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报社的社会实践报告书

  几个月说起来那么长,可一眨眼的工夫,在为期几个月的实习今天就正式结束了。回想这几个月,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电视新闻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民生新闻又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理想终归是理想,我也不太清楚自己以后会走怎样的路,绝望时曾写过一段话:当别人的梦想已经被扼杀的时候,我还残存一丝狂热的眷恋。当带着光荣与梦想离开的时候,我希望还有再回来的一天。做出决定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我必须承受自己的现实,并在残酷中努力保持智慧的头脑和清醒的决断。如我们是一群戴着脚镣跳舞的人,要努力跳出最优美的姿态!

  一、对新闻事业的感悟

  记得以前有一位实习归来的师姐给我们做实习报告时说:实习彻底粉碎了我的新闻理想。那时我大一,那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实习的近半年,绝对没有给我留下这种印象。

  这里的记者大多数都是非常敬业的。他们对新闻孜孜以求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对每一个选题,他们都尽力做到完美;对每一个采访对象,他们都力图挖到更多的细节和关系;对每一个报道的细节,他们都努力核实。

  曾有一位记者对我说过:新闻是一项了解社会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职业。我还想加上一句:新闻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产生荣誉感与自豪感的职业。在这里,我真的感觉到:新闻是一项值得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职业到事业,新闻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是值得人玩味、奋斗与挑战的。每一次比较成功的完成任务之后,挑战者所获得的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带我的记者对我说:要把新闻放到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也许你迟一点结婚,不要想房子、汽车那些物质的东西你就会做更好的新闻。当然他的意思不是放弃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一定要全心全意地来做新闻。他指出我的不足之一,就是对新闻还不够重视。

  也许很多人已经觉得记者只不过是一项谋生的职业,而我足以把她当作一项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新闻是有价值的,做新闻的人也是有价值的,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新闻变的重要起来,也使你的名字在公众舆论中留下一笔。而当前,恐怕最能引起人们重视的也就是时政记者了,比如通过网络和成长起来的林楚方。这是一个很难做、很难做好的领域,但也是一个大有前途的神奇的领域。

  二、对新闻的感悟

  尽管我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但对报纸的眷恋仿佛一直主导着我。我喜欢驾御文字的感觉,虽然电视编辑也是很需要头脑的工作,但学校仅有的几次实习总让我觉得枯燥大于乐趣。喜欢写作,让我直奔北京的目的就是找一家足够好的平面媒体锻炼我,满足我。

  我很幸运,在北京遇到了一圈好人,找到了一家好报纸,玩味到新闻是有趣的。

  新闻要有价值,做新闻要有真实、客观、手快。我在实习前对新闻的理解就这么多。等我实习结束的时候感触最深的还是这基本的几点。

  在我刚到报社的时候,带我的记者吴晨光让我写一份简历,并简单写一下对的看法。那正是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情急之下当然是只拣好听的说。写完后记者给我修改了一遍,一方面他修正了我一些“夸大”的话;另一方面,他给我修改了语言,让我体会怎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更多的信息,最充分的意思。然后发给广州的新闻部主任。

  他训练我的另一个方法是规定我每周找一两个选题,写出新闻价值何在,培养新闻敏感。虽然这样报给编辑的个别选题也从来没有被采用过,但这对新手的锻炼的确有非常大的好处。遗憾的是由于懒惰,这一点我做的很差。

  的操作一般是编辑在周四、周五的时候告诉记者选题去做,下周二下午截稿,突发事件的报道、或由于被采访对象审稿的缘故有时可以推迟到周三中午截稿。周三是编辑组稿的时间,在北京报纸于周四一早与读者见面,网络版也随之推出。

