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营养学复习资料

1、 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19、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必需营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受土壤中含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螯合剂和微量元素一起螯合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5.离子间的协助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8、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即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9、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

10、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和微量元素熔融,然后研磨的粉末物

11、掺混肥:几种单质肥按一定的比例掺混而成的复合肥料

12、根际:距植物根表面一厘米以内的根区土壤,其生物活性较高被

13、闭蓄态磷:被铁铝膜包庇起来的磷酸盐

14、土壤养分容量因素:土壤养分的总量,表示土壤能够供应养分能力的大小

15、作物营养临界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6、交换性钾: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可以与溶液中交换性的钾。

17、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18、活性锰:指高价Mn的氧化物中易被还原成Mn2+的那一部分。

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论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是同等重要的。

20、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21、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叫做根外营养

22. 归还学说: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 23. 根际:根周受植物生长、吸收、分泌显著影响的微域土壤;

24.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25. 质外体:细胞膜以外的植物组织的连续体;

26.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失调最为敏感的时期。 27.有效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8.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29.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30.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31.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32.有益元素:是指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必需的元素。

33.截获: 指根系在土壤中伸展的过程中吸取直接接触到的养分的过程。 34.质流: 指植物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 此种压 力差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 35.扩散: 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 使根表面养分离子浓度下降, 根表养分发生亏缺, 与附近土体间形成养分浓度梯度,从而使养分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迁移

36.被动吸收:指养分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溶液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37.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 :植物通过叶片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称为叶 部营养。这种供应营养的方式称为叶面施肥

38.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39.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促进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40.短距离运输(横向运输) :根外介质中的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 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41.长距离运输 (纵向运输) 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 : 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 运输。

42.共质体:是植物体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把细胞的原生质相互连接起 来的整体。养分离子可以由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43.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 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44.生理中性肥料:指肥料中的阴阳离子都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养分,而且两者被吸收的数量 基本相等,经作物吸收后不改变土壤酸碱度的那些肥料。 45 有机肥料是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 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废弃物 的肥料的统称。 46.厩肥(stable manure):家畜粪尿和垫料、残余饲料残屑等混合积制经腐熟的农家有机肥 料。

47.堆、沤肥:利用秸杆、杂草、绿肥、泥炭、垃圾和人畜粪尿等其它废弃物

为原料混合后, 按一定方式进行堆制或沤制的肥料。

48.绿肥: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称为绿肥。

简答题

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深施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的营养面积,深施有利于增加铵在土壤中的扩散面积,增加根的吸收机会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

截获,质流,扩散。氮主要以质流为主,磷和钾以扩散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到的养分数量多,截获多。浓度梯度大,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水分多是水流数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的养分多。

3、简述叶部营养的优缺点。

优点,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减少使用量。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转化利用快。能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增强根的活性。缺点,由于大量元素需求量多,单靠叶喷供应不足 。

4、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为什么高?

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可增加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根际有较多的能源物质,使根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释放。

5、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

钾能够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和度,减少水分的散失,调节气孔关闭,有效用水,增强作物的抗旱性。促进光和作用,增加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作物的抗寒性。使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

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

6、土壤中固定态(难溶性)磷在哪些条件下可转化成为有效磷?

施用酸性肥料使土壤酸性增加;根系和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施用有机肥中的有机酸都能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络合,将固定的磷释放出来;淹水条件下,Eh降低,使 Fe3+ →Fe2+ 将闭蓄态磷释放出来,增加磷的有效性。

7、作物体内酰胺的形成对氮代谢有什么影响?

把作物体内过多的氨以酰胺的形式储存起来,消除体内过多的氨所造成的毒害,在作物体内氮不足时,酰胺可直接参与蛋白质的代谢。

8、作物缺氮和缺硫在外观表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为什么?

相同处叶片发黄,不同缺硫上部新叶发黄,缺氮老叶发黄,氮和硫都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缺乏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叶色发黄,但硫移动性差,缺硫出现在新叶上,氮移动行强,缺氮出现在老叶上。

9、简述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其弹性和粘性,增强对局部脱水的抗性,同时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可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性;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下降,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作物的抗寒性;H2PO42-和HPO4-转化,增强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盐碱能力。

10、充足的钾肥供应为什么会增加根瘤的固氮量?

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从寄主植物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

11、在酸性土壤上为什么要施用石灰?

提供钙镁营养,中和土壤酸度,消除铁铝毒害;提高土壤PH值,释放铁铝固定的磷,并能促进有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土壤钙胶体的数量和腐殖质的含量,促进团粒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调整酸度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和虫卵,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2、简述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PH: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阳离子;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的迁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

13、在堆肥过程中如何调节水分和通气状况?

含水量为原材料湿重的60%左右,堆制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的条件,以加速分解并产生高温,堆制后期要创造较为嫌气的条件,以利腐殖质形成和减少养分损失。

14、缺锰时作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为什么会增加?

锰能活化硝酸还原酶,促进植物体内硝酸还原,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当缺锰时,硝酸还原受到抑制,所以体内硝酸盐含量增加。

15、简述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其弹性和粘性,增强对局部脱水的抗性,同时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可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性;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

下降,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抗旱: A 气孔调节 B 渗透调节 提高作物的抗寒性;H2PO42-和HPO4-抗寒: 渗透调节 抗倒伏: ① 增

转化,增强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的适加机械支持 ② 调节C.N代谢 应能力,提高抗盐碱能力。 抗病虫: ① 机械抵抗 ② 营养抵抗 16、充足的钾肥供应为什么会增加根21. 说明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吸瘤的固氮量? 收、同化、运输和贮存方面各有什么

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从寄主植物异同? 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 吸收: 铵态氮为被动扩散; 硝态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氮为主动吸收 同化: 铵态氮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直接同化; 硝态氮先还原后同化 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运输: 铵态氮基本不进行长距离运输; 化合物的运输,所以能增加根瘤根瘤硝态氮在木质部运输 贮存: 固氮。 铵态氮不能累积,以酰胺形态贮存; 17、论述有机肥料的培肥改土作用。 硝态氮可累积贮存。

有机肥富含新鲜的有机物质和大22. 叶面施肥有何优点? 它能否取代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土壤活性根部施肥? 为什么? 腐殖质含量,可补给和更新土壤有机优点: A 无固定 B 见效快 C 用质;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增加有机量小 D 成本低 不能代替根部胶体数量,有利于提高水稳性团聚体施肥: A 量上不能满足需要;B 时间数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肥上不能持久。 性;有机肥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 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齐全,论述题: 可全面供给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富含1、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有机碳,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来源,提的固定机制。 高土壤生物活性。微生物活动和有机 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肥释放的有机酸,可增加土壤中难溶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性养分的有效性,增加土壤有机胶体,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钙饱可吸附有害物质,减轻土壤污染。 和溶液。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18. 试分析土壤条件与土壤中微量元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素有效性的关系。 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

① 土壤pH值: 高低两个方向 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② 土壤Eh值: 变价元素铁、锰,磷 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③ 土壤有机质: 螯合作用--金属微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磷酸根量元素 ④ 土壤水分状况: 养分想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移动性。 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19. 土壤中硫的来源有哪些? 什么地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区易发生缺硫? 水溶性磷酸还可以发生专性吸附和非

① 来源: A 降水 B 含硫肥料 专性吸附。 ② 缺硫地区:A 土壤全硫含量低 2、论述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B 远离含硫工业区 C 长期不的作用。 施含硫肥料, 如过磷酸钙。 1,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20. 钾对增强作物抗性有哪些方面的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影响? 其作用原理是什么? 2,绿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性

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 养分,从如让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

土壤养分3,能提供嘉多的新鲜有机物性强. 磷以扩散为主: 土壤固定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强,土壤溶液中浓度低,移动性弱 状4,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③氮的根际亏缺区比磷大的多。 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6. 试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保持水土5,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途径。 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 ① 固定机制: 二钙→八钙→十高土壤肥力. 钙. ② 关键:A 减小与土壤的接触 3、论述氮在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B 增大与根系的接触 ③ 途径 A 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制成颗粒肥料 B 集中施用: 沟施、

1)主要损失途径是氨的挥发,硝穴施、分层施用 C 与有机肥料配合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 2)提高施用 D 与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 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是:根据土壤条件E 根外施肥.

