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抒情作文设计

作文教学设计

借物抒情 物情相融

单位:岳麓区双枫中学 姓名:周攀

教学目标:

1、 细心观察,学会抓住物的特点

2、 运用联想和想象,正反向思维的方法,挖掘事物的象征意义及内涵

3、 学会以物为手段进行抒情

教学重点:

细心观察,学会抓住物的特点

运用联想和想象,正反向思维的方法,挖掘事物的象征意义及内涵

教学难点:

学会以物为手段进行抒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明晰概念

1、习题导入

请把左边和右边的相对应的项用线连起来。

白杨礼赞 托物言志 紫藤萝瀑布 借物喻人

爱莲说 借物说理

2阅读鲁迅的《雪》片段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读完这个选段的内容,说说它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1)借的是什么物,物的特征是什么?

(2)朔方的雪象征着什么?

(3)选段借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概念界定

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进行具体描写,来寄托某种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提示:物——(动物、植物、景物、日常生活之物)

情——或来明自己的心志,或 表达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或抒发某种

感情。

二、细心观察, 挖掘物征

1看图说话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抓住物体的特征,挖掘物体的比喻意义、象征意义或者精神内涵,看图说话

给出四幅图片分别是沙漠玫瑰、秤、翱翔的雄鹰、山核桃

2教师点拨,激发思维

如何挖掘事物的特点,真正的要用好这种手法,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充分挖掘物的特征和内涵

思考角度

从物的外部形体去思考

从物的形成条件去思考

从物的本质去思考

从物的生长过程去思考

从物的相互关系去思考

(2)运用联想和想象,架起桥梁

联想是连接物与情之间的桥梁。 我们可以抓住物的特点,发现物的象征意义,向社会生活、人生感悟、生命价值等方面进行联想。

教师以第二幅图“秤” 为例进行示范:

从秤的制作过程来思考,你想到什么?

从物的相互关系来思考,秤有哪些组成部分,你想到什么?

从秤的作用向人生感悟进行思考你想到什么?(能秤出别人的重量却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3、 升格看图说话

在小组内对自己的之前所选择的图片内容进行修改提升,要做到充分挖掘事物的内涵特征,充分运用想象和联想,最终抒发自己的感情。

将各小组的说话内容,在班级进行展示,学生进行品评

三、正确抒情,契合物意

1评一评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觉得它写得怎们样?

这是一颗微不足道不起眼的种子,它在石头缝中生长发芽,没人管他,狂风来侵袭它,暴雨想摧垮它,可它毫不在乎,一个劲地往地面上钻,全身都透着生命的绿,他贪婪地吸允着每一粒露珠,沐浴每一道阳光,更令人惊讶的是,人们来来往往从这儿经过竟然伤不了它!啊,多么无私的种子啊!你用你微小的身躯无私地为人类做贡献!多么伟大呀!

说说抒情师要注意什么?

(1)要自然真实, 不要牵强附会。

(2)要有感而发。 在具体详细对物的描述的基础上,抓住其中最有感触的一点。

四、类文阅读,巩固提升

苦 瓜

像香蕉,像月牙,可淡绿色的表皮却隆起许多卵形的小疙瘩。没有香蕉的甜味,不及月牙的美丽,连它的名字听起来都叫人感到苦涩。苦瓜----人们就这样称呼它。

第一次吃苦瓜,我就想:竟有这样一位祖先不嫌它苦,把它从野生植物中挑选出来,加以培植,而竟又有人不辞辛苦,为它传种至今。

但是,尽管我和姐姐都不爱吃苦瓜,讨厌苦瓜,妈妈仍然开了一块很好的地种上了苦瓜。我们想毁了它,但是又怕妈妈生气,只好作罢。

我们的怨恨都无济于事,苦瓜籽仍旧发芽了。芽儿嫩得仿佛是轻纱包着的一团绿水,可谁会想到那晶莹水汁竟是苦的呢?我不禁惋惜起来。

转眼间,那嫩绿的小芽已经抽出了许多丝藤,顺着一切可以攀援的东西向上爬

仿佛可以爬到天上似的。那藤似乎长着眼睛,总是向高高的竹竿攀援,要不,苦瓜藤也许有什么“探测器”吧,不然,怎么走错了几尺多远的藤,又会打个弯往回长呢?

叶子呢,像大半个齿轮,一溜儿挂在藤上,像一连串花儿在空中飞扬。花儿小得竟和“苦瓜”这个名字一样不起眼。藤条更不用说了,它经得住暴风雨的袭击,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它比铁丝更柔韧,更坚强 ,因为它蕴蓄着无限的生命力!

终于到吃苦瓜的时候了。那次吃晚饭时爸爸笑眯眯地从菜碗里夹了几块苦瓜给我,要我认真品尝。我不好让爸爸失望,装着很乐意的样子把一片苦瓜放进嘴里。

“怎么样,味道不错吧!”爸爸问我。

“苦。”我不会撒谎,

“你再好好尝尝。”爸爸认真地说。

“这有什么好尝的……咦!”“不但香,而且甜津津的,是不是?”

