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

课题《陶罐和铁罐》

以读促悟,以演升华

——《陶罐和铁罐》品读对话微课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了陶罐的图片,陶罐的神情是谦虚的,而铁罐表现出来的是一副骄傲的样子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生:(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陶罐

(运用课文的插图,把陶罐的朴实、谦虚;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样展现在图片上,让学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思想,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

师:陶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陶瓷

师:陶瓷是什么材料做的?我们去过南风古灶,看看很多的陶瓷娃娃是用····

生:我知道,是泥土。泥土做成一个模型,再大火烧成的。

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我们一提醒就知道了。那陶瓷有什么特点?

生:陶罐比较重,容易碎,一碰就碎了。

师:(出示铁罐图片)陶罐知道了,这个铁罐是什么材料肯定难不了大家。

生1:铁罐坚固,不怕碰撞,这也是铁罐的优越性。

生2:用铁做的,铁罐不容易碎,但容易生锈。

(在出示图片时,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材料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陶罐和铁罐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下文的学习找准突破口。)

师:哎呀,你们太了不起,老师都没问,就把铁罐的材料和特点都说出来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陶罐”和“铁罐“这两个词语。注意这两个词语,笔画比较多,特别是“罐”字,有一部分和“陶”字相同的,是哪里?

生:“缶”字,在“陶”和“罐”字上都有。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是“缶”字?

生:我在看看书时,看到这个字不会读,就查字典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读书中遇到困难,就查字典,这是个好习惯。老师告诉大家,这个部首我们叫“缶”字旁。(老师在黑边的田字格上写,一边写,一边告诉学生“陶”字是左耳旁,注意“陶”字右边的写法。古时候,有一种乐器叫“缶”也是泥土烧成的,注意写“缶”千万别写出头。)一起来写写。

(“陶”字是本课的生字,在板书课题时,相机让学生写写,有利于他们记忆,加深理解。)

师:我们一起来读课题。(学生齐读)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从故事中懂得一些道理。

(板题、读题后告诉学生是一个童话故事,我们二年级学过《乌鸦喝水》《龟兔赛跑》等童话故事,知道童话故事是赋以事物生命,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人来写)

二、感知大意,以读促悟。

师:(点击PPT)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御厨”是什么意思?厨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再加“御”字,我们经常听见“御酒、御用、御品”等词语,御厨就是······

生:是最好的,专门供国王用的。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真能举一反三,老师提一提就懂得了。再看看铁罐那骄傲的样子,眉毛都扬起来了,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 生:奚落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一眼就找到生僻的词语。你们知道奚落是什么意思吗?

生1:瞧不起人。

生2:讥讽他人。

生3:说一些嘲笑他人的话。

师:奚落就是瞧不起人,用语言讥讽人的意思。你们能用奚落说一句话吗?

生1:小丽自以为是,常常奚落小红。

生2:小东经常做错事,不改正,同学们都奚落他。

(根据三年级课程标准,学生是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能理解再运用是一种能力的迁移培养。所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后,用“奚落”说一句话,体现学生这种能力的运用能力。学生在词语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但能否随口就说出通顺的话来,就要长期的训练,在我的语文课堂上,练习说话是经常性的训练。)

师:同学们能准确理解了奚落,那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铁罐在挑衅陶罐了,读这句话,注意“傲慢”这个词。

生:“你敢碰我吗?(学生骄傲得像一直骄傲的大公鸡一样,掐着腰,昂着头傲慢地说)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更加体现在对话的重要性)

师:陶罐怎么回答的?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唉,这陶罐也太谦虚,耿直了,面对铁罐的挑衅,它那么宽容。铁罐可还不算,还说——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师:为什么铁罐说陶罐是懦弱的东西?

生:懦弱就是软弱,什么都不敢做的。

师:铁罐轻蔑的神气对陶罐说,注意“蔑”读“mie”就是瞧不起人的意思。

生:用轻蔑的神气说——

(学生用轻蔑的神气读,体现了对词语的理解,铁罐也太欺人太甚了,简直霸道,所以理解这个词语对下文的学习,以及铁罐最后的结局给学生更深刻的道理。)

师:你觉得铁罐过分吗?

生:太过分了,太骄傲了,铁罐一定没有好下场。

师:陶罐怎样争辩的。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谦虚的陶罐说得真有道理。

生:陶罐很宽容、大度。

师:看看陶罐的样子。(出示陶罐的人格化图片,让学生加深对陶罐的理解)

生:陶罐像我爷爷一样。

师:这时,铁罐恼怒了说——

师:铁罐没有说服他人的理由,就生气了,铁罐理屈词穷了。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你就会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气势汹汹)

师:读得太好了,那种不可一世,气势汹汹都读出来了,可陶罐还是那么谦虚。

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颜悦色)

师:确实没有可吵的。不要再吵下去,各有所长。可铁罐就是不甘心,不依不饶地想把陶罐比下去。

生: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自以为不怕碰撞就了不起,盲目自大,说话尖刻,不尊重别人,更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

(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1:铁罐蛮横无理,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长处。 生2:陶罐谦虚并不是懦弱。陶罐的宽容大度。