合理分配氮肥,根据土壤的供氮能力,7. 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在含氮量高的土壤少施用氮肥,质地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氮肥利用率粗的土壤要少量多次施用,减少氮的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损失;根据作物营养特性和肥料性质 ① 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 合理分配氮肥,需氮量大得多分配,② 措施 A 分配硝态氮肥 B 铵态铵态氮在碱性土壤上要深施覆土,增氮肥深施覆土 C 氮肥与其它肥加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料配合施用 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8、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化脱氮,硝态氮不是宜在水田施用,因素(10分) 淹水条件易引起反硝化脱氮;氮肥与 1 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 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供应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均衡,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缓效氮+,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肥,使氮缓慢释放,在土壤中保持较化。 3 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长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 水平 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4. 试比较钙和磷在根部吸收的部位、还原; (2)、植物种类 木本植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再利用程度和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缺素症出现的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

吸收部位: 钙主要在根尖; 磷主强度顺序为: 油菜>大麦>向日葵>玉要在根毛区. 横向运输: 钙为质米>苍耳 (3)、温度 温度升高,外体; 磷为共质体. 纵向运输: 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钙只在木质部运输; 磷既能在木质部原NO3--N 的比例。 (4)、植物的苗也能在韧皮部运输. 再利用程龄 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度: 钙不能再利用; 磷再利用程度高. 而提高; (5)、陪伴离子 K+能促进缺素症部位: 钙首先在蒸腾作用小的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部位出现; 磷则在老叶首先出现。 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5列出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几种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6)、光照 在方式列, 并说明氮磷钙各以那种方式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为主? 它们在根际的分布各有何特点? 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并分析其原因。 9、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

①迁移方式: 截获、质流、扩散 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②氮以质流为主: 土壤吸附弱,移动分)

1 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时,特别是在高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2 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 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13、氮肥的损失途径有哪些?如何提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高氮肥的利用率?(20分) 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1 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 10、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2 措施(1) 硝态氮肥防止淋失 (2) 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 铵态氮肥深施覆土 (3) 氮肥与其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它肥料配合施用 (4)缓控释肥料 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5)合理施肥量。 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 生在生长点。 11、什么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主 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

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 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 部分灰壤等。 2 主要障碍因子包 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 害、缺乏有效养分 12、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 物对缺铁的适应机理是什么?(20分)

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 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 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 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 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 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 Fe3+的还原作用 机理Ⅰ的一个重要 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 还原能力显著提高。 2) 质子分泌: 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 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 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著增 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 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1.截获: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并与土壤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颗粒表面接触,根系直接从所接触的二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土壤中获取养分。 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2.扩散:离子态养分从高浓度向低浓3) 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度迁移。 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3.质流:土壤中的养分随着水分的迁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移由土体到达根系,或者含有可溶性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养分的土壤溶液沿水势梯度迁移。 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4.被动吸收:指细胞不消耗代谢能量,

而通过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顺化学势梯度、没有选择性吸收过程。 5.主动吸收:指细胞利用代谢能量逆着浓度梯度在转运蛋白的参与下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植物以不同方式从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8.报酬递减率:随着对作物投入的增加,作物产量的增加是逐渐减少的。 9.作物营养期:作物通过根系由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就叫作物的营养期。

10.作物营养的阶段性:作物营养期包括几个不同的营养阶段,各阶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为:生长初期吸收的数量和强度都较低,随着生长期的推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到成熟阶段又趋于减少。

11.作物的种子营养期:作物靠种子中贮存的物质进行营养的整个时期叫作物的种子营养期。

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多但很迫切,并且当阳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是讲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在植物生长阶段的时期。

14.肥料利用率:任何一种肥料施入土壤后都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中一部分由于淋失、挥发或被土壤固定而成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可被作物直接利用的肥料含量占施肥总量的比率称为肥料利用率。

某些化学肥料施到于作物吸收其中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使残留在土壤中的酸根离子较多,从而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酸度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 16.生理碱性肥料:某些肥料由于作物吸收其中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土壤中残留较多的阳离子,使到土壤碱性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碱性能提高的肥料,叫做生理碱性肥料。

17.离子间的协助作用:介质中一种离子的存在能够促进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的现象。

18.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生长介质中增加某中养分的供应能够抑制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的现象。

被溶度积很小的无定形蓄态磷。

20.有益营养元素:那些能够弥补其他元素毒害效果或在某些非特殊功能方面能替代某些矿质元素(如保持渗透压)的元素。 二、简答题:

1.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是什么?

答:①必需性—这种化学元素对所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②专一性—缺乏这种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③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①养分的供应迅速而有效;

②养分的利用率高,通常可以与农药一起施用;

③当土壤中的养分吸收遇到障碍时,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肥料施用方法;

④可以有效避免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例如Fe, Mn, Zn , Cu;

⑤养分喷施在果树上是很常见的施肥方法,特别是草生地果园;

2缺点

肥料的施用量小。特别是对于大量元素,与植物的需求量相比,叶片吸收的养分量太少,所以叶部营养不能完全代替土壤施肥。

3.作物营养的阶段性在指导施肥上有什么意义?

答: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阳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是讲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营养最大效率期 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养分吸收能力特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增产效果将非常显著。

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两个施肥关键期。这时如果能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害作用()

②储存植物体内多余的氮

③促进氮素在体内运转的作用 石灰肥料的作用 给作物提供钙营养

中和土壤酸性,消除铁铝毒害。增加铁磷、铝磷和钼的有效性 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病害 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Disadvantage 缺点

对有机质: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不利于腐殖质积累

对微量元素:降低土壤中铁、锰、硼、锌、铜等的有效性

对大量元素:抑制作物对钾、镁的吸收。

5.简述尿素施入土壤后的去向。 答:尿素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炭酸氢铵和氢氧化铵。然后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HCO3-也能被植物吸收。

6.什么是土壤供氮能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答: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季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土壤能提的有效氮量,包括:①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经积累的矿质氮量;②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氮素的矿化量。

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深施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的营养面积,深施有利于增加铵在土壤中的扩散面积,增加根的吸收机会,进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9.简述有机肥料腐熟的目的。

答:有机肥料大都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通过腐熟过程,使有机物料尽快释放养分,还可经过发酵过程产生的高温杀灭寄生虫卵和各种病原菌,杀死各种危害作物的病虫害及杂草种子,实现无害化的目的,同时还缩小了有机物料庞大的体积,节约运输成本,施用后便于耕作,提高了耕作质量。

答:相同点都是叶片发黄;不同点是缺硫上部新叶发黄,缺氮老叶发黄。氮和硫都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缺乏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叶色发黄,但硫移动性差,缺硫出现在新叶上,氮移动行强,缺氮出现在老叶上。 11.在堆肥过程中如何调节水分和通气状况?

