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02课题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离子的形成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离子的形成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分层排布的,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使学生初步认识离子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空间想像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并用作图的方法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2.通过对最外层电子的观察,认识电子的得失情况,进一步了解离子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性,感知无处不在的动感世界。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难点:离子形成原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怎样构成原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阅读课本54页1-2段,在小组内描述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原子中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离核近,最近的为第一层,其次是第二层,能量高的离核远一些,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圆圈标核电荷、正号写在前,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

a.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b.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c.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d.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强调指出〕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e。电子分布每层最多容纳2N2、但最外层不超过8个

3.原子结构示

意图

.

(三)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什么特点?这种结构和元素性质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设问〕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设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师生小结〕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四):离子的形成

1.氯化钠形成过程:

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向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转移,从而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提问〕Na、Cl原子最外层失得电子后,是否还能保持电中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Na、Cl原子失得电子后将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它们已经从量变引起了质变,分别叫做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2.小结:类似这样得、失电子后的原子都带有电荷,不能再称之为原子,而叫离子.以前我们学过的原子团也往往带有电荷,如SO42-、OH-、NH4+等,它们也叫离子。

[板书〕1.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概括出阳离子、阴离子的概念。注意离子所带电荷的表示方法只能是“+”、“一”或“几+”“几—”。

离子化合物:定义:像氯化钠这种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符号的意义

离子符号是用来表示离子的化学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离子的写法

方法:先写出元素符号,再在右上角标明该离子带的电荷数,注意“+、—”于数字后面 例:3个硫酸根离子:3SO42-=;两个镁离子:2Mg2+

课堂小节: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课本57页习题1.2(1-2)。3

反思: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2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与离子的形成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分层排布的,会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3.使学生初步认识离子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空间想像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情况,并用作图的方法画原子结构示意图。

2.通过对最外层电子的观察,认识电子的得失情况,进一步了解离子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微观世界的运动性,感知无处不在的动感世界。

二、重点难点

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难点:离子形成原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怎样构成原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二)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阅读课本54页1-2段,在小组内描述核外电子的排布情况。

原子中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能量低的离核近,最近的为第一层,其次是第二层,能量高的离核远一些,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圆圈标核电荷、正号写在前,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 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

a.在含多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能量不同

b.能量低的,通常在离核近的区域运动。能量高的,通常在离核远的区域运动。

c.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通常就用电子层来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d.把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由里往外依次类推,叫三、四、五、六、七层。

〔强调指出〕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是没有固定轨道的。

e。电子分布每层最多容纳2N2、但最外层不超过8个

3.原子结构示

意图

.

(三)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设问〕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什么特点?这种结构和元素性质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1.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氦为2个)稳定结构,性质稳定。

〔设问〕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2.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4个,易失电子。

〔设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目又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板书〕3.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多于或等于4个,易获得电子。

〔师生小结〕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

(四):离子的形成

1.氯化钠形成过程:

钠原子最外层的一个电子向氯原子的最外层上转移,从而使双方最外电子层都达到稳定结构。

〔提问〕Na、Cl原子最外层失得电子后,是否还能保持电中性?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Na、Cl原子失得电子后将带上不同性质的电荷,它们已经从量变引起了质变,分别叫做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

2.小结:类似这样得、失电子后的原子都带有电荷,不能再称之为原子,而叫离子.以前我们学过的原子团也往往带有电荷,如SO42-、OH-、NH4+等,它们也叫离子。

[板书〕1.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概括出阳离子、阴离子的概念。注意离子所带电荷的表示方法只能是“+”、“一”或“几+”“几—”。

离子化合物:定义:像氯化钠这种由阴、阳离子相互作用而构成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

3.离子符号的意义

离子符号是用来表示离子的化学符号。离子符号表示式Xn+或Xn-,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3SO42-表示3个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酸根离子。 离子的写法

方法:先写出元素符号,再在右上角标明该离子带的电荷数,注意“+、—”于数字后面 例:3个硫酸根离子:3SO42-=;两个镁离子:2Mg2+

课堂小节:

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对照学习目标进行总结。

布置作业:

课本57页习题1.2(1-2)。3

反思:


相关内容

  •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
  •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说课稿 作者:孔祥斌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4年第10期 摘要:离子的形成是初中化学课程中要求达到了解水平的基础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为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探究宏观物质变化的奥秘打开一扇窗口,使学生对物质的微观构成有一个大体轮廓. 关键词:物 ...

  • 离子教学设计
  • <离子>教学设计 白柳镇初级中学 陈德谦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在学习原子结构和元素概念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的过程.本课题难点比较集中,有微观表征:电子的分层排布.离子的形成:有化学用语:原子结构示意图.离子符号:也有把宏观与微观架起桥梁的知识:元素最外层 ...

  • 课题2[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 [说明:此为2010年旧人教社教材,2011版新教材课题2<原子的结构>实为下述两部分的组成] <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教材分析] 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 ...

  • 原子的结构说课稿
  • 标题:原子的结构 教师单位:喀左县蒙初中 教师姓名:贾凤强 教学年级:九年级 教学学科:化学 拟评活动称号:学科带头人 教师通讯地址:喀左县蒙初中 联系电话:[1**********] E-mail:[email protected] -各位评委:大家好! 我是来自暴龙诞生的故乡喀左,我今天说课的题 ...

  • [构成物质的微粒(II)--离子]教案
  • 课题3:离子 教学目的:1.了解原子结构的示意图及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理解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3.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 4.了解离子的概念含义和书写规则. 教学重点: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知识,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离子符号的含义,物质与构成粒子的判断. 课时建议 ...

  • 选修3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 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计时:45分钟 满分:100分) 1.(15分)(2014·课标全国Ⅱ) 周期表前四周期的元素a .b .c .d .e ,原子序数依次增大.a 的核外电子总数与其周期数相同,b 的价电子层中的未成对电子有3个,c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其内层电子数的3倍,d 与c 同族, ...

  • 2015年 物质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一. 认识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了解电子云.电子层(能层).原子轨道(能级)的含义. 1. 电子云:用小黑点的疏密来描述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出现的机会大小所得的图形叫电子云图. 离核越近,电子出现的机会大,电子云密度越大:离核越远,电子出现的机会小,电子云密度越小. 电子层(能层 ...

  • 原子结构教案6
  • 第三单元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间相互讨 ...

  • 物质结构与性质高考试题汇编及答案
  • 201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物质结构与性质试题汇编 [2007宁夏卷]已知A .B .C .D 和E 5种分子所含原子的数目依次为1.2.3.4和6,且都含有18个电子.又已知B .C 和D 是由两种元素组成.请回答: (1)组成A 分子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 : (2)B 和C 的分子式分别是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