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荡灵魂的声音

涤荡灵魂的声音(吴慧锦)

—— 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有感

在短暂的假期里挤出一下午的时间,观看了学校下发给我们的光盘——《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大家知道现代人心肠通常比较硬,不太容易被感动落泪的,但看了此视频,平时乐观的我也被论坛感动了,泪不止一次滑落。

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文化精髓之根本是《弟子规》,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打动了许多人。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

看着视频感悟颇深:其一,懂得感恩。“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让父母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做到这些也算是给父母的一种报答吧。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学会感恩、重视孝道。自古成大事者,都难免要经受忠孝难两全的考验,孝为命之根,忠为命之物。善事父母就是尊重和维护生命之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工作的单位就是尊重和维护生命必需的物质能量。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色。

有个笑话,说的是一所公寓里,住有美国人、法国人、犹太人和我们中国人。公寓失火了,美国人首先救出了妻子,法国人首先抱出了情人,犹太人首先搬出了保险箱。我们中国人呢?首先背出来的,是自己的老娘。

这则笑话形象地道出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操,深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髓。 爱子女,孝父母,乃人之天性。人都是父母生,父母养。每个父母,对于儿女,都有一种本能的、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做父母的吃尽千辛万苦,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性命。作为子女,理当知恩、感恩、报恩。“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自然界的动物尚能如此,何况人呢?做儿女的,更应该敬爱长辈,孝顺父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而儒家伦理道德学的核心,就是一个“孝”字。人们最高尚的行为就是孝。孝亲就像天上的日月星辰那样有规律地运行,像大地江河那样永不枯竭,这是人的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准则。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这就是“孝”在儒家伦理道德学中的地位,也就是在儒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传统文化中关于孝的含义,其中包括了“养”,但“养”却并不一定就是“孝”。子游曾经问孔子:“何为孝道?”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现在的所谓孝,以为能够养活爹娘便行了。狗马也要饲养吧,如果对父母不是从心底里敬爱,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又怎样去区别呢?儿女在父母面前轻易没个好脸色,只是有活儿时帮干干活,到吃饭时让吃饭,这能算是孝吗?子女虽然辛劳养亲,但不敬,同样可能无孝之名。因此,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孝”,就不只是行为,更是一种情感。孝不能仅仅满足于供养父母,更主要的是要在内心里敬爱父母。真正的孝顺,是要有物质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情感上的慰藉。既要使父母在物质上有保障,更要让父母在精神上能享受到天伦之乐。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们,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 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

回眸我们的人生,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永远沐浴在父母的爱河里。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才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我们永远要去爱的人。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而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已经是足够的伟人了。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一切一切。

其二,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把自己的梦想和对工作的热情献给热爱的工作事业,做有用的人。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时候的社会环境不能相提并论,《弟子规》今天看来仍然有它广泛得多现实指导意义,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应该有一个传承,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古人都能做到,难道我们现代人做不到吗?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空虚,生活中没有人生的正确目标,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同事与同事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礼貌待人,用自己爱心,关心和爱护每位幼儿。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才能体现其价值。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看清世事,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从自己的教育教学抓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涤荡灵魂的声音(吴慧锦)

—— 观看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有感

在短暂的假期里挤出一下午的时间,观看了学校下发给我们的光盘——《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大家知道现代人心肠通常比较硬,不太容易被感动落泪的,但看了此视频,平时乐观的我也被论坛感动了,泪不止一次滑落。

中华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文化精髓之根本是《弟子规》,它所蕴藏的深厚内涵打动了许多人。 以前,我从来没有真正感到过“我们是骄傲的中华儿女”,觉得那是一句空口号。而此时我才明白中华民族绵延数千年的真正原因;中华民族让世界人民喜爱的真正原因:因为我们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着优良的文化传统!造就了一代代贤良的中华儿女!