答:若肥堆呈干燥状态,表示水分过少,可在堆顶打洞加水;而通气状况可以通过翻堆进行改良,一般堆肥前两周应每周翻一次,之后每两周一次。

12.简述堆肥的原理。

答:使粗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经过矿化和腐殖化过程而成为优质肥料。堆肥经两个阶

段:前期以矿化为主,后期以腐殖化

为主。

13.为什么叶菜比果菜含钙量高? 答:钙在植物体内是不可转移元素,当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期,钙不能转移到果实中,继续存在于茎叶中,因此叶菜比果菜含钙量高。

1.The P fixation in soil1 土壤中磷的固定

1、 化学固定

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中,形成Ca-P复合物:

Ca(H2PO4)2 →CaHPO4→Ca8H2 ( PO4)6 → Ca10(PO4)6(OH)2

酸性土壤中,磷酸根离子与可溶性的铁铝作用形成Fe-P,Al-P,

这些化合物都使磷的有效性降低。 2、Adsorption fixation 吸附固定 非专性吸附:通过静电引力吸附磷酸根离子,过程可逆。

专性吸附:磷酸盐和铁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晶体,降低磷的有效性。

3、Biological fixation 生物固定 微生物可吸收H2PO4- and HPO42-而

将磷固定

生物固定是将土壤中磷暂时储存起来

5.P transformation in soil

A. Mineralization 矿化 磷酸酶能够分解有机磷,释放正磷酸根

B. Fixation 固定 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容易发生化学固定,也可缓慢进行吸附固定,生物固定和闭蓄态固定 化学固定是最主要的固定形式

C 磷的吸附与解吸 吸附过程中,离子或分子通过化学作用或物力作用从土壤溶液中转移到土壤颗粒表面 解吸是与吸附过程 相反的过程

D沉淀与溶解 沉淀 离子相互结合形成固体并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溶解是沉淀的反过程,是固体进入溶液的过程

E原生矿物的风化及闭蓄态磷的释放 原生矿物的风化- 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使得矿物中的无机态的磷释放出来

3. P如何增强植株抗性

The drought tolerance 抗旱性

Improve the root development 促进根系发育

Increase the hydratation of bioplasm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 The salt tolerance 耐盐性

buffering capacity 磷酸根具有缓冲作用

The cold tolerance 抗寒性 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冰点

提高磷脂的含量,膜的稳定性增强。

3.does K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rops?钾如何提高作物品质

Enhance the nutrients content and prolong the shelf life.

提高产品的营养成分,延长产品的贮存期,耐搬运

Improve the appearance of vegetables and fruits对蔬菜和水果

类作物,能改善产品的外观

Increase the sugar content in fruit.增加水果汁液含糖量

K favors to the formation and storage of starch, sugars and proteins as observed in some crops. 低,这就使得施在旱作上的磷肥,对后作水稻有较大的后效,而施在水稻上的磷肥对后茬旱作的贡献较小。闭蓄态磷的释放是在还原条件下,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导致铁的氧化物胶膜破裂 在许多作物中钾都利于淀粉、糖和蛋白质的储存。

在甜菜或甘蔗等储藏库中,液泡中糖的浓度通常很高。钾是液泡能有效地积累蔗糖的保证。

微肥Principles of application 施用原则

Right time Right rate

Right distribution 适时、适量和均匀

14.什么是磷的退化?

答:普钙在土壤中的反应:普钙具有较高的水溶性。施入土壤后,肥料溶解,向土壤溶液中释放出磷酸根,增加施肥点附近的H+浓度,增加土壤中钙,铁和铝的溶解度。土壤溶液中的磷酸根离子迅速与土壤溶液中的其他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化合物。一部分磷则吸附在土壤中的氧化物表面,几天后,绝大多数的可溶性磷转化为难溶的磷化合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难溶的磷化合物会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做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作用。

15.水旱轮作体系中,如何合理使用磷肥?为什么?

答:水旱轮作制“ 旱重水轻”的原则。因为在水旱轮作中,土壤经历着由干变湿和由湿变干的过程,水田土壤在由干变湿的过程中,渍水条件下pH的改变、水分增加等,可使有效磷的含量增加,而在土壤由湿变干且冬季气温较低时其有效磷的含量常常降

16.过量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是否会造成土壤板结?

答:会,向土壤中过量施入钾肥时,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同时硫酸根会和土壤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所以会造成板结现象。而氯离子和钙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钙,易发生淋失,使土壤孔隙减少,同时土壤团粒结构也发生改变,造成板结。

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所以充足的钾肥供应可以增加根瘤的固氮量。

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根际有较多的能源物质,使根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释放。

19.举例说明养分再利用性与缺素症形态诊断的关系。

答: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

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20.如何解释缺铁时作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增加的现象?

答:铁是铁氧还原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铁氧还原蛋白在植物体内硝酸还原中传递电子,缺铁时,硝酸还原受到抑制,所以体内硝酸盐含量增加。

三、论述

1. 论述氮肥的合理施用。 (1) 依据土壤状况 土壤中有效氮含量

(2) 根据作物营养特性

叶菜类、茶、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需氮较多 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可利用根瘤进行共生固氮,只需在生长初期施用少量氮肥. 甘薯、马铃薯、甜菜、甘蔗等淀粉和糖类作物只在生长初期需要充足的氮素

耐肥品种产量较高,需氮量大;而耐瘠品种,需氮量较小,产量也较低

(3) 根据氮肥特性 硝化抑制剂

深施覆土或氮肥颗粒化 (4) 元素间平衡

其他必须养分的有效性 2.论述磷肥的合理施用。 答:一、磷肥施用的原则 (1)土壤条件与磷肥施用 土壤供磷水平

土壤有效磷—强度因素 土壤全磷—容量因素

pH 6.0~7.5,有效性高

土壤中N/P2O5比例大,肥效好 有机质的含量高,磷肥有效性高 (2)作物特性与磷肥施用

作物种类:豆科、油料、糖用和淀

粉含量高的薯类作物、以及瓜果类、茶、桑等都需要较多的磷

吸磷能力弱的作物更应注意磷的供应

水旱轮作制“ 旱重水轻”的原则。 豆科绿肥参加的换茬制中,难溶性磷肥重点施在豆科绿肥作物上。

(3) 磷肥特性与施用

水溶性磷肥:适用大多数作物和各类土壤,可以作基肥和种肥,也可作追肥

弱酸溶性磷肥:在酸性土壤上肥效比水溶性的磷肥效果好。因此,这类肥料应尽量分配在酸性土壤上施用。 难溶性磷肥:最适宜施在酸性土壤上。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效果很差。一般不宜选用。

(4)各种养分的平衡,如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5)磷肥的适宜施用量 依据土壤含磷量和作物的特性,一般耕地土壤的磷肥施用量为20-80kg/ha。 对于磷吸附能力较强的土壤,施用量可适当提高到100-200kg/ha

二、磷肥的施用方法

土壤中磷的移动性很差,所以磷肥应当施在作物根系能到达的地方以减少磷的固定

因为磷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所以要尽量减少磷与土壤的接触以减少磷的固定。因此可将磷肥条施或制成颗粒肥施用 (1)表面施用

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很差,如果把磷肥适用在土壤表面,则磷肥很难到达根系

表施磷肥适用于植物根系较浅的草地和牧场 (2)撒施

增加了磷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而增加了磷被固定的机会 (3)条施

减少了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磷的固定 (4)分层施用

增加肥料与根系的接触,以利于吸收

3.论述钾肥的合理施用。 答:(1)土壤特性

土壤供钾能力取决于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和缓效钾的释放速率

沙质土壤,酸性土壤,有机土和耕作强度大的土壤容易出现缺钾

植物吸收钾受土壤水分,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温度和耕作状况影响 钾肥应该优先施用于:  缺钾的土壤  沙质土壤  喜钾作物  高产田块 (2) 作物种类

 忌氯作物应优先施用硫酸钾如烟草,甜菜,马铃薯等

对Cl-不敏感的大田作物可以施用KCl,油栗和可可还表现除对Cl-的喜好

 作物的种类与品种 不同作物对钾的要求不同,对钾肥反应不一  钾肥对不同作物效果的顺序为:棉花>大豆、芝麻,油菜>杂交水稻,花生>水稻、小麦 (3)肥料

硝酸钾主要用于果树和园艺作物的叶面喷肥

固钾能力强的和淋溶强的土壤钾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的施用方法

同时注意钾与其他元素间的平衡 4.试述基、种肥、追肥在肥料选择的原则,施用时期的差异及其对作物生长的意义。

答:迟效性肥料、在土壤中不易流失的肥料,以改土为主的肥料都适宜作基肥,基肥是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一般在播种前施用,形态以长效肥料或有机肥为主;速效性

