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之行

西柏坡之行

西柏坡,众所周知,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根据地,这次我们的实践地点。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她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从经济条件来看,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两大根据地所环抱。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

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 其中,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参加了“中国梦•赶考行”全国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走进西柏坡学术座谈会及学子行授旗仪式。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会(筹) 成员、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和社会各界嘉宾欢聚一堂。“中国梦•赶考行”活动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其核心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实干来圆梦。

而开展“中国梦•赶考行”活动,就是要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实践路径; 引导人们认识到人人都是追梦者、人人都是圆梦人,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国梦上来,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引导人们深刻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要求,清醒地认识到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赶考”意识、增强“赶考”能力。

“中国梦•赶考行”活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让理论从“遥远”变得“亲近”、从“空洞”变得“实在”,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动,必须有通俗易懂、生动鲜活、丰富多彩、易于群众参与的载体。

“中国梦•赶考行”活动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挥西柏坡作为“赶考”精神诞生地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把“中国梦”与“赶考行”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在我国的生动实践。开展好这一活动,就是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促使人们在主动参与中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以“赶考”精神去追梦、圆梦。从而在新时期的“赶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交出合格答卷。

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会(筹) 组织本次研讨会参与者前往西柏坡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泽东侄女毛小青、刘少奇女儿刘爱琴、周恩来侄子周秉钧、朱德外孙刘建、任弼时之孙任继宁、李大钊孙女李小玲、傅钟之子傅晓钟、吕正操之子吕彤羽等领袖、将门之后,全国劳模、国务院原副总理吴桂贤、贾雪阳将军、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会(筹) 秘书长兼“中国梦•赶考行”组委会秘书长赵君亮、企业观察报社社长耿清智等相聚西柏坡,重温了西柏坡精神。

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时,看到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场景照片及实物,触景生情,唏嘘不已。她向大家回忆了童年时代因为革命生活而遭遇的种种不平凡的经历,她说,母亲牺牲的比较早,养父因为生活困难,联系不到父亲,所以将她卖到汉口的“亲戚”家,成了一名童养媳。父亲曾经告诉她,自己是共产党花了几十块大洋买回来的,刘少奇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对党对人民有用的人,所以刘爱琴一生都努力工作,时刻不忘毛主席的两个“务必”精神。随后,大家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反腐倡廉展览馆。下午,陈领受、王志鸿、曹方舟、王映红、包景洲、马生有、李振化、谢玉亭等十几位书画家在西柏坡宾馆圣地厅挥毫泼墨,以“中国梦•赶考行”为主题展开了艺术公益创作,最后将所出作品全部捐献给“中国梦•赶考行”组委会收藏。

西柏坡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上级各部门及历届领导对西柏坡的发展都很关注,给予政策、政治和资金上的大力扶持。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柏坡时,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要求西柏坡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首先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庄的解放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不仅奠定了统一华北解放区的基础,并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3月20日,党中央作出了移至华北同中央工委合并的决定。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党中央机关由陕西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告别了生活战斗了十三度春秋的陕北根据地,向西柏坡转移。3月24日到达中央后委驻地——山西临县双塔村。4月11日到达了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县城南庄。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部分工作人员先期到达了西柏坡,党中央与中央工委胜利会合。5月1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开始办公,中央前委、工委、后委即行撤销。毛泽东因准备赴苏联谈判,在阜平逗留了一段时间,5月26日

到达西柏坡。至此,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在历时一年多的分别之后于西柏坡胜利会面了。它标志着党中央机关胜利完成了战略性的伟大转移。从此,西柏坡便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处在重大转折时刻,人民解放战争正处于战略决战的前夕。为争取战略决战的胜利,党中央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为迎接战略大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彭真、董必武等政治局常委以及14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10名重要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会场设在中央大院的两间中灶食堂。会议根据战略反攻的新形势规定了党的战略方针和任务,以“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为中心议题,总结了以往的工作,并提出了建军五百万,大约五年左右(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任务。会议主要解决了五个问题:第一,能否用五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第二,打倒国民党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三,如何加强纪律性,实现从游击战争向正规化战争的过渡?第四,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保障战争的胜利?第五,讨论了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扩大党内民主生活,健全党委制,训练和准备大批新区工作干部,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以及加强工会、青年、妇女工作等问题。要求全党全军同志努力克服无纪律无组织状态、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倾向。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

