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农业的公共物品特征及其政策意蕴

生态农业的公共物品特征及其政策意蕴

内容摘要:农业的生态化回归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然而生态农业以生态功能为核心的多功能性使其具有公共物品特征,难以避免市场失灵,使其功能拓展受阻,需要政府在宣传引导、制度建设、资金投入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护。

关键词:生态需求 公共物品 政策需求 政府责任

农业的生态化回归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然而生态农业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特别是生态功能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市场无法体现其完整价值,其功能拓展必然受阻,由此产生了对政府政策的需求及政府责任问题。

社会需求的演进与农业功能的拓展

一般而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的经济功能不断弱化,而其非经济功能特别是生态功能则不断强化。

(一)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

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生态需求已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需求,这是农业生态功能拓展及生态农业发展的历史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消费的极大增长,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日益扩大。而这种需求的实现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之上的,使现代经济社会出现资源短缺乃至濒临枯竭;同时人类又将自己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还给自然界,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吸收和净化能力的限度,使现代经济社会出现环境污染乃至环境危机:这两种生态现象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需求正在急剧增长,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人的基本需求。

另外,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过程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智力劳动为主。这种变化虽然相对减少了人体筋肉的能量消耗,却增加了劳动者神经能量的消耗,而这种消耗的补偿不仅要丰富多样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且还要有优美健全的生态环境,人们越来越需要同作为体力和智力恢复与发展源泉的生物界交往,人们对安静休息、愉快旅游和接触大自然的需要就大为增长。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实际上生活在一种脱离自然环境而过分依赖人造的生活环境中,这种倾向对人的体力和智力充分发展很不利。因此,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良好生态文化环境,已比以往历史时期更加重要。

(二)从农业自身发展的历史分析

从农业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功能的拓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世界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农业阶段,集中解决丰衣足食问题,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维系了几千年农业社会“低水平均衡”的稳定和延续。二是工业化农业阶段,以发财致富为优先目标,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二战以后,西方技术先进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现代化农业大量投入以化肥、农药、机械和动力为代表的能物资源,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农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现代农业尽管带来了一段虚假繁荣,也逐渐暴露出诸多缺点和弊端,能源危机、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虫草猖撅,成为难于解决的问题(郭文韬、曹隆恭、宋湛庆,1983)。三是后工业化农业阶段,重视蓝天碧水和食物安全,以生态效益为核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已承诺共同走可持

生态农业的公共物品特征及其政策意蕴

内容摘要:农业的生态化回归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然而生态农业以生态功能为核心的多功能性使其具有公共物品特征,难以避免市场失灵,使其功能拓展受阻,需要政府在宣传引导、制度建设、资金投入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护。

关键词:生态需求 公共物品 政策需求 政府责任

农业的生态化回归是人类进入生态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然而生态农业所具有的社会功能、文化功能,特别是生态功能都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市场无法体现其完整价值,其功能拓展必然受阻,由此产生了对政府政策的需求及政府责任问题。

社会需求的演进与农业功能的拓展

一般而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业的经济功能不断弱化,而其非经济功能特别是生态功能则不断强化。

(一)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分析

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生态需求已成为一种基本的社会需求,这是农业生态功能拓展及生态农业发展的历史前提。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科学技术的飞跃进步,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消费的极大增长,使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需求日益扩大。而这种需求的实现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和能源的基础之上的,使现代经济社会出现资源短缺乃至濒临枯竭;同时人类又将自己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物还给自然界,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吸收和净化能力的限度,使现代经济社会出现环境污染乃至环境危机:这两种生态现象使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需求正在急剧增长,成为现代经济社会中人的基本需求。

另外,随着现代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生产过程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智力劳动为主。这种变化虽然相对减少了人体筋肉的能量消耗,却增加了劳动者神经能量的消耗,而这种消耗的补偿不仅要丰富多样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而且还要有优美健全的生态环境,人们越来越需要同作为体力和智力恢复与发展源泉的生物界交往,人们对安静休息、愉快旅游和接触大自然的需要就大为增长。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实际上生活在一种脱离自然环境而过分依赖人造的生活环境中,这种倾向对人的体力和智力充分发展很不利。因此,通过生态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人类本性的良好生态文化环境,已比以往历史时期更加重要。