的对种子或幼苗无害的肥料都可作种肥,种肥和种子一起施在播种沟内(有的分开、有的不分开),播种时施入,目的是满足作物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速效性肥料和能较快转化为作物能吸收形态的肥料都宜作追肥,根外追肥所用肥料一般是水溶性速效态肥料,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施用的肥料,目的是满足作物在养分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种肥、追肥以施用速效肥料为主,但是种肥不能施用具有吸湿性、发热性、挥发性的肥料。

5.分别说明氮肥在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答:1)主要损失途径是氨的挥发,硝

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 2)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是: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氮肥,根据土壤的供氮能力,在

含氮量高的土壤少施用氮肥,质地粗

的土壤要少量多次施用,减少氮的损失;根据作物营养

特性和肥料性质合理分配氮肥,需氮

量大得多分配,铵态氮在碱性土壤上要深施覆土,增加

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

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硝态氮不是

宜在水田施用,淹水条件易引起反硝

化脱氮;氮肥与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供应均

衡,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缓效氮肥,

使氮缓慢释放,在土壤中保持较长时间,提高氮肥利 用率。

6.分别说明磷肥在施用时,磷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提高磷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答:① 磷肥的主要损失途径是固定,固定机制: 二钙→八钙→十钙

② 防止损失的关键 A 减小与土壤的接触

B 增大与根系的接触

③ 措施 A 制成颗粒肥料

B 集中施用: 沟施、穴施、分层施用

C 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D 与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

E 根外施肥

1、 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19、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必需营物晶格所固定的矿化铵和施入的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用的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的产量受土壤中含量最少的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螯合剂和微量元素一起螯合所制成的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的复合肥料

6、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5.离子间的协助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的存在能促进另一种养分的吸收 7、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8、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即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积累的氮和在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所矿化释放的氮量总和.

9、绿肥的激发效应:新鲜绿肥施入土壤后能促进原有有机质矿化

10、玻璃微量元素肥料:将玻璃和微量元素熔融,然后研磨的粉末物

11、掺混肥:几种单质肥按一定的比例掺混而成的复合肥料

12、根际:距植物根表面一厘米以内的根区土壤,其生物活性较高被

13、闭蓄态磷:被铁铝膜包庇起来的磷酸盐

14、土壤养分容量因素:土壤养分的总量,表示土壤能够供应养分能力的大小

15、作物营养临界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16、交换性钾:土壤胶体表面吸附的,可以与溶液中交换性的钾。

17、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存在土壤溶液中有效养分的浓度。

18、活性锰:指高价Mn的氧化物中易被还原成Mn2+的那一部分。

养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不论多少,对植物的生长是同等重要的。

20、磷的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的磷与其接触的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的磷浓度间的关系曲线

21、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部吸收养分进行营养的叫做根外营养

22. 归还学说:为保持地力,应向土壤中归还被植物吸收的元素; 23. 根际:根周受植物生长、吸收、分泌显著影响的微域土壤;

24. 硝化作用:铵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氧化成硝态氮的过程; 25. 质外体:细胞膜以外的植物组织的连续体;

26. 作物营养临界期:植物生长过程中对营养失调最为敏感的时期。 27.有效养分: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养分

28.反硝化作用:硝态氮在微生物等作用下被还原成氮气或氮氧化物的过程 29.交换吸附:带电粒子被带相反电荷的土壤胶体可逆吸附的过程

30.养分再利用:早期吸收进入植物体的养分可以被其后生长的器官或组织利用

31.生理酸性肥料:植物选择性吸收后导致环境酸化的肥料

32.有益元素:是指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必需的元素。

33.截获: 指根系在土壤中伸展的过程中吸取直接接触到的养分的过程。 34.质流: 指植物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原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 此种压 力差导致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 35.扩散: 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 使根表面养分离子浓度下降, 根表养分发生亏缺, 与附近土体间形成养分浓度梯度,从而使养分离子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方向迁移

36.被动吸收:指养分离子顺着电化学势梯度由介质溶液进入细胞内的过程。

37.叶部营养(或根外营养) :植物通过叶片或非根系部分吸收养分来营养自身的现象称为叶 部营养。这种供应营养的方式称为叶面施肥

38.离子间的拮抗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能抑制另一离子吸收的现象

39.离子间的协助作用:是指在溶液中某一离子的存在促进根系对另一些离子的吸收

40.短距离运输(横向运输) :根外介质中的养分沿根表皮、皮层、内皮层到达中柱(导管) 的迁移过程叫养分的横向运输。由于其迁移距离短,又称为短距离运输。

41.长距离运输 (纵向运输) 养分从根经木质部或韧皮部到达地上部的运输以及养分从地上 : 部经韧皮部向根的运输过程,称为养分的纵向运输。由于养分迁移距离较长,又称为长距离 运输。

42.共质体:是植物体相邻细胞通过胞间连丝(Plasmodesmata)把细胞的原生质相互连接起 来的整体。养分离子可以由一个细胞进入另一个细胞。 43.矿质养分的再利用:植物某一器官或部位中的矿质养分可通过韧皮部运往其它器官或部 位,而被再度利用的现象。

44.生理中性肥料:指肥料中的阴阳离子都是作物吸收的主要养分,而且两者被吸收的数量 基本相等,经作物吸收后不改变土壤酸碱度的那些肥料。 45 有机肥料是指含有较多有机质和多种营养元素、 来源于动植物残体及人畜粪便等废弃物 的肥料的统称。 46.厩肥(stable manure):家畜粪尿和垫料、残余饲料残屑等混合积制经腐熟的农家有机肥 料。

47.堆、沤肥:利用秸杆、杂草、绿肥、泥炭、垃圾和人畜粪尿等其它废弃物

为原料混合后, 按一定方式进行堆制或沤制的肥料。

48.绿肥:直接用作肥料的新鲜绿色植物体称为绿肥。

简答题

1、铵态氮肥深施为什么能提高氮肥利用率?

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深施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的营养面积,深施有利于增加铵在土壤中的扩散面积,增加根的吸收机会

2、土壤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及影响因素?

截获,质流,扩散。氮主要以质流为主,磷和钾以扩散为主。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养分浓度和土壤水分含量,浓度高时根系接触到的养分数量多,截获多。浓度梯度大,扩散到根表的养分多。水分多是水流数度快,浓度高单位容积中养分数量多,质流携带的养分多。

3、简述叶部营养的优缺点。

优点,防止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减少使用量。能及时满足植物对养分的需要,转化利用快。能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增强根的活性。缺点,由于大量元素需求量多,单靠叶喷供应不足 。

4、根际土壤养分的有效性为什么高?

根系分泌的有机酸等物质可增加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根际有较多的能源物质,使根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释放。

5、简述钾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

钾能够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和度,减少水分的散失,调节气孔关闭,有效用水,增强作物的抗旱性。促进光和作用,增加体内可溶性糖的含量,提高作物的抗寒性。使细胞壁增厚,提高细胞壁木质化程度,并能减少可

溶性蛋白含量,增强作物抗病和抗倒伏的能力

6、土壤中固定态(难溶性)磷在哪些条件下可转化成为有效磷?

施用酸性肥料使土壤酸性增加;根系和微生物分泌的有机酸,施用有机肥中的有机酸都能与土壤中的钙、铁、铝等络合,将固定的磷释放出来;淹水条件下,Eh降低,使 Fe3+ →Fe2+ 将闭蓄态磷释放出来,增加磷的有效性。

7、作物体内酰胺的形成对氮代谢有什么影响?

把作物体内过多的氨以酰胺的形式储存起来,消除体内过多的氨所造成的毒害,在作物体内氮不足时,酰胺可直接参与蛋白质的代谢。

8、作物缺氮和缺硫在外观表现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为什么?

相同处叶片发黄,不同缺硫上部新叶发黄,缺氮老叶发黄,氮和硫都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缺乏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叶色发黄,但硫移动性差,缺硫出现在新叶上,氮移动行强,缺氮出现在老叶上。

9、简述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其弹性和粘性,增强对局部脱水的抗性,同时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可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性;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下降,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提高作物的抗寒性;H2PO42-和HPO4-转化,增强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的适应能力,提高抗盐碱能力。

10、充足的钾肥供应为什么会增加根瘤的固氮量?

