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 经济 、 政治 、文化的巨大 发展 和高等 教育 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培训已成为当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满足现阶段高校教师对培训活动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师培训的规范且实效,如何建立健全完备的高校教师培训制度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培训已成为现阶段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编辑。 1 高校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 1.1 培训认知的理性化带动了培训需求的个性化: 随着高校教师对培训活动的理性认知,教师培训活动既要反映出社会进步与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外在要求,又要反映出教师谋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内在需要。 第一,终身学习理念使高校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趋向理性化。高校教师处于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对于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和理解是其他群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高校教师群体一面在接受着终身学习理论的熏陶,一面又在将终身学习理念广泛地传播给广大学生群体。由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所决定,高校教师对培训活动的认知程度也是可以达到其他群体所无法达到的高度,于是个性化的培训需求便成为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参加培训的行为也由行政干预式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观自愿的主动学习状态。而且,他们将目光投向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培训,其目的还在于实现个人的终身学习目标。 第二, 现代 大学教育理念使得高校教师参与培训成为一种自主行为。现代大学是要担负起这个时代所赋予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和社会服务责任等。教育责任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坚持人文、 科学 和创新精神相统一,坚持通识知识与专业专识知识的有机结合,并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国家的素质教育理念;学术责任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承担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社会服务责任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文化培养学生。教师作为大学实现其职能的相应载体,必然会对培训产生理性认识和自主行为。 1.2 培训对象的多元化决定了培训内容的丰富化:高校教师队伍的多元化是指教师队伍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划分,如依据年龄可以划分为老教师、中年教师、青年教师,依据学科属性可以分为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工课教师等。教师队伍分类的多元化直接决定了教师队伍培训需求的多元化,这也就直接决定了在培训内容方面的丰富化。 首先,培训内容应强调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宽广、优化的知识结构,才能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具备更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所属学科的前沿动态、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将成为他们投身于培训的共性需求。 其次,由于教师群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化,因此各群体间的需求必然是明显不同的。例如,学术带头人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学习,势必在学识水平、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其教育心理、教学经历、研究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他们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和知识,推动学科发展,扩大学术影响力,等等。专业骨干教师既是学术研究的骨干,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他们则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发展需求。而青年教师由于进入教师队伍时间不长,承担任务较为有限,但其培养空间最为开阔。由于缺乏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和科研基础,他们的培训需求相对较为广泛,涉及到自身全面发展的各个领域。

1.3 学科背景的多元化促进了培训形式的科学化:从专业教学角度来看,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均应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技巧,但由于其学科属性和个人发展状况的不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也呈现出参差不起的态势,由此高校教师培训的需求也就出现各不相同的实际问题。例如,文科教师的学术研究一般说来主要靠资料的占有和信息的获取,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文科教师获取相关学科研究的信息已十分快捷、方便,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名家的指点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在培训形式上采用学术交流、短期研讨等形式较为合适。理工科教师如要在学术研