(二)从农业自身发展的历史分析

从农业自身发展的历史来看,生态农业与农业生态功能的拓展已成为必然趋势。世界农业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传统农业阶段,集中解决丰衣足食问题,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维系了几千年农业社会“低水平均衡”的稳定和延续。二是工业化农业阶段,以发财致富为优先目标,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二战以后,西方技术先进国家先后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现代化农业大量投入以化肥、农药、机械和动力为代表的能物资源,在利润最大化的驱动下,农业的生产力大大提高。现代农业尽管带来了一段虚假繁荣,也逐渐暴露出诸多缺点和弊端,能源危机、资源破坏、环境污染、虫草猖撅,成为难于解决的问题(郭文韬、曹隆恭、宋湛庆,1983)。三是后工业化农业阶段,重视蓝天碧水和食物安全,以生态效益为核心。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已承诺共同走可持


相关内容

  • 论基于政务微平台环境的行政伦理特征和功能
  • 摘要: 论文对基于微平台环境的行政伦理内涵做了分析,然后从个体和组织行政行为视角对微平台环境下行政伦理的作用机制做了论述,然后提出基于微平台环境的行政伦理的特征,即价值理念具有公共性.实际收益具有非营利性.行政主体具有专业性.最后集中论述了基于政务微平台环境的行政伦理功能. Abstract: Th ...

  • 论_中国梦_的价值意蕴和实践基础_毛跃
  • 论"中国梦"的价值意蕴和实践基础 毛 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 提要: .本文从五个方面深刻阐述了中国梦的价值意蕴和实践价值.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即: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国梦& ...

  • 人教版美术八年级下册教案
  • 第一单元 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第一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 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它们大都以独特的表达方式传达 ...

  •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意蕴
  • 2013年第4期理论探讨 No.4,2013(总第173期) THEORErICALINVESTIGATl0N General.No.173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及其当代意蕴 陈坤,仲帅 (哈尔滨工程大学思政教研部,哈尔滨150001) 摘要:葛兰西是意大利著名的哲学家,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 ...

  • 新!中文系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中文系2013届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注:1.这些题目只是选题参考,最终的论文题目有待同学们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确定;2.希望同学们在选题时尽可能地避免与其他同学选题雷同,如果出现雷同情况,选题结果公布后,涉及雷同选题的同学要及时与指导老师协商,及时变更选题;3.各班由学习委员负责,在选题公布的一周 ...

  •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八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单元 美术作品的深层意蕴 NO 01 第一课 情感的抒发与理念的表达 学习领域:欣赏·评述 教材分析:本课为"欣赏·评述"领域,教材通过对古今中外各类代表性美术作品的介绍和解析,力求使学生认识到优秀的美术作品需借助特定的艺术语言和形式结构来塑造视觉艺术形象 ...

  • 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公共性价值诉求
  • 作者:张雅勤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11期 对于任何国家而言,构建适应社会-历史-文化特征的国家治理体系都是实现国家有效治理.有序变迁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国家治理作为一种人类有意识的认识-实践活动,必然蕴含着治理主体的价值认知与选择,因而国家治理体系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不仅包括制度 ...

  • 简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与意义_聂文军
  • 伦理学研究STUDIEINETHICS DOI:10.15995/j.cnki.llxyj.2016.01.011 2016年第1期(总第81期) 简论西方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特征与意义 聂文军 首先,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呈现出一个十分[摘要]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伦理思想具有如下主要特征. 明显 ...

  • 商标文化特色和翻译技巧
  •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 从文化翻译学行为论看汉语国俗语的英译过程--对林语堂和<吾国吾民>的个案考察 3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ames in Cross-c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