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从寄主植物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

11、在酸性土壤上为什么要施用石灰?

提供钙镁营养,中和土壤酸度,消除铁铝毒害;提高土壤PH值,释放铁铝固定的磷,并能促进有微生物活性,增加土壤有效养分;增加土壤钙胶体的数量和腐殖质的含量,促进团粒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状;调整酸度并能直接杀死病菌和虫卵,可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12、简述影响根系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

温度: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有利于土壤中养分的溶解和迁移,促进根系对养分的吸收;通气状况:良好的通气状况,可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数量,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 PH: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不利于土壤养分的有效化,偏酸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阴离子,偏碱性条件有利于根系吸收阳离子;土壤水分:土壤水分适宜有利于养分的溶解和在土壤中的迁移,但水分过多时会引起养分的淋失。

13、在堆肥过程中如何调节水分和通气状况?

含水量为原材料湿重的60%左右,堆制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的条件,以加速分解并产生高温,堆制后期要创造较为嫌气的条件,以利腐殖质形成和减少养分损失。

14、缺锰时作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为什么会增加?

锰能活化硝酸还原酶,促进植物体内硝酸还原,利于蛋白质的合成,当缺锰时,硝酸还原受到抑制,所以体内硝酸盐含量增加。

15、简述磷肥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主要功能。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增加其弹性和粘性,增强对局部脱水的抗性,同时磷能促进根系发育,可吸收深层土壤的水分,提高抗旱性;增加体内可溶性糖和磷脂的含量,使冰点

下降,增强细胞对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抗旱: A 气孔调节 B 渗透调节 提高作物的抗寒性;H2PO42-和HPO4-抗寒: 渗透调节 抗倒伏: ① 增

转化,增强作物对外界酸碱反应的适加机械支持 ② 调节C.N代谢 应能力,提高抗盐碱能力。 抗病虫: ① 机械抵抗 ② 营养抵抗 16、充足的钾肥供应为什么会增加根21. 说明植物对铵态氮和硝态氮在吸瘤的固氮量? 收、同化、运输和贮存方面各有什么

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从寄主植物异同? 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 吸收: 铵态氮为被动扩散; 硝态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氮为主动吸收 同化: 铵态氮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直接同化; 硝态氮先还原后同化 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运输: 铵态氮基本不进行长距离运输; 化合物的运输,所以能增加根瘤根瘤硝态氮在木质部运输 贮存: 固氮。 铵态氮不能累积,以酰胺形态贮存; 17、论述有机肥料的培肥改土作用。 硝态氮可累积贮存。

有机肥富含新鲜的有机物质和大22. 叶面施肥有何优点? 它能否取代量的纤维素和木质素,增加土壤活性根部施肥? 为什么? 腐殖质含量,可补给和更新土壤有机优点: A 无固定 B 见效快 C 用质;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增加有机量小 D 成本低 不能代替根部胶体数量,有利于提高水稳性团聚体施肥: A 量上不能满足需要;B 时间数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保肥上不能持久。 性;有机肥是植物营养的重要来源, 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等养分齐全,论述题: 可全面供给作物所需要的营养;富含1、以过磷酸钙为例,说明磷在土壤中有机碳,为微生物提供能量来源,提的固定机制。 高土壤生物活性。微生物活动和有机 当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水分不肥释放的有机酸,可增加土壤中难溶断从周围向施肥点汇集,过磷酸钙发性养分的有效性,增加土壤有机胶体,生水解和解离,形成一水磷酸一钙饱可吸附有害物质,减轻土壤污染。 和溶液。使局部土壤溶液中磷酸离子18. 试分析土壤条件与土壤中微量元的浓度比原来土壤溶液中的高出数百素有效性的关系。 倍以上,与周围溶液构成浓度梯度,

① 土壤pH值: 高低两个方向 使磷酸根不断向周围扩散,磷酸根解② 土壤Eh值: 变价元素铁、锰,磷 离出的H+引起周围土壤PH下降,把土③ 土壤有机质: 螯合作用--金属微壤中的铁、铝、钙溶解出来。磷酸根量元素 ④ 土壤水分状况: 养分想周围扩散过程中,在石灰性土壤上,移动性。 发生磷酸钙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发生19. 土壤中硫的来源有哪些? 什么地磷酸铁和磷酸铝固定。在酸性土壤上区易发生缺硫? 水溶性磷酸还可以发生专性吸附和非

① 来源: A 降水 B 含硫肥料 专性吸附。 ② 缺硫地区:A 土壤全硫含量低 2、论述种植绿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B 远离含硫工业区 C 长期不的作用。 施含硫肥料, 如过磷酸钙。 1,提高土壤肥力,可增加土壤有20. 钾对增强作物抗性有哪些方面的机质和氮的含量并能更新土壤有机质影响? 其作用原理是什么? 2,绿肥作物根系发达,可利用难溶性

抗旱、抗寒、抗倒伏、抗病虫 养分,从如让深层吸收,富集和转化

土壤养分3,能提供嘉多的新鲜有机物性强. 磷以扩散为主: 土壤固定与钙素等养分,可改善土壤的理化性强,土壤溶液中浓度低,移动性弱 状4,有利于水土保持,绿肥根系发达,③氮的根际亏缺区比磷大的多。 枝叶繁茂,覆盖度大,可减少径流,6. 试述石灰性土壤对水溶性磷肥的保持水土5,促进农牧结合,绿肥大多固定机制和提高磷肥利用率的关键与是优质牧草,为发展畜牧业提供饲料,途径。 牲畜粪肥可为农业提供有机肥源,提 ① 固定机制: 二钙→八钙→十高土壤肥力. 钙. ② 关键:A 减小与土壤的接触 3、论述氮在土壤中损失的主要途径,B 增大与根系的接触 ③ 途径 A 如何提高氮肥利用率。 制成颗粒肥料 B 集中施用: 沟施、

1)主要损失途径是氨的挥发,硝穴施、分层施用 C 与有机肥料配合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 2)提高施用 D 与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 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是:根据土壤条件E 根外施肥.

合理分配氮肥,根据土壤的供氮能力,7. 分别说明氮肥在旱地施用时,氮素在含氮量高的土壤少施用氮肥,质地损失的途径有哪些? 提高氮肥利用率粗的土壤要少量多次施用,减少氮的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损失;根据作物营养特性和肥料性质 ① 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 合理分配氮肥,需氮量大得多分配,② 措施 A 分配硝态氮肥 B 铵态铵态氮在碱性土壤上要深施覆土,增氮肥深施覆土 C 氮肥与其它肥加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料配合施用 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8、简述NO3-N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化脱氮,硝态氮不是宜在水田施用,因素(10分) 淹水条件易引起反硝化脱氮;氮肥与 1 以NO3-形式主动吸收 2 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供应经过硝酸还原作用分两步还原为NH4均衡,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缓效氮+,然后同化为氨基酸,再进一步同肥,使氮缓慢释放,在土壤中保持较化。 3 影响因素:(1)硝酸盐供应长时间,提高氮肥利用率。 水平 当硝酸盐数量少时,主要在根中4. 试比较钙和磷在根部吸收的部位、还原; (2)、植物种类 木本植横向运输、纵向运输、再利用程度和物还原能力>一年生草本 。一年生草缺素症出现的部位等方面的特点。 本植物因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其还原