“唔……”经爸爸一提醒,我真觉得有那么一丝甜味儿。“这就叫苦尽甘来。”爸爸风趣地说。

“苦尽甘来!”我反复咀嚼这个词,好像悟出了几分道理:人们不是常说苦中有乐,苦尽甘来吗?这也许就是苦瓜存在的价值和人们喜欢吃苦瓜的原因吧!学习不是也一样吗?居里夫人.牛顿.华罗庚这些人哪个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获得巨大成就的?

我爱苦瓜那绿色的生命,我爱它那奋勇向上的藤蔓,然而我更爱的是它的气质——“苦尽甘来”。

阅读《苦瓜》思考:

文章写了苦瓜的哪些特点?

作者为什么能把苦瓜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

作者由苦瓜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作者借苦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请找到相关段落。

五、作文练笔.,牛刀初试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画,也可以是别的物体,进行作文。

作文教学设计

借物抒情 物情相融

单位:岳麓区双枫中学 姓名:周攀

教学目标:

1、 细心观察,学会抓住物的特点

2、 运用联想和想象,正反向思维的方法,挖掘事物的象征意义及内涵

3、 学会以物为手段进行抒情

教学重点:

细心观察,学会抓住物的特点

运用联想和想象,正反向思维的方法,挖掘事物的象征意义及内涵

教学难点:

学会以物为手段进行抒情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明晰概念

1、习题导入

请把左边和右边的相对应的项用线连起来。

白杨礼赞 托物言志 紫藤萝瀑布 借物喻人

爱莲说 借物说理

2阅读鲁迅的《雪》片段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读完这个选段的内容,说说它是怎样借物抒情的?

(1)借的是什么物,物的特征是什么?

(2)朔方的雪象征着什么?

(3)选段借物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概念界定

借物抒情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进行具体描写,来寄托某种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提示:物——(动物、植物、景物、日常生活之物)

情——或来明自己的心志,或 表达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感悟或抒发某种

感情。

二、细心观察, 挖掘物征

1看图说话

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幅画,抓住物体的特征,挖掘物体的比喻意义、象征意义或者精神内涵,看图说话

给出四幅图片分别是沙漠玫瑰、秤、翱翔的雄鹰、山核桃

2教师点拨,激发思维

如何挖掘事物的特点,真正的要用好这种手法,还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充分挖掘物的特征和内涵

思考角度

从物的外部形体去思考

从物的形成条件去思考

从物的本质去思考

从物的生长过程去思考

从物的相互关系去思考

(2)运用联想和想象,架起桥梁

联想是连接物与情之间的桥梁。 我们可以抓住物的特点,发现物的象征意义,向社会生活、人生感悟、生命价值等方面进行联想。

教师以第二幅图“秤” 为例进行示范:

从秤的制作过程来思考,你想到什么?

从物的相互关系来思考,秤有哪些组成部分,你想到什么?

从秤的作用向人生感悟进行思考你想到什么?(能秤出别人的重量却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

3、 升格看图说话

在小组内对自己的之前所选择的图片内容进行修改提升,要做到充分挖掘事物的内涵特征,充分运用想象和联想,最终抒发自己的感情。

将各小组的说话内容,在班级进行展示,学生进行品评

三、正确抒情,契合物意

1评一评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觉得它写得怎们样?

这是一颗微不足道不起眼的种子,它在石头缝中生长发芽,没人管他,狂风来侵袭它,暴雨想摧垮它,可它毫不在乎,一个劲地往地面上钻,全身都透着生命的绿,他贪婪地吸允着每一粒露珠,沐浴每一道阳光,更令人惊讶的是,人们来来往往从这儿经过竟然伤不了它!啊,多么无私的种子啊!你用你微小的身躯无私地为人类做贡献!多么伟大呀!

说说抒情师要注意什么?

(1)要自然真实, 不要牵强附会。

(2)要有感而发。 在具体详细对物的描述的基础上,抓住其中最有感触的一点。

四、类文阅读,巩固提升

苦 瓜

像香蕉,像月牙,可淡绿色的表皮却隆起许多卵形的小疙瘩。没有香蕉的甜味,不及月牙的美丽,连它的名字听起来都叫人感到苦涩。苦瓜----人们就这样称呼它。

第一次吃苦瓜,我就想:竟有这样一位祖先不嫌它苦,把它从野生植物中挑选出来,加以培植,而竟又有人不辞辛苦,为它传种至今。

但是,尽管我和姐姐都不爱吃苦瓜,讨厌苦瓜,妈妈仍然开了一块很好的地种上了苦瓜。我们想毁了它,但是又怕妈妈生气,只好作罢。

我们的怨恨都无济于事,苦瓜籽仍旧发芽了。芽儿嫩得仿佛是轻纱包着的一团绿水,可谁会想到那晶莹水汁竟是苦的呢?我不禁惋惜起来。

转眼间,那嫩绿的小芽已经抽出了许多丝藤,顺着一切可以攀援的东西向上爬

仿佛可以爬到天上似的。那藤似乎长着眼睛,总是向高高的竹竿攀援,要不,苦瓜藤也许有什么“探测器”吧,不然,怎么走错了几尺多远的藤,又会打个弯往回长呢?