师:铁罐盛气凌人,自以为是,陶罐只好摇摇头,不再理会了。 生:(全班一起)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

三、情景表演,拓展升华。

师: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太有趣了,可还没完。我们就先学到这里。现在把你们准备好的头饰戴上,同桌演一演。

师:刚才,我看见一对同桌演得最好,找他们来给大家演一演,看完评一评。

两人戴着头饰走到讲台上,表演。

评价:

生1:小辉演陶罐,演得很谦虚,对铁罐很有礼貌,很宽容、大度。 生2:小康演铁罐太骄傲了,很瞧不起人,嚣张极了,还做了动作,演得很好。

生3:小康演骄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铁罐,演得好。小辉演陶罐很谦虚,说话时心情的平静,

师:这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表演完毕。在此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扮演陶罐、铁罐的同学和部分观众的表演表示感谢,他们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课题《陶罐和铁罐》

以读促悟,以演升华

——《陶罐和铁罐》品读对话微课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能正确认读“懦、辩、耻、逝、殿、掘”6个二类字及“骄傲、傲慢”等19个词语,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傲慢、懦弱、奚落”

2、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到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对话。

3、明白要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能抓住句中描写人物神态或动作的关键词,感受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从而有感情地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三、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出示了陶罐的图片,陶罐的神情是谦虚的,而铁罐表现出来的是一副骄傲的样子双眉竖起,两眼圆瞪的样子。)同学们看看这是什么?

生:(学生一下子就兴奋起来)陶罐

(运用课文的插图,把陶罐的朴实、谦虚;铁罐的傲慢、无礼这样展现在图片上,让学生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思想,为下文的学习作铺垫,

定下一个感情的基调。)

师:陶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生:陶瓷

师:陶瓷是什么材料做的?我们去过南风古灶,看看很多的陶瓷娃娃是用····

生:我知道,是泥土。泥土做成一个模型,再大火烧成的。

师:看来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聪明,我们一提醒就知道了。那陶瓷有什么特点?

生:陶罐比较重,容易碎,一碰就碎了。

师:(出示铁罐图片)陶罐知道了,这个铁罐是什么材料肯定难不了大家。

生1:铁罐坚固,不怕碰撞,这也是铁罐的优越性。

生2:用铁做的,铁罐不容易碎,但容易生锈。

(在出示图片时,说说陶罐和铁罐的材料和特点,目的是让学生知道陶罐和铁罐的长处和短处,以便在下文的学习找准突破口。)

师:哎呀,你们太了不起,老师都没问,就把铁罐的材料和特点都说出来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写写“陶罐”和“铁罐“这两个词语。注意这两个词语,笔画比较多,特别是“罐”字,有一部分和“陶”字相同的,是哪里?

生:“缶”字,在“陶”和“罐”字上都有。

师:你怎么知道这个是“缶”字?

生:我在看看书时,看到这个字不会读,就查字典知道的。

师:你真会学习,读书中遇到困难,就查字典,这是个好习惯。老师告诉大家,这个部首我们叫“缶”字旁。(老师在黑边的田字格上写,一边写,一边告诉学生“陶”字是左耳旁,注意“陶”字右边的写法。古时候,有一种乐器叫“缶”也是泥土烧成的,注意写“缶”千万别写出头。)一起来写写。

(“陶”字是本课的生字,在板书课题时,相机让学生写写,有利于他们记忆,加深理解。)

师:我们一起来读课题。(学生齐读)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一个有趣的故事,从故事中懂得一些道理。

(板题、读题后告诉学生是一个童话故事,我们二年级学过《乌鸦喝水》《龟兔赛跑》等童话故事,知道童话故事是赋以事物生命,当作一个有生命的人来写)

二、感知大意,以读促悟。

师:(点击PPT)国王的御厨里有两只罐子。“御厨”是什么意思?厨大家都知道,为什么再加“御”字,我们经常听见“御酒、御用、御品”等词语,御厨就是······

生:是最好的,专门供国王用的。

师:看来我们的同学真能举一反三,老师提一提就懂得了。再看看铁罐那骄傲的样子,眉毛都扬起来了,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 生:奚落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一眼就找到生僻的词语。你们知道奚落是什么意思吗?

生1:瞧不起人。

生2:讥讽他人。

生3:说一些嘲笑他人的话。

师:奚落就是瞧不起人,用语言讥讽人的意思。你们能用奚落说一句话吗?

生1:小丽自以为是,常常奚落小红。

生2:小东经常做错事,不改正,同学们都奚落他。

(根据三年级课程标准,学生是要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能理解再运用是一种能力的迁移培养。所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后,用“奚落”说一句话,体现学生这种能力的运用能力。学生在词语的理解是非常到位的,但能否随口就说出通顺的话来,就要长期的训练,在我的语文课堂上,练习说话是经常性的训练。)

师:同学们能准确理解了奚落,那么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生:“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铁罐在挑衅陶罐了,读这句话,注意“傲慢”这个词。

生:“你敢碰我吗?(学生骄傲得像一直骄傲的大公鸡一样,掐着腰,昂着头傲慢地说)

(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更加体现在对话的重要性)

师:陶罐怎么回答的?