吸收部位: 钙主要在根尖; 磷主强度顺序为: 油菜>大麦>向日葵>玉要在根毛区. 横向运输: 钙为质米>苍耳 (3)、温度 温度升高,外体; 磷为共质体. 纵向运输: 酶的活性也高,所以也可提高根中还钙只在木质部运输; 磷既能在木质部原NO3--N 的比例。 (4)、植物的苗也能在韧皮部运输. 再利用程龄 在根中还原的比例随苗龄的增加度: 钙不能再利用; 磷再利用程度高. 而提高; (5)、陪伴离子 K+能促进缺素症部位: 钙首先在蒸腾作用小的NO3-向地上部转移,所以钾充足时,部位出现; 磷则在老叶首先出现。 在根中还原的比例下降;而Ca2+和Na+5列出土壤中养分向根表迁移的几种为陪伴离子时则相反; (6)、光照 在方式列, 并说明氮磷钙各以那种方式绿色叶片中,光合强度与NO3-还原之为主? 它们在根际的分布各有何特点? 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并分析其原因。 9、在小麦/玉米、小麦/水稻轮作体系

①迁移方式: 截获、质流、扩散 中,磷肥应如何分配?为什么?(10②氮以质流为主: 土壤吸附弱,移动分)

1 小麦/玉米轮作,优先分配在切配合、协同起作用的。这一协同系小麦上,因为小麦需磷高于玉米、小统保证了植物在缺铁时,特别是在高麦生长期温度的,对磷的需要量高。2 pH环境中,也能有效地还原Fe3+ 。 小麦/水稻轮作,优先分配在小麦上,13、氮肥的损失途径有哪些?如何提因为小麦需磷高于水稻、小麦在旱地,高氮肥的利用率?(20分) 磷的有效性低于水稻季。 1 途径: 挥发、淋失、反硝化 10、举6种元素,说明养分再利用程2 措施(1) 硝态氮肥防止淋失 (2) 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10分) 铵态氮肥深施覆土 (3) 氮肥与其

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它肥料配合施用 (4)缓控释肥料 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5)合理施肥量。 能力低,缺素先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 生在生长点。 11、什么是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的主 要障碍因子是什么?(10分)

1 酸性土壤是低pH土壤的总称, 包括红壤、黄壤、砖红壤、赤红壤和 部分灰壤等。 2 主要障碍因子包 括:氢离子毒害、铝的毒害、锰的毒 害、缺乏有效养分 12、双子叶植物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 物对缺铁的适应机理是什么?(20分)

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 植物在缺铁时,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 原酶活性提高,增加对Fe3+的还原能 力,质子和酚类化合物的分泌量加大, 同时增加根毛生长和根转移细胞的形 成,其适应机理称作机理Ⅰ。 1) Fe3+的还原作用 机理Ⅰ的一个重要 特点是缺铁时植物根系表面三价铁的 还原能力显著提高。 2) 质子分泌: 机理Ⅰ类植物根细胞原生质膜上受 ATP酶控制的质子泵受缺铁诱导得以 激活,向膜外泵出的质子数量显著增 加,使得根际pH值明显下降酸化的作 用有两方面:一是增加根际土壤和自1.截获:根系在土壤中生长并与土壤由空间中铁的溶解度,提高其有效性;颗粒表面接触,根系直接从所接触的二是创造并维持根原生质膜上铁还原土壤中获取养分。 系统高效运转所需要的酸性环境。 2.扩散:离子态养分从高浓度向低浓3) 协调系统:对机理Ⅰ植物而言,缺度迁移。 铁不仅诱导根细胞原生质膜上还原酶3.质流:土壤中的养分随着水分的迁的形成与激活,而且诱导质子泵的激移由土体到达根系,或者含有可溶性活,这两个过程之间不论是在发生的养分的土壤溶液沿水势梯度迁移。 时间,还是在发生的部位上,都是密4.被动吸收:指细胞不消耗代谢能量,

而通过扩散作用或其它物理过程顺化学势梯度、没有选择性吸收过程。 5.主动吸收:指细胞利用代谢能量逆着浓度梯度在转运蛋白的参与下吸收矿质元素的过程。

植物以不同方式从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8.报酬递减率:随着对作物投入的增加,作物产量的增加是逐渐减少的。 9.作物营养期:作物通过根系由土壤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就叫作物的营养期。

10.作物营养的阶段性:作物营养期包括几个不同的营养阶段,各阶段对营养元素的吸收规律为:生长初期吸收的数量和强度都较低,随着生长期的推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逐渐增加,到成熟阶段又趋于减少。

11.作物的种子营养期:作物靠种子中贮存的物质进行营养的整个时期叫作物的种子营养期。

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多但很迫切,并且当阳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是讲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这个时期就叫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在植物生长阶段的时期。

14.肥料利用率:任何一种肥料施入土壤后都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中一部分由于淋失、挥发或被土壤固定而成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可被作物直接利用的肥料含量占施肥总量的比率称为肥料利用率。

某些化学肥料施到于作物吸收其中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使残留在土壤中的酸根离子较多,从而使土壤(或土壤溶液)的酸度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 16.生理碱性肥料:某些肥料由于作物吸收其中阴离子多于阳离子而在土壤中残留较多的阳离子,使到土壤碱性提高,这种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碱性能提高的肥料,叫做生理碱性肥料。

17.离子间的协助作用:介质中一种离子的存在能够促进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的现象。

18.离子间的拮抗作用:在生长介质中增加某中养分的供应能够抑制另外一种离子的吸收的现象。

被溶度积很小的无定形蓄态磷。

20.有益营养元素:那些能够弥补其他元素毒害效果或在某些非特殊功能方面能替代某些矿质元素(如保持渗透压)的元素。 二、简答题:

1.确定必须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是什么?

答:①必需性—这种化学元素对所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缺少这种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命周期;

②专一性—缺乏这种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

③直接性—这种元素必须是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对植物起直接的营养作用,而不是改善环境的间接作用;

①养分的供应迅速而有效;

②养分的利用率高,通常可以与农药一起施用;

③当土壤中的养分吸收遇到障碍时,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肥料施用方法;

④可以有效避免养分在土壤中的固定,例如Fe, Mn, Zn , Cu;

⑤养分喷施在果树上是很常见的施肥方法,特别是草生地果园;

2缺点

肥料的施用量小。特别是对于大量元素,与植物的需求量相比,叶片吸收的养分量太少,所以叶部营养不能完全代替土壤施肥。

3.作物营养的阶段性在指导施肥上有什么意义?

答:植物营养的临界期 植物生长发育的某一时期,对某种养分要求的绝对数量不多但很迫切,并且当阳分供应不足或元素间数量不平衡是讲对植物生长发育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

营养最大效率期 在植物生长阶段中所吸收的某种养分能发挥最大效能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作物生长迅速,养分吸收能力特别强,如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增产效果将非常显著。

作物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两个施肥关键期。这时如果能满足作物的营养需求、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害作用()

②储存植物体内多余的氮

③促进氮素在体内运转的作用 石灰肥料的作用 给作物提供钙营养

中和土壤酸性,消除铁铝毒害。增加铁磷、铝磷和钼的有效性 改善作物品质,减少病害 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

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Disadvantage 缺点

对有机质:加速土壤有机质分解,不利于腐殖质积累

对微量元素:降低土壤中铁、锰、硼、锌、铜等的有效性

对大量元素:抑制作物对钾、镁的吸收。

5.简述尿素施入土壤后的去向。 答:尿素施入土壤中一小部分以分子态溶于土壤溶液中,通过氢键作用被土壤吸附,其他大部分在脲酶的作用下水解成碳酸铵,进而生成炭酸氢铵和氢氧化铵。然后NH4+能被植物吸收和土壤胶体吸附,HCO3-也能被植物吸收。

6.什么是土壤供氮能力?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意义?

答:土壤供氮能力指当季作物从种植到收获土壤能提的有效氮量,包括:①当季作物种植时土壤中已经积累的矿质氮量;②作物生长期内土壤氮素的矿化量。

和硝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深施有利于根系下扎,扩大根的营养面积,深施有利于增加铵在土壤中的扩散面积,增加根的吸收机会,进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9.简述有机肥料腐熟的目的。

答:有机肥料大都不能直接被作物吸收利用,通过腐熟过程,使有机物料尽快释放养分,还可经过发酵过程产生的高温杀灭寄生虫卵和各种病原菌,杀死各种危害作物的病虫害及杂草种子,实现无害化的目的,同时还缩小了有机物料庞大的体积,节约运输成本,施用后便于耕作,提高了耕作质量。

答:相同点都是叶片发黄;不同点是缺硫上部新叶发黄,缺氮老叶发黄。氮和硫都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缺乏都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叶色发黄,但硫移动性差,缺硫出现在新叶上,氮移动行强,缺氮出现在老叶上。 11.在堆肥过程中如何调节水分和通气状况?