  北京记者站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十几名记者,两三位编辑。记者在接到选题后,先让我在网上搜集关于此报道的一切有用信息。搜集资料的过程是对选题把握的一个最初过程,同时锻炼新手判断新闻价值的最初方式。开始时我只是将所有网上的报道一股脑检索出来发给记者,没有任何重点。但慢慢的我知道哪些是基本信息,哪些是以前的报道提出比较好的思路,可以继续挖掘的,哪些是应该用红色标记出来的,哪些是应该写上点自己的想法的。

  开始时能做的事情也只是帮记者搜集资料、整理采访录音或笔记,一度,我甚至觉得自己在这家山峰般的报社能做的是不是只有这些?即便整理采访录音我也很机械,总是把所有采访机里的声音都整理出来,没有任何重点。但真的应该明白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记录的用处有多大,这样对自己也省事,对别人或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有好处。

  值得庆幸的是别人给了我很多机会,非常信任地让我独立设计采访问题、承担一些还算重要的采访,比较夸张的是有一次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稿子,联系到一位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他说下午有时间让我过去,而我那时尽管看了些资料,但对事业单位改革还是一片混沌,记者轻轻的一声“那你去吧”,我只好硬着头皮找那个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的在哪儿的国家行政学院。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在一家有水平的报纸,呆的时间越长收获也就越大。到后面我当我完全可以独立操作选题的时候,我觉得很满足。我是个无法说“不”的人,因为我觉得在实习期间你没有资格对记者或是采访对象说“不”。别人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去不用写稿的新闻发布会看看也是一种经历;满世界地找合适的采访对象也是一种经历;为确定一条消息是否属实假冒别报记者套人话是一种经历;接下我几乎从来没关心的粮食政策最终好歹做出来的也是一种经历;为之通宵写稿也是一种经历;在阿富汗中国工人被杀事件发生后,很凑巧地电话采访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但我只随便说了几句就挂掉电话被记者骂也是一种经历……

  好新闻是需要有灵气的人做的,更需要勤奋的人做。惭愧的是我在北京的五个月还是太懒惰,回头想想的时候,我浪费了很多好机会。

  三、对的感悟

  xx市建国门内大街8号中粮广场b座705——在北京的驻地。这条街向西走,就是著名的长安街。站在中粮广场上虽然看不见十里长街的繁华与天安门、故宫的金碧辉煌,但足可以仰望到一座现代中国报业的丰碑。

  众所周知,是一家以深度报道著称的报纸,曾在90年代末风行一时,其后虽因种种原因报纸品质有所下降,但至今仍可算是中国顶级的周报。

  所以,当我于xx年2月13日——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踏进这家报纸北京记者站的大门时,我是怀着一种崇敬与惶惑的心情,我担心自己可怜的新闻业务能力是否终究会在这家报纸的声誉面前、在众多优秀的记者面前显得十分幼稚、愚蠢。但当时我别无选择。

  而之后的事实证明,进入是我极大的荣幸。不大的写字间足以成就哪怕一个实习生的光荣与梦想。

  这里记者对自己的报纸都是深怀感情的,我总觉得这在其他媒体是罕见的。在那里的日子我甚至也可以自大地认为自己是个“南方周末人”,出去采访听到部委的人用警惕的口吻说“噢,是南方周末的?”——那是一种逆反的自豪;听到一般的群众用景仰的口气说:“噢,是南方周末的!”——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骄傲。

  的确有让人自豪的地方。报纸的操作比较西化,对新闻的理解和制作比较纯粹。这里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比如每周的周会上要评报——评每一个版的新闻作的如何,还缺什么东西,这条新闻背后还有什么可以继续挖的,这条新闻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有什么是可以做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还应该有什么改进,是否能用“第一人称”写作;什么样的稿子应该放在头条,的头条是否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一期报纸中同时有两篇不错的稿子,什么样的应该放在头版,若放在应该用什么样的操作手段等等。每一次评报都给我很多启发,而且大家在评别人的稿子不会太多估计面子,而是有什么说什么。北京记者站的氛围很民主。