究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一般要建立在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条件基础上,他们参与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实验设备和先进技术条件从事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对于这种培训应主要采取交流访问、观摩实习等形式较为适宜。另外,基础学科教师的培训形式应注重增加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适合开展短期培训、定期研讨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教师的培训形式应体现出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等特色,比较适合参加会议、留学访问等。 1.4 教师培训的地域性决定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受不同地域条件的限制,高等学校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于是,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差异性,直接决定了开展教育培训必须具有针对性。 2 现阶段高校教师培训的发展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创造多种类多层次的培训形式、更新培训观念、建立培训基地和 网络 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使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基本适应了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但是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原有高校教师培训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教师继续提高的需求,严重阻碍着教师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2.1 教师需求与培训内容间存在差距。教师为了应对各种挑战,迫切希望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就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单靠职前教育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的要求,这就使得潜在的教师需求日益扩大,且需求范围广泛。然而,现实满足方面与需求却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工学矛盾突出、接受培训时间难以保证等问题。如果不能平衡需求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那么势必会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受挫,甚至出现消极抵抗的情绪。 2.2 培训工作缺乏规范的指导体系,缺少一个针对不同的培训群体,实施不同培训内容,培训计划的培训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培训工作千头万绪,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体系,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一些培训计划和制度安排虽然使培训工作有序化,规范化,但未能从根本上实现指导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甚或距离先进教育培训体系的要求相距甚远。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文件规定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或只能规范和制约某些特定的教育培训,无法形成结构合理、系统科学、效果明显的规制机制,更别提针对不同培训内容、层次和群体而实施个性化管理的健全规制机制了。 2.3 培训内容多集中于职称培训如职称外语和现代技术教育等、基础素质培训如岗前培训等、学历进修等,而专业进修培训、教学水平培训、学术培训、专业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则相对有限,且投入不足。虽然一些培训内容已制定计划或列入日程, 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开展。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 经济 、 政治 、文化的巨大 发展 和高等 教育 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培训已成为当今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满足现阶段高校教师对培训活动的需求,如何更好地实现教师培训的规范且实效,如何建立健全完备的高校教师培训制度等,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校教师;教师培训;需求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巨大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培训已成为现阶段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课题之一。 编辑。 1 高校教师培训的需求分析 1.1 培训认知的理性化带动了培训需求的个性化: 随着高校教师对培训活动的理性认知,教师培训活动既要反映出社会进步与发展对高校教师的外在要求,又要反映出教师谋求个人价值实现的内在需要。 第一,终身学习理念使高校教师培训的个体需求趋向理性化。高校教师处于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对于高等教育理论的研究和理解是其他群体所无法比拟的,因此高校教师群体一面在接受着终身学习理论的熏陶,一面又在将终身学习理念广泛地传播给广大学生群体。由终身学习理念的发展所决定,高校教师对培训活动的认知程度也是可以达到其他群体所无法达到的高度,于是个性化的培训需求便成为高校教师终身学习的源动力。教师参加培训的行为也由行政干预式的被动学习状态转变为主观自愿的主动学习状态。而且,他们将目光投向各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培训,其目的还在于实现个人的终身学习目标。 第二, 现代 大学教育理念使得高校教师参与培训成为一种自主行为。现代大学是要担负起这个时代所赋予的教育责任、学术责任和社会服务责任等。教育责任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坚持人文、 科学 和创新精神相统一,坚持通识知识与专业专识知识的有机结合,并全力以赴贯彻落实国家的素质教育理念;学术责任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承担对人类文化的传承、研究、融合和创新;社会服务责任就是要求高校教师必须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必须运用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文化培养学生。教师作为大学实现其职能的相应载体,必然会对培训产生理性认识和自主行为。 1.2 培训对象的多元化决定了培训内容的丰富化:高校教师队伍的多元化是指教师队伍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划分,如依据年龄可以划分为老教师、中年教师、青年教师,依据学科属性可以分为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工课教师等。教师队伍分类的多元化直接决定了教师队伍培训需求的多元化,这也就直接决定了在培训内容方面的丰富化。 首先,培训内容应强调教师知识结构的优化。高校教师必须具备扎实、先进的专业知识和宽广、优化的知识结构,才能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因此,具备更新的专业知识、掌握所属学科的前沿动态、实现自身知识结构的不断优化,将成为他们投身于培训的共性需求。 其次,由于教师群体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细化,因此各群体间的需求必然是明显不同的。例如,学术带头人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学习,势必在学识水平、研究能力、教学能力等方面处于一定的优势地位,其教育心理、教学经历、研究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因此,他们的需求主要体现在,提高自身学术水平,掌握学科前沿理论和知识,推动学科发展,扩大学术影响力,等等。专业骨干教师既是学术研究的骨干,又是教育教学的中坚,他们则在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发展需求。而青年教师由于进入教师队伍时间不长,承担任务较为有限,但其培养空间最为开阔。由于缺乏更多的教育教学实践锻炼和科研基础,他们的培训需求相对较为广泛,涉及到自身全面发展的各个领域。

1.3 学科背景的多元化促进了培训形式的科学化:从专业教学角度来看,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均应具备扎实的教学技能和丰富的教学技巧,但由于其学科属性和个人发展状况的不同,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个人能力也呈现出参差不起的态势,由此高校教师培训的需求也就出现各不相同的实际问题。例如,文科教师的学术研究一般说来主要靠资料的占有和信息的获取,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文科教师获取相关学科研究的信息已十分快捷、方便,他们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名家的指点启发自己的研究思路,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研究方法,在培训形式上采用学术交流、短期研讨等形式较为合适。理工科教师如要在学术研

