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作用力

一、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分子间作用力

1

2、特点:(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

(2)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3)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气态非金属单质以及稀有气体之间,如CO 2、H 2、He 分子间。

3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卤素单质其熔沸点由高到低为:I >Br >Cl >F 。

(二)氢键

1、特点:(1

(2)作用力的强弱: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化学键;

(3)含氢键的物质某些物理性质反常,如熔、沸点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2、形成条件:N 、O 、F 三种原子易和H 原子形成氢键。

二、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二)判断方法

1、根据构成化合物的微粒间是以离子键还是以共价键结合来判断。一般来说,活泼的金属原子和活泼的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是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是共价键。

2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来判断。熔点、沸点较低的化合物(SiO 2、SiC 等除外)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的是共价化合物。

【思考感悟】(1)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吗?有化学键的断裂或生成就一定是化学反应吗?

(1)不是,稀有气体中无化学键。(2)不一定,如NaCl 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

【基础训练】

1、下列变化中:①I 2升华,②烧碱溶于水,③NaCl 溶于水,④HCl 溶于水,⑤O 2溶于水,⑥Na 2O 2溶于水。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①⑤;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②③;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④;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⑥。

2、有A 、B 、C 、D 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但均小于18,A 和B 在同一周期,A 的电子式为 ,B 原子L 层的电子总数是K 层的3倍;0.1molC 单质能从酸中置换出2.24L 氢气(标准状况),同时它的电子层结构变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 离子的半径比C 离子的小,D 离子与B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1)写出A 、B 、C 、D 元素的名称:A :碳,B :氧,C :镁,D :铝。

(2)D 元素在周期表中属第3周期ⅢA 族。

(3)用电子式表示A 的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

(4)A 和B 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化合物的结构式是:O =C =O 。

(5)B 与C 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如何证明?B 与C 形成的化合物是MgO 应为离子化合物;检验方法为验证其熔融物是否导电,若导电则为离子化合物,否则为共价化合物。

3、已知X 、Y 、Z 、W 四种元素均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W 同主族,Y 、Z 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 、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 与X 形成的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的3倍,试推断:

(1)X 、Z 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为:X :H 、Z :O 。

(2)由X 、Z 、W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所含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

(3)由X 、Y 、Z 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该化合物与W 的+-+ : 方程式表示)。

(4)发射卫星时可用Y 2X 4作燃料,已知298K 时,1gY 2X 4气体燃料生成无污染的两种气体,放出16.7kJ 的热量,

-△H =-534.4kJ·mol 1。

4、X 、Y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X 为ⅠA 族元素,Y 为ⅥA 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X 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 的原子半径

B 、由X 、Y 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C 、X 2Y 既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D 、由X 、Y 组成的化合物中,X 、Y 的原子个数比不可能是1︰1

5、(2007海口模拟)氮化钠(Na 3N )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产生NH 3,试回答: (1)Na 3N 离子键形成。

(2)Na 3N

+-(3)比较Na 3N 中两种微粒的半径大小:r(Na) 3) 。(填“>”、“=”或“<”)

分子间作用力

一、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分子间作用力

1

2、特点:(1)分子间作用力比化学键弱;

(2)影响物质的熔沸点、溶解性等物理性质;

(3)只存在于由共价键形成的多数共价化合物和绝大多数气态非金属单质以及稀有气体之间,如CO 2、H 2、He 分子间。

3力越大,物质的熔、沸点越高。如卤素单质其熔沸点由高到低为:I >Br >Cl >F 。

(二)氢键

1、特点:(1

(2)作用力的强弱: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化学键;

(3)含氢键的物质某些物理性质反常,如熔、沸点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

2、形成条件:N 、O 、F 三种原子易和H 原子形成氢键。

二、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

(二)判断方法

1、根据构成化合物的微粒间是以离子键还是以共价键结合来判断。一般来说,活泼的金属原子和活泼的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是离子键,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的是共价键。

2属氢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都属于共价化合物。

3、根据化合物的性质来判断。熔点、沸点较低的化合物(SiO 2、SiC 等除外)是共价化合物。溶于水后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不导电的是共价化合物。

【思考感悟】(1)所有物质中都存在化学键吗?有化学键的断裂或生成就一定是化学反应吗?