  这也是南方周末的文化传统。当报社内部发生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被大家诟病的时候,每一个底层的记者都很真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报社老总平等对话,这是我在其他任何单位都不曾见到过的。他们心中一直认为南方周末秉承的是公正客观理念,在报社内部首先应该作到这一点,报社是全体记者编辑共同的家,这在其他报社也是罕见的。在媒体越来越仅仅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这种观念实在难得。

  但是南方周末在发展过二十年之后,内部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起初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有点失望,似乎中国曾经最好的报纸也不过如此。其实想想也很正常,社会都在转型,一个小元素发生问题真是太正常不过了。

  在即将结束实习的时候,我给管行政的大姐交钥匙,她说这就走啦?要不大家聚聚。不过,谁都不知道的时候我就走了,正如我刚来的时候。

  在这家光荣的报社里,我只是个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我时时想起那些很好的人,那间被其他实习的同学来看时称做“天堂的”写字间,怀念他们的纯真与帅性,怀念那些可以一起做梦的人。

  生日的时候一位记者送我一套,到现在也没有看完全书,但这个书名足以刺激我的神经。当我怀抱着她去火车站送一位要回学校的同学时,一套很沉的书仿佛是我全部的体温。

  四、对社会的感悟

  做记者做到最高境界就是做人和做社会关系。

  想要做一个采访首先得联系到采访对想,找合适的采访对象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学的过程。尤其是那些部委官员和做批评性报道时。怎样能让那些顽固的采访对象接受你的采访,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这不是书本上以及采访课上能教我们的,经验,以及社会关系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带我的记者让我把所有采访过的人按照职业分类记录,以便下次继续使用,至少通过他们可以找到新的目标。参加过一些不用写稿的新闻发布会后,他要求我去跟那些领导交换名片。有时采访部委领导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如果能直接联系到本人会方便许多。

  多去听一听学术讲座,或一些学者内部的沙龙,对学问是提高,对采访来源是丰富。

  工作中的这些人际关系相对来说还是很容易处理的,因为北京记者站是比较纯粹的同志关系。但采访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让你不得不感慨世界的复杂与自己的单纯。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也许只是一件不大的事,但当事人为了能让你报道由此产生社会影响,有助于他们解决问题,会请你吃饭,给你种种暗示事成后的好处。我碰到的那些当事人不是坏人,但那一刻,我真不知道一个简单的工作关系为什么要被很多人搞的那么复杂。那天下午,我去人大找同学,吃饭时大家说的不过是学校里的事情,反差太大,我的脑子有点不够用。

  在社会上混很不容易。但毛泽东曾说过:与人斗,其乐无穷。有时候,人会犯贱吧。

  在北京的五个月,实习中我不算很用功,有时间的时候我去各种各样的地方玩,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有时那些朋友能给我生活上的帮助,有时能给我工作上的直接帮助。

  实习,更多的不是实习业务,其实也只为一种生活经历。

  我总在想,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更多的人来北京,不是上学就是工作,总有学校或单位为他们安排好最初的生活。可我们,初到一个完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们甚至不知道刚到北京的第一天住在哪里,我们找不到该去的地方,我们操着标准的普通话跟老北京人“交流”,忍受出租车司机拉着我们转圈,忍受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找便宜的房子租,找实习单位,忍受一度绝望的味道。

  所以,在北京我特别容易感动,感激每一个给过我帮助的人:在我刚到时收留我的师兄,帮我联系实习单位的朋友,对我很真诚的记者,在我没钱借我钱的朋友,帮我联系采访对象、出谋划策的记者,带我玩的同学、朋友。我真的很感激他们,有了他们,我在北京的日子才不是特别孤独,反而我异常留恋那种孤独的自由。