看着视频感悟颇深:其一,懂得感恩。“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想一想这些都是我们做儿女的孝顺父母的基本要求,希望能给操劳的父母幸福的生活,能让父母为我们而感到自豪,做到这些也算是给父母的一种报答吧。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要学会感恩、重视孝道。自古成大事者,都难免要经受忠孝难两全的考验,孝为命之根,忠为命之物。善事父母就是尊重和维护生命之根。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工作的单位就是尊重和维护生命必需的物质能量。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突出的特色。

有个笑话,说的是一所公寓里,住有美国人、法国人、犹太人和我们中国人。公寓失火了,美国人首先救出了妻子,法国人首先抱出了情人,犹太人首先搬出了保险箱。我们中国人呢?首先背出来的,是自己的老娘。

这则笑话形象地道出了中国人的人伦情操,深得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精髓。 爱子女,孝父母,乃人之天性。人都是父母生,父母养。每个父母,对于儿女,都有一种本能的、无与伦比的慈爱。为了儿女,做父母的吃尽千辛万苦,不惜付出自己的一切,乃至性命。作为子女,理当知恩、感恩、报恩。“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自然界的动物尚能如此,何况人呢?做儿女的,更应该敬爱长辈,孝顺父母。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文化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而儒家伦理道德学的核心,就是一个“孝”字。人们最高尚的行为就是孝。孝亲就像天上的日月星辰那样有规律地运行,像大地江河那样永不枯竭,这是人的行为规范和做人的准则。孝是一切人伦道德的根本。这就是“孝”在儒家伦理道德学中的地位,也就是在儒文化,乃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传统文化中关于孝的含义,其中包括了“养”,但“养”却并不一定就是“孝”。子游曾经问孔子:“何为孝道?”孔子答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意思是现在的所谓孝,以为能够养活爹娘便行了。狗马也要饲养吧,如果对父母不是从心底里敬爱,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又怎样去区别呢?儿女在父母面前轻易没个好脸色,只是有活儿时帮干干活,到吃饭时让吃饭,这能算是孝吗?子女虽然辛劳养亲,但不敬,同样可能无孝之名。因此,传统文化中所谓的“孝”,就不只是行为,更是一种情感。孝不能仅仅满足于供养父母,更主要的是要在内心里敬爱父母。真正的孝顺,是要有物质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顾,情感上的慰藉。既要使父母在物质上有保障,更要让父母在精神上能享受到天伦之乐。

每个人都会老,父母比我们先老,我们要用角色互换的心情去照料他们,才会有耐心、才不会有怨言。 看父母就是看自己的未来,孝顺要及时。

回眸我们的人生,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永远沐浴在父母的爱河里。因为有了父母才有了我们,才使我们有机会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体味人生的冷暖,享受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命,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儿女有了快乐,最为之开心的是父母,儿女有了苦闷,最为之牵挂的也是父母。父母之爱,深如大海。因此,不管父母的社会地位、知识水平以及其它素养如何,他们都是我们今生最大的恩人,是我们永远要去爱的人。他们把我们带到这个美丽的世界,而且将我们养育成人,不求回报,默默的为我们付出,已经是足够的伟人了。感恩吧,感谢父母给予我们的一点一滴,一切一切。

其二,找准人生目标。《弟子规》教人向善,目的是让人活得有意义。人生是一个过程,过程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选择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目标。“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自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取得什么样的成就,获得多少财富,过多么奢侈的生活,而自己要把“努力学习,积蓄力量,努力工作,贡献社会”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把自己的梦想和对工作的热情献给热爱的工作事业,做有用的人。

当今发达的商品经济社会和古时候的社会环境不能相提并论,《弟子规》今天看来仍然有它广泛得多现实指导意义,我想在现实和传统之间应该有一个传承,中国有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怎样教育人,怎样增加修养,做一个完善的人?古人都能做到,难道我们现代人做不到吗?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物质丰富、科技发展的现实环境下,很多人在精神上空虚,生活中没有人生的正确目标,往往在纷繁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失去了指导原则,而在《弟子规》中所提到的做人的总纲“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教诲,以此成为做人的原则,那么我们在工作和学习时,就能加深自己的修养,在物质社会的时代不迷失,不动摇,时时保持清醒,同事与同事之间、亲人之间、朋友之间以及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进而和谐整个社会成员的关系。我从中深刻领悟,明白很多做人的道理,从而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养成良好的习惯,严以对已,宽以待人,积极融入到团队当中,要尊重领导,认真完成领导所交待的各项任务,忠于职守,互相帮助,礼貌待人,用自己爱心,关心和爱护每位幼儿。应保持坦诚、公正、客观的态度对人对事,并且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积极参加培训和学习,提高工作效率。

我们要从中领悟其精华,发扬中华美德,做一个完善的知礼仪、知廉耻、知谦虚、知恭敬、知忠厚的人。这样,在我们继承传统和传承文化的同时,才能体现其价值。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看清世事,既然认识到在现代的家庭教育中缺少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就应该从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做起,从自己的教育教学抓起,弥补上。以便让我们培养的学生在走上社会后,不会因为道德的欠缺而遭受挫折和失败。


