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
乓
球
的
起
源
信息工程学院
08测控1班
学号:0867112140
姓名:丁宝春
乒乓球的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後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後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於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後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乒乓球台的发展
乒乓球运动最早起源于英国,由网球演变而来,大学生课间的娱乐活动。最初是以室内餐桌为球台,以书本为球网,羊皮纸贴面自制球拍用橡胶或软木做球对球桌大小和球网高低没有统一规定。
在欧洲乒乓球全盛时期(1926—1951),这时期由于颗粒球拍的出现有利于增大球的旋转,当时的球网较高,(17厘米)球台较窄(146.4厘米)球体较软,大大加快了削球的发展。
第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的规则做了重要修改,对球台规格也作出了调整,把球台放宽到152.5厘米,球网降低到15.25厘米
乒乓球比赛规则里面关于的规定:
球台
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高76厘米。
比赛台面不包括与球台台面垂直的侧面。
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
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
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
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
球网装置
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乒乓球和网球的规则基本一样,乒乓球运动是在桌子上进行的,因此有“桌子上的网球”之称。 打球的时候,由于球发出“乒乓”声,所以称为“乒乓球”。
现时的乒乓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6~2.8克,白色,黄色或橙色,用赛璐珞制成,球网——高15.25厘米、台外突出部分长15.25厘米,颜色与球台颜色相同。球拍---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 % 或 0.35 毫米。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挡板——高0.75米、宽1.4或2米,颜色与球台颜色相同
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以11分为一局(曾经长期实行21分制,最早甚至出现过100分制 )采用五局三胜(团体)或七局四胜制(单项)。比赛分团体、单项(单打 双打 混双)。
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在吉隆坡通过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此外,乒乓球运动的改革还有“实行以„11分制‟取代„21分制‟”、“无遮挡发球”。从2008年9月1日正式实施“禁胶令”,改用无机胶水。
乒
乓
球
的
起
源
信息工程学院
08测控1班
学号:0867112140
姓名:丁宝春
乒乓球的起源
乒乓球起源于英国.欧洲人至今把乒乓球称为"桌上的网球",由此可知,乒乓球是由网球发展而来.19世纪末,欧洲盛行网球运动,但由於受到场地和天气的限制,英国有些大学生便把网球移到室内,以餐桌为球台,书作球网,用羊皮纸做球拍,在餐桌上打来打去.
20世纪初,乒乓球运动在欧洲和亚洲蓬勃开展起来.1926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国际乒乓球邀请赛.後被追认为第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同时成立了国际乒乓球联合会.
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促使球拍和球有了很大改进.最初的球拍是块略经加工的木板.後来有人在球拍上贴一层羊皮.随著现代工业的发展,欧洲人把带有胶粒的橡皮贴在球拍上.在50年代初,日本人又发明了贴有厚海棉的球拍.最初的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的橡胶球,1890年,英国运动员吉布从美国带回一些作为玩具的赛璐珞球,用於乒乓球运动.
在名目繁多的乒乓球比赛中,最负盛名的是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起初每年举行一次,1957年後改为两年举行一次.
1904年,上海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午从日本买回10套乒乓球器材.从此,乒乓球运动传入中国.
乒乓球台的发展
乒乓球运动最早起源于英国,由网球演变而来,大学生课间的娱乐活动。最初是以室内餐桌为球台,以书本为球网,羊皮纸贴面自制球拍用橡胶或软木做球对球桌大小和球网高低没有统一规定。
在欧洲乒乓球全盛时期(1926—1951),这时期由于颗粒球拍的出现有利于增大球的旋转,当时的球网较高,(17厘米)球台较窄(146.4厘米)球体较软,大大加快了削球的发展。
第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后,国际乒联对乒乓球的规则做了重要修改,对球台规格也作出了调整,把球台放宽到152.5厘米,球网降低到15.25厘米
乒乓球比赛规则里面关于的规定:
球台
球台的上层表面叫做比赛台面,应为与水平面平行的长方形,长2.74米,宽1.525米,离地面高76厘米。
比赛台面不包括与球台台面垂直的侧面。
比赛台面可用任何材料制成,应具有一致的弹性,即当标准球从离台面30厘米高处落至台面时,弹起高度应约为23厘米。
比赛台面应呈均匀的暗色,无光泽,沿每个2.74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边线,沿每个1.525米的比赛台面边缘各有一条2厘米宽的白色端线。
比赛台面由一个与端线平行的垂直的球网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台区,各台区的整个面积应是一个整体。
双打时,各台区应由一条3毫米宽的白色中线,划分为两个相等的“半区”。中线与边线平行,并应视为右半区的一部分。
球网装置
球网装置包括球网、悬网绳、网柱及将它们固定在球台上的夹钳部分。
球网应悬挂在一根绳子上,绳子两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网柱上,网柱外缘离开边线外缘的距离为15.25厘米。
整个球网的顶端距离比赛台面15.25厘米.
整个球网的底边应尽量贴近比赛台面,其两端应尽量贴近网柱。
乒乓球和网球的规则基本一样,乒乓球运动是在桌子上进行的,因此有“桌子上的网球”之称。 打球的时候,由于球发出“乒乓”声,所以称为“乒乓球”。
现时的乒乓球直径40.00毫米,重量2.6~2.8克,白色,黄色或橙色,用赛璐珞制成,球网——高15.25厘米、台外突出部分长15.25厘米,颜色与球台颜色相同。球拍---球拍的大小、形状和重量不限。但底板应平整、坚硬。底板厚度至少应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强底板的粘合层可用诸如碳纤维、玻璃纤维或压缩纸等纤维材料,每层粘合层不超过底板总厚度的7.5 % 或 0.35 毫米。用来击球的拍面应用一层颗粒向外的普通颗粒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2毫米;或用颗粒向内或向外的海绵胶覆盖,连同粘合剂,厚度不超过4毫米挡板——高0.75米、宽1.4或2米,颜色与球台颜色相同
运动员各站球台一侧,用球拍击球,球须在台上反弹后才能还击过网。以落在对方台面上为有效。比赛以11分为一局(曾经长期实行21分制,最早甚至出现过100分制 )采用五局三胜(团体)或七局四胜制(单项)。比赛分团体、单项(单打 双打 混双)。
2000年2月23日,国际乒联特别大会和代表大会在吉隆坡通过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决定从2000年10月1日起,也就是在悉尼奥运会之后,乒乓球比赛将使用直径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以取代38毫米小球。
此外,乒乓球运动的改革还有“实行以„11分制‟取代„21分制‟”、“无遮挡发球”。从2008年9月1日正式实施“禁胶令”,改用无机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