  很奇怪,每一个从北京实习回来的同学无论找工作还是考研依旧想去那个很不适宜人生活的地方。我不太清楚首都的魅力大在哪里,但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曾有一位记者对我说过:新闻是一项了解社会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职业。我还想加上一句:新闻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产生荣誉感与自豪感的职业。在这里,我真的感觉到:新闻是一项值得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职业到事业,新闻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是值得人玩味、奋斗与挑战的。每一次比较成功的完成任务之后,挑战者所获得的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看到这几句时,突然一种情绪涌动起来占满胸口。高中便坚定下来的新闻理想,像一捆堆积墙角时时待燃的干柴,突然遇到一股渴望已久的火苗,便势不可阻的迅速蔓延开来……半个月前北阁面试南周的时候,那种激烈搏动的频率再一次卷席心房,告诉我:你,就该是这样的人;否则,当你站在这块土地上时,你怎会感到脚心都融入了泥土中,怎会感到全身都如阳光般通透起来呢?

  现在算来,我已经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过二十多次了,每次采访中我都会把记者问的问题记下来,回来后自己都会主动写稿子,写完稿子再让记者看看,给我指出不足。以往自己就很少动笔写稿子,现在看到自己第一次写的稿子都想笑,感觉就是干巴巴的,特生硬,口导写的太过生硬,没有起到吸引观众关注的效果,解说词也写得像流水帐,在情感类的片子中,解说词干巴巴的,不够感人,同期写得太罗嗦,不够精炼等等。。从后来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从中发现电视新闻的语言是越简单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时句子要美,要有一种亲和力,让观众有一种轻松对话的感觉。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的,因为这次在电视台的实践,我懂得了许多,不懂得的更多,这就需要我的努力了。

  我相信我能够做好的,我坚信我的明天会更加的灿烂!

  • 0
  •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2014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范文

  几个月说起来那么长,可一眨眼的工夫,在为期几个月的实习今天就正式结束了。回想这几个月,在磨砺自己的同时,我对电视新闻有了更深的了解,尤其是民生新闻又有了新的认识,使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充分地结合起来。我深切意识到,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不要以单纯的想法去理解和认识社会,只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及的,而是要步入社会,进行深入地探索。在学校学会更多得书面知识,在实践中好好利用知识进行运作。接触、了解社会,从实践中检验自我。

  理想终归是理想,我也不太清楚自己以后会走怎样的路,绝望时曾写过一段话:当别人的梦想已经被扼杀的时候,我还残存一丝狂热的眷恋。当带着光荣与梦想离开的时候,我希望还有再回来的一天。做出决定的过程是痛苦的,但我必须承受自己的现实,并在残酷中努力保持智慧的头脑和清醒的决断。如我们是一群戴着脚镣跳舞的人,要努力跳出最优美的姿态!

  一、对新闻事业的感悟

  记得以前有一位实习归来的师姐给我们做实习报告时说:实习彻底粉碎了我的新闻理想。那时我大一,那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但在实习的近半年,绝对没有给我留下这种印象。

  这里的记者大多数都是非常敬业的。他们对新闻孜孜以求的精神十分令人敬佩。对每一个选题,他们都尽力做到完美;对每一个采访对象,他们都力图挖到更多的细节和关系;对每一个报道的细节,他们都努力核实。

  曾有一位记者对我说过:新闻是一项了解社会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职业。我还想加上一句:新闻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产生荣誉感与自豪感的职业。在这里,我真的感觉到:新闻是一项值得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职业到事业,新闻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是值得人玩味、奋斗与挑战的。每一次比较成功的完成任务之后,挑战者所获得的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带我的记者对我说:要把新闻放到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也许你迟一点结婚,不要想房子、汽车那些物质的东西你就会做更好的新闻。当然他的意思不是放弃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一定要全心全意地来做新闻。他指出我的不足之一,就是对新闻还不够重视。

  也许很多人已经觉得记者只不过是一项谋生的职业,而我足以把她当作一项可以终身为之奋斗的事业。新闻是有价值的,做新闻的人也是有价值的,你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新闻变的重要起来,也使你的名字在公众舆论中留下一笔。而当前,恐怕最能引起人们重视的也就是时政记者了,比如通过网络和成长起来的林楚方。这是一个很难做、很难做好的领域,但也是一个大有前途的神奇的领域。