叶子呢,像大半个齿轮,一溜儿挂在藤上,像一连串花儿在空中飞扬。花儿小得竟和“苦瓜”这个名字一样不起眼。藤条更不用说了,它经得住暴风雨的袭击,能结出丰硕的果实,它比铁丝更柔韧,更坚强 ,因为它蕴蓄着无限的生命力!

终于到吃苦瓜的时候了。那次吃晚饭时爸爸笑眯眯地从菜碗里夹了几块苦瓜给我,要我认真品尝。我不好让爸爸失望,装着很乐意的样子把一片苦瓜放进嘴里。

“怎么样,味道不错吧!”爸爸问我。

“苦。”我不会撒谎,

“你再好好尝尝。”爸爸认真地说。

“这有什么好尝的……咦!”“不但香,而且甜津津的,是不是?”

“唔……”经爸爸一提醒,我真觉得有那么一丝甜味儿。“这就叫苦尽甘来。”爸爸风趣地说。

“苦尽甘来!”我反复咀嚼这个词,好像悟出了几分道理:人们不是常说苦中有乐,苦尽甘来吗?这也许就是苦瓜存在的价值和人们喜欢吃苦瓜的原因吧!学习不是也一样吗?居里夫人.牛顿.华罗庚这些人哪个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获得巨大成就的?

我爱苦瓜那绿色的生命,我爱它那奋勇向上的藤蔓,然而我更爱的是它的气质——“苦尽甘来”。

阅读《苦瓜》思考:

文章写了苦瓜的哪些特点?

作者为什么能把苦瓜描绘得如此生动形象?

作者由苦瓜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

作者借苦瓜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呢?请找到相关段落。

五、作文练笔.,牛刀初试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图画,也可以是别的物体,进行作文。


相关内容

  • 湖北教师招聘语文学科作文设计[借物抒情]
  •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湖北教师招聘语文学科作文设计<借物抒情> 教学目标: 领悟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学生写一篇自己喜爱的动物或植物等,了解它的习性.形貌.内在品质等.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感悟并理解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 第二课时,运用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写一篇 ...

  • 初中作文借物抒情手法的运用
  • [摘  要]借物抒情是文学作品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在传统的初中作文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条条框框的写作方法束缚学生富有创造力的思维,长此以往便形成了语文作文教学中学生写作技能提升慢.语言格式化.缺乏创意的弊端.新课程改革中明确规定,教师应将课堂交还于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多的作用 ...

  • 写作[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 第二单元写作 <学习抒情>教案设计 侣俸中学 陶鸿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抒情文字的特点和写法. 2.结合本单元学习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这两种抒情方式. 过程与方法:1.启发学生把握好抒情的度,学习基本的抒情方法 2.在写作实践中,能够采用多种抒情方法来表达 ...

  •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双木游语文站 高一记叙文写作专题的整体设计 写作专题整合的背景 作文是语文的核心.你在学习字词.造句.阅读等知识时要始终贯穿作文.在高考中,作文占70分,但是,跟作文能力直接相关的语言表达是12分,其他的基础题阅读理解题跟作文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

  • 抒情与议论
  • "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教学设计 一.教学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记叙文以"记叙"为主体的特点: 2.明确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在记叙文中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在明确本次作文存在文体不清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修改典型的失误作文: 2.在完成修改 ...

  • [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实录
  • <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实录 <借景抒情>作文指导课实录 吴建方 一. 理解"借景抒情"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个词,谁来读? 生读"借景抒情". 师:这个词听说过吗?什么叫借景抒情? 生:借景抒情就是借助景物的描写抒发作者的感情. 师: ...

  • 作文-结尾
  • 点化豹尾--如何写好作文的结尾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所谓"豹尾",便是指结尾时笔法要简结.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结尾除了要服务于 ...

  • 初中作文序列化有效训练教学案
  • 初中作文序列化有效训练教学案设计 总目标: 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养成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与阅读教学相结合,通过具体文体表达技法的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相应的作文能力,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质. 七年级 一.写作训练目标: 1. 培养写作兴趣: ...

  • 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与结尾(备课)
  • 如何写好作文的开头与结尾 教学目标 让学生能够了解并掌握几种常用的开头结尾方法,并应用于实际.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提起作文,有的同学就头疼,觉得很难写.中考作文阅卷的时候,由于时间非常有限,你若能有好的的开头和结尾,就会让你的文章增彩不少,必将在众多作文中脱颖而出,博得阅卷老师的"欢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