西柏坡之行

西柏坡,众所周知,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根据地,这次我们的实践地点。 西柏坡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中部,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解放全中国,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西柏坡,这个冀西山区滹沱河北岸的小山村,不仅风光秀丽,而且水土肥美。据史书记载,西柏坡原名“柏卜”,始建于唐代,因村后坡岭上翠柏苍郁而得名。1935年,该村一位教书先生将“卜”改为“坡”,又因与“东柏卜”村相对而居,遂改名为“西柏坡村”。她地处华北平原和太行山交汇处,在一片向阳的马蹄状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环水,西扼太行山,东临冀中平原,距华北重镇石家庄仅90公里。交通方便,易守难攻,既适宜危机时刻向山里撤退,顺利时又便于向城市进军。从经济条件来看,西柏坡村一带村庄稠密,相距多在1-2公里,且沿滹沱河分布,依山傍水滩地肥美,地宽粮丰,稻麦两熟。聂荣臻元帅曾这样说过:“平山县可称得上是我们晋察冀边区的乌克兰。”较发达的农业经济,有利于保障军民的经济供给,为党中央驻地提供物质基础。

西柏坡被选为解放全中国、筹备新中国的指挥中心,不仅有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自然环境,而且有多年来建立起来的革命基础和政治优势。平山县革命发动较早,大革命时期就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到1946年,全县党支部为608个,共产党员由1931年的60人发展到19,535人,人民群众听党的话,群众基础较好。自抗日战争以来,平山县为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边区两大根据地所环抱。平山县是晋察冀边区第四军分区和第二军分区领导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北方分

局、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等首脑机关也曾在这里居住长达三年半之久。 其中,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参加了“中国梦•赶考行”全国系列活动启动仪式暨走进西柏坡学术座谈会及学子行授旗仪式。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会(筹) 成员、老一辈革命家后代和社会各界嘉宾欢聚一堂。“中国梦•赶考行”活动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其核心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实干来圆梦。

而开展“中国梦•赶考行”活动,就是要引导人们充分认识中国梦的基本内涵、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实践路径; 引导人们认识到人人都是追梦者、人人都是圆梦人,更加自觉地把思想和行动、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国梦上来,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引导人们深刻理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要求,清醒地认识到把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从而进一步树立“赶考”意识、增强“赶考”能力。

“中国梦•赶考行”活动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让理论从“遥远”变得“亲近”、从“空洞”变得“实在”,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入行动,必须有通俗易懂、生动鲜活、丰富多彩、易于群众参与的载体。

“中国梦•赶考行”活动就是要充分挖掘和发挥西柏坡作为“赶考”精神诞生地的宝贵资源和独特优势,把“中国梦”与“赶考行”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在我国的生动实践。开展好这一活动,就是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引向深入,促使人们在主动参与中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觉以“赶考”精神去追梦、圆梦。从而在新时期的“赶考”中取得优异成绩,交出合格答卷。

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会(筹) 组织本次研讨会参与者前往西柏坡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毛泽东侄女毛小青、刘少奇女儿刘爱琴、周恩来侄子周秉钧、朱德外孙刘建、任弼时之孙任继宁、李大钊孙女李小玲、傅钟之子傅晓钟、吕正操之子吕彤羽等领袖、将门之后,全国劳模、国务院原副总理吴桂贤、贾雪阳将军、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会(筹) 秘书长兼“中国梦•赶考行”组委会秘书长赵君亮、企业观察报社社长耿清智等相聚西柏坡,重温了西柏坡精神。

刘少奇的女儿刘爱琴在参观西柏坡纪念馆时,看到父亲曾经工作过的场景照片及实物,触景生情,唏嘘不已。她向大家回忆了童年时代因为革命生活而遭遇的种种不平凡的经历,她说,母亲牺牲的比较早,养父因为生活困难,联系不到父亲,所以将她卖到汉口的“亲戚”家,成了一名童养媳。父亲曾经告诉她,自己是共产党花了几十块大洋买回来的,刘少奇希望女儿能成为一个对党对人民有用的人,所以刘爱琴一生都努力工作,时刻不忘毛主席的两个“务必”精神。随后,大家参观了中共中央旧址、反腐倡廉展览馆。下午,陈领受、王志鸿、曹方舟、王映红、包景洲、马生有、李振化、谢玉亭等十几位书画家在西柏坡宾馆圣地厅挥毫泼墨,以“中国梦•赶考行”为主题展开了艺术公益创作,最后将所出作品全部捐献给“中国梦•赶考行”组委会收藏。

西柏坡是新中国诞生的摇篮,上级各部门及历届领导对西柏坡的发展都很关注,给予政策、政治和资金上的大力扶持。

1991年,江泽民总书记视察西柏坡时,题词“牢记两个务必,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002年12月胡锦涛总书记到西柏坡学习考察时,要求西柏坡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首先交上一份优异的答庄的解放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连成了一片。不仅奠定了统一华北解放区的基础,并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创造了有利条件。

1948年3月20日,党中央作出了移至华北同中央工委合并的决定。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率领党中央机关由陕西吴堡县川口东渡黄河,告别了生活战斗了十三度春秋的陕北根据地,向西柏坡转移。3月24日到达中央后委驻地——山西临县双塔村。4月11日到达了晋察冀军区驻地阜平县城南庄。4月23日,周恩来、任弼时等同志率部分工作人员先期到达了西柏坡,党中央与中央工委胜利会合。5月1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开始办公,中央前委、工委、后委即行撤销。毛泽东因准备赴苏联谈判,在阜平逗留了一段时间,5月26日