生:不敢,铁罐兄弟。

师:唉,这陶罐也太谦虚,耿直了,面对铁罐的挑衅,它那么宽容。铁罐可还不算,还说——

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轻蔑的神气)

师:为什么铁罐说陶罐是懦弱的东西?

生:懦弱就是软弱,什么都不敢做的。

师:铁罐轻蔑的神气对陶罐说,注意“蔑”读“mie”就是瞧不起人的意思。

生:用轻蔑的神气说——

(学生用轻蔑的神气读,体现了对词语的理解,铁罐也太欺人太甚了,简直霸道,所以理解这个词语对下文的学习,以及铁罐最后的结局给学生更深刻的道理。)

师:你觉得铁罐过分吗?

生:太过分了,太骄傲了,铁罐一定没有好下场。

师:陶罐怎样争辩的。

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我们生来就给人们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师:谦虚的陶罐说得真有道理。

生:陶罐很宽容、大度。

师:看看陶罐的样子。(出示陶罐的人格化图片,让学生加深对陶罐的理解)

生:陶罐像我爷爷一样。

师:这时,铁罐恼怒了说——

师:铁罐没有说服他人的理由,就生气了,铁罐理屈词穷了。

生: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过不了几天,你就会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气势汹汹)

师:读得太好了,那种不可一世,气势汹汹都读出来了,可陶罐还是那么谦虚。

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和颜悦色)

师:确实没有可吵的。不要再吵下去,各有所长。可铁罐就是不甘心,不依不饶地想把陶罐比下去。

生: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自以为不怕碰撞就了不起,盲目自大,说话尖刻,不尊重别人,更是没有正确评价自己。”

(学生很快抓住了“傲慢”、“轻蔑”的神气、“恼怒”这些词语;在理解这些词语之后,学生再读句子,将铁罐的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师:“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什么?”

生1:铁罐蛮横无理,铁罐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别人长处。 生2:陶罐谦虚并不是懦弱。陶罐的宽容大度。

师:铁罐盛气凌人,自以为是,陶罐只好摇摇头,不再理会了。 生:(全班一起)陶罐不再理会铁罐了。

三、情景表演,拓展升华。

师:陶罐和铁罐的故事太有趣了,可还没完。我们就先学到这里。现在把你们准备好的头饰戴上,同桌演一演。

师:刚才,我看见一对同桌演得最好,找他们来给大家演一演,看完评一评。

两人戴着头饰走到讲台上,表演。

评价:

生1:小辉演陶罐,演得很谦虚,对铁罐很有礼貌,很宽容、大度。 生2:小康演铁罐太骄傲了,很瞧不起人,嚣张极了,还做了动作,演得很好。

生3:小康演骄傲而又盲目自大的铁罐,演得好。小辉演陶罐很谦虚,说话时心情的平静,

师:这则有趣的寓言故事,表演完毕。在此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扮演陶罐、铁罐的同学和部分观众的表演表示感谢,他们精彩的、惟妙惟肖的表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又把握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让学生看后有身临其境之感从中懂得道理,受到教育。无论是表演者还是观看者也都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为理解寓意奠定了基础。)


相关内容

  •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执教人:陈 萍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价值连城的文物,铁罐却被氧化,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规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 ...

  • 陶罐和铁罐文本解读稿
  • <陶罐和铁罐>解读稿 课文宗旨: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敬,和睦相处. 读者:作为一个读者,读完这篇课文,我感受 ...

  • [陶罐和铁罐]师徒公开课教案
  • <陶罐和铁罐>师徒公开课教案 27陶罐和铁罐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的课文,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 ...

  • 陶罐和铁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 陶罐和铁罐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神态.语言来感受陶罐和铁罐的形象,用各种各样的朗读形式来表现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态度.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 ...

  • [陶罐和铁罐]公开课教案
  • 27. 陶罐和铁罐 ★教学目标: 1. 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 2. 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奚落.懦弱.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3. 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中所蕴含的道理. 4 ...

  • [陶罐和铁罐]对话赏析
  • <陶罐和铁罐>这篇文章以两只罐子的对话为线索,讲的是国王与处理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时间流逝,个世界上发生了许多的事情,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只罐子被遗落在荒凉的角落,历史在它们身身上堆积了渣滓和尘土,就这样,一个世纪连着一个世纪.骄傲的铁罐不但没有把易碎的陶罐撞碎,自己反而随 ...

  • 陶罐与铁罐教学设计
  • <陶罐与铁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2.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描写,了解陶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 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讲的道理,学习正 ...

  • 陶罐铁罐教学实录
  • 陶罐和铁罐 课前游戏:我知道咱班的同学特别喜欢做游戏,今天我们就来一个表情游戏. 游戏规则:老师说出一个词语,你用你丰富的表情表现出来. 微笑 生气 惊喜 失望 着急 (同学们的表情真丰富,个个都是小演员啊!) 二.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那你能告诉老师你读过那些童话故事吗? 2.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