(1)不是,稀有气体中无化学键。(2)不一定,如NaCl 溶于水,属于物理变化。

【基础训练】

1、下列变化中:①I 2升华,②烧碱溶于水,③NaCl 溶于水,④HCl 溶于水,⑤O 2溶于水,⑥Na 2O 2溶于水。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①⑤;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②③;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④;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⑥。

2、有A 、B 、C 、D 四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但均小于18,A 和B 在同一周期,A 的电子式为 ,B 原子L 层的电子总数是K 层的3倍;0.1molC 单质能从酸中置换出2.24L 氢气(标准状况),同时它的电子层结构变成与氖原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D 离子的半径比C 离子的小,D 离子与B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

(1)写出A 、B 、C 、D 元素的名称:A :碳,B :氧,C :镁,D :铝。

(2)D 元素在周期表中属第3周期ⅢA 族。

(3)用电子式表示A 的气态氢化物的形成过程: 。

(4)A 和B 的单质充分反应生成化合物的结构式是:O =C =O 。

(5)B 与C 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如何证明?B 与C 形成的化合物是MgO 应为离子化合物;检验方法为验证其熔融物是否导电,若导电则为离子化合物,否则为共价化合物。

3、已知X 、Y 、Z 、W 四种元素均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 、W 同主族,Y 、Z 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W 原子的质子数等于Y 、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Y 与X 形成的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Z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的3倍,试推断:

(1)X 、Z 两种元素的元素符号为:X :H 、Z :O 。

(2)由X 、Z 、W 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为 。所含化学键类型为共价键。

(3)由X 、Y 、Z 所形成的常见离子化合物是,该化合物与W 的+-+ : 方程式表示)。

(4)发射卫星时可用Y 2X 4作燃料,已知298K 时,1gY 2X 4气体燃料生成无污染的两种气体,放出16.7kJ 的热量,

-△H =-534.4kJ·mol 1。

4、X 、Y 均为短周期元素,且X 为ⅠA 族元素,Y 为ⅥA 族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X 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 的原子半径

B 、由X 、Y 形成的共价化合物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为8电子结构

C 、X 2Y 既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

D 、由X 、Y 组成的化合物中,X 、Y 的原子个数比不可能是1︰1

5、(2007海口模拟)氮化钠(Na 3N )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的化合物,它与水作用产生NH 3,试回答: (1)Na 3N 离子键形成。

(2)Na 3N

+-(3)比较Na 3N 中两种微粒的半径大小:r(Na) 3) 。(填“>”、“=”或“<”)


相关内容

  • 科学视野:[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的教学设计
  •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中学 何西玲 211100 一.教材分析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是人教版化学新教材"必修2"第一章第三节中"科学视野"栏目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为了开拓学生视野,拓展知识面,提高学生学 ...

  • (12):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 2010届高三化学一轮考点精讲精析 考点12 分子间作用力与氢键 1.掌握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及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2.掌握影响分子间作用力的因素,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3.了解氢键及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一.分子间作用力 1.概念:分子间作用力又称,是广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的较 ...

  • 高二化学15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 高二化学 (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1.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物质的形成过程 MgO CaCl 2 Br 2 , N 2 , HF , H 2S , KF , NH 3 H 3O + Na 2, Ba(OH)2, H 2O 2 PCl 3 CS 2, CaC 2 , , BF 3 (NH4) 2S___ ...

  • 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 山东省单县职高2013-2014年高中化学 2.3分子的性质(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教学目标 1. 范德华力.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2. 能举例说明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区别 3. 例举含有氢键的物质 4.采用图表.比较.讨论.归纳.综合的方法进行教学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 ...

  • 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 教学目标 a.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非常小,在一般物体里含有的分子数非常多. b. 能识别并会解释扩散现象,知道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 知道分子间存在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与分子间距离有关,知道一些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实例. d. 理论 ...

  • 化学键总结
  •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化学键 1.化学键:物质中直接相邻的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 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化学键. 离子键形成:阴.阳离子接近到一定距离时,静电引和斥力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 共价键形成: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的作用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2电子或8电子稳定结构,形成共价键 ...

  • [同步梯度训练]苏教版化学选修三-第四单元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晶体 习题 Word版含解析
  • 1.下列物质变化时,需克服的作用力不属于化学键的是( ) . A .HCl 溶于水 B .I 2升华 C .H 2O 电解 D .烧碱熔化 2.下列有关范德华力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范德华力的实质也是一种电性作用,所以范德华力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 B .范德华力与化学键的区别是作用力的强弱不 ...

  • 初识元素周期律笔记
  • 元素周期律 1. 原子的质量.体积.化学性质主要由质子数和中子数.电子的运动区域.最 外层电子数决定. 2. 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3. 决定因素:核外电子排布(尤其是最外层)的周期性变化. 4. 周期序数 = 该周期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 主族的族序数 = 该族元 ...

  • 第六章 物质结构基础
  • 第六章 物质结构基础 学习目标 掌握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离子键和共价键的主要特征,常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的书写及根据电子层的结构判断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的方法:熟悉元素有关性质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分子间作用力.氢键及其在物质相关性质中的意义.了解四个量子数的意义,元素周期表的构成和使用. 自然界的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