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赏析]--赵晓涛

楚辞·离骚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为什么叫“离骚”?

“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曹忧作辞也。”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这两种。因司马迁毕竟距屈原的年代未久,且楚辞中多有“离尤”或“离忧”之语,“离”皆不能解释为“别”,所以司马迁的说法最为可信。

《离骚》的创作年代?

《离骚》的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

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史记·屈原

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谗

而被怀王疏远,“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

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也认为《离骚》创作于楚怀王疏远屈原之时。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扼止地反复迸发,

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

复沓的特点。这种回旋复沓,乍看起来好像无章次文理可寻,其实是他思想感情发展规律的反映。《离骚》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首先自叙家世生平,认为自己出身高贵,又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因此具有“内美”。他勤勉不懈地坚持自我修养,希望引导君王,兴盛宗国,实现“美政”理想。但由于“党人”的谗害和君王的动摇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在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之下,屈原表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显示了坚贞的情操。后一部分极其幻漫诡奇,在向重华(舜)陈述心中愤懑之后,屈原开始“周流上下”,“浮游求女”,但这些行动都以不遂其愿而告终。在最后一次的飞翔中,由于眷念宗国而再次流连不行。这些象征性的行为,显示了屈原在苦闷彷徨中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突出了屈原对宗国的挚爱之情。

《离骚》 ——写作背景

《离骚》关于《离骚》的创作

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

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

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

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

(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楚辞·离骚

《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离骚》是战国时期著名诗人屈原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诗人从自叙身世、品德、理想写起,抒发了自己遭谗被害的苦闷与矛盾,斥责了楚王昏庸、群小猖獗与朝政日非,表现了诗人坚持“美政” 理想,抨击黑暗现实,不与邪恶势力同流合污的斗争精神和至死不渝的爱国热情。

为什么叫“离骚”?

“离骚”二字,古来有数种解释。司马迁认为是遭受忧患的意思,他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说:“《离骚》者,犹离忧也。”汉代班固在《离骚赞序》里也说:“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己曹忧作辞也。”王逸解释为离别的忧愁,《楚辞章句·离骚经序》云:“离,别也;骚,愁也;经,径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犹依道径,以风谏君也。”在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主要是这两种。因司马迁毕竟距屈原的年代未久,且楚辞中多有“离尤”或“离忧”之语,“离”皆不能解释为“别”,所以司马迁的说法最为可信。

《离骚》的创作年代?

《离骚》的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

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史记·屈原

贾生列传》说屈原因遭上官大夫靳尚之谗

而被怀王疏远,“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

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也认为《离骚》创作于楚怀王疏远屈原之时。

《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全诗缠绵悱恻,感情十分强烈,他的苦闷、哀伤不可扼止地反复迸发,

从而形成了诗歌形式上回旋

复沓的特点。这种回旋复沓,乍看起来好像无章次文理可寻,其实是他思想感情发展规律的反映。《离骚》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从开头到“岂余心之可惩”,首先自叙家世生平,认为自己出身高贵,又出生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因此具有“内美”。他勤勉不懈地坚持自我修养,希望引导君王,兴盛宗国,实现“美政”理想。但由于“党人”的谗害和君王的动摇多变,使自己蒙冤受屈。在理想和现实的尖锐冲突之下,屈原表示“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显示了坚贞的情操。后一部分极其幻漫诡奇,在向重华(舜)陈述心中愤懑之后,屈原开始“周流上下”,“浮游求女”,但这些行动都以不遂其愿而告终。在最后一次的飞翔中,由于眷念宗国而再次流连不行。这些象征性的行为,显示了屈原在苦闷彷徨中何去何从的艰难选择,突出了屈原对宗国的挚爱之情。

《离骚》 ——写作背景

《离骚》关于《离骚》的创作

背景,争论的焦点之一是它创作于

屈原被楚怀王疏远之时,还是流放

中。《史记·屈原列传》里说,年

轻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

(即靳尚)的谗害,楚怀王因而疏远了他。他“忧愁幽思而作《离骚》”。而《史记·太史公自序》里说:“屈原放逐,著《离骚》。”《报任安书》里也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司马迁对同一事件的表述明显存在着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决这个问题,从这首诗本身找证据是好办法。诗中有这样的诗句:“何离心之可同兮,吾将远逝以自疏。”“自疏”意味着主动的态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为诗中有“济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怀疑它是屈原放逐之后所作,这并不足信。因为《离骚》后半部分,全是写作者想像中的云游,“济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实有其事。

总之,《史记·屈原列传》的说法是可信的。而《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安书》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时不大忠实于史实,是有可能的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引刘安《离骚传》说:“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又说:“屈原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原的“忧愁幽思”和怨愤,是和楚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离骚》就是他根据楚国的政治现实和自己的不平遭遇,“发愤以抒情”而创作的一首政治抒情诗。由于其中曲折尽情地抒写了诗人的身世、思想和境遇,因此也有人把它看作是屈原生活历程的形象记录,称它为诗人的自叙传。


相关内容

  • 赏析[离骚(节选)]三美
  • 返回 健康论文 赏析<离骚(节选)>三美 2016-04-08 22:58  点击:5 [题 名]赏析<离骚(节选)>三美 [作 者]廖光庶 [机 构]重庆市开县职业教育中心 [刊 名]<新课程学习:中>2012年 第8期 167-167页 共1页 [关键词]艺术 ...

  • 屈原列传原文.翻译及赏析
  • 屈原列传 (62人评分) 7.6 朝代:两汉 作者:司马迁 原文: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

  • 论诗五首·其二原文.翻译及赏析
  • 朝代:清代 作者:赵翼 原文: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及注释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国家代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流芳百世).注释(1)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

  • 离骚原文赏析_古诗大全
  • 文言文<离骚>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朝搴阰之 ...

  •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赏析及注释
  • 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 舞"赏析及注释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 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释] 渔家傲:词牌名. 云涛:云 ...

  • 生查子独游西岩
  • 生查子·独游西岩 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 作者通过对青山明月的描写,暗示了自己高洁的品行,借读<离骚>,抒发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孤愤之情. 生查子①独游西岩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 ...

  • 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
  • 09--13上海高考默写.古诗鉴赏 09年:(三)默写.(6分) [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⑴其为人也,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七则>) ⑵____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

  • 诗歌鉴赏(一)
  • -- 真题体验 -- [2014•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 发 罗 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简要分析.(5分) ...

  • [人间词话十则]教学设计
  • <十则>说课稿 一.<人间词话十则>在教材中的位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这册选修课本,决定了学习将立足文本放眼课外,运用课本知识解释课外相关问题,重在学生的理解与运用. 本单元涉及的是近代文艺经典.反映了中国文化学术由古代向近代的转型,王国维是第一个系统地运用西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