答:若肥堆呈干燥状态,表示水分过少,可在堆顶打洞加水;而通气状况可以通过翻堆进行改良,一般堆肥前两周应每周翻一次,之后每两周一次。

12.简述堆肥的原理。

答:使粗有机物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

经过矿化和腐殖化过程而成为优质肥料。堆肥经两个阶

段:前期以矿化为主,后期以腐殖化

为主。

13.为什么叶菜比果菜含钙量高? 答:钙在植物体内是不可转移元素,当植株进入生殖生长期,钙不能转移到果实中,继续存在于茎叶中,因此叶菜比果菜含钙量高。

1.The P fixation in soil1 土壤中磷的固定

1、 化学固定

石灰性和中性土壤中,形成Ca-P复合物:

Ca(H2PO4)2 →CaHPO4→Ca8H2 ( PO4)6 → Ca10(PO4)6(OH)2

酸性土壤中,磷酸根离子与可溶性的铁铝作用形成Fe-P,Al-P,

这些化合物都使磷的有效性降低。 2、Adsorption fixation 吸附固定 非专性吸附:通过静电引力吸附磷酸根离子,过程可逆。

专性吸附:磷酸盐和铁通过化学反应形成晶体,降低磷的有效性。

3、Biological fixation 生物固定 微生物可吸收H2PO4- and HPO42-而

将磷固定

生物固定是将土壤中磷暂时储存起来

5.P transformation in soil

A. Mineralization 矿化 磷酸酶能够分解有机磷,释放正磷酸根

B. Fixation 固定 水溶性磷肥施入土壤后,很容易发生化学固定,也可缓慢进行吸附固定,生物固定和闭蓄态固定 化学固定是最主要的固定形式

C 磷的吸附与解吸 吸附过程中,离子或分子通过化学作用或物力作用从土壤溶液中转移到土壤颗粒表面 解吸是与吸附过程 相反的过程

D沉淀与溶解 沉淀 离子相互结合形成固体并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过程,溶解是沉淀的反过程,是固体进入溶液的过程

E原生矿物的风化及闭蓄态磷的释放 原生矿物的风化- 由于化学或物理因素使得矿物中的无机态的磷释放出来

3. P如何增强植株抗性

The drought tolerance 抗旱性

Improve the root development 促进根系发育

Increase the hydratation of bioplasm 提高原生质胶体的水合度 The salt tolerance 耐盐性

buffering capacity 磷酸根具有缓冲作用

The cold tolerance 抗寒性 提高可溶性糖的含量,降低冰点

提高磷脂的含量,膜的稳定性增强。

3.does K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rops?钾如何提高作物品质

Enhance the nutrients content and prolong the shelf life.

提高产品的营养成分,延长产品的贮存期,耐搬运

Improve the appearance of vegetables and fruits对蔬菜和水果

类作物,能改善产品的外观

Increase the sugar content in fruit.增加水果汁液含糖量

K favors to the formation and storage of starch, sugars and proteins as observed in some crops. 低,这就使得施在旱作上的磷肥,对后作水稻有较大的后效,而施在水稻上的磷肥对后茬旱作的贡献较小。闭蓄态磷的释放是在还原条件下,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导致铁的氧化物胶膜破裂 在许多作物中钾都利于淀粉、糖和蛋白质的储存。

在甜菜或甘蔗等储藏库中,液泡中糖的浓度通常很高。钾是液泡能有效地积累蔗糖的保证。

微肥Principles of application 施用原则

Right time Right rate

Right distribution 适时、适量和均匀

14.什么是磷的退化?

答:普钙在土壤中的反应:普钙具有较高的水溶性。施入土壤后,肥料溶解,向土壤溶液中释放出磷酸根,增加施肥点附近的H+浓度,增加土壤中钙,铁和铝的溶解度。土壤溶液中的磷酸根离子迅速与土壤溶液中的其他离子反应生成难溶的化合物。一部分磷则吸附在土壤中的氧化物表面,几天后,绝大多数的可溶性磷转化为难溶的磷化合物。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难溶的磷化合物会转化为更难溶的物质,这个过程叫做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作用。

15.水旱轮作体系中,如何合理使用磷肥?为什么?

答:水旱轮作制“ 旱重水轻”的原则。因为在水旱轮作中,土壤经历着由干变湿和由湿变干的过程,水田土壤在由干变湿的过程中,渍水条件下pH的改变、水分增加等,可使有效磷的含量增加,而在土壤由湿变干且冬季气温较低时其有效磷的含量常常降

16.过量施用硫酸钾或氯化钾,是否会造成土壤板结?

答:会,向土壤中过量施入钾肥时,钾肥中的钾离子置换性特别强,能将形成土壤团粒结构的多价阳离子置换出来,而一价的钾离子不具有键桥作用,土壤团粒结构的键桥被破坏了,也就破坏了团粒结构,致使土壤板结。同时硫酸根会和土壤中的钙离子发生反应形成硫酸钙,硫酸钙微溶于水,所以会造成板结现象。而氯离子和钙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钙,易发生淋失,使土壤孔隙减少,同时土壤团粒结构也发生改变,造成板结。

获得碳水化合物作为能源,寄主碳水化合物供应充足,根瘤固氮能力强,钾能提高豆科作物的光合作用,增加体内碳水化合物含量,并能促进碳水化合物的运输,所以充足的钾肥供应可以增加根瘤的固氮量。

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根际有较多的能源物质,使根际微生物活性较高,有利于难溶性养分的释放。

19.举例说明养分再利用性与缺素症形态诊断的关系。

答:氮磷钾镁,再利用能力强,缺素先发生在老叶;

铁锰锌,再利用能力低,缺素先

发生在新叶;

硼和钙,再利用能力很低,缺素先发生在生长点。

20.如何解释缺铁时作物体内的硝酸盐含量增加的现象?

答:铁是铁氧还原蛋白的重要组成成分,铁氧还原蛋白在植物体内硝酸还原中传递电子,缺铁时,硝酸还原受到抑制,所以体内硝酸盐含量增加。

三、论述

1. 论述氮肥的合理施用。 (1) 依据土壤状况 土壤中有效氮含量

(2) 根据作物营养特性

叶菜类、茶、水稻、小麦、玉米等作物需氮较多 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可利用根瘤进行共生固氮,只需在生长初期施用少量氮肥. 甘薯、马铃薯、甜菜、甘蔗等淀粉和糖类作物只在生长初期需要充足的氮素

耐肥品种产量较高,需氮量大;而耐瘠品种,需氮量较小,产量也较低

(3) 根据氮肥特性 硝化抑制剂

深施覆土或氮肥颗粒化 (4) 元素间平衡

其他必须养分的有效性 2.论述磷肥的合理施用。 答:一、磷肥施用的原则 (1)土壤条件与磷肥施用 土壤供磷水平

土壤有效磷—强度因素 土壤全磷—容量因素

pH 6.0~7.5,有效性高

土壤中N/P2O5比例大,肥效好 有机质的含量高,磷肥有效性高 (2)作物特性与磷肥施用

作物种类:豆科、油料、糖用和淀

粉含量高的薯类作物、以及瓜果类、茶、桑等都需要较多的磷

吸磷能力弱的作物更应注意磷的供应

水旱轮作制“ 旱重水轻”的原则。 豆科绿肥参加的换茬制中,难溶性磷肥重点施在豆科绿肥作物上。

(3) 磷肥特性与施用

水溶性磷肥:适用大多数作物和各类土壤,可以作基肥和种肥,也可作追肥

弱酸溶性磷肥:在酸性土壤上肥效比水溶性的磷肥效果好。因此,这类肥料应尽量分配在酸性土壤上施用。 难溶性磷肥:最适宜施在酸性土壤上。在中性或石灰性土壤上效果很差。一般不宜选用。