到达西柏坡。至此,中共中央五大书记在历时一年多的分别之后于西柏坡胜利会面了。它标志着党中央机关胜利完成了战略性的伟大转移。从此,西柏坡便成了当时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心。当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处在重大转折时刻,人民解放战争正处于战略决战的前夕。为争取战略决战的胜利,党中央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为迎接战略大决战作了思想上、组织上和物质上的准备。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彭真、董必武等政治局常委以及14名中央委员、候补委员和10名重要工作人员出席了会议。会场设在中央大院的两间中灶食堂。会议根据战略反攻的新形势规定了党的战略方针和任务,以“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为中心议题,总结了以往的工作,并提出了建军五百万,大约五年左右(从1946年7月算起)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战略任务。会议主要解决了五个问题:第一,能否用五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第二,打倒国民党建立什么样的国家?第三,如何加强纪律性,实现从游击战争向正规化战争的过渡?第四,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保障战争的胜利?第五,讨论了新民主主义与社会主义,扩大党内民主生活,健全党委制,训练和准备大批新区工作干部,提高干部理论水平,以及加强工会、青年、妇女工作等问题。要求全党全军同志努力克服无纪律无组织状态、地方主义和游击主义倾向。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各中央局、分局、军区、军委分会及前委会向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


相关内容

  • 西柏坡之行有感
  •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6月21日,路凯运业公司全体党员干部怀着无限的崇敬和向往,奔赴革命圣地西柏坡,去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了解共和国建立的历史背景,接受革命传统的再教育. 西柏坡是位于太行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在这里,我们参观了无数的革命先辈和开国元勋的工作场所和生活旧居 ...

  • 西柏坡导游词
  • 各位游客,大家早上好,能够在这落叶纷飞的季节里与大家相识,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凤凰旅行社欢迎大家来到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石家庄.我是这次陪伴大家旅行的导游王月明,大家要记住,是月明,不是明月哦,大家叫我小王就可以了.坐在我右手边的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张师傅安全行车二十多年,有他的娴熟技术, ...

  • "参观革命圣地,踏寻先辈足迹"特色党日活动总结
  • 为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生活实践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增强党性觉悟,构筑精神支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响应学院党委加强对党员教育的要求,在学校组织部和经管学院分党委的指导和支持下,在支部书记吴铁雄老师的带领下,我支部特组织开展了以“参观革命圣地,踏寻先辈足迹”为主题的西柏坡 ...

  • 2011年大学暑期实践总结
  • 2011年华北电力大学暑期实践总结--西柏坡红色之行 实践主题:重温党史,传承西柏坡精神 实践地点: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村 实践时间:2011/7/14-2011/7/19 实践人员:黄金霞.苏青青.李杨.侯长江.韩钊博.贾文波 队长:石榆川 一. 实践背景简介 西柏坡是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一个普通的 ...

  • 中国梦赶考行
  • ]"中国梦•赶考行":梦想之行 始于足下 日前,由河北省委宣传部和省教育厅主办的"中国梦•赶考行"基层党员干部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在全省11个设区市高校或中学举行巡回演讲活动,在各地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此次活动的目的在于充分挖掘和发挥河北作为"赶考 ...

  • 大学生赴聊城暑假实践有感
  • 神州何处不烽火--聊城红色旅行之感 ---山东理工大学电气学院赴聊城暑假实践有感 作者:杜晨曦,卢志威 九十年峥嵘岁月,近百年流血牺牲,造就了我们今天的盛世,在现今红色旅游大行其道的时候,西柏坡.井冈山等红色景点成为了人们眼光汇集的焦点.然而,神州何处不烽火,当年的战火曾经燃烧遍整个国家,当年的硝烟 ...

  • 如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 光明论坛 如何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作者:完颜平 <光明日报>( 2016年02月22日 02版) 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来到江西井冈山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在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陈列室和忠魂堂,总书记凝视着开国元勋和革命先烈的照片,深情地说,每次来缅怀革命先 ...

  • 背负责任上路--记[焦点访谈]摄像记者孙国明
  •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01日 12:5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记协网 进入[焦点访谈]>> 编者按:孙国明,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焦点访谈摄像记者,本次百名中央新闻单位青年编辑记者西柏坡活动第七组成员,同时承担本次活动摄像采访工作.短短七天,孙国明不但出色完成采访任务和体验 ...

  • 延安参观学习心得体会
  • 中秋刚过的13-17日,我作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参加了机关党委组织的赴陕北考察,经历了一次红色游。我们这次考察的重点是革命圣地延安。 延安是我的向往。不只是贺敬之“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诗歌的激励;也不仅仅是黄河源头壶口瀑布美丽风景的吸引;更不是止于三秦大地自然风貌、历史名胜的探访。我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