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评价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异同

客观评价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异同

我们选择英国来和明朝对照,这个国家是君主立宪政体中比较典型的一个。 明朝的内阁制

明太祖由“胡惟庸案”废除丞相,丞相作为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复存在。但由于工作量过于庞大,后又设立殿阁大学士,此乃内阁雏形。最初,殿阁大学士并无实权,只是作为皇帝的智囊团,为皇帝出谋划策。但随后的发展却出乎了朱元璋的意料。1402年,永乐帝正式设立内阁,其后,阁臣势力逐渐膨胀,到了万历初期,更是登峰造极地压制了皇帝。虽然内阁首辅在法律上始终没有得到丞相的地位,但如果这样就认为“内阁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加强了皇权”否定“内阁”的进步意义是不正确的。内阁可以驳回皇帝旨意,事实上牵制了皇权,这是毋庸置疑的。

再说说明朝内阁的工作流程:皇帝授意——内阁票拟——皇帝(或太监代笔)批红——付诸实施

英国内阁制

准确的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应该叫“责任内阁制”或“代议制”。体现的是西方常见的“分权”原则,虽然没有美国的总统制那么明显的三权分立,但事实上至少已经达到了两权分力的程度,即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代议制”起源于18世纪初,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君主立宪的重要特点是,国家元首和行政首长不是一个人,国王或女王代表国家元首,统而不治,仅作为国家的象征。首相手中握有实权,进行行政管理。

首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中产生,然后首相再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首相是内阁的统领者,内阁和首相都对议会负责。议会如果不信任内阁,内阁就要集体辞职。或内阁提请国王解散议会(这个很少见)。 英国内阁的工作流程:内阁提案——议会审批——首相签署——元首颁布

将两者对比,我们发现,在明朝内阁中皇帝可以罢黜或提升阁员,事实上充当了“议会”和“元首”两个角色。而“议会”的公平性代表着社会的民主程度。明朝皇帝

虽然会忌惮内阁,但远未到达“统而不治”的地步。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内阁制虽然起到了牵制皇权的作用,但其仍然是独裁政治的一种形式。

如果明朝没有灭亡的话,内阁或许可以发展。但那不是我们历史的研究范畴了。 客观评价明朝内阁:有进步意义,但还和民主相距甚远。

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大贵族势力妥协的产物,应该有经济的繁荣,然后是向民主社会越进的一种象征。中国在明代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内阁制度,而且经济也很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且活跃,思想理论界也有了标志性人物,李贽等。内阁制度在三杨时期一直到明孝宗弘治18年都是非常良好的运行着,当然不算成化年间出现的万岁阁老~到了嘉靖年间,因为大礼议,世宗皇帝对士大夫阶层的精神摧残使得百官惊怵,内阁也从此变的迎合“上意”起来,如后来就出现了严嵩那样的奸相。反过来说,不管怎样,终明一代,内阁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包括世宗后期、穆宗时期的徐阶高拱张居正,以及万历时期争国本时内阁与百官的努力!让人看到内阁竟然如此的与众不同并且与我们如此之近。或许也与明代的士人风气和崇尚气节有关吧。明代人似乎是不会弯曲的一朝,我很欣赏明代!

客观评价明朝内阁制与西方内阁制的异同

我们选择英国来和明朝对照,这个国家是君主立宪政体中比较典型的一个。 明朝的内阁制

明太祖由“胡惟庸案”废除丞相,丞相作为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复存在。但由于工作量过于庞大,后又设立殿阁大学士,此乃内阁雏形。最初,殿阁大学士并无实权,只是作为皇帝的智囊团,为皇帝出谋划策。但随后的发展却出乎了朱元璋的意料。1402年,永乐帝正式设立内阁,其后,阁臣势力逐渐膨胀,到了万历初期,更是登峰造极地压制了皇帝。虽然内阁首辅在法律上始终没有得到丞相的地位,但如果这样就认为“内阁是皇帝的侍从顾问机构,加强了皇权”否定“内阁”的进步意义是不正确的。内阁可以驳回皇帝旨意,事实上牵制了皇权,这是毋庸置疑的。