  二、对新闻的感悟

  尽管我学的是广播电视新闻,但对报纸的眷恋仿佛一直主导着我。我喜欢驾御文字的感觉,虽然电视编辑也是很需要头脑的工作,但学校仅有的几次实习总让我觉得枯燥大于乐趣。喜欢写作,让我直奔北京的目的就是找一家足够好的平面媒体锻炼我,满足我。

  我很幸运,在北京遇到了一圈好人,找到了一家好报纸,玩味到新闻是有趣的。

  新闻要有价值,做新闻要有真实、客观、手快。我在实习前对新闻的理解就这么多。等我实习结束的时候感触最深的还是这基本的几点。

  在我刚到报社的时候,带我的记者吴晨光让我写一份简历,并简单写一下对的看法。那正是我走投无路的时候,情急之下当然是只拣好听的说。写完后记者给我修改了一遍,一方面他修正了我一些“夸大”的话;另一方面,他给我修改了语言,让我体会怎样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更多的信息,最充分的意思。然后发给广州的新闻部主任。

  他训练我的另一个方法是规定我每周找一两个选题,写出新闻价值何在,培养新闻敏感。虽然这样报给编辑的个别选题也从来没有被采用过,但这对新手的锻炼的确有非常大的好处。遗憾的是由于懒惰,这一点我做的很差。

  的操作一般是编辑在周四、周五的时候告诉记者选题去做,下周二下午截稿,突发事件的报道、或由于被采访对象审稿的缘故有时可以推迟到周三中午截稿。周三是编辑组稿的时间,在北京报纸于周四一早与读者见面,网络版也随之推出。

  北京记者站的主要工作人员是十几名记者,两三位编辑。记者在接到选题后,先让我在网上搜集关于此报道的一切有用信息。搜集资料的过程是对选题把握的一个最初过程,同时锻炼新手判断新闻价值的最初方式。开始时我只是将所有网上的报道一股脑检索出来发给记者,没有任何重点。但慢慢的我知道哪些是基本信息,哪些是以前的报道提出比较好的思路,可以继续挖掘的,哪些是应该用红色标记出来的,哪些是应该写上点自己的想法的。

  开始时能做的事情也只是帮记者搜集资料、整理采访录音或笔记,一度,我甚至觉得自己在这家山峰般的报社能做的是不是只有这些?即便整理采访录音我也很机械,总是把所有采访机里的声音都整理出来,没有任何重点。但真的应该明白哪些是有用的,哪些记录的用处有多大,这样对自己也省事,对别人或自己以后的工作也有好处。

  值得庆幸的是别人给了我很多机会,非常信任地让我独立设计采访问题、承担一些还算重要的采访,比较夸张的是有一次做关于事业单位改革的稿子,联系到一位国家行政学院的教授,他说下午有时间让我过去,而我那时尽管看了些资料,但对事业单位改革还是一片混沌,记者轻轻的一声“那你去吧”,我只好硬着头皮找那个连出租车司机都不知道的在哪儿的国家行政学院。共3页,当前第1页123

  在一家有水平的报纸,呆的时间越长收获也就越大。到后面我当我完全可以独立操作选题的时候,我觉得很满足。我是个无法说“不”的人,因为我觉得在实习期间你没有资格对记者或是采访对象说“不”。别人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去不用写稿的新闻发布会看看也是一种经历;满世界地找合适的采访对象也是一种经历;为确定一条消息是否属实假冒别报记者套人话是一种经历;接下我几乎从来没关心的粮食政策最终好歹做出来的也是一种经历;为之通宵写稿也是一种经历;在阿富汗中国工人被杀事件发生后,很凑巧地电话采访到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但我只随便说了几句就挂掉电话被记者骂也是一种经历……