(4)各种养分的平衡,如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5)磷肥的适宜施用量 依据土壤含磷量和作物的特性,一般耕地土壤的磷肥施用量为20-80kg/ha。 对于磷吸附能力较强的土壤,施用量可适当提高到100-200kg/ha

二、磷肥的施用方法

土壤中磷的移动性很差,所以磷肥应当施在作物根系能到达的地方以减少磷的固定

因为磷在土壤中容易被固定,所以要尽量减少磷与土壤的接触以减少磷的固定。因此可将磷肥条施或制成颗粒肥施用 (1)表面施用

磷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很差,如果把磷肥适用在土壤表面,则磷肥很难到达根系

表施磷肥适用于植物根系较浅的草地和牧场 (2)撒施

增加了磷与土壤的接触面积而增加了磷被固定的机会 (3)条施

减少了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积,降低了磷的固定 (4)分层施用

增加肥料与根系的接触,以利于吸收

3.论述钾肥的合理施用。 答:(1)土壤特性

土壤供钾能力取决于土壤中速效钾的含量和缓效钾的释放速率

沙质土壤,酸性土壤,有机土和耕作强度大的土壤容易出现缺钾

植物吸收钾受土壤水分,土壤通气状况,土壤温度和耕作状况影响 钾肥应该优先施用于:  缺钾的土壤  沙质土壤  喜钾作物  高产田块 (2) 作物种类

 忌氯作物应优先施用硫酸钾如烟草,甜菜,马铃薯等

对Cl-不敏感的大田作物可以施用KCl,油栗和可可还表现除对Cl-的喜好

 作物的种类与品种 不同作物对钾的要求不同,对钾肥反应不一  钾肥对不同作物效果的顺序为:棉花>大豆、芝麻,油菜>杂交水稻,花生>水稻、小麦 (3)肥料

硝酸钾主要用于果树和园艺作物的叶面喷肥

固钾能力强的和淋溶强的土壤钾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的施用方法

同时注意钾与其他元素间的平衡 4.试述基、种肥、追肥在肥料选择的原则,施用时期的差异及其对作物生长的意义。

答:迟效性肥料、在土壤中不易流失的肥料,以改土为主的肥料都适宜作基肥,基肥是满足作物整个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一般在播种前施用,形态以长效肥料或有机肥为主;速效性

的对种子或幼苗无害的肥料都可作种肥,种肥和种子一起施在播种沟内(有的分开、有的不分开),播种时施入,目的是满足作物营养临界期对养分的需求;速效性肥料和能较快转化为作物能吸收形态的肥料都宜作追肥,根外追肥所用肥料一般是水溶性速效态肥料,追肥是在作物生长期施用的肥料,目的是满足作物在养分最大效率期对养分的需求。种肥、追肥以施用速效肥料为主,但是种肥不能施用具有吸湿性、发热性、挥发性的肥料。

5.分别说明氮肥在施用时,氮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答:1)主要损失途径是氨的挥发,硝

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 2)提高氮肥利用率的途径是:根据土壤条件合理分配氮肥,根据土壤的供氮能力,在

含氮量高的土壤少施用氮肥,质地粗

的土壤要少量多次施用,减少氮的损失;根据作物营养

特性和肥料性质合理分配氮肥,需氮

量大得多分配,铵态氮在碱性土壤上要深施覆土,增加

土壤对铵的吸附,减少氨的挥发和硝

化作用,防止硝态氮的淋失和反硝化脱氮,硝态氮不是

宜在水田施用,淹水条件易引起反硝

化脱氮;氮肥与有机肥及磷钾肥配合施用,养分供应均

衡,提高氮肥利用率;施用缓效氮肥,

使氮缓慢释放,在土壤中保持较长时间,提高氮肥利 用率。

6.分别说明磷肥在施用时,磷素损失的途径有哪些?提高磷肥利用率的相应措施是哪些?

答:① 磷肥的主要损失途径是固定,固定机制: 二钙→八钙→十钙

② 防止损失的关键 A 减小与土壤的接触

B 增大与根系的接触

③ 措施 A 制成颗粒肥料

B 集中施用: 沟施、穴施、分层施用

C 与有机肥料配合施用 D 与生理酸性肥料配合施用

E 根外施肥


相关内容

  • 无土栽培探究活动方案
  • 无土栽培探究活动方案 一.问题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镇,住上了高楼大厦,使耕地按面积减少,想吃上自己亲手种上的蔬菜已成为一种奢望.那么有没有一种高效率又不用传统的土壤种蔬菜的技术呢?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植物为什么离不开土壤?土壤对植物而言无非有两个 ...

  • 七年级生物上册总复习资料
  • 七年级生物上册总复习资料 1. 生物的特征有:生物的生活需要 能量 ,生物能进行 呼 吸 ,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 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 激 做出反应 ,生物能生长和 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体都由 细胞 构成. 2.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1)调查(2) 观察 (3)实验(或探 究)的过程:提出问题. ...

  • 园艺植物研究法考试复习资料
  • <园艺植物研究法> 考试复习资料 A 名词解释 1.园艺(Horticulture):指园艺生产即种植果树.蔬菜.观赏植物等的技能和艺术,可相应地分为果树园艺.蔬菜园艺和观赏园艺. 2.科学(Scientia, Science):科学是反映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客观规律的知识或学问,是世界观 ...

  • 初中生物复习题植物部分
  • 专题一:植物知识体系 一.细胞怎样构成植物体 1.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前三者为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后三者为生殖器官)六大器官组成的.植物的四种主要组织是分生组织.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 ﹡分生组织 ...

  • 园艺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 一.名词解释 植物病害:指植物的正常生理机制受到干扰后造成的后果. 病因:引起植物生病的因素称为病因,这里的因素是指病害发生过程中起直接作用的主导因素,而对病害发生和发展起促进和延缓作用的因素则称为病害诱因和发病条件. 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部的生长发育所显示 ...

  • 无土栽培复习资料
  • 无土栽培学复习材料 第一章 无土栽培概述 1.无土栽培.基质栽培.水培.雾培 无土栽培:是指不用天然土壤,而用营养液或固体基质加营养液栽培作物的方法.固体基质或营养液代替天然土壤向作物提供良好的水.肥.气.热等根际环境条件,使作物完成从苗期开始的整个生命周期. 基质栽培:是作物通过基质固定根系,通过 ...

  • 仙人掌的奥秘报告初稿
  • 仙人植物的奥秘 沙漠生灵小组 成员:赵初楠 樊向宇 任怡璇 段敏 指导老师:李敏 一. 课题的选定 在干旱.炎热的沙漠里,有一种植物能够傲然挺立,这就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一种坚强植物:仙人植物.沙漠环境恶劣,气候干燥,风大少雨,仙人植物如何获得水份和养份,能够坚强地存活下去,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呢?为了解 ...

  • 2015浙教版七年级下科学第一章复习提纲
  • 第一节:新生命的诞生 1.人的一生的生长时期:--- 2.青蛙一生的生长时期:受精卵-胚胎-蝌蚪-幼蛙-成蛙 3.蝌蚪与成蛙的比较 4.完全变态发育:从幼体到成体的发育过程中,在育类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 5.昆虫的发育类型: 完全变态发育:四个阶段.(如:蚕.蝶.蛾.蚊.蝇等) 不完全变态发育: 三 ...

  • 鲁教版初一生物上学期第一章 认识生物测评卷B
  • 鲁教版六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认识生物B (鲁教版) 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 1.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A .机器人弹钢琴 B.火山爆发时岩浆喷出 C .钟乳石在慢慢长大 D.馒头上长出"白毛"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机器人.火山.钟乳石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