再说说明朝内阁的工作流程:皇帝授意——内阁票拟——皇帝(或太监代笔)批红——付诸实施

英国内阁制

准确的说,英国的政治制度应该叫“责任内阁制”或“代议制”。体现的是西方常见的“分权”原则,虽然没有美国的总统制那么明显的三权分立,但事实上至少已经达到了两权分力的程度,即立法权和行政权分开。“代议制”起源于18世纪初,由枢密院外交委员会演变而来。君主立宪的重要特点是,国家元首和行政首长不是一个人,国王或女王代表国家元首,统而不治,仅作为国家的象征。首相手中握有实权,进行行政管理。

首相由议会中的多数党中产生,然后首相再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提请国家元首任命,组织内阁。首相是内阁的统领者,内阁和首相都对议会负责。议会如果不信任内阁,内阁就要集体辞职。或内阁提请国王解散议会(这个很少见)。 英国内阁的工作流程:内阁提案——议会审批——首相签署——元首颁布

将两者对比,我们发现,在明朝内阁中皇帝可以罢黜或提升阁员,事实上充当了“议会”和“元首”两个角色。而“议会”的公平性代表着社会的民主程度。明朝皇帝

虽然会忌惮内阁,但远未到达“统而不治”的地步。由此可以看出,明朝的内阁制虽然起到了牵制皇权的作用,但其仍然是独裁政治的一种形式。

如果明朝没有灭亡的话,内阁或许可以发展。但那不是我们历史的研究范畴了。 客观评价明朝内阁:有进步意义,但还和民主相距甚远。

西方式的君主立宪制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那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大贵族势力妥协的产物,应该有经济的繁荣,然后是向民主社会越进的一种象征。中国在明代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内阁制度,而且经济也很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且活跃,思想理论界也有了标志性人物,李贽等。内阁制度在三杨时期一直到明孝宗弘治18年都是非常良好的运行着,当然不算成化年间出现的万岁阁老~到了嘉靖年间,因为大礼议,世宗皇帝对士大夫阶层的精神摧残使得百官惊怵,内阁也从此变的迎合“上意”起来,如后来就出现了严嵩那样的奸相。反过来说,不管怎样,终明一代,内阁是非常好的一种现象。包括世宗后期、穆宗时期的徐阶高拱张居正,以及万历时期争国本时内阁与百官的努力!让人看到内阁竟然如此的与众不同并且与我们如此之近。或许也与明代的士人风气和崇尚气节有关吧。明代人似乎是不会弯曲的一朝,我很欣赏明代!


相关内容

  • 高一历史上册教案
  • 第15课 太平天国运动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2.通过探讨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失败原因,初步掌握评价历史进步的尺度. 二.教学重点: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和失败原因 三.教学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分析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 ...

  • 2017年高考历史最可能考的50道题及答案(中国古代史)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古代史部分考题精选 一.选择题: 1.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 ...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 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核心考点] 1.含义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两个概念.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制度相对立的概念,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 ...

  •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
  •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板书设计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历史必然:封建社会晚期,地主阶级的统治腐朽衰落 二.明:原因:明初官制妨碍皇权集中 措施:废行省设置三司 废宰相权分六部 设内阁内侍辅政 清:原因:议政王大臣会议削弱皇权 措施:设南书房.创军机处 三.影响:积极 消极 一.教材分析 专制 ...

  • 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框架
  •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知识结构] 中央集权制度构成有三个部分:皇帝制度.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该制度下包含二大基本矛 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概括掌握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历程.在掌握上述史实的基础上概括和理解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两大趋势(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 ...

  • 2013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纲要
  • 2013届高三历史通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时代背景要点]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是社会的转型时 期. ①政治: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的建立: ②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③思想:礼乐制的崩溃 ...

  • 高中历史复习第三册
  • 第三册 第五单元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第17课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一.宋朝的建立(A) 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二.文官体制:"重文轻武"的基本内容(B) 1.内容: 防范武将专权,通过科举制度来大量提拔文人担任官职.宋朝中央政 ...

  •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 2013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时代背景要点] 1.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崩溃,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大变革, ①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的建立: ②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③ 思想:礼乐制的崩溃,百家争鸣 ...

  •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 2012届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纲要 中国古代史: [历史阶段特征:时代背景要点] 1. ① ② ③ ④ 政治:分封制的瓦解,中央集权制的形成.郡县制的建立: 经济: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形成: 思想:礼乐制的崩溃,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 教育:由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兴起. ...