  好新闻是需要有灵气的人做的,更需要勤奋的人做。惭愧的是我在北京的五个月还是太懒惰,回头想想的时候,我浪费了很多好机会。

  三、对的感悟

  xx市建国门内大街8号中粮广场b座705——在北京的驻地。这条街向西走,就是著名的长安街。站在中粮广场上虽然看不见十里长街的繁华与天安门、故宫的金碧辉煌,但足可以仰望到一座现代中国报业的丰碑。

  众所周知,是一家以深度报道著称的报纸,曾在90年代末风行一时,其后虽因种种原因报纸品质有所下降,但至今仍可算是中国顶级的周报。

  所以,当我于xx年2月13日——在一个很偶然的机会下踏进这家报纸北京记者站的大门时,我是怀着一种崇敬与惶惑的心情,我担心自己可怜的新闻业务能力是否终究会在这家报纸的声誉面前、在众多优秀的记者面前显得十分幼稚、愚蠢。但当时我别无选择。

  而之后的事实证明,进入是我极大的荣幸。不大的写字间足以成就哪怕一个实习生的光荣与梦想。

  这里记者对自己的报纸都是深怀感情的,我总觉得这在其他媒体是罕见的。在那里的日子我甚至也可以自大地认为自己是个“南方周末人”,出去采访听到部委的人用警惕的口吻说“噢,是南方周末的?”——那是一种逆反的自豪;听到一般的群众用景仰的口气说:“噢,是南方周末的!”——那是一种发自肺腑的骄傲。

  的确有让人自豪的地方。报纸的操作比较西化,对新闻的理解和制作比较纯粹。这里还有一些比较好的做法:比如每周的周会上要评报——评每一个版的新闻作的如何,还缺什么东西,这条新闻背后还有什么可以继续挖的,这条新闻的真实面目是什么,有什么是可以做有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具体的操作手法上还应该有什么改进,是否能用“第一人称”写作;什么样的稿子应该放在头条,的头条是否有被边缘化的倾向,一期报纸中同时有两篇不错的稿子,什么样的应该放在头版,若放在应该用什么样的操作手段等等。每一次评报都给我很多启发,而且大家在评别人的稿子不会太多估计面子,而是有什么说什么。北京记者站的氛围很民主。

  这也是南方周末的文化传统。当报社内部发生一些管理上的问题被大家诟病的时候,每一个底层的记者都很真诚的发表自己的意见,与报社老总平等对话,这是我在其他任何单位都不曾见到过的。他们心中一直认为南方周末秉承的是公正客观理念,在报社内部首先应该作到这一点,报社是全体记者编辑共同的家,这在其他报社也是罕见的。在媒体越来越仅仅成为一种职业的时候,这种观念实在难得。

  但是南方周末在发展过二十年之后,内部管理体制也暴露出很多问题,起初看到这些的时候我有点失望,似乎中国曾经最好的报纸也不过如此。其实想想也很正常,社会都在转型,一个小元素发生问题真是太正常不过了。

  在即将结束实习的时候,我给管行政的大姐交钥匙,她说这就走啦?要不大家聚聚。不过,谁都不知道的时候我就走了,正如我刚来的时候。

  在这家光荣的报社里,我只是个太微不足道的小角色,但我时时想起那些很好的人,那间被其他实习的同学来看时称做“天堂的”写字间,怀念他们的纯真与帅性,怀念那些可以一起做梦的人。

  生日的时候一位记者送我一套,到现在也没有看完全书,但这个书名足以刺激我的神经。当我怀抱着她去火车站送一位要回学校的同学时,一套很沉的书仿佛是我全部的体温。

  四、对社会的感悟

  做记者做到最高境界就是做人和做社会关系。

  想要做一个采访首先得联系到采访对想,找合适的采访对象的过程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学的过程。尤其是那些部委官员和做批评性报道时。怎样能让那些顽固的采访对象接受你的采访,怎样在最快的时间内拉近你们之间的距离,这不是书本上以及采访课上能教我们的,经验,以及社会关系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

