3kg/hm2、7 478.1kg/hm2;产量性状表现较好。经江苏省品审会审核,该品种适宜淮北及沿淮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