相关内容

  • 公务员2014年读书迎国庆演讲稿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与每一本书沉默对视,就是谈每一场恋爱.在书的世界里轻眠浅睡,然后被书温柔地展开,在书的光影中招摇,然后又在精神的某种程度上幡然醒悟,适合百转千回,高吟低唱,有大张旗鼓的快乐,有撒心裂肺的痛苦,也有铭骨镂心的忧郁,这就是书之魂,书之魄. 沉吟在书 ...

  • [乐冲刺整理--广东中考满分作文]
  • [乐冲刺整理]广东中考满分作文 2015年广东汕尾中考优秀作文<我感受到了____的魅力>5则 [作文原题]19.接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我们不经意间就能感受到某些东西:登泰山看黄河,我们感受到了祖国 名山大川的雄奇与秀美:读唐诗学宋词,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上 ...

  • 形容琴弹得很好的句子
  • 形容琴弹得很好的句子1.钢琴的音色是单纯而丰富的,柔如冬日阳光,盈盈亮亮,温暖平静.清冷如钢珠撒向冰面,粒粒分明,颗颗透骨.烈如咆哮的深海,荡人肺腑,撼人心魄.深如暗夜,有声若无声,自有无底的力量漫向天际. 2.喜欢钢琴那恬静的声音,它使人仿佛置身云雾中;有人喜欢钢琴的铿锵有力的声音,它使人充满力量 ...

  • 我和孩子的故事
  • 我授权月亮船教育资源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作者本人或者月亮船教育资源网同意 我和孩子的故事 生命源于感悟,我的工作看似平淡细碎,但若能细细思索,娓娓道来,那小小的琐事也能编成一串串的故事,给人思索,令人回味. 晨晨是个特别的孩子,别看他长的高高大大的,但是却特别的害羞,早晨来园 ...

  • 思修期末论文
  • 困惑无尽,坚守自我 一出生就是人生的破晓.命运的旅途.我们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可以说降落于人世是毫无准备的,而毫无准备就要全情投入的一场人生注定充满了由生命困惑而招致而来的诘问,并且各种的诘问困惑随着生命的演进.自我的成熟只能是有增无减.然而就是因为困惑着才只有坚守,让自己所坚守着的成为永明的 ...

  • 高考作文素材:历史名人
  • 历史名人 1.中华文化的先驱:孔子 他用最锐利的智慧开启了那一道道尘封的门,阳光从那错开的门缝间挤出来,于是门外面铺满黄金:他用最朴实的教诲铸造了一把坚韧的利斧,劈成了一道道深深的印痕,它留下的不是疼痛,而是刻骨铭心!于是,子子孙孙有了一条光明的大道. 2.曳尾涂中的庄子 九万里的情怀荡漾于三千濮水 ...

  • 繁华落尽,风雨萧萧愁多少
  • 风起时,吹起我淡紫色的忧郁.叶落时,舞动我绵延的相思.雨漫时,涤荡我数不尽的悲欢.雪飘时,澄澈我纯白色的梦. --题记 孤独让人变得深遂,寂寞让人变得美丽."断肠集里断肠泪,苦涩之中苦涩味",这种深入骨髓的孤独就像一朵盛开在心房上的花,妖艳了所有原本静澜的时光.而那潺潺流淌的寂寥 ...

  • 品读经典人文
  • 品读经典人文,感受教育真谛 喜欢安安静静地生活,与书为友,与茶为伴.经典作品中干净明朗的字句,如同汩汩清泉,涤荡着我在工作中略带疲惫的心灵. "我想还是回到原初吧,回到我的小学.幼儿园,善才是唯一的道德,爱才是唯一的才能,只有善才能拯救沉沦,只有爱才能避免绝望,我要这样去生活." ...

  • 土敝则草木不长
  • 土敝则草木不长(1) --淫乐如洪水猛兽 [原文] 土敝则草木不长(2),水烦则鱼鳖不大(3),气衰则生物不遂(4),世乱则礼慝而乐淫(5).是故其声衰而不庄,乐而不安,慢易以犯节,流湎以忘本(6).广则容奸(7),狄则思欲(8).感条畅之气(9),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注释] (1)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