  带我的记者让我把所有采访过的人按照职业分类记录,以便下次继续使用,至少通过他们可以找到新的目标。参加过一些不用写稿的新闻发布会后,他要求我去跟那些领导交换名片。有时采访部委领导真是“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如果能直接联系到本人会方便许多。

  多去听一听学术讲座,或一些学者内部的沙龙,对学问是提高,对采访来源是丰富。

  工作中的这些人际关系相对来说还是很容易处理的,因为北京记者站是比较纯粹的同志关系。但采访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事让你不得不感慨世界的复杂与自己的单纯。共3页,当前第2页123

  也许只是一件不大的事,但当事人为了能让你报道由此产生社会影响,有助于他们解决问题,会请你吃饭,给你种种暗示事成后的好处。我碰到的那些当事人不是坏人,但那一刻,我真不知道一个简单的工作关系为什么要被很多人搞的那么复杂。那天下午,我去人大找同学,吃饭时大家说的不过是学校里的事情,反差太大,我的脑子有点不够用。

  在社会上混很不容易。但毛泽东曾说过:与人斗,其乐无穷。有时候,人会犯贱吧。

  在北京的五个月,实习中我不算很用功,有时间的时候我去各种各样的地方玩,认识各种各样的人。有时那些朋友能给我生活上的帮助,有时能给我工作上的直接帮助。

  实习,更多的不是实习业务,其实也只为一种生活经历。

  我总在想,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更多的人来北京,不是上学就是工作,总有学校或单位为他们安排好最初的生活。可我们,初到一个完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我们甚至不知道刚到北京的第一天住在哪里,我们找不到该去的地方,我们操着标准的普通话跟老北京人“交流”,忍受出租车司机拉着我们转圈,忍受去各种各样的地方找便宜的房子租,找实习单位,忍受一度绝望的味道。

  所以,在北京我特别容易感动,感激每一个给过我帮助的人:在我刚到时收留我的师兄,帮我联系实习单位的朋友,对我很真诚的记者,在我没钱借我钱的朋友,帮我联系采访对象、出谋划策的记者,带我玩的同学、朋友。我真的很感激他们,有了他们,我在北京的日子才不是特别孤独,反而我异常留恋那种孤独的自由。

  很奇怪,每一个从北京实习回来的同学无论找工作还是考研依旧想去那个很不适宜人生活的地方。我不太清楚首都的魅力大在哪里,但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曾有一位记者对我说过:新闻是一项了解社会最便捷、最迅速、全面的职业。我还想加上一句:新闻也是为数不多的能让人产生荣誉感与自豪感的职业。在这里,我真的感觉到:新闻是一项值得终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从职业到事业,新闻的每一个步骤、环节都是值得人玩味、奋斗与挑战的。每一次比较成功的完成任务之后,挑战者所获得的满足感是难以用语言描述的。”

  看到这几句时,突然一种情绪涌动起来占满胸口。高中便坚定下来的新闻理想,像一捆堆积墙角时时待燃的干柴,突然遇到一股渴望已久的火苗,便势不可阻的迅速蔓延开来……半个月前北阁面试南周的时候,那种激烈搏动的频率再一次卷席心房,告诉我:你,就该是这样的人;否则,当你站在这块土地上时,你怎会感到脚心都融入了泥土中,怎会感到全身都如阳光般通透起来呢?