究方面取得较大突破,一般要建立在拥有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条件基础上,他们参与培训的主要目标是利用实验设备和先进技术条件从事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对于这种培训应主要采取交流访问、观摩实习等形式较为适宜。另外,基础学科教师的培训形式应注重增加专业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方面,适合开展短期培训、定期研讨等;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教师的培训形式应体现出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动态,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等特色,比较适合参加会议、留学访问等。 1.4 教师培训的地域性决定了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受不同地域条件的限制,高等学校的发展程度各不相同,其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更是参差不齐。于是,高校教师整体素质的差异性,直接决定了开展教育培训必须具有针对性。 2 现阶段高校教师培训的发展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校教师培训工作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法规、创造多种类多层次的培训形式、更新培训观念、建立培训基地和 网络 体系等一系列措施,使一大批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脱颖而出,有效地促进了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基本适应了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实际需要。但是从现阶段发展情况来看,原有高校教师培训模式已经很难满足当前教师继续提高的需求,严重阻碍着教师的进一步发展,也影响到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 2.1 教师需求与培训内容间存在差距。教师为了应对各种挑战,迫切希望通过培训来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就对教师的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单靠职前教育已经完全不能满足社会和学校的要求,这就使得潜在的教师需求日益扩大,且需求范围广泛。然而,现实满足方面与需求却有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教育教学任务繁重、工学矛盾突出、接受培训时间难以保证等问题。如果不能平衡需求与现实之间的落差,那么势必会使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受挫,甚至出现消极抵抗的情绪。 2.2 培训工作缺乏规范的指导体系,缺少一个针对不同的培训群体,实施不同培训内容,培训计划的培训模式。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培训工作千头万绪,没有一个统一的指导体系,工作中存在一定的盲目性,缺乏科学性。一些培训计划和制度安排虽然使培训工作有序化,规范化,但未能从根本上实现指导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甚或距离先进教育培训体系的要求相距甚远。现有的管理制度和文件规定不能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或只能规范和制约某些特定的教育培训,无法形成结构合理、系统科学、效果明显的规制机制,更别提针对不同培训内容、层次和群体而实施个性化管理的健全规制机制了。 2.3 培训内容多集中于职称培训如职称外语和现代技术教育等、基础素质培训如岗前培训等、学历进修等,而专业进修培训、教学水平培训、学术培训、专业的职业素质、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培训则相对有限,且投入不足。虽然一些培训内容已制定计划或列入日程, 但最终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开展。


相关内容

  • 人口老龄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及应对
  • 教育Education 人口老龄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分析及应对 □邓向林 内容摘要 人口老龄化给高等教育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带来了 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对人口老龄化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归纳出其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从减轻高等院校的经营压力.提升院校教育竞争力.寻求国际间合作三个方面提出合理的应对策略 ...

  • 高校继续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与策略
  • 摘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需要,是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战略任务.文章重点探讨的是高校继续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从规划.改革.创新等方面探寻有助于继续教育健康发展的基本策略,通过各方的努力共同促进高校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继续教育:可持续 ...

  • 大学生兼职中心商业策划书
  • 红细胞创业合作社 二零一三年五月 保密承诺 本商业计划书内容涉及我们的商业秘密,仅对有合作意向的投资者和合作伙伴公开.我们要求相关人员收到本商业计划书时做出以下承诺: 妥善保管本商业计划书,未经我们同意,不得向第三方公开本商业计划书涉及的商业秘密. 目录 第一章执行概要 - 5 - 1.1.项目概况 ...

  •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及应对策略
  • 第26卷第1期 (2011) JOURNALOFNEIJIANGNORMALUNIVERSITY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No.1Vol.26(2011) 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问题及应对策略 姚福清, 兰 倩 (四川师范大学a.文理学院b.服装学院, 四川 成都 610101) 摘 要: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过渡 ...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心理学毕业论文题目汇总<教育心理学>2009年01月12日 星期一 15:59大学生网络成瘾的现状分析及其心理治疗与预防策略研究 军队技术院校大学生职业心理现状研究 初中教师职业压力研究 小学生成功发展能力结构的研究 中学生控制源.自尊与人际关系发展的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社会行为发展特 ...

  •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机制建设论文
  • 高校公共安全教育与危机管理机制建设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及高校扩招,频发的高校危机事件突显出高校危机管理能力的不足,也反映出我国高校安全教育的不到位.笔者认为,高校公共安全教育机制与危机管理计划是一种互补的关系,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高校的危机管理能力,完善公共教育机制,本 ...

  • 大学战略中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研究
  • 期期20082010年第21212 中国高教研究 大学战略中利益相关者管理策略研究 刘宗让 摘 要:一般而言,大学战略中根据属性评分法把大学利益相关者分为确定型.预期型.潜在型并分别采取相应的管理策 略:根据特征分类把大学利益相关者分为支持型.边缘型.混合型和反对型,分别采取参与.监控.合作.防御四 ...

  • 现代人才的网络营销
  • 目录 1.执行总结„„„„„„„„„2 2. 项目背景---------4 3.产品与服务--------6 4.公司发展战略-------10 5.市场分析---------13 6.销售与市场--------14 7 公司管理体系-------14 8.财务分析---------16 9 投资风 ...

  • 项目管理师下午论文
  • 论项目风险管理 摘要: 本文以作者主持的某高校数字化图书馆项目建设为例,探讨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结合实例全面阐述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以及个人的经验教训. 2007年6月,我作为某公司的项目经理承接某高校数字图书馆的项目建设.该项目投资约500万元,采用招标的方式进行.我公司为最终中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