  现在算来,我已经跟着记者出去采访过二十多次了,每次采访中我都会把记者问的问题记下来,回来后自己都会主动写稿子,写完稿子再让记者看看,给我指出不足。以往自己就很少动笔写稿子,现在看到自己第一次写的稿子都想笑,感觉就是干巴巴的,特生硬,口导写的太过生硬,没有起到吸引观众关注的效果,解说词也写得像流水帐,在情感类的片子中,解说词干巴巴的,不够感人,同期写得太罗嗦,不够精炼等等。。从后来的稿子就可以看出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我从中发现电视新闻的语言是越简单越好,要通俗易懂。同时句子要美,要有一种亲和力,让观众有一种轻松对话的感觉。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一定会更加的努力的,因为这次在电视台的实践,我懂得了许多,不懂得的更多,这就需要我的努力了。

  我相信我能够做好的,我坚信我的明天会更加的灿烂!

  • 0
  • 顶一下

收藏 推荐 打印 | 录入:admin | 阅读: 次

2014年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报告书范文


相关内容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铜川分校会计专业
  •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铜川分校会计专业 毕业论文 题目 报社财务管理工作如何改进 姓 名 安如意 教育层次 大专 学 号 [1**********]46 省级电大 陕西 专 业 会计 分 校 铜川 指导教师 张南卿 教 学 点 虎头山 目 录 内容摘要.关键词„„„„„„„„„„„„„„„„„„„„„„„ ...

  • 大四学生报社暑期实践报告
  •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诗词很小的时候就有读过,但是一直都是模模糊糊的,不能理解其中真正的意思. 我是读"新闻采编与制作"这个专业的,要想把学到专业知识用起来,只能到与新闻相关的部门去.而这个暑假很幸运,经过熟人介绍,有机会可以到报社里面亲身实 ...

  • 记者社会实践报告
  • 实践职务:报社实习记者 实践地点:xx报 实践时间:年7月16日至8月16日   7月16日至8月16日,我有幸在xx报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实践岗位是由院xx*团联系的,我很高兴有自己的一份,但当我得知是 ...

  • 七月大学生暑假报社实习报告
  •   七月在报社实习,一个月时间的付出带来了收获,虽然可能这份感悟并不见得多有深度,但毕竟是经过自己一分一秒投入的工作而得出的,于己而言,是一次宝贵的经历。   首先,自然是工作的压力。报社的绩效工资给员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赚的多,自然需要多出去跑,线索多了,才有东西写,而写出来的东西,又需要得到 ...

  • 2011年报社暑假实践报告
  • 7月13日至8月14日,我有幸在<今日××>报社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实践活动.实践期间,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同时也发现了自身的不足之处,这些收获将会使我终身受益. 说实话,当初在家里看报纸时,对<今日××报>总有一种不屑的感觉,认为他们的报纸做的很枯燥,可读性不强,只是简单的例行 ...

  • 暑期大学生报社实践报告
  • 我在大学里里学习的是新闻系,也就是新闻专业,毕业后最好的就业方向当然是报社工作,做一名记者.今年暑假,我就有幸成为一名记者,不过只是实习的,来到了苏州日报社,开始了我的暑假实习.希望自己能够在实习中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七月的苏州,夏日躁动的气息改变不了这座城市固有的静谧.鲜红的夹竹桃林.园林里幽径曲 ...

  • 大学生寒假报社实习报告
  • 实习单位:xx日报 实习时间:xx年年8月10日-xx年年8月17日 实习情况介绍: 本人从8月中旬开始在厦门日报采访中心实习。在四个月的实习过程中,在采访中心各个部门记者的带领下,深入采访一线,单独和合作完成采访作品总共60余篇。参加了厦门传统节日中秋民俗博饼的采写、参加厦门日报读者节活动的采写、 ...

  • 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 情况 一.实习动机: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 ...

  • 2009年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   情况   一.实习动机: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 ...

  • 2011年暑期报社实习心得总结报告
  • 情况 一.实习动机:由于对新闻写作有很深的兴趣,通过自学对新闻的定义.基本要求.写作及出版流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想通过实习将这些理论与实际的应用相结合,在报纸出版的实践中感受和提高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新闻写作方面总体把握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了解报纸出版的过程.学习新闻写作的采编流程,对其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